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政策下国内仿制药企业的发展策略

一致性评价政策下国内仿制药企业的发展策略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110016

【摘要】为了优化我国仿制药市场,淘汰质量和药效较差的药品,提高我国仿制药的内在品质,食药监总局全面启动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仿制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一致性评价政策带来的影响,提出仿制药企业可以采取的发展策略和方向,希望可以对国内仿制药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发展策略

1.引言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化学仿制药是我国药品生产供应的主体,在保证药品可及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提高仿制药质量达到国际水平[1]。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人民用药满意度。对我国仿制药生产企业来说,一致性评价政策的推出将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而企业又应当怎样应对,这些显得尤为重要。

2.仿制药概述

2.1仿制药的概念

仿制药也被称为非专利药或通用名药,是指与原研药在活性成分、给药途径、疗效、剂型、规格等方面均一致的仿制产品[2]。

2.2仿制药的市场地位

现在,不管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仿制药正在逐渐成为临床药品的主要选择[3]。2009年时,全球的处方药销售超过8千亿美元,从处方药的用量来看,仿制药大约占处方药总量的70%,已经占据大部分份额。近年来,全球仿制药市场一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15年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大约2933亿美元,2016年全球仿制药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约3149亿美元,到2019年预计可超过4099亿美元。

3.我国仿制药现状及问题分析

3.1仿制药企业水平较低

国产仿制药大多属于低水平重复仿制。国内仿制药企业研发精神和能力相对缺乏,不擅长扑捉市场信息,在选择开发品种时容易盲从,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因此难以在激烈的国际药品市场竞争中取得显著成就。

3.2仿制药数量庞大,种类单一

目前,我国已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有7千多种,对应超过12万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多数属于仿制药。国内仿制药企业进行产品开发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对已上市的热门品种进行直接仿制,二是对市场表现较好的药品改剂型。在我国仿制药市场中占比重比较大的是抗感染药品、心血管药品和消化类药品。单个热门品种如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奥美拉唑等有几十甚至上百家制药公司参与竞争,打的是价格战。在美国则是神经系统用药、抗肿瘤药物、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类用药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大。对于这些品种药品,由于部分产品技术难度较高,国内仿制药企业技术实力不足,开发程度还不够。

3.3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我国早期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大多没有与原研药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和充分的临床疗效验证,部分产品的内在品质与原研药具有一些差异,导致这部分国产仿制药疗效不确切,甚至还可能在安全性方面存在潜在问题。

由于对上市原研产品进行的研究不够充分,参比制剂的选择比较随意,对关键质量属性研究不足,对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的质量差异研究不够透彻,国产仿制药在质量控制方面进行的研究也比较盲目。国产仿制药在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时,大多是采用现行通用的质量标准,但不同厂家的药品其处方工艺各有不同,部分评价方法和质量标准不能反映出国产仿制药和原研药的关键质量差异,甚至有的标准不能切实控制药品质量,不能对违规生产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标准的滞后和关键项目的缺失使国内仿制药企业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4.我国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

4.1相关政策文件

国务院2012年1月颁布《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提高我国仿制药的质量水平。2015年8月,在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中,再次提出要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争取在2018年底前完成口服基本药物的一致性评价。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对已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作出部署。

CFDA、中检院相继发出了二十多个相关公告,涉及一致性评价的所有相关环节。由公告的数量和时间来看,此次一致性评价工作非常紧迫。

4.2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内容

所有未按照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原则审批上市的仿制药,无论是国产仿制药、进口仿制药还是原研药地产化品种,都要进行一致性评价。

首先,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2007年以前批准上市的基本药物中的化药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涉及289个品种、17740个药品批准文号、1859个制药企业。其次,对于2007年以前审批上市的其他口服制剂,分批次开展一致性评价。力争在10~15年的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已上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

4.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影响

此次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实施将带来非常巨大的连锁效。一方面,将会合理地淘汰一批质量较差的仿制药,提高人们对国产药品质量的信心。高品质仿制药可以凭借等效价廉的优势实现对原研药的替代,有利于降低药品开销并更好地节省医保费用支出,使更多患者能够获得有效治疗。同时逐步提高仿制药市场集中度,使致力于发展高品质仿制药产的制药企业在良性竞争中获得优势,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从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通过执行国际通行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注册技术要求,提升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助于我国仿制药企业走出国门,迈入国际市场,这也将有利于我国从仿制药大国转变为仿制药强国。

5我国仿制药企业的发展策略

在一致性评价政策背景下,国内仿制药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4],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实现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变,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长久平稳发展。

5.1提升仿制药研发质量

在整个仿制药研究过程中充分运用质量源于设计理念(QbD),并与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相结合,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仿制药研发模式。通过对原研药的深入研究和比对分析,加上不断的积累的经验和数据,仿制药研发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找出相对最优的开发方案,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兼顾未来的经济性和高效性。

5.2完善药品研发体系

国内仿制药企业在今后的药品研发中可以采取以仿为主,仿中有创,仿创结合的方针。将研发的重点放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剂型的开发上,及时跟进前沿关键技术,由引进、模仿向仿创结合转变。适时确立自主创新模式,促进企业发展成为创新主体。

5.3优化仿制药企业发展方向

中小规模的成长型仿制药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突出自身优势,力争发展成为科技先导型制药企业。大型仿制药企业不断完善经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采取兼并、收购和联盟、合作等方式,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混和型多元化产业结构,将企业做大做强。

6结论

目前国产仿制药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原因在于国产仿制药的质量研究和控制存在不足。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将促进国内仿制药企业增加对原研药关键质量特征的掌握,从而提高国产仿制药质量控制水平。我国仿制药企业将可以完成更高水平的仿制药申报,通过进行国际注册,使中国仿制药企业能够有机会打入国际市场。通过发展仿制药积累资金和技术,国内仿制药企业能够进一步介入更高级别的创新药开发,为参与国际药品市场竞争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2/13/content_2065197.htm[2012-01-20].

[2]郁庆华,谢冉行.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探讨[J].上海医药,2014,35(7):49-53.

[3]郁庆华.我国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评价[J].上海医药,2013,34(5):35-37.

[4]杨舒杰,陈晶,王淑玲.促进我国仿制药发展的政策建议[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2):121-124.

作者简介:潘铁成,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经济政策评估与药物经济学。

通讯作者:张方,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经济政策评估与药物经济学。

标签:;  ;  ;  

一致性评价政策下国内仿制药企业的发展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