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判据论文-杨汝华,王成虎,侯正阳,王洪,周昊

预测判据论文-杨汝华,王成虎,侯正阳,王洪,周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测判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地应力,岩爆,判据指标,强度应力比判据

预测判据论文文献综述

杨汝华,王成虎,侯正阳,王洪,周昊[1](2019)在《基于工程案例统计分析的岩爆判据研究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地应力地区准确地预测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一直是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难题之一。经多名学者的深入研究,根据岩爆的形成机理和发生条件,提出了多种岩爆判据,然而这些判据是依据引起岩爆的单一因素或单一工程实例提出,主要对岩爆发生时的围岩应力和岩爆倾向性指数进行分析,进而进行岩爆等级的划分。本文搜集整理了203个岩爆案例的等级发生情况,其中36个案例收集到了较全面的岩石力学参数和岩爆倾向性指数等指标。通过采用多种岩爆判据指标对工程案例发生岩爆等级进行预测及统计分析,并与实际岩爆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应力判据中的σ_(θmax)/σ_c指标和能量判据中的W_(et)指标准确度较高,高达88.9%,应力判据中的σ_1/σ_c指标准确度较低,仅有44.4%,得到了岩爆案例不同判据预测岩爆程度等级准确度概率图。该分析结果能够为高地应力地区有效预测岩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巴福隆[2](2019)在《基于应力判据法适宜性分析的隧道施工期岩爆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现场测试结合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九岭山隧道进行岩爆预测。九岭山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花岗岩硬脆性岩浆岩,最大埋深约为862 m。基于应力解除法对洞壁进行二次应力测试以及点荷载试验。现场测试得出:九岭山隧道已开挖断面DK1687+240的洞壁切向应力为41. 36 MPa,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106. 38 MPa,将不同判据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认为王元汉和王兰生的判据符合九岭山隧道的实际情况,并据此判断九岭山隧道未开挖段DK1687+260~DK1687+500为轻微岩爆区域。(本文来源于《铁道勘察》期刊2019年02期)

俞凡,王骁男,赵瑞桐,田志宇,谭力豪[3](2018)在《基于应力判据法的施工期岩爆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岭山隧道为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全长15 371 m,最大埋深约862 m。隧道所处地形起伏大,隧道穿越地层较复杂,九岭山隧道开挖后,深埋段岩体因受高围压作用,产生岩爆现象。通过工程实测地应力成果,基于应力解除法的二次应力测试,并采用应力判据法,对掌子面前方进行岩爆预测,结果分析表明:DK1690+130~DK1690+500为中等岩爆区域;卢森、王元汉、王兰生等应力判据的结论更适合九岭隧道岩爆情况,建议在岩爆预测中为主要岩爆发生判别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陈晔,刘晅亚[4](2018)在《热塑性材料轰燃预测判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引燃能量、热值等参数以及燃烧行为的不同,传统的轰燃温度判据不适用于含热塑性材料的受限空间轰燃预测。本文基于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通风条件下的热塑性材料轰燃时顶棚温度临界值,并建立了预测轰燃临界温度的计算式。结果表明:热塑性材料轰燃时的顶棚温度低于传统的轰燃温度判据;通风口宽度变化对轰燃临界顶棚温度的影响有限,而通风口高度与通风口位置的变化对轰燃临界顶棚温度的影响显着;临界温度计算式计算的顶棚温度可作为轰燃预测判据应用于消防实战。(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0)

夏雨,李亚春,康哲民[5](2018)在《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判据与开裂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的钢筋混凝土梁分级加载,对构件趋近于极限承载力状态过程中混凝土和钢筋单元第一主应力变化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加载初期混凝土单元第一主应力变化量分布比较发散,随着荷载的增大,第一主应力变化量分布越来越集中,负变化量频率增大,正变化量频率减小,最终正负变化量频率都约为0.5;钢筋单元第一主应力变化量在加载初期只有正变化量,随着荷载的增大,负变化量开始出现且频率越来越大,正变化量频率越来越小。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混凝土单元第一主应力变化量在零附近区间所对应的单元基本上都为开裂单元,通过某个合适的应力区间可以将开裂单元筛选出来,从而达到预测裂纹开裂区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苏浩明,黄晞,施文灶,刘一粟[6](2018)在《基于Markov预测模型的ETX路由判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ETX路由判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ETX路由判据。通过在ETX路由判据中加入Markov数学模型,建立先验的地理位置预测机制。在无线Mesh网络节点运动频繁的情况下,使用Markov模型预测节点下一时刻的地理位置,进而根据节点下一时刻的地理位置,判断原路由是否失效,若原路由已失效,则重新选择ETX值次之路由,以此类推,直至选出可用的最佳路由。在仿真实验平台NS-2中分别提高节点的运动速度和业务速率,从吞吐量、丢包率和平均时延叁方面对ETX路由协议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和分析,保持节点的移动速度为30 m/s,使用改进的ETX理由判据,网络的平均吞吐量提高约40%,丢包率和平均时延分别降低约30%和60%。保持节点的业务速率为25 kpbs,使用改进的ETX理由判据,网络的平均吞吐量提高约30%,丢包率和平均时延分别降低约30%和80%。(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8年10期)

张晓光,张宁,臧思鸿[7](2018)在《利用新山判据对球墨铸铁支架缩松缩孔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球墨铸铁支架铸件的质量,利用Pro CAST软件对球墨铸铁支架的浇铸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新山判据进行了铸件缺陷预测,分析了铸件充型、凝固和缩孔缩松分布状况。通过改变排气道的位置和方向改进了缺陷的部位以确保铸件内部质量。通过对比改进方案后的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在铸件缩松缩孔比较明显的地方增加排气口数量,增大排气口直径,使缩松缩孔主要集中在直浇道内。与原始方案相比,改进方案更加合理,得到了优质的铸件。(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03期)

邓思文,陈恩瑜,马池帅,谭贤君[8](2016)在《基于地应力实测与能量判据的深埋隧道岩爆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巴基斯坦N-J水电站TBM引水隧洞地质构造和岩体赋存状况,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技术对深埋TBM隧道进行了现场地应力实测,进而依据地应力场分布差异将其分为构造和非构造应力影响区。岩石力学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砂岩的储能极限对卸载速率不敏感,在一定初始围压下基本为定值。在此基础上,从岩爆能量角度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揭示深埋隧道围岩能量分布变化规律,预测不同埋深、不同地应力场条件下隧洞岩爆的级别及规模范围。研究成果可为深部地下工程岩爆的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6年21期)

雷鹏[9](2016)在《铸钢微观断裂判据研究及其在节点断裂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和1995年日本Kobe地震的震后调查发现,节点的断裂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塑性变形,可归结为应力集中区域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在空间结构、新型结构体系中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节点连接日趋复杂,铸钢节点发挥其作用,有效预测铸钢节点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着重于空穴扩张的微观力学模型,研究了G20Mn5QT材料的单调加载断裂预测模型和往复加载断裂预测模型,并通过铸钢节点试验验证了标定模型的准确性。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概况了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微观机制模型,即SMCS模型和VGM模型,超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微观机制模型,即CVGM模型、DSPS模型和ICVGM模型。(2)通过对G20Mn5QT材料的标准试件进行单调拉伸试验和相应的有限元研究,确定单调荷载作用的微观机制模型参数α和η,并通过设计的螺栓孔试件验证了其准确性。(3)用标定的SMCS和VGM模型对天津大学刘铭劼进行的4个铸钢件连接节点的拉伸试验进行了断裂预测,预测断裂位置和断裂荷载与试验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验证了SMCS和VGM模型预测实际铸钢节点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延性断裂的适用性。(4)通过对G20Mn5QT材料的标准试件进行往复加载试验和相应的有限元研究,确定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微观机制模型参数?_(DSPS)、?_(CVGM)和?_(ICVGM),并通过设计的螺栓孔试件的往复加载试验验证了其准确性。(5)用标定的DSPS、CVGM和ICVGM模型对铸钢空心球节点进行了ULCF寿命预测,分析了3种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3种模型在对称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预测能力相近,在有极小非弹性受压循环荷载作用下ICVGM预测能力更强。本文结合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确定了2个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微观机制模型参数以及3个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微观机制模型参数。标定的断裂预测模型经过算例的有效验证,可以应用于铸钢节点的断裂预测分析。这是首次对铸钢材料G20Mn5QT的微观机制模型研究,对于有效判断铸钢节点的ULCF性能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李瑞莎,张希,唐红涛,贾鹏,路珍[10](2016)在《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形变典型震例总结与预测判据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监测区及周边发生的5.8级以上地震,结合以往研究结果,对跨断层资料进行了重新梳理,重点分析了1995年永登5.8级、2000年景泰5.9级、2003年民乐—山丹6.1级和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出现的跨断层形变异常。结果表明:这4次典型地震前出现的跨断层异常数量较多,为13~23项不等;分布范围较广,震中距在600km范围内,相对集中出现在300km左右范围内,也有近震区异常;异常特征以逆断加速、趋势转折、活动加剧、突跳、大幅变化等为主;震前2~3年或稍长时间开始出现异常,震前半年至1年半时段异常集中出现,具有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异常空间分布有向震中区汇聚迁移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6年04期)

预测判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现场测试结合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九岭山隧道进行岩爆预测。九岭山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花岗岩硬脆性岩浆岩,最大埋深约为862 m。基于应力解除法对洞壁进行二次应力测试以及点荷载试验。现场测试得出:九岭山隧道已开挖断面DK1687+240的洞壁切向应力为41. 36 MPa,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106. 38 MPa,将不同判据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认为王元汉和王兰生的判据符合九岭山隧道的实际情况,并据此判断九岭山隧道未开挖段DK1687+260~DK1687+500为轻微岩爆区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测判据论文参考文献

[1].杨汝华,王成虎,侯正阳,王洪,周昊.基于工程案例统计分析的岩爆判据研究与预测[C].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巴福隆.基于应力判据法适宜性分析的隧道施工期岩爆预测研究[J].铁道勘察.2019

[3].俞凡,王骁男,赵瑞桐,田志宇,谭力豪.基于应力判据法的施工期岩爆预测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8

[4].陈晔,刘晅亚.热塑性材料轰燃预测判据研究[C].2018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8

[5].夏雨,李亚春,康哲民.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判据与开裂预测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苏浩明,黄晞,施文灶,刘一粟.基于Markov预测模型的ETX路由判据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8

[7].张晓光,张宁,臧思鸿.利用新山判据对球墨铸铁支架缩松缩孔的预测[J].热加工工艺.2018

[8].邓思文,陈恩瑜,马池帅,谭贤君.基于地应力实测与能量判据的深埋隧道岩爆预测[J].人民长江.2016

[9].雷鹏.铸钢微观断裂判据研究及其在节点断裂预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6

[10].李瑞莎,张希,唐红涛,贾鹏,路珍.青藏块体东北缘跨断层形变典型震例总结与预测判据指标分析[J].地震.2016

标签:;  ;  ;  ;  

预测判据论文-杨汝华,王成虎,侯正阳,王洪,周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