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菌性斑点病菌论文-柴阿丽,帕提古丽,郭威涛,石延霞,谢学文

番茄病菌性斑点病菌论文-柴阿丽,帕提古丽,郭威涛,石延霞,谢学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番茄病菌性斑点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番茄,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实时荧光定量PCR,种子检测

番茄病菌性斑点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柴阿丽,帕提古丽,郭威涛,石延霞,谢学文[1](2019)在《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的致病相关基因HrpZ为靶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Pst3F/Pst3R,能从Pst基因组DNA中特异性扩增出大小为161 bp的目的片段。建立的P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的检测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 000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检测模拟带菌种子中Pst的带菌量,检测下限为4.21 cfu·g~(-1);检测人工接种叶片组织中Pst的带菌量,检测到1级发病叶片带菌量为4.15×102 cfu·g~(-1)。对田间采集的63个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明显症状和疑似症状样本,分别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普通PCR和病原菌分离检测,检测到54个样本中含有Pst,3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P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番茄种子和发病组织中Pst的含量,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早期预防和流行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康华军,柴阿丽,石延霞,谢学文,袁军海[2](2018)在《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的四重PCR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引起番茄细菌性病害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 pv. tomato,Pst)、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Cmm)、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以及疮痂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Xcv),建立了四重PCR检测技术,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ap1基因设计Pst特异性引物BW-F/BW-R,经PCR条件优化,扩增出了375bp的特异性片段。将设计的引物与已报道的3种细菌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设定不同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次数以及延伸时间,探索影响四重PCR扩增的因素,优化了其反应体系。四重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对BW-F/BW-R、Fan1/Fan2、RS-1-F/RS-3-R和XCVF/XCVR可分别扩增出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长度为375、146、716和517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反应体系退火温度为57.1℃,4对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24、0.16、0.16和0.08μmol·L~(-1),延伸时间45 s,35个循环。该四重PCR反应体系可快速检测田间番茄发病植株中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灵敏度达到10-1 ng·μL~(-1)。(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郭威涛[3](2018)在《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PMA-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在我国多个省份大面积发生,给当地的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引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的进行鉴定,建立了病原菌活细胞定量检测方法,并应用于病残体中病原菌活细胞的定量检测。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样采集及病原菌鉴定。2016至2018年,从北京、新疆、山东等蔬菜产区采集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疑似病害样本71份,通过致病性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引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简称Pst),保存Pst菌株为55株。(2)建立了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以Pst病菌的致病相关基因HrpZ为靶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Pst3F/Pst3R,特异性扩增出大小为161 bp的目的片段,建立了Pst病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检测模拟带菌种子检测下限为4.21 cfu/g种子,检测到1级发病叶片带菌量为4.15×10~2cfu/g叶片。对田间采集的63个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明显症状和疑似症状样本,分别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常规分离鉴定,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建立的Ps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种子和发病组织中Pst的含量。(3)将迭氮溴化丙啶(Propidium monoazide,PMA)PMA与qPCR相结合,建立Pst活细胞定量检测技术。明确了PMA预处理的最佳浓度为10μmol/L,最佳处理时间为黑暗孵育20 min,曝光10 min。应用PMA-qPCR技术,研究了Pst在25%、50%、75%、90%等不同湿度处理条件下,处理0~30 d病残体中病原菌活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空气和土壤湿度越大,病原菌死亡速度越快。90%空气和90%土壤湿度条件下处理30 d后,病残体内病原菌数目分别由初始6.43×10~5cfu/g、9.32×10~5cfu/g减少为2.30×10~1cfu/g和1.27×10~1 cfu/g,不同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处理条件下,病原菌死亡速度差异不显着。本论文建立了基于PMA-qPCR的Pst活细胞定量检测技术,并应用于发病组织、种子和病残体中病原菌的检测,为病害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的手段,为病害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期刊2018-06-01)

文朝慧,王军平,何苏琴[4](2013)在《甘肃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的鉴定与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番茄病果上分离纯化的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及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Okabe)Young,Dye et Wilkie。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已鉴定菌株及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扩增,均扩增出530bp左右的特异性片段,印证了可利用特异性引物MM5F/MM5R对分离菌株或番茄发病组织进行PCR扩增以检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3年06期)

张月娟,朱秀秀,陈新,赵廷昌[5](2008)在《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Pst)为其病原菌,其与番茄的互作系统是研究植物抗感病机理的典型模式系统。Pst存在2种无毒基因:avrPto和avrPtoB,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均能与番茄抗性基因Pto编码的Ser-Thr蛋白激酶互作,符合Flor"基因对基因"学说。AvrPto和AvrPtoB在表达Pto的抗性植物中,与Pto互作,表现无毒功能,引发植物防御反应;而在缺失Pto的感病植物中,它们具有毒性,促进细菌的生长。本文综述了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avrPto及avrPtoB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这有助于了解病原物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对认识植物的感病性、抗病性以及植物防御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08年04期)

番茄病菌性斑点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引起番茄细菌性病害的细菌性斑点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 pv. tomato,Pst)、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Cmm)、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以及疮痂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Xcv),建立了四重PCR检测技术,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ap1基因设计Pst特异性引物BW-F/BW-R,经PCR条件优化,扩增出了375bp的特异性片段。将设计的引物与已报道的3种细菌特异性引物组合,通过设定不同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循环次数以及延伸时间,探索影响四重PCR扩增的因素,优化了其反应体系。四重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对BW-F/BW-R、Fan1/Fan2、RS-1-F/RS-3-R和XCVF/XCVR可分别扩增出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长度为375、146、716和517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反应体系退火温度为57.1℃,4对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24、0.16、0.16和0.08μmol·L~(-1),延伸时间45 s,35个循环。该四重PCR反应体系可快速检测田间番茄发病植株中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灵敏度达到10-1 ng·μL~(-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番茄病菌性斑点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柴阿丽,帕提古丽,郭威涛,石延霞,谢学文.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园艺学报.2019

[2].康华军,柴阿丽,石延霞,谢学文,袁军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溃疡病菌、青枯病菌和疮痂病菌的四重PCR检测方法[J].园艺学报.2018

[3].郭威涛.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PMA-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河南科技学院.2018

[4].文朝慧,王军平,何苏琴.甘肃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的鉴定与检测[J].中国蔬菜.2013

[5].张月娟,朱秀秀,陈新,赵廷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无毒基因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8

标签:;  ;  ;  ;  

番茄病菌性斑点病菌论文-柴阿丽,帕提古丽,郭威涛,石延霞,谢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