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面空腹网壳论文-李峰,王莉英,韦雷,林山

球面空腹网壳论文-李峰,王莉英,韦雷,林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球面空腹网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球面空腹网壳结构,肋环型,自振特性,参数分析

球面空腹网壳论文文献综述

李峰,王莉英,韦雷,林山[1](2010)在《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的自振特性及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腹网壳结构是由平板型空腹网架演化来的新型曲面空间网格结构,形式多样,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且造型简洁美观,适应跨度更大.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的研究,讨论了矢跨比、网壳厚度、腹杆截面尺寸、支座约束等参数对其自振特性的影响,得出了可用于工程实践的结论,对其抗震、抗风性能分析研究以及工程应用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李峰,林山[2](2010)在《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向球面空腹网壳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形式,它可以看成是两个同曲率中心的叁向网格球面单层网壳仅通过腹杆相连而成,并且连接上下弦的腹杆都指向曲率中心。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对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的自振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网壳的矢跨比、厚度、腹杆截面、荷载大小以及支座约束等参数,全面探讨了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得到了该结构基频随参数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李峰,林山[3](2010)在《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了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两种方法来考查了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的屈曲模态和失稳全过程。通过大规模的几何参数分析得到了不同矢跨比、网壳厚度和不同支承条件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和极限承载力。最后将叁向球面空腹网壳与相同用钢量的单层网壳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0年08期)

王莉英[4](2010)在《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大跨空间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且造型简洁美观,适用跨度更大。但目前,关于空腹网壳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很少,本文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的参数化分析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对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研究结构的基本自振特性,并对结构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参数化分析,从矢跨比、网壳厚度、腹杆截面尺寸和支座约束等方面讨论参数变化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采用时程分析法对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分别就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和叁维地震作用对结构经向杆件、纬向杆件、腹杆的轴力响应和由结构顶部到边缘处最大动应力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位置处的节点位移响应进行研究,为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对结构分别采用不同地震波输入研究其地震响应,包括EL-Centro波,Taft波和F4波,并对叁种地震波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该类结构的最不利地震动提供参考。最后,对上述研究内容及成果做了简单总结,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林山[5](2010)在《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稳定性及地震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向球面空腹网壳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形式,它可以看成是两个同曲率中心的叁向网格球面单层网壳仅通过腹杆相连而来,并且连接上下弦的腹杆都指向曲率中心。为充分认识该结构的受力特点,本文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的稳定性及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叁向球面空腹网壳进行了特征值屈曲分析和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计算了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的屈曲荷载和屈曲模态;分析了矢跨比、网壳厚度、腹杆截面等参数对叁向球面空腹网壳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将其结果与单层叁向网格球面网壳的稳定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其次,本文分析了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的动力特性,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出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研究了矢跨比、网壳厚度、腹杆截面、荷载大小以及支座约束等参数对该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最后,本文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叁向球面空腹网壳进行了地震响应研究。分析了结构在水平方向、竖向以及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位移变化情况,比较了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所得的结果,为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张华刚,马克俭,黄勇,徐向东[6](2009)在《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的静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腹网壳是由平板型空腹网架演化而来的新型曲面空间网格结构,形式多样.为了解其中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在竖向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空间梁单元,在边界上、下弦节点均约束线位移时共计算了22个算例,讨论了矢跨比、网壳厚度、网格圈数等参数对其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分析表明,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可看作是两个具有相同曲率中心的单层网壳通过竖腹杆连接而共同工作,其矢跨比不宜小于1/6,网壳厚度和网格圈数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本文还进行了这种结构与单层网壳的对比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09年02期)

徐向东[7](2009)在《球面空腹网壳静、动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腹网壳结构是由空腹网架结构发展而来的新型曲面形空间网格结构。国内外均有工程实例,国外在日本有上野县训练馆,为木材制作的空腹网壳(屋面材料为膜材)。国内有国家大剧院,为钢空腹网壳,贵阳市金阳水电科技园健身中心篮球训练馆为混凝土柱面空腹网壳。空腹网壳的结构形式众多,造型各异。既具有单层网壳简洁美观的特点,又具有双层网壳稳定性好的优点。不同的结构形式受力各异,本文主要以肋环形球面空腹网壳和肋环斜杆形球面空腹网壳为研究对象。这两种网壳的主要传力途径为径向,因此本文在分析具体结构之前还讨论了空腹拱架的力学性能。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参数化分析,采用空间梁单元进行了大量算例计算,重点讨论了矢跨比、网格划分频数、弦层刚度、网壳厚度和支承条件等因素对结构静、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构的静力性能分析考虑的是竖向荷载,全部算例均基于荷载总量不变原则,以使计算结果具有相应的可比性。分析表明,球面空腹网壳的腹杆内力较小,在边界上、下弦节点均支承条件下,可以将球面空腹网壳看作两个单层网壳通过腹杆连接而共同工作,结构的静、动力性能明显受矢跨比的影响,过低的矢跨比将导致结构过高的应力和过大的变形。文中建议这种结构的合理矢跨比范围为1/4-1/6。对于肋环形球面空腹网壳,网格圈数的加密对结构高阶振型的频率影响较大,但对基频影响很小。静载作用下,加密网格圈数对结构强度和整体刚度的改善作用不大,但提高上、下弦层杆件的刚度后能够明显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因此跨度较大时可以采用上、下弦层均设置有斜杆的肋环斜杆形球面空腹网壳。静载作用下的计算表明,周边上、下弦节点均支承时,结构厚度的改变明显影响球面空腹网壳的强度和刚度。动力分析表明,结构的基频会随着结构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厚跨比大于1/40后,增加结构的计算厚度并不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本文的计算主要考虑了两种支承条件,即边界上、下弦节点均固支和仅支承上弦边界节点。分析表明,在较小的厚跨比条件下,当仅支承上弦边界节点时,结构的受力性能类似于单层网壳,其内力和变形要明显大于边界上、下弦均支承的情况,因此厚跨比较小的结构中,球面空腹网壳的边界上、下弦节点均宜支承。动力特性计算表明,结构的频谱较为密集,对地震响应贡献较大的对称振型出现较晚。因此结构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设计时,频率的截断及地震作用最大效应的计算是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最后指出了下一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6-01)

球面空腹网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向球面空腹网壳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形式,它可以看成是两个同曲率中心的叁向网格球面单层网壳仅通过腹杆相连而成,并且连接上下弦的腹杆都指向曲率中心。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对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的自振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网壳的矢跨比、厚度、腹杆截面、荷载大小以及支座约束等参数,全面探讨了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得到了该结构基频随参数变化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球面空腹网壳论文参考文献

[1].李峰,王莉英,韦雷,林山.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的自振特性及参数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李峰,林山.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

[3].李峰,林山.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稳定性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0

[4].王莉英.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5].林山.叁向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稳定性及地震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6].张华刚,马克俭,黄勇,徐向东.肋环型球面空腹网壳结构的静力性能分析[J].空间结构.2009

[7].徐向东.球面空腹网壳静、动力特性研究[D].贵州大学.2009

标签:;  ;  ;  ;  

球面空腹网壳论文-李峰,王莉英,韦雷,林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