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钟云霞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钟云霞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怒江673199

【摘要】目的:探究存在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分析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80例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者,对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观察护理对策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策实施前(77.50%)相比,对策实施后护理满意度(96.25%)较高(P<0.05)。结论:存在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较为复杂,通过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在我国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作用下,人们增强了维权意识,同时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儿科患者存在较小的年龄,较差的治疗合作性、自我保护力及自我控制力,且在用药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相比于成人科室,在儿科中护理纠纷的发生几率更高。护理纠纷的发生对医疗工作秩序产生影响的同时,还会妨碍患儿的治疗[1-2]。因此,必须对影响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积极分析。遂本文主要探究存在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分析有效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在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人。两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44:36、41:39;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15±1.03)岁、(5.21±1.12)岁。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

1.2分析存在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

1.2.1护理人员存在较弱的责任心和较差的服务态度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部分护士没有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加强重视度,在对患儿实施治疗和检查期间不够耐心,且态度不亲切,因护理人员具有较繁重的工作量,在患儿家属有不满情绪出现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没有针对家属的问题对其进行及时解决和讲解,从而导致出现护患纠纷情况。此外,部分护理人员还存在较差的责任心,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到主动巡视病房,未仔细观察患儿的病情状况,对患儿疾病的变化没有及时发现,导致患儿病情加重或延误治疗,最终导致护患纠纷发生。

1.2.2护理人员存在较差的专业技能

因儿科患儿存在较小的年龄,各个组织器官存在不成熟的发育状况,患儿的认知能力未发育完全,且受周围陌生环境的影响,导致患儿存在较差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要求相关护理操作必须具有更高的精度,所以为满足上述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此外,因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部分护理人员存在不熟练的操作,且工作经验不足,在与患儿家属沟通交流过程中没有将相关的沟通技巧熟练掌握,因此在护理操作失败的情况下较易发生护患纠纷。

1.2.3护理管理缺陷

未及时维修和更换出现故障的治疗仪器和医疗器械,未定期查对备用的抢救用品和急救用品是否齐全。部分护理人员使用新仪器的方法错误或操作不熟练,从而导致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被延误,严重影响了抢救工作的进行,病区内没有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因此容易出现护患纠纷。

1.3有效的防范措施

1.3.1护理人员应增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积极交流和沟通,掌握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儿科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的态度较差,或患者要求较高,使得患者的相关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加强对患儿的关心和爱护,对家属的心情和患儿的痛苦充分理解,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3.2积极培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护理风险防范期间,护士的业务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儿科存在较多的护理人员数量,且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各不相同,因此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使培训的内容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保证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够充分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1.3.3将护理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积极建立和完善,同时要将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落实于实际工作当中。积极把控和管理存在于护理工作期间的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事件,有效规避导致不良护理事件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在护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科室内的相关制度认真贯彻,例如三查七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防止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失误情况。此外,还需要积极规范交接班制度,及时维修和更换出现故障的治疗仪器和医疗器械,定期查对备用的抢救用品和急救用品,确保其齐全、有效,以便在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时给予妥善处理。

1.4观察项目

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n(%)]”、检验方法为“x2”,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结果

对比措施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措施实施后较高(P<0.05),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在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作用下,逐渐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人们对护理工作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在儿科中,患儿家属更加注重护理服务质量。然而,因部分家长对患儿过分紧张,因此在护理工作期间较易出现护患纠纷情况,使得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将会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导致患儿的疾病治疗受到阻碍[3-4]。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存在于儿科护理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同时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积极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能够在护理工作期间把握住重点内容,与儿科患儿的相关需求充分结合,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性、针对性开展,积极防范风险因素和危险因素的出现,促进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提高,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使患儿疾病得到有效恢复[5-6]。

本文通过探究存在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分析有效的防范措施,数据指出,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措施实施后(96.25%)较措施实施前(77.50%)高(P<0.05),表明针对存在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综上所述,存在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较复杂,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促进患者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患者更好地配合相关护理和治疗工作,可见其存在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力静.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环节管理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141-142.

[2]刘艳.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403-404.

[3]董续艳.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环节管理及防范措施[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5):18-19.

[4]张洁.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337-337,338.

[5]马晓英.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研究,2016,24(3):177-178.

[6]宋炜.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2):77-78.

标签:;  ;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钟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