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高惠舫

吉林省德惠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30300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E1(PGE1)与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08例D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丹红注射液30~5O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60例,用PGE1lO0μ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丹红注射液30~5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记录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和体征的改变以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丹红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安全有效的药物,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列腺素E1丹红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741.02文献标识码:B

EfectofProstaglandinE1andDanhongInjectionon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

Keywords:DiabetesProstaglandinE1Danhonginjectio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逐渐提高,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本文观察前列腺素E1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108例患者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①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与分类标准。②有四肢感觉异常或运动神经障碍表现:麻木、疼痛、烧灼感、蚁走感、发凉、手套、足袜套感、肌无力、肌萎缩、走路不稳似踏雪感。③膝、跟腱反射程度减弱或消失。④肌电图检查有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⑤无心、肺、肝、肾疾病。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O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50.6±7岁,糖尿病病程7.1±4.1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9±O.8年。对照组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1.2±6.8岁,糖尿病病程7.2±3.9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4.0±0.7年。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及血糖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均予常规糖尿病饮食加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仪监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良好状态。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30~5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两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PGE1100μ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两周。

1.3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1~4级,即无症状、轻度(症状轻微)、中度(可以忍受)、重度(影响睡眠),治疗后提高一级定为轻度改善,提高二级定为中度改善,提高三级定为明显改善,级别无变化定为无变化,症状加重定为恶化。②神经系统检查按消失、减弱、正常和增加分级,将明显改善定为消失到正常,中度改善定为提高一级,轻度定为同一级别内稍有改善,治疗前后无变化定为无变化,加重定为恶化。③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肌电图变化情况。

1.4疗效判断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腱反射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数据以i±s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用T检查,两组治疗有效率用X检验。

2结果

两组DPN疗效比较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见表1、2。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P<0.05

3讨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由多因素所致,其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组织代谢障碍,微血管病变和神经对微血管调节障碍,自身免疫紊乱相关。目前公认的有血管学说、代谢紊乱学说、免疫学说、神经营养因子学说、蛋白合成及轴突转运学说、基因学说等六大学说,而血管因素和代射紊乱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元醇通路活性增强,使山梨醇堆积,肌醇减少,蛋白质非酶化,促进糖基化作用产生的终产物,干扰和损害蛋白质正常结构;微循环障碍、神经缺血是早期神经受损的重要因素,神经的滋养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增厚和透明变性,内皮增生,血管壁内脂肪和多糖类沉积,以致血管腔狭窄,同时血液粘稠度增加,神经内滋养血管易被纤维蛋白和血小板聚集而堵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促使神经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变性而产生DPN的临床症状。DPN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阶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损害及不同程度的轴突损害,病变广泛,有髓鞘和无髓鞘纤维均可损害。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凉、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和肌无力、肌萎缩等症状。因此DPN的治疗通常在严格控制血糖基础上,加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性治疗。前列腺素E1(PGE)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很强的扩张血管作用,文献报道应用PGE1治疗DPN有较好效果,机制为:①改善血液动力学,通过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发动起扩张血管的作用,降低血管阻力;②改善血液流变学,PGE1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的高反应性和血栓烷A(TXA:)水平,可抑制血小板活化,促使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逆转,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③可激活PGE。活脂蛋白酶及促使甘油三酯分解,降低血脂和血液的粘稠度;PGE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具有一定的直接溶栓作用。PGE1的这些作用可提高血液流动性,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使神经功能损害得到恢复或改善。丹红注射液是植物丹参、红花提取物,其主要成份是丹参素。实验证明,丹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ca、Na聚集,抗血小板聚集,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等作用。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祛淤止痛的作用,红花提取物在体内、外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丹红注射液的这些抗凝、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流量和供氧等作用与PGE1有叠加作用,从而使其疗效得到更好提高。本组资料表明,应用PGE1和丹红注射液治疗DPN,患者神经病变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联合用药的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治疗作用,DPN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用丹红注射液的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预示着DPN采用多种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治疗会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汤晓丹,参英.神经系统临床生理学(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4—45.

[2]张国华,廖晓凌、林杰,等.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03,18(21):1247—1248.

[3]GreadJM.Neurolongicalcomplicationsofdiabetes[J].RevMekdBrur,1995,6(4):249—252.

[4]孙向东.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J].蚌埠医学院学报,2∞1,26(6):499—500.’

[5]李正国。赵淑杰,王宝.HPLC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2):293-294.

[6]王晓惠,张建春.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非心脑血管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1(1):47.

82%

标签:;  ;  ;  

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