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水模型论文-马建蕊

作物水模型论文-马建蕊

导读:本文包含了作物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滴灌,玉米,作物-水模型,作物-水肥耦合模型

作物水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马建蕊[1](2018)在《盐池县膜下滴灌玉米作物—水模型及作物—水肥耦合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宁夏干旱地区盐池县扬黄灌区大田作物水分生产效率低,水肥利用率低,水肥未进行综合调控的实际问题,以城西滩田记掌村为基地,以“西蒙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对比试验和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对玉米适宜的节水灌溉制度、水肥耦合效应、水分生产函数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扬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对比试验方法,设置了膜下滴灌和露地滴灌两种滴灌型式,每种滴灌型式设置了 4次、5次、6次、7次共4种灌水次数,研究了不同滴灌型式和滴灌次数对玉米生长指标、光合特性、考种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玉米的生长指标、光合特性、产量、灌溉水生产效率以及水分生产效率比露地滴灌较优。平水年灌水7次比灌水6次、5次、4次产量分别提高3.89%、8.20%和99.09%。由于灌水7次比灌水6次产量和品质提高幅度较小,加之该地分配的水权紧缺,故推荐平水年(2016年)膜下滴灌灌水次数为6次较适宜,其中出苗-拔节期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390 m3/hm2,拔节-抽雄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分别为525m3/hm2和600m3/hm2,抽雄-灌浆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均为600m3/hm2,灌浆-乳熟期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600 m3/hm2,灌溉定额为3315 m3/hm2,相应的作物需水量为6426.24m3/hm2、产量为10705.35kg/hm2、水分生产效率为1.67、作物系数为0.61;枯水年(2015年)膜下滴灌灌水次数为7次较适宜,其中出苗-拔节期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375 m3/hm2,拔节-抽雄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分别为450m3/hm2,450m3/hm2,600m3/hm2,抽雄-灌浆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均为600m3/hm2,灌浆-乳熟期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600 m3/hm2,灌溉定额为3675 m3/hm2,相应的作物需水量4891.91m3/hm2、产量10655.35 kg/hm2、水分生产效率2.18,作物系数为0.44。(2)采用叁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在膜下滴灌和露地滴灌两种滴灌型式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玉米生长指标、光合指标、考种指标、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建立了两种滴灌型式下的玉米生长指标、考种指标、产量、品质分别与水氮磷叁素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得出了水氮磷因素分别影响玉米生长指标、考种指标、产量、品质的主次因素、单因素变化规律、交互作用规律以及最优水肥组合方案。各因素影响膜下滴灌玉米产量的大小次序为:灌溉定额(X1)>施磷量(X3)>施氮量(X2),灌溉定额(X1)对产量的影响极显着,施磷量(X3)对产量的影响显着,其余因素影响不显着。根据对产量指标建立的水肥气热耦合回归模型解析,得出在产量大于10500kg/hm2条件下的水肥组合方案为灌溉定额5112.90~5778.90m3/hm2、施氮量160.65~213.9kg/hm2、施磷量 59.55~78.75kg/hm2。(3)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对扬黄灌区玉米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求解Jensen模型得到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敏感指数,其中出苗-拔节期λ1为0.0372,拔节-抽雄期λ2为0.1576,抽雄-灌浆期λ3为0.3125,灌浆-乳熟期λ4为0.1854,乳熟-成熟期λ5为0.0981。利用该模型,可以为扬黄灌区玉米优化灌溉制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8-05-01)

田德龙,徐冰,郭克贞,赵世昌[2](2012)在《西藏高寒牧区(燕麦、青稞)作物-水模型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田间试验,以西藏高寒作物燕麦、青稞为对象,对于高寒牧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确定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燕麦水分函数模型为Stewart模型,水分敏感程度顺序为:拔节~抽穗、分蘖~拔节、抽穗~刈割、出苗~分蘖;青稞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水分敏感程度顺序为:分蘖~拔节、拔节~抽穗、抽穗~刈割、出苗~分蘖。为西藏高寒地区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2年07期)

王仰仁,周青云,孙新忠,王文龙[3](2010)在《时段划分对棉花作物水模型的影响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时段划分对作物水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依据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2006和2008年棉花田间试验资料,将棉花全生育期等间隔地划分为不同时段,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求得了不同时段数条件下的作物水模型参数,分析研究了模型参数与时段数的关系,据此在作物水模型的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中引入了时段数,并与现有的作物水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引入时段数的作物水模型模拟产量的相对误差随时段数的增加而减小,当时段数大于11时,相对误差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减小到7%和15%以下,与现有的作物水模型比较,模拟精度有所提高,但参数个数未增加。该模型更多地反映了水分胁迫时间对作物产量影响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王仰仁,周青云,解爱国,王文龙[4](2010)在《时段划分对冬小麦作物水模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逻辑斯蒂函数描述水分敏感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对Jensen模型(模型一)进行了改进,使得改进后的作物水模型(模型二)的参数固定为4个,避免了模型一参数随时段数增加而增加的缺陷。采用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2007年和2008年冬小麦田间试验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等间隔地划分为23、21、19、17、……、3共11个时段,利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求得了相应的模型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型一时,相对腾发量划分的时段数以5左右为宜,不宜超过7;采用模型二时,则不受时段数的限制;模型二的修正复相关系数Ra随时段数的增加略有增大的趋势,均在0.84以上,F值均在16以上,大于F0.001=12.56,达到极显着水平,能够用于模拟供水对产量的影响;模型二的标准误随时段数的增加上下波动,变化于0.100~0.108之间,小于模型一的标准误,模拟精度高于模型一;采用模型二模拟产量时宜尽量使用较大时段数的参数,且腾发量划分的时段数与参数的时段数应尽可能一致。(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李兴,勾芒芒,程满金,王勇[5](2010)在《集雨补灌条件下的玉米作物-水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年内降雨分配极不平衡,集雨蓄水工程收集的雨水十分有限,每次补灌量仅为18mm。为探讨集雨补灌条件下,各生育期补充灌溉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找出玉米需水敏感期,该文建立了集雨补灌条件下能够反映产量和阶段水分关系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以ETmin/ETa为相对腾发量(以Jensen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变形),采用相对产量和相对腾发量可以消除部分因素对模型的影响,因此,以相对腾发量和相对产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和输出样本,经过反复训练分析比较,建立了基于集雨补灌条件下的BP神经网络作物-水模型,并用实测值和变形的Jensen模型与其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精度明显高于变形的Jensen模型,且能够反映出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的敏感程度并能较好地预测集雨补灌条件下的玉米产量。同时,也探讨了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王仰仁,解爱国,王文龙,周青云[6](2010)在《作物水模型参数与时段数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段划分是影响作物水模型参数求解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据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2007和2008年度冬小麦田间试验资料,将冬小麦全生育期等间隔地划分为不同时段,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求得了不同时段数条件下的模型参数,分析研究了模型参数与时段数的关系,据此在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中引入了时段数,并与模型1(未引入时段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2(引入时段数)模拟产量的相对误差随时段数的增加而减小,当时段数大于13时,相对误差平均值和最大值即分别减小到11%和20%以下;与模型1比较,参数个数未增加,模拟精度未降低;可用于任意时段数条件下的产量模拟计算,更精确地反映了水分胁迫时间对作物产量影响的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0年08期)

王仰仁,周青云,孙新忠,王文龙[7](2010)在《时段划分对棉花作物水模型的影响及其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段划分是影响作物水模型参数求解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依据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试验基地2006年和2008年棉花田间试验资料,将棉花全生长期等间隔地划分为不同时段,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求得了不同时段数条件下的模型参数,分析研究了模型参数与时段数的关系,据此在水分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中引入了时段数(模型2),并与模型1(未引入时段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型2模拟产量的相对误差随时段数的增加而减小,当时段数大于11时,相对误差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减小到7%和15%以下;与模型1比较,参数个数未增加,模拟精度有所提高,且可用于任意时段数条件下的产量模拟计算,更多地反映了水分胁迫时间对作物产量影响的信息。(本文来源于《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期刊2010-08-01)

于泳[8](2010)在《非充分灌溉对小麦套种与作物的影响与作物水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黄河水资源紧缺和引黄水量减缩的严峻形势下,如何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作物不减产或者是少减产的情况下灌溉更多农田,是我国北方干旱区的河套灌区所面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巴彦淖尔市临河曙光试验站内进行不同灌水条件及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非充分灌溉试验,在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作物水模型,主要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1)分析了不同灌水条件和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玉米的诸项生理指标(株高、叶面积、干物质、光合速率、含氮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以得出,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物生理指标大都是套种高于单种,说明套种模式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对比不同灌水处理,除水分利用效率外,在充分灌溉下的作物生理指标相对较高,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使得作物在各生育阶段所受干旱程度对作物的影响有了直观反应。(2)不同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随着各生育期灌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充分灌溉下的最高,土壤含水率越高越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土壤含水率也相应减小,作物的各项生理指标也随之降低。(3)在综合考虑降雨量、作物缺水减产等情况下,依据试验小区非充分灌溉所测得试验资料,分析并确立作物产量与全生育期水分和各个生育阶段水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常用作物水模型中的敏感指标,并选择Minhas型模型作为较适于试验区玉米作物的作物水模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0-04-01)

奇凤,魏占民[9](2008)在《MATLAB稳健回归在作物水模型建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作物水模型常规多元线性回归以及稳健回归的建立方法。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曙光试验站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资料,利用MATLAB中提供的稳健回归方法建立了Minhas型作物水模型,并与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稳健回归的方法比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水模型的回归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何春燕,何新林,蒲胜海,王小兵[10](2008)在《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气候干旱,降雨补给少,作物灌溉制度表现为灌水频繁、灌水周期短,作物之间争水现象严重,水库处于枯水期,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必须在节流上做文章。通过非充分灌溉试验,得到作物不同供水情况下产量效应完整规律的数据,做出了西北干旱灌区棉花膜下滴灌水分生产函数。根据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以农业效益和灌溉管理部门总体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建立了灌溉渠系优化配水模型。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08年11期)

作物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依据田间试验,以西藏高寒作物燕麦、青稞为对象,对于高寒牧区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确定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燕麦水分函数模型为Stewart模型,水分敏感程度顺序为:拔节~抽穗、分蘖~拔节、抽穗~刈割、出苗~分蘖;青稞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水分敏感程度顺序为:分蘖~拔节、拔节~抽穗、抽穗~刈割、出苗~分蘖。为西藏高寒地区制定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物水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马建蕊.盐池县膜下滴灌玉米作物—水模型及作物—水肥耦合模型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8

[2].田德龙,徐冰,郭克贞,赵世昌.西藏高寒牧区(燕麦、青稞)作物-水模型确定[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

[3].王仰仁,周青云,孙新忠,王文龙.时段划分对棉花作物水模型的影响与改进[J].农业工程学报.2010

[4].王仰仁,周青云,解爱国,王文龙.时段划分对冬小麦作物水模型影响的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0

[5].李兴,勾芒芒,程满金,王勇.集雨补灌条件下的玉米作物-水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10

[6].王仰仁,解爱国,王文龙,周青云.作物水模型参数与时段数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

[7].王仰仁,周青云,孙新忠,王文龙.时段划分对棉花作物水模型的影响及其改进[C].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2010

[8].于泳.非充分灌溉对小麦套种与作物的影响与作物水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9].奇凤,魏占民.MATLAB稳健回归在作物水模型建模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何春燕,何新林,蒲胜海,王小兵.基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J].人民长江.2008

标签:;  ;  ;  ;  

作物水模型论文-马建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