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审计执法和审计质量检查取得良好成效

茂名市审计执法和审计质量检查取得良好成效

一、茂名市审计执法和审计质量检查效果好(论文文献综述)

审计厅综合处,科研所[1](2019)在《综合信息》文中研究说明01武汉:积极开展环境改善项目跟踪审计护航军运会筹备工作武汉市审计局在亚行贷款武汉城市环境改善项目审计中,积极跟踪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场馆所在地四新片区"三渠一泵"子项建设情况,全力推进项目工程进度,为武汉市备战"军运会"和防范"大雨大汛年"保驾护航。审计

王彪华[2](2016)在《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基本建成。近年来,随着国家审计影响力不断提升,审计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提高,作为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行为的国家审计准则,在国家审计服务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研究,探索其变迁规律,可以丰富国家审计准则理论,拓宽国家审计准则的理论基础,也可为未来准则变迁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发现,最高审计机关在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路径依赖中发挥主导作用,其变迁过程是对受托责任评价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体现了对绩效和责任的追求不断提高,适应了国家治理需求的变化。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以规范研究为基础,比较研究为支撑,建立起准则变迁的研究框架。本文通过对国家审计准则的定位和作用、发展变化、实践应用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国内外文献回顾,发现这些文献对国家审计准则的变迁过程没有系统梳理,研究基础采用经济学较多,研究方法有限,侧重某一方面问题等不足。同时,为后续研究的需要,本文对国家审计准则的内涵及作用、制度变迁的内涵及形式等概念进行界定,对制度变迁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并介绍了这两个理论在国家审计理论中的运用和发展情况。在构建国家审计准则变迁框架过程中,本文从供给、需求和均衡三个角度对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供给方面包括供给成本和供给收益,需求方面从降低审计风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保障工作权益需要三个方面,而国家审计准则均衡是一种不常见的偶然状态,不均衡是常态。在分析变迁过程中,本文从时间角度来看,将变迁过程划分为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对每个阶段准则进展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各个阶段准则特点进行归纳;从内容角度上看,主要从一般准则、审计证据、审计职业道德、审计方案、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报告六个方面,对各部分在准则体系中的地位和主要内容分析介绍基础上,比较其在各个阶段的变化情况,并归纳出变迁特点。本文对变迁过程运用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发现,审计机关作为变迁主体,具有节约制度变迁成本、及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准则的需要和体现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特点,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具有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采取渐进式变迁的方式、路径依赖性强、与国际接轨和趋同等特点。在国际比较中,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世界审计组织和美国,在对其准则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概括、变迁的过程及原因、变迁特点等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审计独立性在国家审计准则中始终是强调的重点,注意强调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兼容性,在制定方向的选择上各有利弊等启示,对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准则变迁影响因素来看,本文将其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在内部动力方面,变迁主体在国家审计准则变迁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在对国家审计及其准则认识的不断提高,采用学术关注度作为替代变量,发现学术关注度与国家审计准则变迁过程密切相关:审计目标的演变决定了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方向,在国家审计的各层次目标中,现实目标是不同的,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现实目标的演变过程体现在国家审计准则变迁中。在外部动力方面,审计准则变迁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审计实践,都对准则变迁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随着技术方法的进步,审计准则在各个阶段都及时作出调整,应对信息化的挑战,为实践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财政体制改革与国家审计的互动发展中,国家审计准则在各个阶段都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国家审计密切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规范化,国家审计准则在各个阶段都吸收了他们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在准则变迁效果检验中,本文采用了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结果作为参考指标。在对审计项目质量的影响分析中,以1996年至2013年审计署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为样本,通过对43份检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与审计准则变迁各阶段对比,发现国家审计准则变迁对审计项目质量影响明显;在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分析中,以1993至2013年审计署审计结果统计数据为样本,发现准则变迁对审计成果利用、审计处理结果落实情况、审计机关移送处理事项、审计机关审计(调查)单位数等指标影响明显。我国现行国家审计准则需要适应环境变化、促进审计工作发展,在突出依法审计、保障审计独立性、规范成果利用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并在服务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从构建行为规范体系、推动责任政府建立、加强权力运行监督等方面有独特的实现路径,但在结构设计上和实践运行中还存在不足。在新常态下,随着国家治理需求,审计目标的调整,审计实践的探索发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等,都需要国家审计准则及时跟进。对于未来国家审计准则的发展,既要国家治理引领,凸显中国国家审计特色,又要合理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国家审计准则运行情况跟踪评价机制,掌握国家审计准则的适用程度,并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变迁方式。

唐莉[3](2013)在《基于“免疫系统”功能理论对SL市县委书记审计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应用“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结合SL市的具体现实,探讨如何在县委书记审计中贯彻落实;以便创新县委书记监督渠道,促进完善新时期县委书记审计,从而促进县委书记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勤政廉政,全面、依法履行职责,推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将提供给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乃至其他行业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作用中参考借鉴。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理论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然后分析SL市县委书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接着根据“免疫系统”功能理论,构建审计“免疫”功能防护网和质量保障机制。本研究通过对SL市县委书记审计依据和操作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县委书记审计的主要困难及问题是:1.审计范围与重点的划分和界定中存在困难;2.审计评价和报告形式标准化方面存在问题;3.成果转化保障机制方面存在问题。为此,本文提出要从4个方面构建审计“免疫”功能防护网:1.在审计“免疫”之预防功能防护网的构建方面,提出要(1)明确经济责任;(2)建立问责机制;2.在审计“免疫”之揭示功能防护网的构建方面,提出要(1)坚持实施任期审计;(2)坚持年度述职制度;(3)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3.在审计“免疫”之抵御功能防护网的构建方面,提出要(1)建立审计工作领导机制;(2)建立联合共责机制;(3)建立完善规章制度;4.在审计“免疫”之防护网覆盖范围的构建方面,提出要(1)把审计内容从就账论责拓展到覆盖各个方面;(2)把审计对象从针对个体拓展到各级领导干部。在审计“免疫”质量保障机制构建探索中,本文提出4方面建议:1.要建立推行“六字原则”业务操作模式:(1)仔“细”做好调查;(2)严“密”制定方案;(3)落“实”调查取证;(4)“准”确定性处罚;(5)“妥”当把握评价;(6)“严”格执法监督;2.提出了要认真扣紧“三字原则”提出意见建议:(1)把好“紧”关;(2)抓好“实”务;(3)做好“准”事;3.提出了要强化后续审计与建立跟踪督查制度并举:(1)强化后续审计工作;(2)建立跟踪督查制度;4.提出了要致力促进审计“免疫”成果转化:(1)将审计结果纳入“同级审”和“两个报告”中;(2)通过党政会议的形式通报审计情况;(3)适时召开审计情况通报会;(4)全面实施县委书记审计结果公告;(5)建立健全反腐长效机制。

郑远菊,张涛,黄小青,黄振翠[4](2010)在《建强队伍 创新立审》文中研究指明近日,省审计厅政风行风建设特约监督员一行3人赴恩施州审计局监督指导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在听取州审计局局长张安俊的工作汇报后,督察组高度评价该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扎实有效,整改措施得力,不走过场。 把队伍发展作为最突出的问题整改“兴风”。一是加强领导

曾寿喜[5](2008)在《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推动广东审计工作新发展——曾寿喜厅长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同志们:这次全省审计工作会议是经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部署安排2008年审计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会前,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门听取审计厅的工作汇报,黄华华省长对我省的审计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曾寿喜[6](2006)在《全面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为建设和谐广东服务——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文中研究说明同志们: 这次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全省审计工作,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要求,研究部署2006年全省审计工作。我就2005年全省审计工作情况和 2006年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谢继尧[7](1999)在《要抓好审计队伍建设》文中研究说明

姜楠[8](2014)在《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相关问题探究》文中提出环境问题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的一大问题。环境资源拥有公共物品属性,作为公共受托责任方的政府需要在这个市场失灵的领域,肩负起特殊的监督责任。由于我国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存在固有或新兴的问题,强化政府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关键。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可以上升到国家治理中关于环境管理的高度。因为其关注的不仅是作为被审计单位的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环境治理管理工程等的传统财务问题和合规性问题,而是关注经济增长是否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增长基础之上,是否能帮助被审计单位一起健康的保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开展等各项经济活动。由于我国环境审计起步较晚,国际趋同的发展环境绩效审计更是近十几年才开始的。在环境管理方面,尽管我国是以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为主导的政府治理发展模式,但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PEST模型分别从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方面展开相关问题的分析。基于现阶段的国情和研究状况,对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在上述诸多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发展阻碍进行了规范研究。并尝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主线,尽可能的为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务发展尽些许力量。

二、茂名市审计执法和审计质量检查效果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茂名市审计执法和审计质量检查效果好(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0 1 武汉:积极开展环境改善项目跟踪审计护航军运会筹备工作
0 2 荆门市审计局三项措施贯彻落实“两统筹”要求
0 3 黄石市审计局“三抓”措施促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协调发展
0 4 荆州市审计局“四结合四关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0 5 随州:审计督促追回保障房建设资金2100余万元
0 6 十堰:出台审计组廉洁建设操作规范
0 7 孝感:多措并举推动审计整改落实到位
0 8 天门:三举措强力推进民生资金审计整改
0 9 咸宁: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整改显成效
1 0 石首:“四到位”做实做细审计审理工作
1 1 黄陂:“五查看”推进征地补偿资金审计
1 2 赤壁:建立未纳入年度审计计划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备案制
1 3 竹山:三措并举推动投资审计转型升级
1 4 咸丰: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回头看”
1 5 江岸:“四个注重”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
16西塞山审计局五项举措撑起廉政建设“防护伞”
17郧西:开展审计项目讲评活动
18硚口:三项举措狠抓审计整改落实
19阳新审计局大兴学风练内功狠抓作风树形象
20夷陵区审计局四项举措开展档案安全风险排查
21当阳市审计局四结合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
22公安县审计局四项措施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23黄梅:构建审计档案“一库一系统”效果好
24枝江:采取多项措施抓好廉洁审计
2 5 秭归:建立实行审计干部讲学制度
2 6 通山:多项举措抓扶贫审计整改工作
27西陵:制定出台五项制度加快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
28广水审计局四项措施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9天门市审计局全面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0宜都市审计局压实党建责任着力打造支部品牌
31嘉鱼:“四规一评”优化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管理体系
32远安:“四个着力”提升审计质效
33伍家岗:“三管齐下”提升审计执法水平

(2)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标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简要评述
    1.3 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结构
        1.3.2 逻辑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能的创新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国家审计准则的内涵及作用
        2.1.1.1 国家审计准则的定义
        2.1.1.2 国家审计准则的特点
        2.1.1.3 国家审计准则的地位
        2.1.1.4 国家审计准则的作用
        2.1.2 制度变迁的内涵及形式
        2.1.2.1 国家审计准则是一种制度安排
        2.1.2.2 制度变迁的概念
        2.1.2.3 制度变迁的方式
    2.2 制度变迁理论
        2.2.1 诺斯的学术思想
        2.2.2 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框架
        2.2.3 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
        2.2.4 其他制度变迁理论
        2.2.5 制度变迁理论在国家审计中的运用
    2.3 国家治理理论
        2.3.1 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3.2 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3.3 国家治理理论在国家审计中的运用
3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动因和特征分析
    3.1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动因
        3.1.1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供给分析
        3.1.2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需求分析
        3.1.3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均衡分析
    3.2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变迁历程及特点
        3.2.1 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演进历程和各阶段特点
        3.2.1.1 萌芽阶段(1983年至1995年)
        3.2.1.2 探索阶段(1996年至1999年)
        3.2.1.3 发展阶段(2000年至2010年)
        3.2.1.4 完善阶段(2011年之后)
        3.2.2 国家审计准则主要内容的变化情况和特点分析
        3.2.2.1 一般准则
        3.2.2.2 审计证据准则
        3.2.2.3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准则
        3.2.2.4 审计方案准则
        3.2.2.5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3.2.2.6 审计报告准则
    3.3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特征
        3.3.1 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
        3.3.2 采用渐进式变迁方式
        3.3.3 路径依赖性强
        3.3.4 注重与国际接轨和趋同
4 世界审计组织和美国审计准则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世界审计组织国际准则变迁及特点
        4.1.1 现行准则基本概况
        4.1.2 准则变迁过程及原因
        4.1.3 准则变迁的特点分析
    4.2 美国政府审计准则的变迁及特点
        4.2.1 现行准则基本概况
        4.2.2 准则变迁过程及原因
        4.2.3 准则变迁的特点分析
    4.3 对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启示
5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内部动力
        5.1.1 变迁主体在国家审计准则变迁中的作用
        5.1.1.1 审计准则认识变化对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
        5.1.1.2 审计实践认识变化对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
        5.1.2 审计目标的变化决定了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方向
        5.1.2.1 国家审计目标的不断演进
        5.1.2.2 审计目标演进对审计准则的引领作用
    5.2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外部动力
        5.2.1 审计实践发展对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
        5.2.1.1 国家审计准则萌芽阶段的审计实践对审计准则的影响
        5.2.1.2 国家审计准则探索阶段的审计实践对审计准则的影响
        5.2.1.3 国家审计准则发展阶段的审计实践对审计准则的影响
        5.2.2 技术方法进步对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
        5.2.2.1 相关技术方法的进步
        5.2.2.2 对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
        5.2.3 财政体制改革对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
        5.2.3.1 国家审计准则在财政体制和国家审计发展中的互动作用
        5.2.3.2 财政体制改革对国家审计准则的影响
        5.2.4 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规范化对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
        5.2.4.1 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国家审计准则的影响
        5.2.4.2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变化对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影响
6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效果分析
    6.1 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总体效果评价
    6.2 国家审计准则变迁对审计项目质量的影响研究
        6.2.1 国家审计准则与审计项目质量的关系
        6.2.1.1 审计项目质量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6.2.1.2 国家审计准则中的审计项目质量
        6.2.2 国家审计准则变迁对审计项目质量的影响研究——以1996年至2011年审计署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为例
        6.2.2.1 样本选择
        6.2.2.2 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6.2.2.3 准则变迁对审计项目质量的影响分析
    6.3 国家审计准则变迁对审计结果的影响研究
        6.3.1 国家审计准则与审计结果的关系
        6.3.1.1 审计结果的涵义
        6.3.1.2 国家审计准则中审计结果披露的变化
        6.3.1.3 准则中披露方式变化产生的影响分析
        6.3.2 国家审计准则变迁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分析——以1993年至2013年审计署审计结果统计数据为例
        6.3.2.1 准则变化对审计结果影响的理论分析
        6.3.2.2 准则变迁对审计结果影响的实证检验
7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现状分析和改进策略
    7.1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7.1.1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现状分析
        7.1.1.1 现行国家审计准则的特点
        7.1.1.2 新准则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中的路径选择
        7.1.2 现行国家审计准则存在的主要问题
        7.1.2.1 现行国家审计准则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
        7.1.2.2 现行国家审计准则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不足
    7.2 新常态下影响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的现实因素
        7.2.1 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准则提出的新要求
        7.2.2 审计目标调整对国家审计准则的挑战
        7.2.3 审计实践探索发展对国家审计准则的需求
        7.2.4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对国家审计准则的需求
        7.2.5 计算机技术新发展对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
        7.2.6 其他因素对国家审计准则的影响
    7.3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的未来改进策略
        7.3.1 以国家治理引领国家审计准则变迁
        7.3.2 凸显中国特色并合理借鉴先进经验
        7.3.3 探索建立国家审计准则运行情况跟踪评价机制
        7.3.4 选择最优的国家审计准则变迁方式
8 结论与局限性
    8.1 研究结论
        8.1.1 最高审计机关在准则变迁中发挥主导作用
        8.1.2 准则变迁过程体现了对绩效和责任的追求不断提高
        8.1.3 准则变迁结果推动了国家治理发展
    8.2 本文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3)基于“免疫系统”功能理论对SL市县委书记审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的目标
        1.2.2 研究的内容
        1.2.3 研究的方法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免疫系统”功能理论
        1.3.2 县委书记审计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
    2.1 文献检索概况
    2.2 有关“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的研究
    2.3 对县委书记审计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L 市县委书记审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分析
    3.1 县委书记审计依据和操作过程分析
    3.2 审计范围与重点的划分和界定中的困难分析
    3.3 审计评价和报告形式标准化的问题分析
        3.3.1 定性评价中的依据和标准的问题
        3.3.2 审计评价体系的完善问题
        3.3.3 审计报告形式标准化的问题
    3.4 成果转化保障机制的问题
        3.4.1 党政领导干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制度方面
        3.4.2 “双重”管理体制与审计机关独立性方面
        3.4.3 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之间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审计“免疫”功能防护网的构建
    4.1 审计“免疫”之预防功能防护网的构建
        4.1.1 经济责任的明确
        4.1.2 问责机制的建立
    4.2 审计“免疫”之揭示功能防护网的构建
        4.2.1 任期审计的实施策略
        4.2.2 年度述职制度的执行
        4.2.3 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处理
    4.3 审计“免疫”之抵御功能防护网的构建
        4.3.1 审计工作领导机制的运作模式
        4.3.2 联合共责机制的建立
        4.3.3 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4.4 审计“免疫”之防护网覆盖范围的构建
        4.4.1 审计内容的拓展问题
        4.4.2 审计对象的针对性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审计“免疫”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
    5.1 业务操作模式中“六字原则”的概念和推行
        5.1.1 仔“细”做好调查
        5.1.2 严“密”制定方案
        5.1.3 落“实”调查取证
        5.1.4 “准”确定性处罚
        5.1.5 “妥”当把握评价
        5.1.6 “严”格执法监督
    5.2 在意见和建议中的“三字原则”的概念和推行
        5.2.1 把好“紧”关
        5.2.2 抓好“实”务
        5.2.3 做好“准”事
    5.3 后续审计与跟踪督查制度的推行
        5.3.1 强化后续审计工作
        5.3.2 建立跟踪督查制度
    5.4 审计“免疫”成果的转化策略
        5.4.1 “同级审”和“两个报告”中纳入审计结果的可行性
        5.4.2 审计情况的通报途径
        5.4.3 问题整改的部署
        5.4.4 审计情况通报会召开的时机
        5.4.5 县委书记审计结果的公告
        5.4.6 反腐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推动广东审计工作新发展——曾寿喜厅长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7年审计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 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继续深化。
        1. 注重把握总体情况, 审计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2. 注重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
        3. 注重扩大审计覆盖面。
    (二) 效益审计稳步推进。
    (三) 加强了企业审计和金融审计。
    (四) 经济责任审计取得新成效。
    (五) 审计结果公告迈出新步伐。
    (六) 全省内部审计工作得到加强。
    (七) 审计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认真贯彻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 推动我省审计事业新发展
    (一) 推动我省审计事业新发展, 要坚持以
    (二) 推动我省审计事业新发展, 要以促进科学发展, 推动改革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 推动我省审计事业新发展, 要关注民生, 执审为民,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 推动我省审计事业新发展, 要坚持不懈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三、2008年全省审计工作安排
    (一) 以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 促进国家财政政策的落实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二) 进一步加强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提高投资效益。
    (三) 围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
    (四) 加强国有企业审计和金融审计。
    (五) 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六) 积极深化效益审计。
    (七) 继续抓好县级审计机关建设。
四、几点要求
    (一) 精心组织安排好2008年审计项目。
    (二) 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 加强审计制度建设, 规范审计行为。
    (五)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应用。
    (六) 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的沟通协调。

(8)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相关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范围、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界定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1.4.1 基本框架
        1.4.2 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论文的创新
        1.5.2 论文的不足
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2.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
        2.1.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国家治理理论
        2.1.4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2.1.5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
        2.2.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动因
        2.2.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2.2.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目标
        2.2.4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主体
        2.2.5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客体
        2.2.6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和类型
        2.2.7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程序
        2.2.8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
        2.2.9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
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政治法律和经济问题及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现阶段面临的政治问题
        3.1.1 基于国家治理下的政府治理模式的局限性
        3.1.2 政府环境的责权分配不明确,存在审计盲区
        3.1.3 政府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够
    3.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现阶段面临的法律问题
        3.2.1 缺乏环境会计准则、制度和规范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3.2.2 缺乏完善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3.2.3 绩效审计制度建设不足
        3.2.4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适用于环境绩效审计
    3.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现阶段面临的经济问题
        3.3.1 基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的审计范围难以确定
        3.3.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面临的信息不对称
        3.3.3 政府的“绿色经济”责任受重视程度不够
    3.4 政治、法律、经济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政治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1 单一国家治理模式的固有缺陷
        3.4.1.2 影响独立性和责权分配的政府审计体制
        3.4.2 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3.4.2.1 立法存在缺陷
        3.4.2.2 执法和维法力度不够
        3.4.3 经济问题的成因分析
        3.4.3.1 生态环境质量的公共物品属性
        3.4.3.2 资本市场的效率形式
4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社会文化和技术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
    4.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现阶段面临的社会文化问题
        4.1.1 社会公众对开展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高
        4.1.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人员数量不够、业务素质有待加强
        4.1.3 影响审计质量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以及审计文化
    4.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现阶段面临的技术问题
        4.2.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够
        4.2.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尚在构建中
        4.2.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方法特殊
        4.2.4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取证困难
    4.3 社会文化和技术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
        4.3.1 审计物质文化
        4.3.2 审计制度文化
        4.3.3 审计精神文化
5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相关问题的对策
    5.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政治法律问题对策
        5.1.1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的政治对策
        5.1.1.1 化政府治理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
        5.1.1.2 推行环境管理绩效行政首长负责制
        5.1.1.3 在现有的国家审计机制下提高实质上的独立性
        5.1.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的法律对策
        5.1.2.1 加快立法
        5.1.2.2 严格执法、严惩维法
        5.1.2.3 建立对被审计单位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奖励机制
    5.2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经济问题对策
        5.2.1 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性转化为内部性
        5.2.2 在经济统计数据库中建立关于环境的监测和报告系统
        5.2.3 以绿色 GDP 考察政府的“绿色经济”责任
    5.3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社会文化问题对策
        5.3.1 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认识
        5.3.2 优化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人员数量分配和知识结构
        5.3.3 加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调研工作
    5.4 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技术问题对策
        5.4.1 加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5.4.2 继续探索审计的特殊方法,提高取证质量
        5.4.3 继续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5.4.3.1 评价指标设计的 SMART 原则和 QQTC 原则
        5.4.3.2 注意指标的灵活性
        5.4.4 联合经济监督机构开展联合审计
6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四、茂名市审计执法和审计质量检查效果好(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信息[J]. 审计厅综合处,科研所. 审计月刊, 2019(07)
  • [2]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变迁研究[D]. 王彪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6(03)
  • [3]基于“免疫系统”功能理论对SL市县委书记审计的研究[D]. 唐莉.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6)
  • [4]建强队伍 创新立审[N]. 郑远菊,张涛,黄小青,黄振翠. 恩施日报, 2010
  • [5]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推动广东审计工作新发展——曾寿喜厅长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曾寿喜. 广东审计, 2008(01)
  • [6]全面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为建设和谐广东服务——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曾寿喜. 广东审计, 2006(01)
  • [7]要抓好审计队伍建设[J]. 谢继尧. 广东审计, 1999(05)
  • [8]我国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相关问题探究[D]. 姜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茂名市审计执法和审计质量检查取得良好成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