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接收机前端论文-程龙宝,沈利江,楚然,孙琳琳,佘丽佳

光接收机前端论文-程龙宝,沈利江,楚然,孙琳琳,佘丽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接收机前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W波段,辐射计,双极化,接收机

光接收机前端论文文献综述

程龙宝,沈利江,楚然,孙琳琳,佘丽佳[1](2019)在《W波段双极化接收机前端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W波段双极化接收机前端是辐射计系统中最重要的核心组件,其性能指标能够代表辐射计最主要的技术水平。采用微组装模块化设计思路,研制了一款W波段双极化接收机前端。该前端采用正交极化分离,将射频信号分为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个通道,每个通道主要包括两级低噪声放大器、带通滤波器、平方律检波器和积分放大电路。该前端工作中心频率89GHz,带宽2GHz。测试结果显示,该前端等效噪声温度小于473K,对应噪声系数优于4.2dB,接收机线性度达到0.9999。(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5-19)

闫旭[2](2019)在《超宽带射频接收机前端关键模块电路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同的通信标准和协议也不断的涌现。这些通信标准和技术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通信距离,改变了人类的通信方式,也使现代通信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为了满足市场和工业界对通信速度、多标准集成、向下兼容和经济便携等需求,超宽带设计成为了现代无线通信接收机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和趋势之一。此外,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进步,不同的工艺如GaAs pHEMT、CMOS、SOI-CMOS、GaN等为电路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本文基于GaAs pHMET工艺和CMOS标准工艺,对无线射频接收机前端电路(RFFE)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和混频器(mixer)两个关键模块电路进行了设计与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在芯片设计之前,还对所使用的工艺库中的有源和无源器件设计了测试结构,来验证工艺库模型的准确性,确保设计所用的器件的仿真数据可以真实反映电路的实际性能。针对本次毕业设计,做了以下工作:1.针对LNA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两级超宽带射频LNA电路。本电路采用多路阻性反馈的共源结构和源级负反馈结构来实现输入输出阻抗匹配和带内增益波纹抑制。同时由于本设计无级间隔直电容,多路阻性反馈结构在直流通路上还构成了电源分压结构,实现了对放大管的最佳偏置。本设计基于0.15 μm GaAs pHEMT MMIC工艺,进行了完整的设计与流片,所设计电路的芯片面积仅为0.48 mm2。经过probe片上测试,所设计的LNA可以覆盖10 MHz到8 GHz的工作频率;提供23.3 dB的增益,且带内增益波纹仅为±0.2 dB;1.8 dBm的最佳输入叁阶交调点和1.76 dB的最小噪声系数。整体电路为单电源供电,在2 V的供电电压下,功耗为31 mA。2.针对mixer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数字辅助电路的宽带有源射频mixer电路。mixer核心电路由带多路反馈的跨导级、基于吉尔伯特双平衡结构的转换级以及共模反馈有源负载构成。所设计mixer的转换增益因子和输入匹配补偿因子由数字辅助电路控制,提升了输入阻抗匹配和增益平坦度,拓展了工作带宽,并实现了多种转换增益的切换控制。本设计基于40 nm CMOS标准制程工艺进行了设计,并经过流片,最终电路的核心芯片面积为0.03 mm2。经过PCB板上测试,所设计的混频器可以实现0.5~3.5 Ghz的工作带宽;转换增益可以在7.5,10和12.5 dB之间调节,带内波纹为0.3 dB;最佳输入叁阶交调点为1.5 dBm以及11.3 dB的最小单边带噪声系数。电路的功耗为3.2 mW,供电电压为1.1 V。(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8)

方雅,何进,余得水,王豪,常胜[3](2019)在《一种2.5Gb/s CMOS宽动态范围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55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具有宽动态范围的2.5Gb/s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作为光接收机的输入级电路,为了获得低噪声和高灵敏度性能,跨阻放大器(TIA)基于叁级反相器级联结构,同时采用双自动增益控制(DAGC)电路来扩大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为了提高增益,引入后置放大器,包括电平转换电路和叁级差分放大电路,同时利用电容简并的方法来进一步拓展带宽,最后进行缓冲器输出。测试结果表明,在误码率为10-12的情况下,光接收机的输入灵敏度为-26dBm,过载光功率为3dBm,动态范围达到29dBm。光接收机在3.3V供电电压下,电流功耗为36mA,整体芯片面积为1 176μm×985μm。(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2期)

杨珂[4](2019)在《340GHz低噪声接收机前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THz)波的频率介于0.1THz~10THz之间,其波长范围为3毫米~30微米,波长介于微波与红外光波之间,是电磁波频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赫兹波的低频段与毫米波重合,高频段与红外线重合,所以太赫兹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都与光学和微波两个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无线通信技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核心问题是频谱资源紧张。为了解决此问题,开发新的无线通信频带已经成为共识。太赫兹频段仍有大量没有使用的频谱资源,采用太赫兹固态器件设计的无线通信系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价值。本文研究围绕固态太赫兹通信系统展开,深入研究了构成固态太赫兹接收机的核心模块,设计了一套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全固态340GHz太赫兹接收机。接收机前端的主要模块为170GHz叁倍频器与340GHz分谐波混频器。170GHz叁倍频器是太赫兹接收机本振源的核心器件,其基于肖特基容性二极管设计,利用叁维电磁仿真与谐波平衡仿真设计优化,最终对叁倍频器进行实验测试。仿真结果显示,当驱动功率为100mW,偏置电压为-1.3V时,倍频器工作状态达到最佳,在165GHz-175GHz范围内,输出功率高于5mW;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当驱动功率为100mW,偏置电压为-1.5V时,叁倍频器达到最大效率,输出功率大于4mW,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340GHz分谐波混频器是太赫兹接收机变频核心器件,其基于肖特基反向并联二极管对设计,同样利用叁维电磁仿真与谐波平衡仿真设计优化,并进行了实验测试。仿真结果显示,本振频率165GHz-175GHz,驱动功率4dBm,中频频率在25GHz以内时,变频损耗小于8dB。实验测试结果在本振频率165GHz与172GHz,驱动功率4mW时,变频损耗小于13dB。本文还利用本课题核心器件集成了340GHz太赫兹接收机,设计了一套双载波的太赫兹通信系统并进行了室内通信实验,。实验采用20dB增益的小型喇叭天线,测试传输距离为2cm。基带采用了两路带宽为2GHz,符号速率为1.6Gsps的16QAM调制信号,实现了12.8Gbps速率的无线传输。(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李硕,何进,陈婷,薛喆,王豪[5](2019)在《基于0.18μm BiCMOS工艺的25Gbit/s光接收机前端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0.18μ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款传输速率为25 Gbit/s的高速光接收机前端电路。前端电路主要包括跨阻放大器(TIA)、限幅放大器(LA)、直流偏移消除电路和输出缓冲级4部分。跨阻放大器采用了伪差分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单端转差分电路,减少了共模噪声,增强了电路的稳定性。限幅放大器采用了Cherry-Hooper结构,利用射极跟随器作为反馈通路,降低了输出电阻,将输出电容与放大级隔离,从而拓展带宽,提高电路增益。直流偏移消除电路,有效消除了跨阻放大器输出端的直流偏移,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光接收机前端电路跨阻增益为65.4 dBΩ,带宽为25.3 GHz,灵敏度为-16.7 dBm,功耗为163 mW。(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李常中[6](2018)在《30MHz-8GHz宽带接收机前端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使8GHz以下频段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除了原有的3G和4G移动通信应用以外,中国的5G移动通信将率先在3300-3600MHz、4800-5000MHz频段实施实验和商用,国内WIFI也使用2.4GHz与5.8GHz两个频段。众多的应用导致对无线通信设备的射频测试和频谱资源使用情况监测的需求不仅越来越多,而且监测的频带也越来越宽。针对宽带射频测试和频谱监测需求,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款30MHz-8GHz的宽带射频接收机前端。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设计30MHz-8GHz的射频接收机前端,针对频带宽、镜像干扰频率分量多、所需滤波器数量多和结构尺寸大等技术难点,分析研究了几种主流射频接收机前端结构,并重点研究了两级混频、多个子频段的超外差式接收结构。2、解决了宽带射频接收机镜像频率干扰、高动态范围和小尺寸叁个关键技术问题。合理划分子频段,分别使用低温共烧陶瓷的滤波器芯片和微带交指滤波器,不仅实现了高达70dB的镜像抑制,而且大幅度缩小了射频前端电路的尺寸,整个前端的尺寸为170mm×70mm×17mm;采用分级增益调节方法,在混频前的射频通路和混频后的中频电路中分别加入增益控制电路,实现了70dB的接收增益可调范围,提高了射频接收机的动态范围。3、完成了30MHz-8GHz的射频接收机的仿真设计、加工制作与测试工作。使用ADS对射频链路增益、混频器组合分量、噪声系数等参数进行仿真,确定了系统的结构与器件选型;使用CST对镜像抑制微带滤波器组进行仿真设计;完成了射频接收机前端的原理图与版图设计;对实物的技术指标进行了全面测试,测试结果达到了预期要求。本文的宽带射频接收机前端可以大大提高射频测试和频谱监测的便利性,不仅可以用于普通的实验室测量系统,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移动监测系统,以及以无人机为平台的频谱监测系统。(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胡涛[7](2018)在《宽带侦察接收机前端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电子战中电磁信息越趋复杂,在敌我双方的电子战中,电磁频谱侦察与反侦察也是日益激烈。电子战中的接收机作为核心部分也是日益变化,不断朝着复杂化、小型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军事需求,电子战中的侦察接收机的技术指标也是面向宽带化、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实时性高等高指标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宽带侦察接收机的相关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发展动态;然后对接收机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指标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常用的接收机结构进行了分析;接着给出了接收机的总体方案,同时对接收机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包括射频前端、上位机和下位机控制以及数字频谱分析叁部分;最后,对整个接收机进行测试分析。射频前端部分主要对一些关键模块设计进行介绍,包括开关电路、预选放大电路、增益控制电路、本振电路、上变频电路、零中频混频电路、基带放大及滤波电路等,再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给出设计原理图。控制部分主要包括下位机FPGA控制电路和上位机控制软件。下位机FPGA主要设计串口通信模块以及相关芯片的控制模块,如锁相环控制模块、衰减器模块和基带控制模块。上位机主要为了实现更好地人机交互,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设计接收机的控制界面,可以通过上位机实时控制射频硬件。数字部分主要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侦察信号的频率信息。测试结果为:可以实现对30MHz~3600MHz频段内的信号实现接收,得到噪声系数2~3.5dB之间。在100中频输出,IQ幅度不平衡度为48.5mV,相位不平衡度为2.88°;在1MHz中频输出,IQ幅度不平衡度为10mV,相位不平衡度为1.44°;在5MHz中频输出,IQ幅度不平衡度为20mV,相位不平衡度为1.8°。中频输出带宽在1~30MHz可调,步进1MHz。同时通过FPGA对信号进行测频分析,测频分辨率为39kHz。(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0)

孙明远[8](2018)在《低功耗射频接收机前端关键模块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快速发展,人类正逐步进入智能和信息社会。射频前端模块作为电子设备与外界通信的重要媒介,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子设备的通信模式、通信质量、稳定性和待机时间等重要性能指标。随着半导体工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前端模块向着超宽带,超高频以及超低功耗等方向不断探索。本文就射频接收机前端的关键模块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和频率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由于目前大多数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面临着高功耗和低集成度等缺点,本文给出了一种在芯片面积及功耗方面具有显着优势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电路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利用电流复用技术将晶体管进行堆迭以降低功耗;利用电感峰化技术实现在高频处增益的平坦性,同时结合电阻负反馈结构实现输入级的匹配。最终测试工作带宽为2.8~10 GHz,平均功率增益、噪声系数、功耗以及芯片面积分别为13.2 dB、4.38 dB、6.54 mW和0.07 mm~2。2.针对于现代无线通信中对于多模、多频带和多功能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变增益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低噪声放大器电路采用两级放大结构,电路的第一级通过采用电阻负反馈技术与电感负反馈技术实现输入阻抗匹配,利用电感峰化技术保证了电路增益的平坦性。第二级电路采用共源放大器结构,通过控制第二级负载阻抗和放大管的工作状态实现增益变化。最终低噪声放大器在3~10GHz频段范围内增益可以在-13.2~16.4 dB范围内连续变化,最小噪声系数、最大功耗以及芯片面积分别为3.7 dB、16.2 m W和0.12 mm~2。3.为满足现代通信系统多频带和多模式的要求,本文给出了一种超宽带可变增益混频器电路设计。电路采用共栅放大输入级和吉尔伯特双平衡混频器结构,利用共栅放大电路负载可变来实现增益变化。混频器工作频带为3~20 GHz,转换增益变化区间为5.6~14.8 dB,高增益下噪声系数为6.8~8.5 dB,线性度IIP3大于3dBm,隔离度大于30 d B,功耗为11.3~14.7 dB之间。4.针对于目前超高频振荡器效率较低和难以片内集成的缺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天线集成型超高频振荡器。首先利用最大功率输出理论实现有源器件的最大功率输出,然后通过接地共面波导来实现谐振回路,有效减小了芯片面积。最后设计了一种片内集成宽带天线,在保证增益和效率的同时,实现了与振荡器的片内集成。振荡器振荡频率为283 GHz,静态电流功耗为13.176 mA,输出功率0.751 mW,直流射频转换效率达到4.75%。5.根据目前高频锁相环对低功耗及低相位噪声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Ka波段低功耗整数分频锁相环结构。压控振荡器通过增加驱动级使其对第一级分频器电路具有足够的驱动能力和隔离能力。分频器部分通过一个差分转单端的模块使得电流模逻辑分频器和门电路分频器串联起来,极大的降低了设计功耗。锁相环整体功耗为33.6 mW,VCO相位噪声在1 MHz频偏处达到-105 dBc/Hz,调谐范围为25.5 GHz~30.3 GHz,并且实现了接近恒定的Kvco。6.对于目前晶体振荡器高集成度的需求,本文设计了两种应用型晶体振荡器。恒温晶体振荡器电路经过相关理论分析及仿真工作,实现了电路的B模抑制,其功耗及相位噪声达到了目前市面上相关分立器件产品的水平。通过将稳压模块,分频模块和温控模块进行片内集成,大大提高了恒温晶体振荡器的集成度,有利于应用在多种应用场景中。温度补偿型晶体振荡器通过将稳压电路,选频驱动电路等电路模块集成在片内,在保证了输出信号相位噪声等性能的情况下,极大的提高了晶体振荡器的集成度。相关测试参数性能可以达到目前市场上分立器件搭建的晶体振荡器性能指标,满足了目前市场对于小型化的需求,并已经实现商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0)

王亚平[9](2018)在《探地雷达接收机前端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载波冲激脉冲体制的探地雷达因为形成脉冲比较简单、成本低廉、勘察速度快、无频域旁瓣干扰等特征,在商用探地雷达市场上应用极其广泛。探地雷达普遍用于水利气象、资源勘察、道路桥梁质量检测等诸多方面。研制出可靠性高、成本低的接收机对探地雷达的商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任务是研制探地雷达的接收机前端电路,包含限幅器、高速收发开关、无源带通滤波器、可变增益放大器、采样保持电路以及时序逻辑控制电路等。接收机前端各部分电路通过大量方案比较,仿真优化,加工装配、测试调试,圆满完成了研制工作。本论文研制接收机的技术参数为:频率范围60MHz~180MHz;接收机在脉宽为5ns~10ns的回波上等间距取样的点数不少于10个;有0dB~60dB以10dB为步进放大功能;最大增益时噪声系数不大于4.0dB。限幅器电路防止幅度较大的直达波对后级的放大器造成毁坏。高速收发开关将接收电路在发射期间断开以防止后级放大器饱和。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采用射频低噪声放大器与数控衰减器级联的方案,控制电路通过叁线制SPI接口协议调节增益大小。设计的放大器总增益大于60dB,每个六位数控衰减器可以实现0 dB~31.5dB衰减。处理雷达回波信号用等效采样的方法,回波的重频是100kHz。由两级采样电路实现对信号的等效采样功能,前一级采用双极性脉冲触发四管平衡采样门电路,此时信号的保持时间接近微秒量级;后一级采用超高速采样保持芯片AD783,高于250ns的采样时间。经过实际测试,电路的性能符合设计预期需求。从实际测试的结果分析,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系统的噪声系数、无源带通滤波器电路的实测数据基本符合设计预期。通过联合调试,接收机前端电路与雷达系统控制电路、数据采集电路配合良好,基本实现了系统对接收机提出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朱翰韬[10](2018)在《35GHz二次变频接收机前端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Ka波段的频率范围在26.5~40GHz,是卫星通信、雷达系统常用的毫米波频段,也是5G通信的重要备选频段。对Ka波段接收机前端的研究是当前毫米波电路与系统研究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根据课题要求,基于混合集成方式研究和设计了一种35GHz二次变频接收机前端,并完成了实物制作和指标测试。此次设计的毫米波接收机前端基于超外差接收机架构,接收链路主要由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器件组成,分解成叁个模块,依次实现预选放大、一次变频放大、二次变频功能。论文仔细讨论了接收机前端设计方案,方案要求接收机前端能够将35GHz射频信号两次下变频到30MHz低中频信号,基于此作了指标分配和链路预算的可行性分析。具体设计时采用分模块设计思路,重点分析了微带线、低噪声放大器、发夹式带通滤波器、平衡式混频器、H面探针过渡等电路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结合国内微波单片发展现状,挑选了几种性能良好的放大器、混频器芯片和中频滤波器,并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和性能。本文还研究了接收机前端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和金丝键合技术,参照设计方案制作了电路版图和腔体结构,采用混合集成方式完成了叁个模块的装配。最后对接收机前端实物进行了重要指标测试,先进行分模块测试,结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整体测试的指标主要有接收增益和动态范围,通过测量中频输出功率值来间接计算,测得35GHz时接收增益能够达到18.25dB,动态范围为-85dBm~-15dBm,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30)

光接收机前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十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同的通信标准和协议也不断的涌现。这些通信标准和技术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通信距离,改变了人类的通信方式,也使现代通信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为了满足市场和工业界对通信速度、多标准集成、向下兼容和经济便携等需求,超宽带设计成为了现代无线通信接收机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和趋势之一。此外,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进步,不同的工艺如GaAs pHEMT、CMOS、SOI-CMOS、GaN等为电路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本文基于GaAs pHMET工艺和CMOS标准工艺,对无线射频接收机前端电路(RFFE)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和混频器(mixer)两个关键模块电路进行了设计与研究,并进行了相关的测试。在芯片设计之前,还对所使用的工艺库中的有源和无源器件设计了测试结构,来验证工艺库模型的准确性,确保设计所用的器件的仿真数据可以真实反映电路的实际性能。针对本次毕业设计,做了以下工作:1.针对LNA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两级超宽带射频LNA电路。本电路采用多路阻性反馈的共源结构和源级负反馈结构来实现输入输出阻抗匹配和带内增益波纹抑制。同时由于本设计无级间隔直电容,多路阻性反馈结构在直流通路上还构成了电源分压结构,实现了对放大管的最佳偏置。本设计基于0.15 μm GaAs pHEMT MMIC工艺,进行了完整的设计与流片,所设计电路的芯片面积仅为0.48 mm2。经过probe片上测试,所设计的LNA可以覆盖10 MHz到8 GHz的工作频率;提供23.3 dB的增益,且带内增益波纹仅为±0.2 dB;1.8 dBm的最佳输入叁阶交调点和1.76 dB的最小噪声系数。整体电路为单电源供电,在2 V的供电电压下,功耗为31 mA。2.针对mixer的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数字辅助电路的宽带有源射频mixer电路。mixer核心电路由带多路反馈的跨导级、基于吉尔伯特双平衡结构的转换级以及共模反馈有源负载构成。所设计mixer的转换增益因子和输入匹配补偿因子由数字辅助电路控制,提升了输入阻抗匹配和增益平坦度,拓展了工作带宽,并实现了多种转换增益的切换控制。本设计基于40 nm CMOS标准制程工艺进行了设计,并经过流片,最终电路的核心芯片面积为0.03 mm2。经过PCB板上测试,所设计的混频器可以实现0.5~3.5 Ghz的工作带宽;转换增益可以在7.5,10和12.5 dB之间调节,带内波纹为0.3 dB;最佳输入叁阶交调点为1.5 dBm以及11.3 dB的最小单边带噪声系数。电路的功耗为3.2 mW,供电电压为1.1 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接收机前端论文参考文献

[1].程龙宝,沈利江,楚然,孙琳琳,佘丽佳.W波段双极化接收机前端研制[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2].闫旭.超宽带射频接收机前端关键模块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方雅,何进,余得水,王豪,常胜.一种2.5Gb/sCMOS宽动态范围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J].半导体光电.2019

[4].杨珂.340GHz低噪声接收机前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5].李硕,何进,陈婷,薛喆,王豪.基于0.18μmBiCMOS工艺的25Gbit/s光接收机前端电路设计[J].半导体技术.2019

[6].李常中.30MHz-8GHz宽带接收机前端设计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7].胡涛.宽带侦察接收机前端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8].孙明远.低功耗射频接收机前端关键模块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9].王亚平.探地雷达接收机前端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10].朱翰韬.35GHz二次变频接收机前端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8

标签:;  ;  ;  ;  

光接收机前端论文-程龙宝,沈利江,楚然,孙琳琳,佘丽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