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人与少数民族论文-吴晓萍

屯堡人与少数民族论文-吴晓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屯堡人与少数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化,屯堡人,周边少数民族,结构性差异

屯堡人与少数民族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萍[1](2015)在《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结构性差异及其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史变迁的角度考察,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在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和城镇化水平上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周边少数民族在叁个维度上整体滞后于屯堡人。但当前这些差异已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逐步缩小。这种结构性差异历史上是由于族群隔离、歧视政策造成的,当前则主要在于族群自身因素。为进一步缩小甚至消除这些差异,应在正视各民族合理差异的基础上制定民族融合政策,通过经济发展、文化认同、政治参与、社会包容等策略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吴晓萍[2](2014)在《从日常交往看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立足现代化语境,以实证调查资料及数据为基础,对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的演变进行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表明:现代化背景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在语言使用、礼尚往来、节庆参与、交友情况等私人领域的交往与互动日益频繁,关系日益融洽。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融合等现代性因素的推进。交往的互动和关系的良性发展代表了未来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4年07期)

蔡菲[3](2013)在《居住格局视角下黔中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关系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居住格局的视角出发,对当代黔中屯堡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认为黔中屯堡人与少数民族的居住格局呈现错处和内部隔离的特点;而伴随打工潮的出现,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在劳务输出地的关系则主要受到当代经济发展背景的影响,地缘联系成为其社会交往的重要支撑。(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19期)

蔡菲[4](2013)在《劳务输出对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影响探究——以叁个杂居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黔中地区的劳务输出这一现象做了相关调查,主要探析劳务输出对黔中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影响,认为劳务输出对民族关系既有经济影响,也有文化影响,更重要的是具有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3年18期)

李昌礼,颜建华[5](2012)在《从屯堡家谱看屯堡乡民社会的历史变迁——兼论屯堡人与少数民族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屯堡乡民社会的历史变迁直接影响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自明清以来,屯堡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兴盛,最终走向衰落的变化过程。在这种社会历史变迁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同样经历了由对抗到融合,再到对抗,最终走向融合的变化过程。而今屯堡人保留和编撰的家谱、族谱的相关忆记充分见证了六百多年以来屯堡乡民社会的历史变迁轨迹,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关系。(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蒋桂东[6](2011)在《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在现代化背景下的演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团结与繁荣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经济的和谐、政治的和谐、文化的和谐、城乡间的和谐、民族关系的和谐等。其中民族关系和谐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没有民族之间的和谐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政治领袖们及各民族成员的高度关心。族际通婚是最直接的反映民族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族际通婚数量越多,各民族之间的社会距离越小,民族关系越融洽。贵州屯堡人作为一个有别于少数民族也有别于其他汉族的特殊次级群体,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关注的焦点是屯堡人的历史、屯堡文化及屯堡旅游开发等。在现代化背景下,本文关注的是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通婚的状况,并从二者通婚的情况分析其关系的演变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及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本研究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总的来看,西方关于族际通婚的研究较早,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我国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也有不斐的成绩。和谐社会的理论主要从四方面进行综述:我国古代的“和谐”思想、西方的和谐社会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观、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关于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通婚的研究只是零星的分散在一些文献中。我们发现他们间的关系从相互的对抗逐渐走向融合。由于历史上屯堡人与少数民族间关系的紧张,使得屯堡人与少数民族之间很少有通婚的现象。第叁部分分析现代化背景下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通婚的现状。研究发现在现代化因素的影响下,屯堡人与少数民族之间从20世经8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通婚的现象,且通婚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反映了他们间关系的良性发展。但是屯堡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教育差距以及屯堡人潜意识当中遗留的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制约着他们之间的通婚,并影响到他们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应引起重视。第四部分讨论屯堡人与少数民族的通婚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族际通婚有利于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和谐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并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的条件: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谐氛围的形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族文化特质的融合,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民族间经济上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民族偏见的消除,有利于民族间团结,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证。(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学院》期刊2011-05-08)

吴晓萍,蒋桂东[7](2010)在《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族际通婚这一视角来分析贵州省安顺地区"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当代的演变情况,可以看出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现象自80年代以后日益增多,不同族群对族群联姻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反映了当地的族群关系在解放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得到了改善。(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蒋桂东[8](2010)在《影响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族际通婚是最能直接反映两个民族之间交往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上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紧张,屯堡人基本上是族群内婚。从1980年开始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开始出现联姻的现象并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但通婚总量并不高。本文通过分析社区、族群特征及个人特征对族际通婚的影响,认为现代化进程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是保持着良性的互动的,义务教育的普及、族际通婚态度的转变等因素是1980年以来族际通婚比率上升的原因;而民族间存在的文化边界、历史遗留的族群偏见及族群分层现象的存在是制约族际通婚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何彪,王锴[9](2010)在《从族际交往看当代黔中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民族关系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所以本文从族际交往这一视角来分析贵州省安顺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当代的演变情况。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当代黔中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日渐频繁,民族关系日益融洽。(本文来源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1-19)

吴晓萍,王锴[10](2010)在《从居住格局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居住格局这一视角来分析贵州省安顺地区"屯堡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在当代的演变情况。我们发现:今天在安顺屯堡地区,居住格局隔离程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依然很高,但并没有导致屯军后裔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关系的不融洽。居住格局的变迁,进一步促进了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屯堡地区各民族的和谐相处。(本文来源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1-19)

屯堡人与少数民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立足现代化语境,以实证调查资料及数据为基础,对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的演变进行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表明:现代化背景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在语言使用、礼尚往来、节庆参与、交友情况等私人领域的交往与互动日益频繁,关系日益融洽。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融合等现代性因素的推进。交往的互动和关系的良性发展代表了未来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屯堡人与少数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萍.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结构性差异及其变迁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吴晓萍.从日常交往看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族群关系的演变[J].社会科学家.2014

[3].蔡菲.居住格局视角下黔中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关系刍议[J].青春岁月.2013

[4].蔡菲.劳务输出对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影响探究——以叁个杂居村为例[J].青春岁月.2013

[5].李昌礼,颜建华.从屯堡家谱看屯堡乡民社会的历史变迁——兼论屯堡人与少数民族之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2

[6].蒋桂东.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在现代化背景下的演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D].贵州民族学院.2011

[7].吴晓萍,蒋桂东.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0

[8].蒋桂东.影响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因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9].何彪,王锴.从族际交往看当代黔中地区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演变[C].“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10].吴晓萍,王锴.从居住格局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C].“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标签:;  ;  ;  ;  

屯堡人与少数民族论文-吴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