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专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中医药高专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孙晓杰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1-0308-03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这是一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需要面对各方面的挑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体现出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其中高职高专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也在持续增长,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我校作为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此次心理健康普查应测2010级新生2728人。心理普查完成情况如下:SCL-90实际完成2663人,有效统计样本2663人,普查率为97.62%;UPI实际完成2700人,有效统计样本2700个,普查率为98.97%。

1普查结果分析

1.1SCL-90统计结果分析

(1)总体结果:在2663人(有效数据)中,男生625人,女生2038人。测查结果表明,有心理困扰的人员996人。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人员160人。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为1-5的5级评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一般规定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为阳性,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

(2)全校筛查阳性结果见表1。

1.2UPI统计结果分析:在2700人(实测人数)中,有720人心理健康状况很差,属于第一类重点关注人员;另外有896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属于第二类次重点关注人员;还剩1084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属于第三类非重点关注人员。

(1)具有三种典型阳性因子的人员分布情况:在这56种阳性因子中,比较常见且比较典型的因子是轻生、失眠以及自卑。其中失眠因子达到了276人,自卑因子达到了338人。

(2)预警结果报告:根据UPI常模规定,总分≥25或者有轻生念头(有的学生两个标准都符合)的个体属于预警人员,共352名。

2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高考阴影未除。

(2)新环境不适应。

(3)专业的影响。

(4)人际交往问题。

(5)社会因素影响。

3心理问题解决办法

3.1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来,我校党委、行政各级领导,特别是学生管理各相关部门,结合医学类院校专业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科学制订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工作程序,在每班设立了心理委员,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开通了网上心理咨询,建立了“心灵港湾”聊天室,创办了心理健康报,在大学生心理协会中设立心灵援助志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针对性强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3.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抑郁等成为影响我校2010级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与医学类院校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单一、校园文化建设相对不够等因素有一定相关。在2009年的心理普查中,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排名前五位的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及焦虑。与2009年相比,排名前两位的都是强迫与人际关系敏感,但是抑郁退居第五位,而偏执从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敌对则上升为第四位,焦虑未进入前五位。可能2010级学生大多为90后,在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下,偏执、敌对因子得分明显增加。偏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主要是指思维方面,如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等,主要考察对周围的人和事能否以客观、理智的态度来对待,会不会苛求、走极端等。敌对维度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等三个方面来反映被试的敌对表现,其项目包括从厌烦、争论、摔物,直至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爆发等各个方面。

我校大学生以上心理问题的出现,提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对学生分专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完善科学化和谐校园的标准体系。

3.3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耐挫折承受力的训练等。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大桥正夫把心理发展与挫折教育联系起来,认为人从婴幼儿期、儿童期到青少年,会遇到种种挫折,到成为大学生后,因为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往往难以应对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常处于挫折之中,假如挫折得不到及时引导和解决,对人的心理发展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各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通过挫折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的乐观的抗挫折心态,通过心理咨询,强化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对有挫折情绪反应的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

3.4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警机制在校大学生正值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学习、情感、就业等问题或挫折很容易导致其内心冲突而出现心理问题。但由于管理的压力、知识的局限和对自身心理问题缺乏认识,往往问题出现后才四处求助,结果事倍功半。

目前从全国上看,绝大多数高校的硬件建设、招生等工作成了各级领导关心的重中之重,学生工作较难摆上议事日程。许多学校也是因为学生出了大的问题,领导才阶段性地重视这项工作。平时我们关心的最多的也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而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的相对不够。因此,学校应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中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心理问题的早发现和主动干预做好基础性准备,防患于未然,减少、延缓和控制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分析[J].青年心理咨询,1995,(4).

标签:;  ;  ;  

中医药高专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