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聚焦系统论文-杨龙成,石磊,孙连海,胡俊,张娇

电磁聚焦系统论文-杨龙成,石磊,孙连海,胡俊,张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聚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瞬变电磁法,磁聚焦,遗传算法,有限元分析软件

电磁聚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龙成,石磊,孙连海,胡俊,张娇[1](2019)在《基于瞬变电磁法的磁聚焦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瞬变电磁法磁聚焦系统设计与应用,通过结合改进的遗传算法与有限元积分软件仿真,构建一款具有良好磁聚焦特性的激励线圈阵列模型,并设计与之相匹配的硬件电路,驱动激励线圈阵列,在目标区域产生具有良好聚焦特性的一次磁场。最后通过ARM芯片的控制与驱动,对在不同高度的不同厚度的钢板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磁聚焦系统在性能上有了较好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于腾飞[2](2019)在《聚焦换能器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无损检测(NDT)是一种检测试件缺陷和老化而不损坏被测试件的重要技术。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结构缺陷引起的严重问题,故检测试件的疲劳、应力、热老化、腐蚀等导致的组织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中,超声波测试(UT)是应用于关键结构(如管道和固化外壳)的最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这确保了关键部件的安全性,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常见的超声检测方法包括压电检测和电磁超声检测。压电检测技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如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使用耦合剂,换能器与空气层、空气层与试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声阻抗,用于激发的能量无法完全传递。与压电检测技术相比,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耦合剂且并且可以非接触检测。但同时,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存在具有固有的缺点,即能量转换效率低、回波信号幅度低、信噪比较低等,这些是在设计电磁超声检测试系统时不可忽视的地方。本文针对现有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匮乏、传统换能器回波信号幅值低、缺陷空间分辨率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使用聚焦换能器的电磁超声检测平台。本文首先论述了电磁超声换能机理和两种聚焦换能器工作原理,使用叁维与二维软件构建出了聚焦型换能器的空间与平面结构,并将其导入到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中,对聚焦型换能器的多项参数如永磁铁尺寸等进行仿真优化,构建出其聚焦声场模型,进一步提高了其理论可行性。在电磁超声检测试验平台的硬件系统设计中,首先根据FPGA内控件PLL的基本原理,设计出了频率、占空比、周波数等可调的稳定时钟信号;为防止后端高压电路冲击前端FPGA控制电路,设计了可阻隔前后端直接联系的光耦电路;为提高驱动N型MOS管的能力,采用了MOS管专用驱动芯片,极大的提高了驱动MOS管的能力;然后设计出了由四个MOS管组成的可以将直流信号变为交流信号的全桥逆变转换电路,输出高频、高压、大电流的脉冲激励信号。在信号调理电路中,首先设计能够放大回波信号的叁级放大电路。然后选用了一个中心频率可调的带通滤波器,用于回波信号的滤波处理。使用Labview软件设计了可用于观察信号波形的显示界面,可用于实时观测缺陷波形。在带有人工制造缺陷的铝板上分别进行了压电超声、常规型EMAT、聚焦型EMAT的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聚焦型EMAT回波幅值高于常规型EMAT,具有明显的聚焦效果,实用效果突出。(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5-29)

刘宇荣,刘国钢,刘斌,刘荣荣,胥辉[3](2017)在《一体化电磁聚焦系统加载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行波管用电磁聚焦系统的效率,在一体化电磁聚焦系统的无加载设计基础上,进行了加载技术的研究,通过使用CST软件和MTSS软件进行仿真设计,然后进行装管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某X波段大功率耦合腔行波管的一体化电磁聚焦系统进行加载后,可实现对电磁聚焦磁场的局部调节,且基本不影响相临区域的磁场,在获得相同磁场强度的条件下,线包的耗散功率降低了3%左右。因此,对一体化电磁聚焦系统进行加载技术的研究有较好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7年06期)

钱慧芳,罗卉[4](2014)在《新型双远场电磁聚焦测厚仪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测厚仪测量石油套管的精度,根据发射电磁场原理,改变了线圈电磁场在石油套管内外的分布,使该测厚仪在不用推靠系统的条件下,提高了仪器的检测灵敏度;采用了远场低频双发射及阵列接收探头的结构,提高了仪器水平方向的分辨率。提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测得数据幅值的包络线法,实现了在输入样本中增加数据变化率的自适应BP神经网络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水平方向的分辨率高的优点,而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推广。(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4年14期)

陆幼青,韩瑞清,郭光耀,左从进[5](2013)在《基于电子束焊机电磁聚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焦电流是电子束焊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调节聚焦电流可以控制电子束焦点相对于工件的位置,从而获得较好的焊缝截面形貌。本实验研究了一种应用混合集成电路技术实现的恒流源,以适应聚焦系统对恒流源高精度、高温度稳定性和较大电流的需求,满足焊接工件在不同的工作距离下都可获得品质较好的电子束束斑。(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3年S2期)

陆幼青,韩瑞清,郭光耀,左从进[6](2013)在《电子束焊机电磁聚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焦电流是电子束焊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调节聚焦电流可以控制电子束焦点相对于工件的位置,从而获得较好的焊缝截面形貌。研究了一种应用混合集成电路技术实现的恒流源,以适应聚焦系统对恒流源高精度、高温度稳定性和较大电流的需求,满足焊接工件在不同的工作距离下都可获得品质较好的电子束束斑。(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3年04期)

彭斓[7](2011)在《微波管电磁聚焦系统CAD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微波管作为一种功率放大器件,已广泛应用于数据通信、雷达、精确制导等各种民用和军用设施。在微波管的研制中,磁聚焦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微波管的工作效率和寿命,它是微波管电子光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减轻磁聚焦系统的重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性能成为微波管系统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使计算机模拟和CAD技术广泛应用于微波管的设计和分析中,逐渐成为微波管各部分设计的有效辅助工具。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立题,深入研究微波管电磁聚焦系统理论,及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数值模拟技术。首先,介绍了微波管的应用和微波管CAD技术的发展概况,详细说明了微波管电磁聚焦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几种基本的结构和数值计算方法,对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具体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次,阐述了有限元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在磁场计算中的应用,分别引入了二维有限元的一次插值和二次插值函数,推导出静磁场计算公式。最后,设计了磁场计算流程图,利用二维二次有限元算法对通电螺线管和周期线包结构进行了编程仿真(软件名称:EMFS),并与Ansoft Maxwell 2-D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同时,与二维一次有限元算法进行收敛性对比,得出结论:二维二次有限元算法计算结果更准确,收敛速度更快。说明此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用于特定磁场的计算和模拟。(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1-03-01)

李春生[8](2009)在《微波管电磁聚焦系统CAD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管是构成微波波段发射机的主要器件,为了满足装备的需要,很多研究所和工厂多年来都在进行卓有成效的研制。本课题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始工作。作者主要完成的是微波管中电磁聚焦系统CAD技术的研究,具体是用C语言模拟仿真电磁聚焦系统。磁系统是微波电子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微波电子管的工作频率、功率、效率、噪声系数、稳定性和寿命,而且微波电子管的重量主要取决于磁系统重量。因此,磁场的建立、磁系统的设计制造是微波电子管研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微波管中,磁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电子注的质量所决定,即它的层流性、刚性、通过率等,因而获得一个高质量的电子注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电子注是电子的集合,故存在着空间电荷力,若不采取特殊措施,电子注出阳极口后就会立即发散开来。为了维持电子注形状,必须有外力加以平衡空间电荷发散力。外加的约束力可以用静电场来产生,也可以用磁场来产生,历史上这两种方法都用过。最早是用通电线圈得到所需磁场,随着其体积和重量大,而且需要电流及功率都很大的稳流电源的缺点的暴漏,永磁聚焦渐渐地代替了通电线圈聚焦。但是,随着绕制线包的材料和工艺的改进,线包聚焦在一些场合还是可取的。因此如何设计线包聚焦统是相当重要。本论文围绕电磁聚焦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展开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在于:(1)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数值积分的用法与电磁学计算方法常用的数值积分方法有机械求积、Newton-Cotes公式、Gauss公式、复化求积法、Romberg加速算法等,并详细介绍了Romberg加速算法,最后给出Romberg算法的流程图。(2)对微波电子管电磁聚焦系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讨论,对聚焦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较深的论述作者对线包聚焦的理论方法及优劣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在其理论基础上,详细地研究了线包聚焦方式的设计原则、主要参数选择及注意要点。(3)电磁聚焦系统模拟仿真最后,作者对密绕型和疏松型螺线管行了数值计算与编程仿真,观察仿真结果,讨论了两种类型的螺线管在空间的磁场分布。(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4-01)

雷威[9](1999)在《精确分析电磁聚焦系统结构参数微小变化对粒子轨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分析带电粒子光学系统中电极扰动对粒子轨迹的影响首先计算电位对扰动变量的导数,然后计算粒子轨迹等参量对扰动变量的导数,最后得到电极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与以前的一些计算方法相比较,本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金伟其,周立伟,倪国强[10](1995)在《电磁聚焦成象系统中曲轴宽电子束聚焦的象差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宽电子束聚焦理论基础上,利用非正交旋转曲轴坐标系,研究了电磁聚焦成象系统的曲轴象差理论.采用象差积分函数形式,导出了二级几何象差、主轨迹色球差和曲近轴色球差的象差系数,使结果适宜计算机处理.本文结果已用于实际电磁聚焦成象系统的设计计算.(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电磁聚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无损检测(NDT)是一种检测试件缺陷和老化而不损坏被测试件的重要技术。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结构缺陷引起的严重问题,故检测试件的疲劳、应力、热老化、腐蚀等导致的组织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中,超声波测试(UT)是应用于关键结构(如管道和固化外壳)的最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这确保了关键部件的安全性,避免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常见的超声检测方法包括压电检测和电磁超声检测。压电检测技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如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使用耦合剂,换能器与空气层、空气层与试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声阻抗,用于激发的能量无法完全传递。与压电检测技术相比,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耦合剂且并且可以非接触检测。但同时,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存在具有固有的缺点,即能量转换效率低、回波信号幅度低、信噪比较低等,这些是在设计电磁超声检测试系统时不可忽视的地方。本文针对现有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匮乏、传统换能器回波信号幅值低、缺陷空间分辨率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使用聚焦换能器的电磁超声检测平台。本文首先论述了电磁超声换能机理和两种聚焦换能器工作原理,使用叁维与二维软件构建出了聚焦型换能器的空间与平面结构,并将其导入到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中,对聚焦型换能器的多项参数如永磁铁尺寸等进行仿真优化,构建出其聚焦声场模型,进一步提高了其理论可行性。在电磁超声检测试验平台的硬件系统设计中,首先根据FPGA内控件PLL的基本原理,设计出了频率、占空比、周波数等可调的稳定时钟信号;为防止后端高压电路冲击前端FPGA控制电路,设计了可阻隔前后端直接联系的光耦电路;为提高驱动N型MOS管的能力,采用了MOS管专用驱动芯片,极大的提高了驱动MOS管的能力;然后设计出了由四个MOS管组成的可以将直流信号变为交流信号的全桥逆变转换电路,输出高频、高压、大电流的脉冲激励信号。在信号调理电路中,首先设计能够放大回波信号的叁级放大电路。然后选用了一个中心频率可调的带通滤波器,用于回波信号的滤波处理。使用Labview软件设计了可用于观察信号波形的显示界面,可用于实时观测缺陷波形。在带有人工制造缺陷的铝板上分别进行了压电超声、常规型EMAT、聚焦型EMAT的检测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聚焦型EMAT回波幅值高于常规型EMAT,具有明显的聚焦效果,实用效果突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聚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杨龙成,石磊,孙连海,胡俊,张娇.基于瞬变电磁法的磁聚焦检测系统设计与应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

[2].于腾飞.聚焦换能器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3].刘宇荣,刘国钢,刘斌,刘荣荣,胥辉.一体化电磁聚焦系统加载技术的研究[J].电子器件.2017

[4].钱慧芳,罗卉.新型双远场电磁聚焦测厚仪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4

[5].陆幼青,韩瑞清,郭光耀,左从进.基于电子束焊机电磁聚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

[6].陆幼青,韩瑞清,郭光耀,左从进.电子束焊机电磁聚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J].航空制造技术.2013

[7].彭斓.微波管电磁聚焦系统CAD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1

[8].李春生.微波管电磁聚焦系统CAD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

[9].雷威.精确分析电磁聚焦系统结构参数微小变化对粒子轨迹的影响[J].电子学报.1999

[10].金伟其,周立伟,倪国强.电磁聚焦成象系统中曲轴宽电子束聚焦的象差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5

标签:;  ;  ;  ;  

电磁聚焦系统论文-杨龙成,石磊,孙连海,胡俊,张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