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刊思想论文-李景钰

人民报刊思想论文-李景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民报刊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法哲学,人民报刊

人民报刊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景钰[1](2017)在《马克思法哲学逻辑下的人民报刊思想研究与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新闻报刊思想,可称之为人民报刊思想,该思想有着内在的法律哲学逻辑予以支撑。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诸多观点对当下新闻传媒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人民报刊思想不仅可以完善马克思新闻思想体系,还能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基于马克思的法哲学逻辑视角对人民报刊思想进行解读。从当代中国的舆论生态出发,回到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首先分析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次,对马克思的法哲学逻辑进行梳理,分析其理性主义法哲学的叁重维度,即理性、自由与法治以及叁者之间的关系。再次,找寻马克思法哲学逻辑下蕴含的人民报刊思想之内涵,即以理性为特征、以新闻出版自由为旨归和以法治为保障,并对该思想进行辩证评价。最后思考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的当代价值,即坚持新闻事业的人民性、明确舆论监督的功能与定位以及构建理性的网络公共领域。(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4-01)

尹宏伟[2](2016)在《党报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演进——从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党报思想是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思想开始,融入了列宁关于报刊党性原则的理论总结,传入中国后得到继承并根据中国国情不断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自觉将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起来,提升了党报思想的理论内涵和体系架构。(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6年15期)

陈力丹[3](2015)在《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克思论着中,"自由报刊"、"人民报刊"的概念在很多地方内涵是一致的,都是指与人民联系紧密、一定程度能够真正代表舆论的报刊,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为了强调报刊的某一特性而使用了不同的概念。马克思于1843年1月首次使用人民报刊(die Volkspresse)这个概念,是指相对于普鲁士官方、半官方报刊而言的民间的即人民的报刊。在专制制度下,这两类报刊的对立往往会使后者相当程度上反映(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5年17期)

郭浪栈[4](2015)在《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在《新闻联播》中的呈现——以2015年春节系列报道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报刊"思想作为马克思重要的新闻理论,是我国新闻事业长期的指导思想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成为人们最为熟悉的媒介形式,以《新闻联播》为典型代表的电视新闻类节目同样渗透着"人民报刊"思想的理论精髓。本文以2015年《新闻联播》的春节系列报道为研究样本,从版块设置、话语风格、镜头语言和典型案例出发,探究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在节目中的媒介化表现。(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5年07期)

黄俊华[5](2014)在《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办报活动的逻辑起点。自由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的两大核心价值。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经历了无产阶级报刊思想实现了其党报思想的转变,马克思新闻思想中的人民性与党性二者是逻辑统一的。在新时期坚持和发扬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就要正确处理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以具体践行群众路线推动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4年09期)

邹茜[6](2013)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创立者与捍卫者,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提供了强大的"批判的武器",对开创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起到了重大的思想指导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人民报刊"思想的深刻内涵,对进一步增强"阵地意识",掌握思想文化战线主动权,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3年08期)

马永春[7](2012)在《“创办一种真正代表大众利益的日报”——用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解读韬奋的办报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是一切人民报刊所应遵循的办报思想,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不同的元素,但是坚持独立精神,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两个基本特征却始终不变。韬奋主编的《生活日报》是一份真正属于人民的报纸,他在办报期间所推行的"民治民有民享"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的观点和立场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当代传播》期刊2012年05期)

许可,王鑫[8](2012)在《从人民报刊思想看当代民生新闻特点——以《今日资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传媒技术的推广,大众传媒的受众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宽。自2000年左右,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类的民生新闻产生及发展以来,其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通过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理论,结合河北卫视《今日资讯》栏目,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2年02期)

喻明俊[9](2011)在《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及现实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探究了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原着、相关文献、传记等,对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透过表面现象,以大量史实为依据,概括其“人民报刊”思想,归纳其报刊实践的成功经验及现实指导意义。青年马克思的新闻思想和观点是马克思新闻观的基础部分,是源泉。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青年马克思的新闻实践主要是指1841年马克思大学毕业开始至1845年他离开巴黎前往布鲁塞尔的这段时期的新闻实践活动。其中“抨击封建书报检查制度”、“担任《莱茵报》主编”、“创办《德法年鉴》”是青年马克思新闻实践的重要阶段。而马克思“人民报刊”即自由出版物的理论,是他亲自通过报刊工作的实践,接触社会实际,批判地吸取了前人与同时代人的报刊思想观点,并在自己的斗争实践中创立的新理论,并揭示了报刊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马克思关于人民报刊的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创立和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马克思一生着书无数,几乎都伴随着新闻工作。他一生中创办、编辑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2家,为之撰稿的报刊超过200家(包括远在南非的报纸),他在论着中提到的报刊有1500家左右(包括中国清王朝的《京报》),当时欧美的主要传媒,几乎都被提及、引用和评价。但是马克思唯独没有留下关于新闻方面的系统着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这并不能抹去他在新闻史中的重要地位,探究青年时期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了解其关于办报的目的、报刊的性质、地位、作用、办报的方向、报刊的使命、报刊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等问题,深刻的领悟伟人的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探讨其对当代新闻工作者的启示,正是本论文的最终目的所在。经过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已成为整个无产阶级报刊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办刊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报刊思想,他的报刊活动和报刊思想对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及其思想和理论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的新闻传媒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新闻传媒,是在无产阶级报刊思想的基础上继承马克思新闻理论并发展起来的。现当代新闻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因此,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详细的探究,结合我国当前新闻事业发展的现状,揭示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1-12-01)

王玉[10](2010)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民报刊思想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办报实践活动中,为广大人民争取民主自由,要通过文字唤醒民众。"人民报刊思想"是个较为深刻且存在发展空间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结合实际的讨论。文章将从"自由性"、"人民性"、"报刊思想"叁方面予以分析和探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0年30期)

人民报刊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报思想是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思想开始,融入了列宁关于报刊党性原则的理论总结,传入中国后得到继承并根据中国国情不断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自觉将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起来,提升了党报思想的理论内涵和体系架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民报刊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景钰.马克思法哲学逻辑下的人民报刊思想研究与当代价值[D].暨南大学.2017

[2].尹宏伟.党报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演进——从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说起[J].新闻研究导刊.2016

[3].陈力丹.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J].新闻界.2015

[4].郭浪栈.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在《新闻联播》中的呈现——以2015年春节系列报道为样本[J].新闻世界.2015

[5].黄俊华.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新闻研究导刊.2014

[6].邹茜.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J].江汉论坛.2013

[7].马永春.“创办一种真正代表大众利益的日报”——用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解读韬奋的办报理想[J].当代传播.2012

[8].许可,王鑫.从人民报刊思想看当代民生新闻特点——以《今日资讯》为例[J].今传媒.2012

[9].喻明俊.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及现实指导意义[D].重庆交通大学.2011

[10].王玉.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民报刊思想的表达[J].中国集体经济.2010

标签:;  ;  ;  

人民报刊思想论文-李景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