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清晰度论文-吕笑,王俊青,张格妙

语音清晰度论文-吕笑,王俊青,张格妙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音清晰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QC小组,患儿,腭裂,手术

语音清晰度论文文献综述

吕笑,王俊青,张格妙[1](2019)在《提高腭裂患儿术后语音清晰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术后正常的语音功能恢复在腭裂治疗中十分重要。对腭裂患儿术后语音清晰度现状进行调查,认为治疗进行困难是主要症结。对此,成立QC小组,采用关联图进行分析,经确认,健康宣教不到位、游戏课程少、治疗前未进行情绪安抚为治疗进行困难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要因,从加强健康宣教、提高课程趣味性、治疗前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情绪安抚3方面改进,使腭裂患儿术后语音清晰度从74.73%提高到94%,使腭裂患儿及家长对术后语音治疗的认知度和依从性有了较大提高,使语音治疗内容及护理服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期刊2019年02期)

张磊,韩秀华,汪梅梅[2](2019)在《4~6岁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可理解词语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telligible words,PIW)评估4~6岁学龄前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特征的意义。方法采用经改编的10个句子,对59例4~6岁听障儿童和59例4~6岁健听儿童进行连续语音的发音测试,让不熟悉听障儿童语音的成人聆听其录音,计算PIW;通过听障儿童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和PIW的相关性研究,验证PIW作为反映连续语音清晰度指标的科学性,并比较两组儿童中不同年龄组PIW的差异。结果听障儿童PIW和SIR呈现高度正相关(言语可懂度3、4、5级分别对应可理解词语百分比52.04%、86.46%、95.45%)(r=0.778,P<0.01);4~6岁听障儿童的PIW(4、5、6岁组分别为86.15%、85.03%、89.67%)显着低于4~6岁的健听儿童(4、5、6岁组分别为96.04%、99.05%、98.76%)(P<0.01);不同年龄儿童P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W能够量化并精确反映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水平;学龄前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低于同龄健听儿童,生理年龄对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靳源,章斯宇,孟子厚[3](2018)在《基于声学参数测量的语音清晰度预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信噪比、混响时间和系统截止频率为特征值,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在MATLAB平台下设计了一套语音清晰度预测系统,实现了信噪比、混响时间和系统幅频曲线集成测量与语音清晰度的预测。(本文来源于《演艺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任旭辉,张红闯,张阳,成雨生,张扬[4](2018)在《两种术式对大龄腭裂患儿术后瘘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改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腭帆单纯提肌重建以及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带蒂颊脂垫瓣和咽后壁瓣两种术式,对大龄腭裂患儿术后瘘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方法 60例大龄腭裂患儿(4~9岁),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单纯腭帆提肌重建(A组)及腭帆提肌重建联合颊脂垫瓣和咽后壁瓣修复(B组),观察并比较术后腭瘘的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情况。结果术后A组瘘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语音清晰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腭部瘢痕情况B组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大龄腭裂患儿,腭帆提肌重建联合咽后壁瓣及带蒂颊脂垫瓣的术式有效降低了腭瘘的发生率,可获得更好的语音清晰度,并可避免裸露骨面,减少腭部瘢痕形成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术式。(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田素宝,郅媛媛,杨宇,许云龙,郑晓丽[5](2018)在《兰氏和双反Z法腭裂修复术后患儿语音清晰度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兰氏和双反Z法腭裂修复术后患儿的语音清晰度,寻找重建腭咽闭合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3年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先天性软腭裂患儿69例,其中行双反Z法腭裂修复术35例(双反Z法组),行兰氏法腭裂修复术34例(兰氏法组)。患儿3.5岁后随访,由3名语音师进行单盲性审听,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语音清晰度。结果语音测评结果显示,双反Z法组患儿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平均达到88.72%±6.05%,明显高于兰氏法组的71.31%±3.46%,语音改善明显。结论双反Z法能够充分缩小咽腔、延长软腭,重建软腭肌肉结构,更有利于恢复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付新国[6](2018)在《腭裂术后语音清晰度与听力及鼓室图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腭裂患者中耳及听力状况、与术后语音效果并作关系分析。方法将68例腭裂患者纳入研究,并且进行术前中耳听力状况及鼓室图以及术后各自的语言清晰度、将不同言语清晰度组间、渗透出性中耳炎(+)及渗出性中耳炎(-),鼓室图A、B型及听力病例数进行比。结果腭裂患者平均语频气导听阈值与术后语言清晰度呈负相关系(P<0.05)。而不同语音清晰度组间以声阻抗检查诊断出透出性中耳炎(+)及渗透出性中耳炎(-)病例数的差异无显着性。结论腭裂疾病患者的听力状况以及接受腭裂术患者的术后后语音性状况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腭裂伴发渗出性中耳炎的重要治疗依据。(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李衍[7](2018)在《3~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识别能力与语音清晰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幼儿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与语音清晰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名3~6岁的听障幼儿,开机时间12~15个月,采用听觉语言能力评估词表进行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音节声调识别与语音清晰度具有极显着相关性(P=0.000,R=0.76),语音清晰度随着声调识别能力呈显着正相关。结论听障儿童康复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声调识别训练。(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王晓慧,高云,何清丽,芦丹丹,李晓昕[8](2018)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腭裂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腭裂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家属同步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语音清晰度。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语音清晰度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后语音清晰度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裂术后患者通过常规健康教育后语音清晰度有提高,但是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腭裂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提高的程度更加明显,说明应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可显着提高腭裂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贺花兰[9](2018)在《最小音位对比训练对提高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运用最小音位对比训练法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语音清晰度的效果。方法选取60名3~5岁听障儿童,采用音位对听觉识别训练9个月后进行音位识别能力测试、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语音清晰度测试及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评估,对训练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后被试音位识别测试评估中声母识别、韵母识别、构音语音能力及语音清晰度较训练前有较大提高。结论在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发展关键期,最小音位对比训练法能较大程度提高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李丽[10](2017)在《品管圈活动配合语音功能训练在提高舌癌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及生存质量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配合语音功能训练在提高舌癌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及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设计方法,将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5.12~2016.12)入院的31例舌癌患者设为实验组,将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4.12~2015.12)入院的31例舌癌患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品管圈活动配合语音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语音功能训练。结果术前1天,两组患者语音清晰度及生存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患者语音清晰度及生存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配合语音功能训练可显着提高舌癌术后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及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35期)

语音清晰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可理解词语百分比(percentage of intelligible words,PIW)评估4~6岁学龄前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特征的意义。方法采用经改编的10个句子,对59例4~6岁听障儿童和59例4~6岁健听儿童进行连续语音的发音测试,让不熟悉听障儿童语音的成人聆听其录音,计算PIW;通过听障儿童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和PIW的相关性研究,验证PIW作为反映连续语音清晰度指标的科学性,并比较两组儿童中不同年龄组PIW的差异。结果听障儿童PIW和SIR呈现高度正相关(言语可懂度3、4、5级分别对应可理解词语百分比52.04%、86.46%、95.45%)(r=0.778,P<0.01);4~6岁听障儿童的PIW(4、5、6岁组分别为86.15%、85.03%、89.67%)显着低于4~6岁的健听儿童(4、5、6岁组分别为96.04%、99.05%、98.76%)(P<0.01);不同年龄儿童P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W能够量化并精确反映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水平;学龄前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低于同龄健听儿童,生理年龄对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影响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音清晰度论文参考文献

[1].吕笑,王俊青,张格妙.提高腭裂患儿术后语音清晰度[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

[2].张磊,韩秀华,汪梅梅.4~6岁听障儿童连续语音清晰度的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3].靳源,章斯宇,孟子厚.基于声学参数测量的语音清晰度预测系统[J].演艺科技.2018

[4].任旭辉,张红闯,张阳,成雨生,张扬.两种术式对大龄腭裂患儿术后瘘发生率及语音清晰度改善的影响[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8

[5].田素宝,郅媛媛,杨宇,许云龙,郑晓丽.兰氏和双反Z法腭裂修复术后患儿语音清晰度对比[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8

[6].付新国.腭裂术后语音清晰度与听力及鼓室图关系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7].李衍.3~6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识别能力与语音清晰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

[8].王晓慧,高云,何清丽,芦丹丹,李晓昕.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腭裂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9].贺花兰.最小音位对比训练对提高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的效果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

[10].李丽.品管圈活动配合语音功能训练在提高舌癌术后患者语音清晰度及生存质量中的作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

标签:;  ;  ;  ;  

语音清晰度论文-吕笑,王俊青,张格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