等效论论文-尹丽平

等效论论文-尹丽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效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效论,《山海经》,中国典籍,翻译技巧

等效论论文文献综述

尹丽平[1](2019)在《金堤等效论视域下中国典籍英译——以《山海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金堤等效论为指导,探究中国典籍《山海经》英译问题。译者从接收者、效果和对等叁个概念入手,并结合相应的翻译技巧,发现以《山海经》为例的中国典籍可以做到等效翻译的。(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9年05期)

李柳湘[2](2018)在《等效论视角下壮族嘹歌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以《平果壮族嘹歌·叁月歌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尤金·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对接受者的效果要与原着对原文读者的效果对等,而文化负载词承载着特定民族文化信息,跨文化翻译时难免会有文化信息损失。依据尤金·奈达等效翻译理论及其对文化的分类,梳理了《叁月歌篇》中的五类文化负载词并分析其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使用的策略。研究发现,英译中主要采用音译加注、直译加注和意译,辅之以直译、音译与直译加注结合、意译加注、省略这七类翻译技巧,能更有效地传递嘹歌中蕴含的深厚壮族精神文化;通过注释的形式补充必要的文化信息,使得译文更加清晰,为译入语读者创造贴近原着读者的文化体验,利于民族典籍有效的对外推介。(本文来源于《百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一师[3](2018)在《金堤等效论视域下的《歌声》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翻译报告的译文文本《歌声》选自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玛纳瓦卡”系列小说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屋中鸟》的第一篇。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结合理论,总结了翻译经验。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现了其彼时所处环境下周围人们的矛盾,并对这些矛盾冲突的解决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小说翻译属于文学翻译当中的一种,需要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当中用最贴切或自然的语言再现原文传达的信息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等,这恰好与等效翻译的观点相符合。奈达曾经表示自己的理论是针对《圣经》的翻译而言的,金堤等效论继承了奈达“动态对等理论”的精髓,并与中国传统等效翻译观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等效翻译论”,因此译者选择该理论来指导本文的小说翻译。该报告主要介绍了在该理论指导下《歌声》文本的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任务描述、译前准备阶段、通过案例分析和译后总结详细展示了理论框架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译者着重从金堤提出的“接受者概念”、“效果概念”、“对等概念”叁个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译者发现“接受者”往往与承载了文化内涵的词句相关,在进行翻译时可使用借用法、加注法让译语接受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内涵。翻译效果概念,译者往往需要更侧重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文学美感,所以可采用意译法和重组法。对等概念和效果概念有重合的部分,但这里的对等强调了文本信息和语言形式以及文学美感等整个层面的对等。所以翻译方式较为灵活,可以使用增译法、省略法、反译法、转换法等来实现综合层面的对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3-01)

陈晓洁,郭婷[4](2017)在《“等效论”标准下《乡愁》两种译本对比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愁》作为余光中先生乡愁诗的代表作,在国内上下已是家喻户晓。它也曾被众多学者翻译成英文,本文将在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等效论"标准下,从词汇以及句法结构两方面对赵俊华译本和杨钟琰译本进行对比赏析。(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35期)

张亚囡[5](2016)在《从金堤的等效论看《围城》中反讽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讽是一种不同的语义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表达形式。反讽的作用在于避免作者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读者。为了反映人类的生存困境,受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钱钟书以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所以,为使反讽语言反映出了一定的效果,在小说《围城》中钱钟书使用了多种叙述技巧以更加智慧的、迂回的语言对所描述的对象进行了阐述。20世纪70年代珍妮·凯利与茅国权合作,将《围城》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汉英语言的独特性以及客观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使反讽的成功翻译面临着诸多障碍。由此在反讽语言的翻译过程中他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重现这些反讽语言的精髓。由于反讽不但可以避免作者以过于武断或直接的方式把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强加给读者,而且可以以一种曲径通幽的方式,更为智慧,更有诗意地将作者的态度隐含于曲折的陈述中,让读者自己领会。所以说反讽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的表层意义的转述,而是要使译文在通达的基础上能够让译文读者得到和原语读者相近的感受。具体来说就是译者要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的像原语读者那样领会到原着作者隐含于曲折陈述中的态度。金堤通过等效翻译理论尝试探索出一种最接近原文的文学翻译方法。其等效论中包含叁个概念,他们分别是:接受者概念;效果概念和对等概念。效果概念是这个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效果概念是指,目标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对接受者产生影响或作用即接受者对原文的体验和感受。等效原则是指,接受者是否体会到了原文的主要精神的、具体的事实和意境气氛。如上所述,金堤的等效理论强调了信息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围城》中的反讽翻译,可以根据这一理论进行研究。本文从金堤的等效理论出发,探讨了《围城》中反讽的翻译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原着作者钱钟书通过反讽的语言中包含的信息对原语读者产生了若干作用。其中包括使原语读者感受到了反讽语言中包含的礼貌,幽默,批评,讽刺,喜欢的意味。本文在分析小说中部分典型的反讽语言在英译本中的翻译的同时研究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翻译方法,并以译着是否能令译文读者获得和原着读者相近的感受为标准探讨其译文的可取性。本文在对英文译着中的反讽语言的详细分析研究后发现译者在处理《围城》中的反讽翻译时运用到了多种翻译技巧,当原文中反讽语言不为西方读者所知或不具有中西文化共性时,译者通过运用适当的翻译手段或技巧,对原文具体事实给与保留,并传达出原文的主要精神,其意图是让译文读者付出一定的推理努力去获得语境效果和原文的意境气氛,最终使译文读者获得和原文读者接近的感受。(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拓华[6](2015)在《等效论指导下生态批评文本的翻译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者选取了英国文学与环境研究会主席、着名生态批评家格雷格·杰拉德撰写的《生态批评》一文作为自己的翻译实践的材料,将这篇英文评论翻译成了汉语;并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名词化、词性、一词多义的处理和长难句、被动句,根据翻译等效论倡导的原则,采取了词性转化、褒贬译法、词义选择、拆分重组、逆序、转态等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符合等效论原则的处理,对采用这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能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接受者产生的效果相同作出了说明。本文是对具体运用翻译等效论的一个尝试和思考,相信会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和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4-01)

赵粉丽[7](2015)在《“的”字结构的立法功能及其英译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不断融入国际经济,中国法律法规的英译成为中国对外法律交流和对外贸易等活动的重要环节,而“的”字的英译在汉语立法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几乎最高。因此本文以“的”字结构为研究对象,翻译等效论为基础,详细探讨了汉语立法文本中“的”字结构的功能及其英译,并总结出汉语立法翻译的原则和策略以求达到对等的效果。希望该研究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法律法规翻译研究的繁荣与发展。“的”字结构作为汉语立法文本所特有的句法结构,具有浓厚的汉语民族色彩。“的”字结构源于古汉语立法文本中常用的“者”字句,而《唐律疏义》中早已出现了大量的以“诸......者”连用的“者”字结构。“的”字结构是名词性的偏正词组省略了中心语的句法结构形式,具有名词的性质和功能。另外,“的”字结构在汉语立法文本中具有提出假设,信息储藏量大及省略中心语等功能。其英译大概可以分为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和介词短语五大类,而这五大类基本上都体现了“的”字结构的语义对等,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还要考虑形式对等和文化对等。在保证语义对等的前提下实现最佳对等效果。“等效论”一直是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翻译研究中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法律翻译在内的理论研究中。翻译的过程也就是寻求对等的过程,在各种翻译理论繁荣发展的今天,等效论有着较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另外,等效翻译直接影响到译本质量的优劣和翻译方法的探讨。所以对这一复杂问题,单凭定义似乎是无法说清楚的,并且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一般都可以在译文语言中找到同原文中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意义上最恰当的对等表达,从而实现原文和译文在同一语境中的信息对等。因此,等效译法是翻译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翻译方法之一。本文通过查找大量、可靠的法律文献及相关资料与书籍,采用规定性与描写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以规定性为主,证明了翻译等效论对立法文本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并把它运用到对“的”字结构的英译研究中。(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5-03-01)

周雪兰[8](2015)在《语用等效论与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汉中市3家大型超市公示语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3家超市共66条公示语汉译英文本被逐一抄录下来。经整理后,根据他们的语用功能,分成了3类公示语语用模式。对这3种语用模式进行归纳,采用语用等效论对其逐一进行了分析,纠正了误译或错译的译文以及分析了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臧红宝[9](2013)在《从金译《尤利西斯》看金堤等效论之于文学翻译的适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堤"等效论"源自奈达的"动态对等",但早已脱胎换骨,成为中西翻译理论结合的典范。金堤的等效翻译理论旨在为文学翻译服务,因而对于文学翻译实践而言,具有潜在的指导价值。金译《尤利西斯》虽非尽善尽美,但其总体成功毋庸置疑。本文以金堤"等效论"指导下的金译《尤利西斯》为研究样本,从语音、语义、句法以及语篇等层面采撷的实例,论证了金堤"等效论"之于文学翻译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杨虹[10](2012)在《从等效论视角看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的幽默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六人行》幽默的独特之处,翻译此类作品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应掌握的某些技巧,以及等效翻译观在翻译的过程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S4期)

等效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尤金·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对接受者的效果要与原着对原文读者的效果对等,而文化负载词承载着特定民族文化信息,跨文化翻译时难免会有文化信息损失。依据尤金·奈达等效翻译理论及其对文化的分类,梳理了《叁月歌篇》中的五类文化负载词并分析其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英译使用的策略。研究发现,英译中主要采用音译加注、直译加注和意译,辅之以直译、音译与直译加注结合、意译加注、省略这七类翻译技巧,能更有效地传递嘹歌中蕴含的深厚壮族精神文化;通过注释的形式补充必要的文化信息,使得译文更加清晰,为译入语读者创造贴近原着读者的文化体验,利于民族典籍有效的对外推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效论论文参考文献

[1].尹丽平.金堤等效论视域下中国典籍英译——以《山海经》为例[J].散文百家.2019

[2].李柳湘.等效论视角下壮族嘹歌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研究——以《平果壮族嘹歌·叁月歌篇》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8

[3].王一师.金堤等效论视域下的《歌声》翻译实践报告[D].扬州大学.2018

[4].陈晓洁,郭婷.“等效论”标准下《乡愁》两种译本对比赏析[J].青年文学家.2017

[5].张亚囡.从金堤的等效论看《围城》中反讽的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16

[6].拓华.等效论指导下生态批评文本的翻译探索[D].兰州大学.2015

[7].赵粉丽.“的”字结构的立法功能及其英译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8].周雪兰.语用等效论与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臧红宝.从金译《尤利西斯》看金堤等效论之于文学翻译的适用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

[10].杨虹.从等效论视角看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的幽默翻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标签:;  ;  ;  ;  

等效论论文-尹丽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