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分析评价论文-陆春锋,周生路

梯度分析评价论文-陆春锋,周生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梯度分析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生态,综合评价,城乡梯度,生态建设

梯度分析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陆春锋,周生路[1](2019)在《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评价及城乡梯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查土地生态基础数据,从基础条件、压力负荷、建设强度3个维度构建了土地生态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核环状梯度模型分析了土地生态在城市内核区(0~15 km)、城市外核区(15~30 km)、近郊区(30~60 km)、远郊区(>60 km)城乡梯度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生态综合状况呈现东高西低、乡村高城市低的分布特征;(2)土地生态状况城乡梯度空间分布规律显着,距离城市越远,土地生态状况越趋于改善,城市内核区距离效应显着而远郊区距离效应弱;(3)土地生态基础条件指数、压力负荷指数呈线性上升态势,而土地生态建设状况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城市外核区和近郊区土地生态建设强度最大。(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高崇,唐潇,左郑敏,朱向前,欧阳旭[2](2015)在《投影梯度法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在饱和负荷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投影梯度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饱和负荷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了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指标函数。利用投影梯度法计算一致性指标函数最小值,检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通过调整判断矩阵的各评价因素标度改进了一致性指标值,优化了各评价因素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此算法是一类"主动"方法,计算权值误差小,计算稳定性强,克服了权重计算时主观性较强的缺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同时,以某市电网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3个方面,评价了该市负荷饱和水平,评价结果合理有效,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电力需求侧管理》期刊2015年06期)

刘琳[3](2015)在《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引起了土地覆盖的巨大变化,造成了越来越多的资源环境问题,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因此土地的利用也逐渐受到当局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天津市位于渤海之滨,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在天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也逐渐凸显,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集约度差等。同时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会引起生态景观的变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本研究以天津市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了1999、2009和2013叁期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借助ENVI遥感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解译;结合Arc GIS的空间分析技术,计算出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利用FRAGSTATS软件,选择能够表征景观数量面积特征、景观组分形状特征和景观组分多样性特征的10个景观指数,从景观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两个层次定量分析研究区景观动态变化,进而结合梯度分析法分析研究区从中心区向边界区景观格局梯度演变情况;研究区按照等间距采样法,划分为161个风险小区,由各风险小区的生态风险指数构建整个研究区域的区域生态风险,定量研究区域生态风险演变情况,为天津市土地利用及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空间变化研究发现,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1999-2013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较大改变。耕地、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区主要的用地类型,变化程度最大,建设用地面积显着增长,耕地面积显着降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如林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变化较小,呈降低态势。1999-2013年土地综合动态度较高,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移程度较大,主要的转化发生在耕地的转出、建设用地的转入、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转出与转入平衡之间。2009-2013年土地利用动态度远高于1999-2009年特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动态转化更趋活跃。2.景观格局总体特征变化研究区景观格局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影响,从景观水平上来看,1999-2013年景观多样性提高,各类型分布均匀,优势类型减弱,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景观斑块边界形状较为规则,整体边界情况趋于复杂化。从景观类型水平上,1999-2013年耕地景观更趋破碎,景观优势度降低,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建设用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连接性增强,景观优势度增强,斑块形状相对规整。其他景观类型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景观,园地景观,景观破碎化程度增高;林地景观在前一研究时期景观破碎度增加,后一研究时期景观破碎度大幅减小,景观斑块形状区域复杂化。未利用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斑块形状趋于规整。3.景观梯度变化分析从景观水平上来说,在离城市较近的梯度,景观类型丰富,且不存在较为优势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高,景观斑块形状结构较为复杂;在逐渐远离城市后,耕地景观越来越占优势,景观类型相对丰富度下降,各组分分布不均匀,破碎化程度降低;而逐渐靠近北部山区,耕地景观优势度逐渐下降,林地景观优势度上升,各组分所占比例差异变小,分布渐趋均匀,破碎化程度升高,斑块形状复杂。从景观类型水平上来说,耕地景观在第2梯度带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随着景观梯度的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得以缓解,第18-20梯度带受自然条件影响,耕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斑块形状较为复杂,并在14-17梯度带达到最大。建设用地景观在0梯度带景观面积不断提高,景观内部连通性逐渐提高,景观破碎化程度低;建设用地景观总体形状较为规整,在18-19梯度带由于邻近山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景观形状较为复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在第0-1梯度带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形状规整,在20梯度带景观破碎化程度低,景观形状严重偏离正方形。1999-2013年林地景观景观连接性增强,破碎化程度降低。园地景观在5-7梯度带,分布较为松散,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斑块形状复杂程度较高。未利用地景观主要分布在第4-9梯度带,1999-2013年未利用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斑块形状随时间及开发利用强度增大趋于规整。根据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布特点,将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分为城市建城区(第0梯度带);城乡过渡景观区,(第1-7梯度带);乡镇景观区(第8-18梯度带);山区景观区(第19-24梯度带)四大景观梯度区。4.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分析研究区区域生态风险值1999年介于0.07-0.37,2009年介于0.11-0.55,2013年介于0.09-0.42。总体趋势为高风险区不断扩展,低风险区逐渐减少。1999年研究区生态风险以中生态风险为主,较低生态风险其次,较高生态风险等级最少。2009年整体生态风险水平较高,以较高生态风险等级为主,高生态风险区是该年份第二大风险类型。2013年高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大幅降低。1999年至2009年生态风险等级由低向高转化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2.4%,由高向低转化总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5%;2009年至2013年生态风险等级由低向高转化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02%;而由高向低转化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8.24%。1999年至2009年期间生态风险恶化情况严重,2009年至2013年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总体来说1999-2013年天津市生态风险呈增高趋势,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风险提高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5-03-01)

刘集平[4](2013)在《基于模糊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梯度情况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基础上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模糊相似矩阵和模糊等价关系矩阵,基于该矩阵给出了不同的阙值并得到福建省13所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梯度情况和亲疏程度量化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到各学校的梯度排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法可作为高职院校乃至高等学校评估的重要数学工具。(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邹华[5](2012)在《环渤海工业园区SWOT分析及经济发展梯度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和重要载体,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单元具有生产要素高度集中、产业集聚优势明显的特点,并对周边经济增长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其良好的发展势头正逐渐改变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空间范围内产业组织的结构。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环渤海地区也逐渐发展成为继长叁角和珠叁角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叁极,区内产业规模和空间产业组织形式日渐成熟。环渤海地区的大连、天津、烟台、青岛等地拥有数量众多的我国首批开发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之后陆续开发的数百家省级园区,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类别逐渐多样化。但由于空间区位和行政体制的阻隔,环渤海各园区之间产业选择与布局大都雷同,主导产业相近相似,产业同质化明显,互补程度不强,产业链上下游联系松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专业分工协作,限制了开发区自身产业的增长,阻碍了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将环渤海工业园区作为研究的重点,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工业园区产业空间优化进行总体论述,对园区内部的优势、劣势,外部环境面对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详实分析,通过对2006—2010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分析比较,得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模型,并提出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安文娟,刘德芬,常彤[6](2010)在《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区域经济梯度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经济政策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1978年提出的推进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到始于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再到2006年开始的促进中部崛起政策,无一不在反映着我国政府对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本文以因子分析为工具,分析了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经济梯度的指标,发现东部地区有超前消费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其消费水平远远超过其产值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笔者针对这一现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个省市要利用自身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来调节区域经济梯度的对策,期望对缩短区域间的差异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学术版)》期刊2010年08期)

龚强,袁国恩,张云秋,黄维国,于华深[7](2008)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梯度观测仪器水平对比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度观测前进行仪器水平对比测试是确保观测准确性的重要步骤,但目前人们对此广泛重视不足。以辽宁省红沿河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的102m气象铁塔风、温梯度观测仪器水平对比测试为例,介绍在梯度观测准备阶段如何开展仪器水平对比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如何应用问题。(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08年01期)

潘颖,郭风瑞[8](2005)在《主成分分析在我国区域经济梯度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数据统计和SPSS计算机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我国30个省份及地区的经济梯度状况进行评分、划类和排序,比较客观地阐述了我国区域经济大致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05年02期)

张维[9](2003)在《A.I.D.法和梯度分析法评价树种抗火性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 37个针阔叶树种的 10项理化性质数据为研究资料 ,通过对评价树种抗火性的A I D 方法和梯度分析法的比较研究 ,揭示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据此 ,提出运用梯度值来作为A I D 方法预测值的新思路 ,并用此综合方法从理化性质角度对 37个树种的抗火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云南林业科技》期刊2003年04期)

龚良贵[10](2003)在《梯度功能材料的热应力分析及热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梯度功能材料的热应力性能随其组成和结构的变化而缓慢变化,因而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中首先建立有效的梯度功能材料的分析模型,如成分分布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并计算梯度功能材料在稳态热传导下的热应力。然后讨论了梯度功能材料的热性能评价,并对梯度功能材料热应力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S1期)

梯度分析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基于投影梯度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饱和负荷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了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指标函数。利用投影梯度法计算一致性指标函数最小值,检验、修正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通过调整判断矩阵的各评价因素标度改进了一致性指标值,优化了各评价因素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此算法是一类"主动"方法,计算权值误差小,计算稳定性强,克服了权重计算时主观性较强的缺陷,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同时,以某市电网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3个方面,评价了该市负荷饱和水平,评价结果合理有效,具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梯度分析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陆春锋,周生路.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评价及城乡梯度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9

[2].高崇,唐潇,左郑敏,朱向前,欧阳旭.投影梯度法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在饱和负荷分析中的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5

[3].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

[4].刘集平.基于模糊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梯度情况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

[5].邹华.环渤海工业园区SWOT分析及经济发展梯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6].安文娟,刘德芬,常彤.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区域经济梯度的评价[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

[7].龚强,袁国恩,张云秋,黄维国,于华深.环境影响评价中梯度观测仪器水平对比测试分析[J].环境工程.2008

[8].潘颖,郭风瑞.主成分分析在我国区域经济梯度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

[9].张维.A.I.D.法和梯度分析法评价树种抗火性的效果比较[J].云南林业科技.2003

[10].龚良贵.梯度功能材料的热应力分析及热性能评价[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标签:;  ;  ;  ;  

梯度分析评价论文-陆春锋,周生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