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班级管理浅析——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药161为例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班级管理浅析——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药161为例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心理契约能从情感角度强化高职班级管理,增加学生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心理契约要求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良好,了解各类学生群体的特点及其心理期望,本文以中药161为例,通过良好班风的养成,放权学生自主管理,平衡规矩与“个性”,来达到基于心理契约的高职班级优化管理。

关键词:心理契约班级管理

班集体是高校学生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学校整体的教育培养,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生社会人格的建立健全。

心理契约就是一种心理上的约定,反映了双方的心理期望。在高校班级管理实践中,心理契约反映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班级管理方式、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一种内在的、情感化的关系。心理契约的建立在师生关系、班级管理以及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心理契约要求班主任与学生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期望、特点、需要等,并满足其心理期望来达到情感上的沟通,从而更好的管理班级。同时,班级成员中可以分为多个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各自特点与不同的心理期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班主任能够细分并有针对性地处理。

一、班级学生群体特点及其心理期望

(一)学生干部群体

学生干部群体包括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等,是班级管理核心力量。这一群体,综合素质高,尤其是责任意识强,班级管理参与度、主动性较好,易于管理与沟通。而更可贵的是这个群体在班级管理上有着老师不可比拟的优势--与班级同学的同质性。与其他同学一样,他们都在一个教室学习,一个食堂吃饭,一个寝室生活,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甚至对问题的思考模式都有类同之处,这使得其他同学更愿意向他们交流、畅谈自己的想法,这种信任关系使他们在班级管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要管理好这些班级管理的排头兵,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期望。除与其他同学一样希望班主任,和蔼可亲、道德高尚、公平公正、博学多才之外,学生干部群体会希望得到班主任更多的关注,更多对自己付出与成绩的认可。以中药161为例,班级事务中最活跃的是班级干部群体,但同样抱怨最多的也是班级干部群里,作为班主任,我曾经对两次抱怨分别采取了分摊工作量,和班会上的表扬作为应对,发现均可以平息班级管理人员的负面情绪。从上述事例中可以发现,抱怨作为情绪表达和信息反馈的一种途径,很好地诠释了学生干部群体在工作中求认可的心理期望,班主任应该积极予以回应,合理引导。

(二)普通学生群体

普通学生是班级团体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群体。与学生干部相比,他们班级管理与活动的参与度较低,而一些问题学生相比,他们较少惹麻烦,这使其成为在班级管理中成为最少与老师接触的群体。但是班级要形成凝聚力,这部分普通学生群体班级管理参与度非常关键,他们参与度高,则班级的凝心力强,他们的参与度低,则班级的凝心力弱。

普通学生在心理期望上对自己要求不高,对老师也同样如此,作为班主任,我曾经询问过班级学生有关我作为班主任还可以有哪些改善的问题。学生干部群体会告诉我:老师,你早晚自习还来的更勤,要多参与我们活动的排练,班级任务要安排的更合理,要和同学多谈心等等。意见会多到让人汗颜。而普通学生群体则会回答:没有啊,挺好的。两个群体人数与其意见量明显成反比。反向思维,如果提高了普通群体对班主任的心理期望,是否可以提高普通学生的班级参与度。

班级管理中,普通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值得我们关注。以中药161为例,这一群普通学生当中,细心留意就会发现,有爱好运动的,有爱好唱歌的,有爱好购物,有说起专业课满脸兴奋的。总体上他们并不热心于班级管理,但是一旦涉及他们的爱好领域,都能非常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以单项活动组织为核心,能较好的提高普通学生的班级参与度。

(三)贫困学生群体

造成学生家庭贫困的原因较多,例如出生地地处偏远,单亲家庭,因病因伤突发事件致贫等等。但种种原因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心理影响,容易导致自卑、内向等倾向,需要班主任及时关注与疏导。

同时,依据中药161的班级管理实践来看,贫困学生群体在心理预期上有极大的差异性,以每学年国家家庭贫困学生的评选为例,部分贫困学生会竭尽所能地来述说自己的苦难,以此来争取国家助学金,其心理预期异常简单,希望老师能产生共情。

当然不论是积极争取还是退避三舍的家庭贫困生,都有相同的心理期望,老师能尊重其隐私,使其家庭的隐私不外泄。

(四)转专业学生群体

中药161中有一群特殊学生群体,是在结束第一学期课程之后转专业过来的,一共十人。对这一群体进行观察之后发现,转专业的学生与原有专业学生相比,独立性更强,想法更多,对新专业在管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心理期望容易与原专业进行比较。

十人中仅一人因转专业后的课程压力申请回原专业,与其余学生交流均表示课程压力不大或还可以接受。仅从中药161案例看,课程压力并不是学生转专业后的首要心理问题。

通过交流观察发现,转专业学生在半学期后依然未能有效融入班级,而有趣的是,从不同专业转入的同学因寝室安排,反而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小团体,唯一融入班集体较好的是一位因病单住的学生。寝室文化对班集体的整体运作有较大影响。

二、基于心理契约的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一)重视和谐班风的建设

心理契约不仅仅存在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班风影响着心理契约的存在方式和内容。良好和谐的班风建设有利于班级凝心力,及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建设好班级班风,培养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一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班级凝聚感。选取几个特殊节日,鼓励学生开展各类主题班会,通过仪式感来增加同学间的互动和了解。通过参加学校组织各项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与相互协作精神。二是倡导互帮互助,在突出学生自我专长的同时,帮助班级整体水平提升。

(二)放权学生自主管理

如前文所说,班干部有着老师所不具备的平辈优势,在班级管理上信息更及时,反馈更充分,管理更灵活。拥有一支相对稳定能干的班干部管理队伍是班主任的幸福,但争取幸福的过程与其包办,不妨交由更加了解彼此的班级学生,民主选举符合学生“公平公正”的心理预期,更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产生。在最大程度内,让学生决定他们可以决定的事,放权学生自我管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班级事务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提升学生社会事务处理等综合能力。

(三)平衡规矩与尊重个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90后,00后的学生越来越具有自己的“个性”,多表现为不愿被条条框框束缚住,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平衡规矩与“个性”,将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契约。平衡的基础是了解学生,通过传统的档案材料查阅,微信朋友圈、qq等现代信息沟通手段,调查谈心,日常观察等交流方法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突破规则限定,是表象的需求,一旦真实需求被满足,则规矩的建立与实施才能顺利成章。

参考文献

[1]李昌英,易平均.人本管理视野下的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践模式研究[J].教育管理,2011,11:192-193.

[2]吴国庆,陈丽玫.心理契约:高校学生团队自主管理有效性的灵魂[J].职业时空,2014,10(9):53-54,61.

标签:;  ;  ;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班级管理浅析——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药161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