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蛋白松质骨论文-吕波,董文,刘武清

脱蛋白松质骨论文-吕波,董文,刘武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蛋白松质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织工程,骨移植,脊柱融合术,生物材料

脱蛋白松质骨论文文献综述

吕波,董文,刘武清[1](2015)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在脊柱横突间融合中应用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现如今关于组织工程骨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骨干临界性骨缺损方面,关于其在脊柱融合中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目的:探讨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取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部分,制备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材料,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后,再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组织工程骨。取24只山羊,制备横突间植骨床,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左侧植入组织工程骨,右侧植入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对照组左侧植入自体髂骨,右侧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植入后4,8,12周获取融合节段,进行大体观察、X射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结论:X射线显示,两组植入材料均固定良好,固定效果可靠。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植入材料均处于良好位置,材料周围组织未出现化脓或者坏死等,且均出现软组织长入、包裹,植入材料周围均未出现积液和坏死等,其中组织工程骨组影像学表现与组织学表现优于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与自体骨最接近。植入后12周,组织工程骨组最大弯曲载荷最接近自体髂骨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表明在脊柱横突间融合治疗中,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43期)

刘海鹏,李春,张舵,吴丹凯[2](2013)在《鹿脱蛋白松质骨的生物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经过脱蛋白去抗原处理的异种松质骨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可塑性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目的:观察鹿脱蛋白松质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热源实验与急性毒性实验:将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浸提液分别注入家兔耳缘静脉与小鼠腹腔。②溶血实验:将兔血混悬液分别加入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碳酸钠(阳性对照)、生理盐水(阴性对照)中。③凝血实验:将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分别加入兔正常混合血浆中。④肌袋实验:在小鼠大腿肌袋处分别植入新鲜鹿骨、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结果与结论: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鹿脱蛋白松质骨无热源反应,未引起毒性、溶血及凝血反应,植入小鼠肌肉内后未发生排斥反应。新鲜鹿骨6种实验有轻度异常,但无动物死亡。表明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鹿脱蛋白松质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段玉金[3](2012)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制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DCB)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自制XDCB植入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14mm)模型中,分别于术后4、8、12、16w采用观察大体标本、X线、HE染色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X线片可见4w时材料密度较高;8w时材料与宿主骨接触处模糊;12w时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16w时材料区密度接近宿主骨。组织切片观察可见XDCB植入后4w有新生软骨形成及未成熟的骨组织,可见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胶原组织及较多的小血管,并可见多核巨噬细胞;8-16w连续观察可见新骨继续生成,巨噬细胞逐渐减少,但仍存在;XDCB逐渐降解吸收缩小,缺损两端间有新生编织骨生成,部分相互连接融合,部分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骨小梁和髓腔结构。结论:自制XDCB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可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载体修复骨缺损。(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王浩,未东兴,王伟[4](2011)在《异种去蛋白松质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应用各种人造支架复合细胞修复骨缺损研究很多,但是各种人造支架都没有骨的天然结构,所以修复效果不够理想。目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异种去蛋白松质骨上,移植修复大鼠股骨节段性缺损,以体内修复效果来评价复合体应用前景。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扩增,用BrdU体外进行标记。同时制备牛去蛋白松质骨,在体外与标记后的细胞复合。制备大鼠双侧股骨中段5mm缺损模型,实验分成3组,缺损处分别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去蛋白松质骨复合体、单纯去蛋白松质骨及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BrdU免疫染色结果显示,在各组细胞均呈阳性表达,但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而减弱。X射线放射学评分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评分结果显示,各时间段复合体组成骨效果均好于其他组。复合体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增强,强于其他组。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异种去蛋白松质骨的成骨能力明显强于单纯的支架修复能力,单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有成骨能力,但不能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51期)

孟加榕,陈长青,张善涛,练克俭,黄立羡[5](2011)在《自制小牛脱蛋白松质骨与兔皮质骨来源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异种脱蛋白骨与宿主骨骼具有相同的结构,抗原性较低,不会或很少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目的:观察自制小牛脱蛋白松质骨与兔皮质骨来源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自制小牛脱蛋白松质骨与新西兰大白兔成骨细胞复合培养,设单纯成骨细胞对照组,观察细胞生长、支架材料降解及细胞与支架材料附着情况。结果与结论:小牛脱蛋白松质骨为多孔网状,孔隙互相通连,细胞在其上附着、生长、增殖。复合培养第3天,有较多的细胞黏附并铺展在支架上;第6天,细胞在支架上完全伸展,呈长梭形;第10天细胞分泌较多基质,重迭生长并连接成网状。实验组复合培养9,12d时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骨钙素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兔皮质骨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能力强,自制的小牛脱蛋白松质骨具有骨诱导性,二者复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38期)

髙春阳,姜宏春,金春明,溪克敏[6](2011)在《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体内移植后血清T细胞亚群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研究提示异种脱蛋白松质骨可能成为一种极有实用价值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仍缺少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论证。目的:脱蛋白法制备骨组织工程用的异种松质骨支架,探讨其山羊体内移植后免疫学性能。方法:成年猪股骨远端松质骨,采用逐级脱蛋白方法去除异种骨中的抗原性成分。取6~8月龄雄性山羊8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双侧3、4横突间各植入脱蛋白松质骨2块。对照组植入相同数量未经处理新鲜松质骨。结果与结论: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猪松质骨光镜下可见骨孔内无细胞、神经、血管和嗜酸性物质染色。脱蛋白松质骨中胶原类氨基酸含量高,与新鲜松质骨相比无明显差异,而酪氨酸、色氨酸和半光氨酸波峰消失。新鲜松质骨氨基酸含量为19.89%,脱蛋白松质骨氨基酸含量为18.06%。脱蛋白松质骨植入后各时间点CD3+、CD4+、CD8+、CD28+水平与植入前相比基本保持一致,植入4周后局部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未见阳性表达。提示经脱蛋白处理后异种松质骨低免疫原性,植入体内后没有特异性抗体产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29期)

高春阳,姜宏春,金春明[7](2011)在《脱蛋白松质骨作为异种骨移植材料的修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采用脱蛋白处理后的松质骨可见大小不等、相互交通、开放孔隙的网架结构,其无机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有机成分为胶原,力学性能保存良好,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能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材料。目的:介绍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性能,以及其用于骨融合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骨融合、载体",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8-01/2009-12有关文章,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动物骨均有相似的生物材料结构和造型,较人工合成材料骨具有极好的细胞贴附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环境。但由于异种骨移植时种属间的抗原差异,存在剧烈的免疫排斥反应,骨组织兼容性差,关键问题是植入体内免疫问题。如能克服免疫原性,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骨载体材料,可为再血管化和成骨细胞的分化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25期)

王万富[8](2011)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异种脱蛋白松质骨/Ⅰ型胶原复合型生物多孔可降解支架的制备及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异种脱蛋白松质骨/I型胶原(nHA-DPB/COLI)复合型生物多孔可降解支架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生物性能的初步研究。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异种脱蛋白松质骨/I型胶原复合型生物多孔可降解支架对兔桡骨节段缺损的修复效果,并观察其生物降解周期,和作为生物活性因子与抗生素的缓释载体,在骨引导、传导、诱导作用等方面对骨再生的影响。为新型细胞支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采用仿生沉淀法制备新型nHA-DPB/COLI复合型生物多孔可降解支架,按照仿生的方法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Ⅰ型胶原复合支架;2.选用36只新西兰兔桡骨制成15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nHA-DPB/COLI复合型生物多孔可降解支架,设为实验组,B、C、D组分别异种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和纳米羟基磷灰石/Ⅰ型胶原复合支架,设为实验对照组。在术后4、8、12周随机处死动物,每组每批处死3只,作下列检测:大体观察、X线检查、X线片计算机图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学观察、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修复性新骨面积、生物力学检测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nHA-DPB/COLI复合型生物多孔可降解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和抗压强度分别为150~300μm、68.69%~80.36%、27MPa ~53Mpa;2、分别在4、8、12周通过组织学检查及X线检查显示骨缺损修复程度,证明实验组与自体移植骨组无统计学差异,优于纳米羟基磷灰石/Ⅰ型胶原复合支架组和异种脱蛋白松质骨组;术后12周经过生物力学测试显示实验组与正常骨比较抗压强度、抗扭转测试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仿生沉淀方法制备的新型nHA-DPB/COLI型复合型生物多孔可降解支架植入体内无排斥反应,无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可降解性和高效诱导成骨活性。nHA-DPB/COLI复合型生物多孔可降解支架是很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也有其优势。(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1-05-07)

徐浩博,王东[9](2010)在《异体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叁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位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前沿》期刊2010年13期)

李德[10](2010)在《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脱蛋白松质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应用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脱蛋白松质骨与单纯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临床疗效,通过临床观察和影像学证实该重建方法的可行性,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早期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方法:将2007年10月~2008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严格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脱蛋白松质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在术前,术后12个月时,由另两位医师检查并记录每位患者的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结果,同时填写Lysholm评分表。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与发热天数,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引流量,髌骨上极10cm大腿周径,并在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行患侧膝关节CT扫描,测量胫骨、股骨隧道的直径。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等级资料结果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纳入研究的病例共37例,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9)。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的住院天数(P=0.891)、发热天数(P=0.807)、手术时间(P=0.227)、关节引流量(P=0.45)和髌骨上极10cm大腿周径(P=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achman试验结果(P=0.419),轴移试验结果(P=0.66),Lysholm评分结果(P=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和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好转,但两组间的Lachman试验结果(P=0.029),轴移试验结果(P=0.023),Lysholm评分结果(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股骨隧道(P=0.823)、胫骨隧道(P=0.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股骨隧道(P=0.000)、胫骨隧道(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股骨隧道(P=0.001)、胫骨隧道(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1例出现骨隧道扩大,对照组有6例(6膝)出现了骨隧道扩大,其中1例是股骨隧道扩大,3例是胫骨隧道扩大,2例是股骨及胫骨隧道同时扩大。结论: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脱蛋白松质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腓骨长肌腱重建法,并且能明显减少股骨及胫骨骨隧道扩大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0-06-01)

脱蛋白松质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经过脱蛋白去抗原处理的异种松质骨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可塑性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目的:观察鹿脱蛋白松质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①热源实验与急性毒性实验:将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浸提液分别注入家兔耳缘静脉与小鼠腹腔。②溶血实验:将兔血混悬液分别加入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碳酸钠(阳性对照)、生理盐水(阴性对照)中。③凝血实验:将鹿新鲜骨、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分别加入兔正常混合血浆中。④肌袋实验:在小鼠大腿肌袋处分别植入新鲜鹿骨、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脱蛋白松质骨。结果与结论: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鹿脱蛋白松质骨无热源反应,未引起毒性、溶血及凝血反应,植入小鼠肌肉内后未发生排斥反应。新鲜鹿骨6种实验有轻度异常,但无动物死亡。表明鹿脱蛋白松质骨及深低温冻干鹿脱蛋白松质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蛋白松质骨论文参考文献

[1].吕波,董文,刘武清.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在脊柱横突间融合中应用的可行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2].刘海鹏,李春,张舵,吴丹凯.鹿脱蛋白松质骨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

[3].段玉金.异种脱蛋白松质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

[4].王浩,未东兴,王伟.异种去蛋白松质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5].孟加榕,陈长青,张善涛,练克俭,黄立羡.自制小牛脱蛋白松质骨与兔皮质骨来源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6].髙春阳,姜宏春,金春明,溪克敏.异种脱蛋白松质骨支架体内移植后血清T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7].高春阳,姜宏春,金春明.脱蛋白松质骨作为异种骨移植材料的修复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8].王万富.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异种脱蛋白松质骨/Ⅰ型胶原复合型生物多孔可降解支架的制备及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

[9].徐浩博,王东.异体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J].中国医疗前沿.2010

[10].李德.腓骨长肌腱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脱蛋白松质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

标签:;  ;  ;  ;  

脱蛋白松质骨论文-吕波,董文,刘武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