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性鉴定论文-傅晓艺,史占良,曹巧,单子龙,韩然

耐热性鉴定论文-傅晓艺,史占良,曹巧,单子龙,韩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热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耐热性,品质

耐热性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傅晓艺,史占良,曹巧,单子龙,韩然[1](2019)在《小麦耐热性鉴定和热处理对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鉴定育成小麦品种的耐热性,同时也为小麦耐热育种提供种质资源,用千粒重热感指数和产量热感指数法鉴定河北、山西和山东省13个推广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晋麦47、石优20、泰山5366和金禾9123耐热性好;石麦22和石4185的产量在正常和热处理环境中差异不大,耐热性较好;衡136的产量和千粒重在正常环境下较高,但在热处理下产量和千粒重较低,耐热性较差。尧麦16的湿面筋、蛋白质、吸水率和延展性的差异极显着。石麦19、邢麦6、沧麦028、石麦22和金禾9123的湿面筋和蛋白质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8期)

李淑君,张丕辉,付忠军,祁志云,杨华[2](2019)在《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自然环境下,调查花期常温对照与高温逆境下64份不同玉米种质资源的子粒产量、百粒重、结实率、结实粒数等产量性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玉米结实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最终导致子粒产量下降,而且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显着差异,且年份对耐热性也有显着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所有种质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子粒产量、结实粒数、结实率及百粒重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性的主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5个耐热型自交系NL001、PHPR5、CR14、CLWN240和PF5411-1,可为培育耐热玉米新品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高英波,张慧,王竹,薄丽秀,武智民[3](2019)在《夏玉米品种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期高温是影响夏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筛选和推广耐热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是减少高温热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以10个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继而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各品种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筛选确定夏玉米花期耐热性评价指标,并以此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花期耐高温能力强弱分类。结果表明,花期高温胁迫下,10个玉米品种产量、穗粒数和穗数分别比对照平均降低27.19%、9.31%和7.31%。主成分分析表明,产量、行粒数、穗粒数、秃尖长和穗数可作为花期玉米耐高温筛选的主要鉴定指标;10个夏玉米品种耐高温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其中郑单958、鲁单818和中单909为耐高温型品种,农大108为中度耐高温型品种,登海605和农华101等6个品种为高温敏感型品种。本研究得出产量、行粒数、穗粒数、秃尖长和穗数可作为花期玉米品种耐高温能力评价的主要鉴定指标,郑单958、鲁单818和中单909可用于易发生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区域种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强,陈雷,张晓丽,梁天锋,高国庆[4](2019)在《华南优质稻花期耐热性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胁迫,以高温胁迫下的结实率和相对结实率为评价指标,对40个华南优质稻品种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材料间耐热性与产量潜力存在显着差异;N22、黄华占、HQ5、桂1025、广恢998、金香糯的耐热性强,粤晶丝苗2号、SH14、力源占2号、柳沙油占202、玉桂占的耐热性为中等,OM4900、882H、93-11等为高温敏感型品种。(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八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专辑》期刊2019-06-23)

刘深贺[5](2019)在《水牛耐热性和抗热应激方法及耐热基因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应激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泌乳,降低生产性能。水牛主要生活在高温高湿气候地区,对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当其暴露在太阳下或在高温天气下劳作时,也会表现不适反应,进而影响生理和生产表现,如呼吸加快,体温升高,繁殖和泌乳性能紊乱等。目前,预防热应激的措施主要包括营养调控,环境改善和遗传改良,其中耐热品种选育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耐热品种的传统选育方法进展缓慢,新兴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为研究耐热性状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本研究首先评估水牛抗热应激能力,其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影响耐热性能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和鉴定,最后进行喷淋水牛的抗热应激效果评估,旨在为提高水牛抗热应激能力,加快高产耐热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水牛耐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水牛耐热性研究分析90头杂交水牛在冬、春和夏季的生理指标、生产性能和血液参数,发现在夏季水牛直肠温度(39.24±0.07°C)、呼吸频率(69.74±3.82次/分钟)、体表温度(38.01±0.09°C)及血浆HSP70(421.28±53.11pg/mL)和HSP90(3348.48±306.44pg/mL)水平显着性高于春季(38.34±0.03°C、15.76±0.62次/分钟、35.44±0.35°C、263.65±31.36 pg/mL和1311.08±222.51pg/mL)和冬季(38.13±0.05°C、10.49±0.16次/分钟、24.51±0.24°C、174.11±53.13pg/mL和947.21±230.00pg/mL);在夏季的受胎率(28.27%)、排卵卵泡直径(10.36±0.26mm)、大卵泡直径(10.22±0.24mm)、排卵卵泡个数(0.71±0.07)和大卵泡个数(0.79±0.06)显着性低于春季(32.35%、11.77±0.30mm、11.59±0.29mm、0.76±0.09和0.85±0.07)和冬季(35.48%、12.58±0.32mm、12.46±0.31mm、0.84±0.08和0.90±0.07)。在夏季,水牛的呼吸频率(r=0.84)和直肠温度(r=0.81)与温湿度指数(THI)显着性正相关,当THI高于78时,水牛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呈显着上升趋势,说明水牛的耐热性较奶牛强。(2)纯种和杂交水牛耐热性比较当THI大于78时,比较夏季14头纯种地中海水牛和30头杂交水牛的生理指标和血液参数,发现杂交水牛的直肠温度(39.12±0.09°C)、呼吸频率(60.82±5.45次/分钟)和体表温度(37.81±0.12°C)显着性低于纯种水牛(39.38±0.09°C、76.84±4.31次/分钟和38.23±0.12°C);血浆HSP90(2938±520.73pg/mL)、HSP70(375.12±64.47pg/mL)和皮质醇(214.06±22.83ng/mL)水平显着性高于纯种水牛(1381.61±339.00pg/mL、202.11±39.45pg/mL和145.45±19.96ng/mL)。说明杂交水牛的耐热性强于纯种地中海水牛。(3)犊牛和成年水牛耐热性比较当THI大于78时,比较夏季15头犊牛(<3月龄)和30头成年水牛(>12月龄)的生理指标和血液参数,发现成年水牛的直肠温度(39.12±0.09°C)、呼吸频率(60.82±5.45次/分钟)和体表温度(37.81±0.12°C)显着性低于犊牛(39.46±0.09°C、98.72±7.21次/分钟和38.92±0.12°C);血浆HSP90(2938±520.73pg/mL)、HSP70(375.12±64.47pg/mL)和皮质醇(214.06±22.83ng/mL)水平显着性高于犊牛(1098.81±391.23pg/mL、172.11±27.15pg/mL和128.25±21.36ng/mL)。说明成年水牛的耐热性强于犊牛。(4)泌乳高产和低产水牛耐热性比较当THI大于78时,比较夏季16头高产泌乳水牛(>8~12Kg)和12头低产泌乳水牛(<4Kg)的生理指标和血液参数,发现低产水牛的直肠温度(38.86±0.07°C)和呼吸频率(56.52±7.36次/分钟)显着性低于高产水牛(39.21±0.07°C和84.72±3.61次/分钟);血浆HSP90(2723±413.33pg/mL)和HSP70(357.14±34.53pg/mL)水平显着性高于高产水牛(1278.21±278.00pg/mL和176.17±29.13pg/mL)。说明低产水牛的耐热性强于高产水牛。(5)妊娠晚期与空怀水牛耐热性比较当THI大于78时,比较夏季8头妊娠晚期水牛和17头空怀水牛的生理指标和血液参数,发现空怀水牛的直肠温度(39.03±0.05°C)、呼吸频率(56.62±7.35次/分钟)和体表温度(37.91±0.14°C)显着性低于妊娠晚期水牛(39.46±0.05°C、106.23±6.47次/分钟和38.77±0.14°C);血浆HSP90(3458±478.23pg/mL)和HSP70(359.17±58.39pg/mL)水平显着性高于妊娠晚期水牛(1419.27±279.00pg/mL和237.15±25.47pg/mL)。说明空怀水牛的耐热性强于妊娠晚期水牛。2.水牛耐热基因发掘与鉴定(1)耐热和热敏感杂交水牛和奶牛的筛选在夏季(THI>78)连续5天检测30头杂交水牛的生理指标和血液参数,获得耐热和热敏感水牛各4头。耐热水牛在夏季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分别为38.72±0.10°C和41.67±4.43次/分钟,显着低于热敏感水牛(39.67±0.06°C、100.12±3.48次/分钟);血浆HSP70、HSP90和皮质醇水平分别为454.26±91.15pg/mL、3972.53±668.49pg/mL和251.64±10.68ng/mL,显着高于热敏感水牛(142.86±41.35pg/mL、845.42±236.96pg/mL和121.46±24.20ng/mL)。在夏季连续7天检测42头高产荷斯坦奶牛的生理指标、血液参数和产奶量变化,获得耐热和热敏感奶牛各3头。耐热奶牛在夏季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分别为38.7±0.02°C和57±1次/分钟,显着低于热敏感奶牛(39.7±0.05°C、100±6次/分钟);血浆HSP70、HSP90和皮质醇水平分别为391±59pg/mL、2747±196pg/mL和247±19 ng/mL,显着高于热敏感奶牛(183±12pg/mL、1075±84pg/mL和144±11 ng/mL)。(2)耐热和热敏感水牛血液转录组分析应用mRNA-Seq和miRNA-Seq方法分析耐热和热敏感水牛血液转录组,共鉴定出753个差异基因和16个差异miRNA。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将差异基因分为5个模块,其中4个模块与热应激指标相关。在turquoise模块中,发现6个与耐热性相关的基因(IL18RAP、IL6R、CCR1、PPBP、IL1B和IL1R1),且差异miRNA bta-miR-1246靶向结合ABCC4基因与枢纽基因构建mRNA-miRNA网络图,进而调控水牛热应激反应。应用mRNA-Seq方法分析耐热和热敏感奶牛血液转录组,共鉴定出20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4个基因参与到蛋白互作(PPI)网络,4个与耐热性相关的基因(OAS2、MX2、IFIT5和TGFB2)富集到免疫效应过程。整合分析水牛和奶牛耐热性相关的差异基因,发现7个(BMP4、DIRAS2、CD72、DOCK5、MOV10L1、NAT14和TSPAN15)共有的且表达趋势一致的基因。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水牛的耐热机制奠定了基础。(3)耐热基因BMP4的解析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用RNAi技术敲低水牛和奶牛共有的耐热基因BMP4的表达,然后进行热应激(42℃,3小时)处理,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率及HSP70、HSP27、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敲低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但基因HSP70、HSP27、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推测该基因的上调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来增强水牛耐热性。3.喷淋水牛的抗热应激效果当THI大于78时,比较不同喷淋方法对30头泌乳水牛的体温和体表温度及乳成分的影响,发现从喷淋后水牛乳品质、体温和体表温度的变化及节水减污的角度考虑,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间隔14分钟喷淋时长1分钟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强,陈雷,张晓丽,梁天锋,高国庆[6](2019)在《华南优质稻花期耐热性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胁迫,以高温胁迫下的结实率和相对结实率为评价指标,对40个华南优质稻品种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材料间耐热性与产量潜力存在显着差异;N22、黄华占、HQ5、桂1025、广恢998、金香糯的耐热性强,粤晶丝苗2号、SH14、力源占2号、柳沙油占202、玉桂占的耐热性为中等,OM4900、882H、93-11等为高温敏感型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3期)

郑文杰[7](2019)在《小麦RPD3/HDA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TaHDAC-I-2b的过表达对小麦耐热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大部分小麦产区的小麦在生长发育期间均受高温影响,其产量遭到严重破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组蛋白修饰中的重要一环,是激活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基因的关键,其家族尤其是RPD3/HDA1亚族基因具有响应逆境胁迫的作用,也是HDAC家族最大的亚族,其在拟南芥和水稻中的研究已经足够成熟,但在小麦中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本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第一,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小麦中全部的RPD3/HDA1家族基因,完善其在高温胁迫下的数据网络,填补小麦RPD3/HDA1家族分析的空白;第二,将RPD3/HDA1家族中的Ta HDAC-I-2b基因在小麦中过表达,研究该基因与小麦耐热性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我们鉴定了小麦的HDAC家族基因,共筛选出60个候选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和氨基酸残基的查找最终得到了36个,全部属于RPD3/HDA1亚族,所以进一步对RPD3/HDA1亚族进行了系统化分析,根据染色体位置对其命名。结果共鉴定出4个聚类,蛋白结构表明有15个保守基序,共线性分析发现具有28对共线性关系,启动子元件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拥有与旱、冷等逆境胁迫相关的11个组别的作用元件,对逆境胁迫下的响应模式分析发现各基因在小麦不同组织和不同模式的逆境胁迫中存在着差异表达,Ta HDAC-II-3a、Ta HDAC-II-3b和Ta HDAC-II-3d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与其他部位差异明显,并且在热处理后显着下调。Ta HDAC-I-2a、Ta HDAC-I-2b和Ta HDAC-I-2d在热处理后显着上调。2.从热胁迫响应模式图中挑选对热胁迫最敏感的Ta HDAC-I-2a等6个基因,在小麦生长的12个不同时期做热胁迫处理,将其叶片作为模板对此6个基因做荧光定量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热处理后的表达具有差异,在灌浆期的热处理下基因的表达量上调为极显着,在同一生长时期的不同温度处理下表达也有差异,Ta HDAC-I-2a、Ta HDAC-I-2b和Ta HDAC-I-2d在42℃处理的表达量远高于在35℃时的处理。3.作为表观遗传的重要部分,组蛋白修饰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过程中。本试验从q RT-PCR的结果中挑选出热胁迫后表达差异最显着的Ta HDAC-I-2b基因与来源于玉米的Ubi启动子结合,构建过表达载体(p Ubi-HDAC)并将其转化到小麦中,在T0代筛选到8棵阳性植株,T1代筛选到57棵阳性植株,热胁迫后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中Ta HDAC-I-2b上调明显,耐热表型显着,转基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低于野生型,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高于野生型,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低于野生型。对赤霉病的侵染结果分析发现,受赤霉病侵染的转基因植株中Ta HDAC-I-2b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调,抗病表型较显着,发病率低于野生型植株。以上结果说明,小麦Ta HDAC-I-2b基因的过表达可能会提高小麦的耐热性和抗病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贺正华,杨园园,张士龙,黄益勤[8](2019)在《80份玉米种质耐热性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从国内外收集的80份玉米(Zea mays L.)种质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自然高温条件下,重点考察植株空秆率和果穗结实率两个性状,对不同玉米种质的耐热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耐热性存在差异,筛选出较耐高温材料9份,强耐高温材料1份。(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曹志斌,唐秀英,肖伟军,毛凌华,聂元元[9](2019)在《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性QTL(qHTH10)的鉴定及遗传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挖掘和利用元江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优异等位基因,构建了一个元江普通野生稻‘荷花塘4号’为供体,籼稻‘天丰B’(O. sativa subsp. indica)为受体的BC5F3群体,以抽穗扬花期耐热性为目标表型性状进行考察。在利用SSR标记分析检测后,结合单标记相关分析的方法,在10号染色体上发现标记RM25216与抽穗扬花期耐热性相关极显着。为进一步分析目标片段,将含有元江野生稻目标渐渗片段的近等基因系YJ01-201 (BC5F3)与轮回亲本‘天丰B’回交,构建了BC6F2和BC6F3次级分离群体,通过连续2年的大田高温胁迫及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胁迫试验,证实了目的 QTL存在于目标片段上。同时,在BC6F2、BC6F3世代群体中,通过QTL分析发现目标QTL (qHTH10)在标记区间(RM25216~RM25228)遗传效应稳定,物理图距为277.1 kb,两个世代分别解释的表型变异值为7.4%和15.2%,增效作用来自元江普通野生稻。本研究为水稻耐热育种提供了新资源,也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q HTH10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7期)

张龙翼,张崟,陈平平,陈婷婷,方鉴宇[10](2018)在《白乌鱼胴体粘液中耐热菌的耐热性及特征菌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分析白乌鱼胴体粘液中特征微生物的耐热性,并对其中的特征菌进行鉴定,本文对白乌鱼胴体粘液进行了热处理,然后对热处理粘液中的特征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种属进行了鉴定。通过比较热处理后白乌鱼胴体粘液的外表特征、耐热性、特征菌的形态特征、特征菌的生长曲线和特征菌S3的耐高热性,发现新鲜白乌鱼胴体粘液呈淡红色,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呈淡绿色;接种了30℃热处理粘液的培养基有叁种菌落(S1、S2和S3),接种了50℃热处理粘液的培养基有S2和S3两种菌,而接种了70℃、90℃和煮沸处理粘液的培养基,只生长了S3菌,空白组中无菌落生长。进一步对S1、S2和S3菌进行分析,得出S1为革兰氏阴性菌,S2和S3为革兰氏阳性菌;菌株S3在105℃高压灭菌锅中处理20 min之后仍能存活;菌株S2、S3分别在培养14 h、16 h时达到生长高峰;通过16S rDNA序列测序,发现菌株S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菌株S2属于嗜根考克氏菌属(Kocuriarhizophilasp.),菌株S3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因此,白乌鱼胴体粘液中的耐热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耐热性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大田自然环境下,调查花期常温对照与高温逆境下64份不同玉米种质资源的子粒产量、百粒重、结实率、结实粒数等产量性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玉米结实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最终导致子粒产量下降,而且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显着差异,且年份对耐热性也有显着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所有种质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子粒产量、结实粒数、结实率及百粒重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性的主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5个耐热型自交系NL001、PHPR5、CR14、CLWN240和PF5411-1,可为培育耐热玉米新品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热性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傅晓艺,史占良,曹巧,单子龙,韩然.小麦耐热性鉴定和热处理对品质的影响[J].种子.2019

[2].李淑君,张丕辉,付忠军,祁志云,杨华.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J].玉米科学.2019

[3].高英波,张慧,王竹,薄丽秀,武智民.夏玉米品种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9

[4].王强,陈雷,张晓丽,梁天锋,高国庆.华南优质稻花期耐热性鉴定研究[C].全国第十八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专辑.2019

[5].刘深贺.水牛耐热性和抗热应激方法及耐热基因鉴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6].王强,陈雷,张晓丽,梁天锋,高国庆.华南优质稻花期耐热性鉴定研究[J].中国稻米.2019

[7].郑文杰.小麦RPD3/HDA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TaHDAC-I-2b的过表达对小麦耐热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贺正华,杨园园,张士龙,黄益勤.80份玉米种质耐热性鉴定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9].曹志斌,唐秀英,肖伟军,毛凌华,聂元元.水稻抽穗扬花期耐热性QTL(qHTH10)的鉴定及遗传效应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10].张龙翼,张崟,陈平平,陈婷婷,方鉴宇.白乌鱼胴体粘液中耐热菌的耐热性及特征菌种鉴定[J].现代食品科技.2018

标签:;  ;  ;  

耐热性鉴定论文-傅晓艺,史占良,曹巧,单子龙,韩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