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读写能力论文-王敏

早期读写能力论文-王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读写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早期,沟通能力,早期教育

早期读写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1](2019)在《英国发起全国性运动提高儿童早期读写和沟通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据英国教育部官网2019年7月2日消息,教育部将发起一项新的全国性运动,旨在支持学龄前儿童在家学习或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如乘公共汽车、购物等),从而提升儿童的早期读写与沟通技能。英国教育大臣达米安·海因兹(Damian Hinds)表示,为支持儿童的早期教育,将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发起一项为期3年的"饥饿的小脑袋"(Hungry Little Minds)运动,帮助家长通过视频、小游戏等开展早期教育;第二,宣布在贫困地区设立1800个以学校为基础的托儿所名(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9年16期)

孙晓嘉[2](2018)在《美国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早期读写能力服务探究——以ECRR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儿童教育的专业机构,对早期读写能力的培养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ECRR项目是美国典型的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早期读写能力服务项目。其核心理念是"阅读始于出生"及"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和最佳教师",强调向0~5岁低幼儿童的家长传授早期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参与ECRR项目的公共图书馆向家长传授低幼儿童早期读写技能培育技巧,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可以引入ECRR项目的服务理念:重视家长辅导低幼儿童读写技能的培训,注重营造馆内家庭阅读氛围,提供家庭支持服务、注重馆员培育,采取图书馆社会合作运营模式等。(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建设》期刊2018年12期)

刘玉娟[3](2018)在《自闭症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阅读观认为,个体的阅读能力由解码和听力理解两种能力组成。早期读写能力指儿童在正式学习读写之前所具有的关于读写的知识、技巧和态度,它是解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流畅阅读和阅读理解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读写能力能够预测儿童入学后的阅读能力。自闭症儿童存在认知和口语障碍,并且在读写能力发展上存在问题。本文在简单阅读观的框架下,回顾了近年来有关自闭症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研究,描述了自闭症儿童的字母识别、印刷品知识、语音意识和口语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家庭读写环境对自闭症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提升自闭症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可能的干预方法。最后,本文对自闭症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研究和干预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王丽响,宋占美[4](2017)在《音乐活动促进儿童英语早期读写能力的研究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处在语言的敏感期,在英语活动中,当音乐被作为一种生动鲜活的外语教学手段被广泛地运用时,音乐与儿童英语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儿童在音乐游戏、歌曲、律动的愉快、宽松氛围中接触英语,在尽情享受音乐艺术美的同时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习得语言。早期读写能力(emergent literacy)指的是儿童在正式学习读写之前所具有的关于读写的知识、技巧和态度。早期教育工作者应该开展能够促使儿童多领域技能发展的(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7年17期)

吴兰岸[5](2017)在《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数字媒体的使用呈现低龄化趋势;但由于许多儿童父母对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影响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学龄前儿童数字媒体使用行为不当、效果不佳。本文探究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决定因素,丰富与发展数字媒体使用与学龄前儿童发展研究理论,以指导儿童父母或照顾者、幼儿园教师等有效地处理学龄前儿童数字媒体使用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问题,在实现学龄前儿童数字生活与现实生活平衡的前提下运用数字媒体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本文分叁种视野、从叁个层面的研究来完成上述研究目的。第2章从国际教育实证研究者的视野出发,通过对61篇SSCI期刊实证研究论文进行质性分析,从理论层面确定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决定因素。第3章结合第2章的主要研究结论,从儿童父母的视野出发,通过对528份国内学龄前儿童家庭数字媒体使用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从社会实际应用现状层面确定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决定因素。第4章则针对第2章与第3章研究结果中的争议性结论进行论证,从本文实证研究者的视野出发,以学龄前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为焦点,通过由48名3.8至4.5岁儿童及其父母、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的“数字媒体促进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与个案研究,从实证研究层面确定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影响的关键决定因素。综合分析上述叁个具体研究的研究结果,本文的研究结论归纳为以下四点:(1)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其影响领域主要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社会与情绪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等四个儿童发展领域,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的早期读写能力、认知、动作技能等叁个子发展领域的影响更为显着。(2)国际教育实证研究者与儿童父母对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积极影响的大小、消极影响的具体领域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其原因在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基于特别设计的数字媒体及其使用活动,而儿童父母的认知结果基于观察、经验与舆论。(3)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影响的决定因素包括儿童特征、数字媒体特征、外部环境叁大决定因素;其中,儿童特征因素包括儿童性别、年龄、原有认知或经历、健康状况,数字媒体特征因素包括数字媒体类型及其表现形式、内容、接口及其设计、数字媒体中教育方法的应用,外部环境因素则与布朗芬布伦纳生态模型中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一致;这些决定因素具有多维层次性、整体性、动态交互性、个体差异性等四大特征,它们之间是一种非线性作用的、双向相互影响的关系,数字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外部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快、更直接。(4)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影响最关键的外在决定因素是能够给予儿童支持与帮助的成年人,主要由儿童以及能够给予儿童支持与帮助的成年人共同决定的数字媒体使用活动的品质时间决定着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的最终影响效果。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理论上,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其决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与发展了布朗芬布伦纳生态模型。实践上,研究更新的生态模型以及提出的建议,可为广大学龄前儿童父母或照顾者、教师、相关机构等提供决策依据,以有效实现学龄前儿童数字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平衡、并运用数字媒体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李飞燕[6](2016)在《《父亲与孩子早期读写能力》翻译实践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中,笔者所选取的材料为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的格伦·帕姆(Glen Palm)所作的《父亲与孩子早期读写能力》,该材料主要研究父亲与孩子早期读写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总结了与给孩子阅读有关的父亲特征及美国和英国在此方面业已开展的读写项目的经验,这可以指导中国今后设计针对父亲与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项目的发展。笔者在经过阅读、分析、翻译、审校之后,完成了本材料的翻译并撰写翻译实践报告。本翻译报告主要包括四部分: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翻译案例分析以及翻译体会与未来展望。重点是翻译案例分析部分,通过从词汇、句法、语篇层面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来体现译者的翻译思路、翻译技巧,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与翻译工具。(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高玲慧[7](2016)在《爱尔兰推出新的在线资源 协助教师提高儿童早期读写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爱尔兰教育部官网2015年11月30日报道,爱尔兰教育和技能部(DES)部长简·奥苏利文当日宣布推出新的在线资源,旨在协助教师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早期读写能力发展平衡法的研究和开发一直由教育和技能部的国家教育心理服务组织(NEPS)完成。简·奥苏利文表示,在国家读写战略的指(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6年03期)

涂梦璐[8](2015)在《美国早期读写基本能力动态指标的介绍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障碍儿童的早发现早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儿童后期阅读障碍程度,有效的早期筛查有利于及时对儿童进行干预,预防儿童后期阅读困难发生的潜在风险。早期读写基本能力动态指标(学前至叁年级)——DIBELS学前至叁年级是美国广泛使用的早期阅读能力筛查和评估工具,能够有效筛查学前及学龄期的阅读困难儿童。文章通过对早期读写基本能力动态指标(学前至叁年级)——DIBELS学前至叁年级的内容、筛查标准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旨在为当前阅读障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李天紫[9](2014)在《美国早期读写能力研究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末以来,基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美国把阅读能力视为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口号,强调基础教育阶段"阅读领先"和"教会孩子阅读"的理念,从源头上重视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应该高度关注美国的教改动向,借鉴母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及其研究成果,加强对未来人才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期刊2014年05期)

温蒂·阿诺德,夏泉[10](2014)在《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早期读写能力的养成建立在以下基础上:先听才能会说,去说才能会读,会读才能会写。你对早期读写能力有怎样的理解?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学会汉字的吗?是父母或者其他家人教你的?还是在学校学会的?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人类是唯一创造出符号系统作为交流手段的生物。其中包括象形的(书写单位是象形画,比如中国)、表意的(图形是概念的而非具体的字)、语标的(以口语词汇为代表)、切分的(以音素及单词发音的(本文来源于《英语学习》期刊2014年03期)

早期读写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共图书馆作为儿童教育的专业机构,对早期读写能力的培养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ECRR项目是美国典型的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早期读写能力服务项目。其核心理念是"阅读始于出生"及"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和最佳教师",强调向0~5岁低幼儿童的家长传授早期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参与ECRR项目的公共图书馆向家长传授低幼儿童早期读写技能培育技巧,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可以引入ECRR项目的服务理念:重视家长辅导低幼儿童读写技能的培训,注重营造馆内家庭阅读氛围,提供家庭支持服务、注重馆员培育,采取图书馆社会合作运营模式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读写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王敏.英国发起全国性运动提高儿童早期读写和沟通能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9

[2].孙晓嘉.美国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早期读写能力服务探究——以ECRR项目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8

[3].刘玉娟.自闭症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8

[4].王丽响,宋占美.音乐活动促进儿童英语早期读写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知识文库.2017

[5].吴兰岸.数字媒体使用对学龄前儿童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6].李飞燕.《父亲与孩子早期读写能力》翻译实践告[D].郑州大学.2016

[7].高玲慧.爱尔兰推出新的在线资源协助教师提高儿童早期读写能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6

[8].涂梦璐.美国早期读写基本能力动态指标的介绍及启示[J].绥化学院学报.2015

[9].李天紫.美国早期读写能力研究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

[10].温蒂·阿诺德,夏泉.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培养[J].英语学习.2014

标签:;  ;  ;  

早期读写能力论文-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