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链路实现论文-赵宁

上行链路实现论文-赵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行链路实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解调,译码,实现研究

上行链路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赵宁[1](2019)在《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解调及译码的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其运行密度不断加大,铁路运输对于列车控制系统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分析车载计算机系统中列车与地间传送的信息,可以有效地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应答器作为一种具有较为显着的高速率、高信息量以及高可靠性特征点式数据传输设备,在铁路系统中广泛应用。实现对应答器译码分析,通过资源共享、流水线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缩短周期,提升设计的灵活性,具有较为显着的作用与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3期)

崔浩[2](2019)在《宽带卫星上行链路估计均衡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通信以其不受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特点,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随着目前地面上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网络的成熟,适应当前环境的卫星通信系统相关技术迫切需要研究。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地面用户手机等终端的功率限制,在上行链路中采用了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技术。宽带卫星通信的信道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需要对卫星信道做出有效的估计均衡,最大限度地减少信道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本文将对宽带卫星上行链路中的信道均衡方法展开研究,针对当前信道均衡方法的不足进行改进,提出更好的均衡算法,并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硬件进行算法的工程验证。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宽带卫星上行链路信道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宽带卫星信道模型,接下来对LTE系统上行链路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介绍。通过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进行对比,研究了宽带卫星上行链路中的SC-FDMA系统,仿真分析了SC-FDMA系统在峰均功率比等方面的相对优势,确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宽带卫星上行链路通信系统的相关技术参数。其次,研究了基于信道估计的均衡算法,对叁种常用于SC-FDMA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算法展开了理论研究,并进行仿真分析。接着在一种门限去噪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信道估计算法基础上进行研究,克服频谱泄露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DFT改进的Hamming窗信道均衡算法。再次,对信道均衡的另一类方法,自适应直接均衡算法进行研究。通过仿真研究了两种传统的自适应算法:最小均方算法(Least Mean Square,LMS)和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RLS)。又对一种RLS频域均衡算法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其收敛速度和对噪声敏感度的矛盾问题,提出新的RLS算法:改进的可变遗传因子RLS频域均衡算法,解决了收敛速度和对噪声敏感度矛盾的问题。最后,利用FPGA芯片实现了两种改进的频域均衡算法,设计了宽带卫星上行链路系统,通过FPGA平台对改进算法进行工程验证,证明了两种新算法工程可实现性,并分析了它们在工程中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3-06)

党晶晶[3](2017)在《LTE上行链路物理层算法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项目是3G通信技术的演进,它改变并增强了3G的许多技术,采用了OFDM、MIMO等关键技术,提高了系统传输速率、增加了小区容量、降低了系统延迟,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物理层是整个LTE协议栈的最底层,物理层算法将直接影响到上行信道性能与容量。本文的重点为LTE-A上行链路物理层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文章基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TD-LTE-Advanced多模多频终端协议一致性TTCN测试及开发”项目(20142X030010257)对多种信道估计算法进行研究,提出基于相位补偿的信道估计算法。通过对信道估计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较好的估计效果从而能更好的跟踪无线信道的变化,有效的提高了接收机性能。其次论文对LTE上行链路的发送和接收过程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并通过TMS320C6670开发平台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有效验证,结果证明该设计更加简洁,便于纠错,为后续开发和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文章首先对LTE-A及其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流程进行了介绍。针对上行链路特性,研究了LTE-A关键技术,包括MIMO、OFDM技术等。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信道估计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得到该算法可有效降低频偏对输出信号估计误差的影响。接下来文章又研究了LTE-A系统的帧结构,并对LTE-A上行链路物理层进行模块化实现,将上行链路过程划分为信源编码、调制、信号生成、解资源映射、信道均衡、解扰以及解CRC等模块,对每个模块进行算法设计,并给出了一种LTE-A上行链路的DSP实现方案。最后详细描述了在DSP集成开发环境CCS5.5下基于TMS320C6670平台实现过程。该文章的设计内容可以为其他模式下上行链路的实现及开发验证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7-11-28)

李杨[4](2017)在《LTE上行链路时频同步与均衡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高性能频谱分析仪研制与应用开发”课题(2012YQ20022404)中“混合/异构网络架构下数据调制信号测试与分析技术研究”开发子任务“TD-LTE信号测试与分析解决方案”的要求,本论文重点研究LTE上行链路中信号时频同步算法,信道均衡算法,以及解调性能测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鉴于项目任务要求接收端接收3GPP标准中TD-LTE格式信号,实现LTE信号接收端的时频精确同步与信道均衡。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LTE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定时同步。针对LTE上行链路定时同步过程,进行研究与设计,依据LTE上行链路信号结构与性质,通过分析由Zadoff-Chu序列生成的参考信号所具备的恒幅零自相关性质,采用生成本地导频对接收信号予以相关检测,搜索检测结果最大峰值位置,实现定时同步。通过联合基于循环前缀的相关检测算法,提高定时同步结果的精确度。2.研究LTE上行链路接收信号频率同步。通过对比典型算法如基于本地导频的互相关频偏估计算法、基于训练序列的Schmidl-Cox频偏估计算法及基于参考信号的频偏估计算法之间的性能,针对LTE信号受多径效应影响的问题,考量实现复杂度、频偏估计范围和信号解调精确度要求,设计实现基于本地导频的互相关检测算法,从而完成频偏估计过程。3.LTE上行链路均衡问题。通过对比单载波系统与多载波系统的信道均衡实现途径的异同,设计并实现LTE系统中在充分估计信道响应基础上,基于信道估计进行LTE上行链路频域均衡,补偿信道非理想特性,消除信道非理想性造成的码间串扰。4.调制参数矢量误差测试及分析。通过计算分析测量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误差参数,设计实现LTE上行链路接收信号测试分析的总体框架,完成测试环境搭建,实现LTE信号的准确接收处理与测试分析,并对LTE上行链路实时测试分析结果与目标产品进行对标分析。(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7-03-29)

张宇[5](2016)在《高铁环境中LTE上行链路信道估计与均衡算法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高铁的飞速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日常出行的需求,但是也给频带有限的新一代通信系统LTE(Long Tern Evolution)的设计带来了挑战。主要原因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会带来较大的时变多普勒频移、需要不断的切换小区,同时还要满足数据高速传输的通信需求。高速铁路环境下如何进行精确的信道估计是LTE信道估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信道估计作为链路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从LTE系统设计初期就对其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为了简化接收端处理流程,在TD-LTE时隙结构中引入了导频信号,保证了接收端能够进行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在导频信号的基础上,高铁环境中如何进行高性能的信道估计与均衡是TD-LTE上行链路处理中要改进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高铁环境中TD-LTE上行链路中的信道估计算法。其中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包括:在讨论现有的基于LS(Least Squre最小二乘)准则信道估计、基于虚信道冲激响应(VCFR)拓展的信道估计以及基于基扩展模型(BEM)的信道估计算法等已有的信道估计算法的基础上,创新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基扩展模型的信道估计算法,仿真并验证了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性能。设计并实现了信道估计算法在DSP平台上的实现及优化方案。信道均衡作为保证链路完整的补充部分同样完成了在仿真及DSP平台的实现与优化。在本文的提出的改进的基于基扩展模型信道估计算法中,算法的主要思路是将子帧数据分成叁部分进行不同的处理,叁部分别为:导频符号、导频符号内侧数据符号以及导频符号外侧数据符号。为了有效的抑制由时变多普勒频偏带来的噪声对导频序列信道估计的影响,有效的提高导频序列信道估计的精度,将原有基于基扩展模型算法中导频符号信道估计采用的LS估计算法进行替换,改为基于VCFR拓展的信道估计,为之后进行基扩展以及自回归的处理提供一个精确的基础值。然后利用基扩展模型精确模拟信道的快速变化,得到中间数据符号的冲击响应。最后通过自回归(AR)模型对导频外侧数据符号的估计值进行修正。新算法保留了现有基于基扩展模型算法能对信道变化进行很好拟合的特性,解决了其在快速时变信道中导频序列信道估计不精确的问题,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基于基扩展模型算法与原有算法相比,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信道估计结果。结合MSC8157 DSP平台特点,本文首先设计了信道估计实现的多核任务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精度和运算速率的条件下设计出一套可靠的定点化方案。最终通过多种优化手段,充分压缩了信道估计处理时间。硬件平台上实验测试充分的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是一种具有工程实践价值的信道估计算法。(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3-11)

陈保成[6](2015)在《LTE上行链路波形设汁与软件无线电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LTE多频多模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要求在2G、3G模式基础上支持LTE模式,并实现国际漫游的工作频段,因此频段总量接近40个。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支持如此多的标准和频段所面临的挑战非常大,需要设计不同的硬件平台来支持不同标准及频段,所以产品的开发周期长、设计成本及维护成本非常高。因此许多设备制造商,开始采用日益成熟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希望利用软件无线电的可编程、可重构等优点,实现快速开发验证以减少成本。为此,论文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uSDR软件无线平台上,研究了LTE上行链路关键技术,根据需求完成了LTE上行链路波形的设计与图形化开发了LTE上行链路波形,并在软件无线电平台上对链路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研究了LTE的帧结构、导频信号设计、信道估计与均衡等关键技术。根据项目对链路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给出了LTE上行链路波形设计方案:发射端主要采用了CRC编码、Turbo编码、加扰、16QAM调制、SC-FDMA调制、加循环前缀及上变频等设计方案。为了便于设计与实现,将LTE上行链路波形处理流程划分为发射单元、接收单元、中射频处理单元、同步单元四个部分,对每部分的实现算法做了详细的说明。本文给出了LTE上行链路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EPA信道下,链路能够抵抗100Hz左右的频偏,在026bE N?dB时,误码率能够达到34.59 10??;第二,LTE上行链路波形图形化开发。论文运用图形化开发工具System Generator完成了LTE上行链路波形图形化开发。给出LTE上行链路波形图形化实现的详细实现过程,对上行链路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然后对各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接口及内部处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给出了各功能模块在System Generator上的具体实现方法;第叁,在软件无线电上测试了LTE上行链路波形的功能及性能。利用自主研发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完成了LTE上行链路波形的功能及通信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人员干扰、机器干扰(电脑、频谱仪等设备)、墙体干扰的室内环境下,LTE上行链路波形能够正确传输文件、视频语音等功能。误码率实际测试性能比仿真结果差1.6dB。本文在uSDR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LTE上行链路波形,并通过了软件无线电平台验证,可用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教学实验。同时丰富了软件无线电平台的波形功能,也为将来更加复杂波形的开发及通信系统的可视化、图形化开发提供了参考。在LTE上行链路波形的图形化开发中,许多的功能模块的实现都可以被复用,能够用于快速开发验证其它模式下的波形。(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5-15)

黄慧[7](2015)在《基于IT++的LTE物理层上行链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信息获取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传输速度以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迫切寻求一种新的技术,能够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低的功耗。于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技术应运而生,人们常称其为4G。为了验证LTE物理层上行链路的性能指标,需要设计仿真系统。由于硬件的仿真系统价格相对与软件的仿真系统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文决定采用软件系统进行仿真。在通信系统仿真领域,国内外研究过程中使用率较高的仿真软件为MATLAB。因为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简单易用,得到广泛的肯定。IT++函数库,是基于C++语言编写的函数库,并且是开放式、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的通信仿真工具。IT++相较于MATLAB而言,具有运行速度快,兼容操作系统广泛等优点。所以本论文采用IT++作为仿真系统的设计语言。本文首先介绍LTE物理层上行链路的关键技术,比较SC-FDMA与OFDM的异同。根据其原理,使用1T++仿真出它们的性能,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其次介绍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并对共享信道中的各个模块的原理进行详细分析。给出各个模块的详细函数设计。仿真共享信道传输过程,绘出仿真性能曲线,验证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能够比较完整实现了LTE标准中所给出的功能。再次介绍随机接入信道的前导序列的产生,检测原理,仿真随机接入信道的过程,验证仿真结果达到LTE标准给出的性能指标。修改随机接入信道接收机结构,通过仿真实验数据总结该算法的适用条件。仿真比较修改后的接收机性能,达到LTE标准给出的性能指标,并且能够保留SC-FDMA解调时接收机结构的完整性,但是支持的用户数以及接收距离要小于LTE标准给出的指标。(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胡良勇[8](2014)在《TD-LTE-A上行链路中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持续演进,更高速更便捷的移动通信的需求催生了LTE及其演进技术。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作为LTE中上行的传输方案,一方面可以利用OFDM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提高频谱利用率;同时由于单载波特性可以降低信号的峰均功率比。在LTE系统中如何克服无线信道的影响,消除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等带来的各种干扰和信号损失非常重要,如何在接收端高效且准确地恢复发送信号,保证信号的可靠传输成为LTE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对TD-LTE-A上行链路中的信号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首先,本文对TD-LTE-A上行链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主要介绍了上行链路中的SC-FDMA特性和生成方式,同时介绍了上行MIMO技术,包括单用户SIMO、空分复用和多用户虚拟MIMO等传输方式。此外对LTE中采用的仿真信道模型进行了介绍。其次,本文分别对单用户SIMO系统和MIMO系统中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SIMO系统的检测主要是基于分集合并思想,包括最大比合并(MRC)算法以及干扰抑制合并(IRC)算法,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基于Turbo译码软信息反馈的Turbo-MRC检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Turbo译码软信息进行反馈迭代的Turbo-MRC算法相对于传统MRC算法能够获得一定的性能增益。对于MIMO系统的检测,本文介绍了线性检测算法、传统的干扰消除检测算法和基于Turbo译码软信息反馈的软干扰消除检测算法,其中干扰消除包括串行干扰消除和并行干扰消除两种方式。通过搭建的LTE上行链路,采用相应的仿真信道模型,本文对上面介绍的各种检测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本文选择了MMSE检测算法进行了FPGA设计。首先对MMSE检测算法的硬件实现结构进行了分析,给出定点仿真模型,然后通过ISE和Modelsim对硬件电路进行功能仿真,然后进行板级测试。电路的时钟可以达到123.93MHz,同时仿真波形和抓取的电路实际数据的分析结果证明了电路设计的正确性,硬件实现结果满足设计需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5-13)

崔志超[9](2014)在《10Gbps Wi-Fi上行链路中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的战略下,Wi-Fi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使用量的剧增,使得原本就不宽松的2.4GHz频段显得更加拥挤。为提高Wi-Fi信号质量和用户体验效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无线需求,802.11ac协议规定Wi-Fi工作频段从干扰较大的2.4GHz转到5GHz,并支持80MHz和160MHz的可选频段,其最高理论数据速率达6.933Gbps,远远超出802.11n的600Mbps。5GHz频段频谱资源较干净,同频干扰小,充分利用5GHz的频谱资源以获得更高数据速率的传输成为下一代Wi-Fi的一个研究方向。10Gbps Wi-Fi的研究目的是验证新一代超宽带(645MHz包含400MHz有效频谱)、超高速(10Gbps以上)Wi-Fi实时处理系统的关键技术。论文则致力于10Gbps Wi-Fi上行发送链路的中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10Gbps Wi-Fi设计要求,结合当前数字中频技术包括变速率数字信号处理、高效滤波器、多相滤波以及高速数据采集技术,给出级联多相滤波结构以及带内平坦度矫正的方法,完成中频处理方案设计;(2)根据上行链路中频处理方案,结合下行链路中频处理部分,利用Matlab对上行链路的中频设计进行仿真;在仿真基础上,将链路转化为FPGA处理逻辑,再添加相应的处理模块,完成工程的实现;(3)BEE7硬件平台上完成10Gbps Wi-Fi上行链路中频方案的验证分析。经验证,DA采样率为1.92Gsps,输出信号中心频率1.44GHz,频谱带宽645MHz,SNR达54.47d B以上。经中频回环验证,8通道、64QAM调制下的EVM为0.49%,总数据速率10.53Gbps。论文设计实现了10Gbps Wi-Fi上行链路中频处理方案,通过功能与性能验证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并结合下行链路中频设计部分,实现了中频回环64QAM调制条件下10.53Gbps的数据传输,且EVM为0.49%,为验证下一代Wi-Fi关键技术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4-01)

张娜娜,周娴,施浚飞,夏莉敏,严冬[10](2014)在《40 Gbps OFDM-PON系统采用偏振复用技术实现上行链路传输(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PM-CO-OFDM-PON系统中上行数据的传输速率,提出采用偏振复用结构与相干检测技术相结合,通过光载波源方式实现上行链路光网络单元无色化传输的技术方案.利用光学软件VPI和Matlab,搭建了基于偏振复用技术的40Gb/s PM-CO-OFDM-PON系统仿真平台,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提高PM-CO-OFDM-PON系统中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并实现光网络单元无色化;利用相干检测比直接检测可以更高地提高接收端的灵敏度.(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上行链路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星通信以其不受地理位置等因素限制,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特点,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随着目前地面上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网络的成熟,适应当前环境的卫星通信系统相关技术迫切需要研究。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地面用户手机等终端的功率限制,在上行链路中采用了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技术。宽带卫星通信的信道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需要对卫星信道做出有效的估计均衡,最大限度地减少信道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本文将对宽带卫星上行链路中的信道均衡方法展开研究,针对当前信道均衡方法的不足进行改进,提出更好的均衡算法,并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硬件进行算法的工程验证。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宽带卫星上行链路信道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宽带卫星信道模型,接下来对LTE系统上行链路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介绍。通过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进行对比,研究了宽带卫星上行链路中的SC-FDMA系统,仿真分析了SC-FDMA系统在峰均功率比等方面的相对优势,确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宽带卫星上行链路通信系统的相关技术参数。其次,研究了基于信道估计的均衡算法,对叁种常用于SC-FDMA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算法展开了理论研究,并进行仿真分析。接着在一种门限去噪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信道估计算法基础上进行研究,克服频谱泄露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DFT改进的Hamming窗信道均衡算法。再次,对信道均衡的另一类方法,自适应直接均衡算法进行研究。通过仿真研究了两种传统的自适应算法:最小均方算法(Least Mean Square,LMS)和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RLS)。又对一种RLS频域均衡算法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其收敛速度和对噪声敏感度的矛盾问题,提出新的RLS算法:改进的可变遗传因子RLS频域均衡算法,解决了收敛速度和对噪声敏感度矛盾的问题。最后,利用FPGA芯片实现了两种改进的频域均衡算法,设计了宽带卫星上行链路系统,通过FPGA平台对改进算法进行工程验证,证明了两种新算法工程可实现性,并分析了它们在工程中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行链路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1].赵宁.应答器上行链路信号解调及译码的实现研究[J].科技视界.2019

[2].崔浩.宽带卫星上行链路估计均衡研究及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3].党晶晶.LTE上行链路物理层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工程大学.2017

[4].李杨.LTE上行链路时频同步与均衡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7

[5].张宇.高铁环境中LTE上行链路信道估计与均衡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6

[6].陈保成.LTE上行链路波形设汁与软件无线电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7].黄慧.基于IT++的LTE物理层上行链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

[8].胡良勇.TD-LTE-A上行链路中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9].崔志超.10GbpsWi-Fi上行链路中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10].张娜娜,周娴,施浚飞,夏莉敏,严冬.40GbpsOFDM-PON系统采用偏振复用技术实现上行链路传输(英文)[J].光子学报.2014

标签:;  ;  ;  ;  

上行链路实现论文-赵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