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管理论文-蒋艳玲

学校课程管理论文-蒋艳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课程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培智学校,课程管理,实践

学校课程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蒋艳玲[1](2019)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校课程管理的实践及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培智学校作为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需要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培智学校也在不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特殊教育的改革方法,文本主要阐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校课程管理的实践以及思考。(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26期)

陈瑾[2](2018)在《一批觉醒的教师如此评估学校课程管理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学校课程深度变革而言,课程管理和领导问题首当其冲。在学校自主研发的"L-ADDER"课程评估工具中,学校设计和运用好课程管理与领导评估工具,其作用至关重要。它在整个学校的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我们借助课程管理与领导的评估,可以收集和汇总到有关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状况、课程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较为系统的信息与数据,增强评估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有了数据的支撑,我们就可(本文来源于《今日教育》期刊2018年12期)

邱侃[3](2018)在《追求 实践 思考——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校教育面临如何回答什么是教育质量、我们需要什么的教育质量、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只有在聚焦课程、课堂、教师、学生上下功夫,着眼于关注素养、因人施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华人时刊(校长)》期刊2018年03期)

刘嫣静[4](2018)在《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校课程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在国家宏观课程要求与教师具体实施教学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严谨的课程管理制度是落实新课标的根本保障,融通的课程人员管理是实施新课程的有力措施,合理的备课管理改革是用好新教材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18年05期)

赵爽[5](2018)在《信息化支撑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探索——以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实践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努力做好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是"十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所关注的发展方向,也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中,关键是将技术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全过程中,发挥技术带来的便捷、显性、科学等优势。北京市育英学校近年来开发了基于学校"育·英课程"体系[1]的选课、评价等课程管理软硬件功能,实施了信息化支撑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期刊2018年Z1期)

李大成[6](2018)在《以生为本的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和评价是推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课程管理与评价的目标是学校督促教师在一定的时期内与条件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或要达到的预定效果,同时通过评价的反馈调整和修正学校的课程目标,再来指导实践。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中心小学的课程管理与评价注重以生为本,渗透服务意识,挖掘教师潜能,由此对学校课程的管理和评价进行了新的定位和诠释。一、管理就是鼓动教师,服务教师法约尔说:"管理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参考》期刊2018年01期)

高丽娜[7](2017)在《以机制建设提升学校课程管理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8年新疆整体进人新课改以来,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与以往历次教改不同的是,本次课改从课程理念、课改目标到课程的实施形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实质是进行一场基于学校本体的新课程文化的再造,打破"千校一面"的旧格式,形成各自的文化特色。客观地说,6年来,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在诸如课程理解、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方面遇到了不少的问题,遭(本文来源于《教育艺术》期刊2017年12期)

蒋敏杰[8](2017)在《学校课程实施与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课程实施,哪些制度需要创新、怎样创新与调整、如何落实,众说纷纭,仁智各见。制度规范课程实施行为,制度促进课程实践创新,制度体现课程深化的目标与进程,制度体现即时动态更新……在一线教师的眼中,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变化是什么?体现育人目标落实的制度重构、完善、创(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7年20期)

郝梅[9](2017)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市北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各类课程400余门,目前以课堂授课为主,课程电子内容无法及时的发布,教学网上互动不畅,亟需建立课程内容管理系统,让学生和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网上互动教学。本文基于MVC模式采用J2EE、Hibernate框架技术和MySQL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多用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了课程中心、课程管理、系统管理、个人信息和个人信箱等功能模块,用户成功登录后系统识别用户的级别,并读取用户权限,然后根据权限显示用户对应的目录列表,并对目录的所有操作均设置权限,而用户对子目录的权限将继承父目录的全部权限。系统采用开源插件Fckeditor设计实现了一个类似于Word的课程内容编辑器,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另外本系统可以通过递归定义目录的方式可以灵活的定义学校、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分类等各种组织结构。最后,用户和本系统内的用户实现站内电子邮件通讯,方便老师和学生、老师和老师、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之间的交流。该系统完全采用开源软件开发,可以灵活的部署在普通服务器甚至是普通PC上,对硬件的要求比较低,大大节省了成本,同时教师则可随时发布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和通知等,保持经常性的更新,吸引学生访问课程内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等到了提升。(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4-01)

杨洁[10](2017)在《学校课程管理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课程管理是九年一贯制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黄金期,实现基础教育实施全方位变革,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落实"十叁五"规划,提高初中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良好的初中学校课程管理有助于学生接受多样化课程知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提升教师学校课程管理意识,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满足新时代学生身心全面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初中学校课程管理进行研究是新时期课程改革面临的新机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行为主义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校本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从管理学视角出发,选取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初中学校课程管理者作为本文的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初中课程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访谈内容,进行分类总结。了解初中学校课程管理现状,探索初中课程管理意识、初中课程管理权力、初中课程管理运行、初中课程管理改革,阐述初中学校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分析讨论缘由并提出策略,为同类研究及学校课程管理提供参考。本研究共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本文论述了初中课程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目的,并收集课程管理相关资料,并整理分析,探究前人对课程管理研究成果,引出问题。第二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形成了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有关学校课程管理研究近期的研究范式取向。第叁部分,本文描述了滨海新区初中学校课程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了初中课程管理,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策略。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本文给学校课程的讨论和策略。本研究得出的结论:1.学校课程管理认知较好,具有课程管理意识,但缺乏课程管理操作行为。2.学校课程管理权责是制约学校教师主动参与性与创造性课程管理的主要因素。3.学校课程管理以教学管理为内容,课程管理运行以学校学生考试成绩为导向。4.缺乏完善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教师课程行为和专业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5.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重视课程是实施的效率,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6.学校课程管理改革以校本课程管理变革为主,缺乏对其实施的全面课程管理。本研究得出的建议:1.强化初中学校课程管理意识,明确管理者和参与者管理权责。2.改革初中课程垂直化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3.建立参与初中课程管理者合理化管理者的自主权。4.明确初中学校课程管理内容体系,发挥课程管理对教育管理促进作用。5.初中学校课程管理以实行以人为核心,以功能实现为中心。(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学校课程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学校课程深度变革而言,课程管理和领导问题首当其冲。在学校自主研发的"L-ADDER"课程评估工具中,学校设计和运用好课程管理与领导评估工具,其作用至关重要。它在整个学校的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我们借助课程管理与领导的评估,可以收集和汇总到有关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状况、课程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较为系统的信息与数据,增强评估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有了数据的支撑,我们就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课程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蒋艳玲.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校课程管理的实践及思考[J].考试周刊.2019

[2].陈瑾.一批觉醒的教师如此评估学校课程管理工作[J].今日教育.2018

[3].邱侃.追求实践思考——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初探[J].华人时刊(校长).2018

[4].刘嫣静.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校课程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8

[5].赵爽.信息化支撑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探索——以北京市育英学校的实践研究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

[6].李大成.以生为本的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J].基础教育参考.2018

[7].高丽娜.以机制建设提升学校课程管理能力[J].教育艺术.2017

[8].蒋敏杰.学校课程实施与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7

[9].郝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7

[10].杨洁.学校课程管理现状调查[D].天津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学校课程管理论文-蒋艳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