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陈新响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陈新响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观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培养。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要有新的教学观念。知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绝不是全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素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而不能只关心知识的结果,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力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做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切实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或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面对的学生情况多种多样而又千差万别,我们也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发挥各个学生的特长。教师还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而不管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为目标。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所谓宽松的教学氛围,就是给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交流是双向的,教师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允许思维的无限发散,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争吵”与教师的引导,达到思维的共识。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又消除了课堂上拘谨、沉闷的场面。同时还使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协调能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服务者。通过这种氛围的创设,更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在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及时有效的设计教学情境

创新来源于对问题的疑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梯度不同的问题,而且使设计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可讨论性、趣味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激情。

比如,在探究苯酚的还原性时,可以通过生活常识:法国人是世界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葡萄酒中含有的有机物白藜芦醇就是一种酚。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马上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尽快融入到课堂的问题探究中。

三、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勤奋、实事求是而又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

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

动机的产生来源于最初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如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化学工业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的思维,经过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出“红三角”牌纯碱,而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2.实验是创新的载体

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突破常规的实验教学模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与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如在“原电池”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进行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如用导线将两金属片连接将有何情况发生?”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展开小组内部讨论。随即发问,铜片上为什么会有氢气?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两极上个发生什么变化?从能量转换角度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接一个盐桥。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发生“争吵”,正是在这种“争吵”中,才会得出正确答案,看似各执己见,实为探究中寻求合作,求异存同。

(作者单位: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257500)

标签:;  ;  ;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陈新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