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意象论文-黄宇维

描述性意象论文-黄宇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描述性意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荒诞,超越性,意象,文化构建

描述性意象论文文献综述

黄宇维[1](2019)在《文化视域中荒诞文学之内涵:超越性意象的文化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荒诞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已有百年,从萌芽走向高潮再到衰退,但荒诞这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却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众多经典作品中都有"类荒诞"的表现手法。本文利用荒诞中始终存在的超越性为线索、以涉及的文化特征为羽翼、将意象作为理论根基,研究荒诞的内涵。本文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荒诞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超越性意象的文化构建。(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简政珍[2](2018)在《洛夫接续性意象的诗性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洛夫近晚期的作品,以转喻的接续性作为论述的焦点。洛夫作品中,一方面,意象的诞生似乎有雅克慎选择轴与接续轴的影子,但另一方面,诗性的浓郁却超乎这种理论术语的界域。与众多诗人不同的是,洛夫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些理论,但却与这些理论似有似无地呼应,因此也完全摆脱了这些理论可能产生的框架。洛夫如此的诗作因此既有现当代精神,又能让意象悠游自在且富于生命感。本文将讨论他意象中,时间接续的诗性,空间接续的诗性,逻辑接续的诗性,对比接续的诗性,接续与选择互动时的诗性,接续与选择的融合。本文的结论是:洛夫近晚期作品中,接续性意象浓郁的诗性,在于诗作中自然、动人、深邃的生命感。(本文来源于《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期刊2018年03期)

吴凯晴[3](2018)在《广州历史城区叙事性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历史城市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以“牺牲”文化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繁荣,古城的“失守”引发了城市文脉断裂与城市记忆消逝的问题,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广州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随着我国城市化逐步进入强调文化品质内涵“新常态”以及踏入以经济反哺文化并实现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我们更需要以整体的、历史演进的角度去重新全面认知历史性城市空间的文化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承、提升城市活力。叙事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认知研究除了注重以人的认知来研究空间,更关注空间背后的文化记忆内涵。它在城市叙事空间分析中对“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关注,将促进人们对历史城市文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促进空间认知中的可识别性与集体记忆的相互统一。本文借助城市叙事空间的研究方法,开展文献查阅、古地图及历史影像与文史解读,并结合空间句法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历史城区空间的叙事性意象展开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挖掘广州历史城区中那些蕴含着城市情感、精神价值以及城市记忆的城市空间,来梳理构建清朝时期、民国时期以及现时的广州历史城区叙事性意象,并结合历史演进的对比分析,从可感知性与可意象性两个方面来剖析广州历史城区叙事性意象变迁的特征。在深入解读广州历史城区文化脉络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广州历史城区文脉传承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历史城区叙事性意象在上千年城市发展变迁中发育、延续,主要形成于清朝时期、继承于民国时期,在现代已呈现明显的断裂与模糊。其主要体现在早期叙事性意象空间实体的消失、人们对叙事空间虚体记忆的遗忘以及叙事性意象网络与市民生活融合度的下降这几个方面。本文认为,应以历史层积下的城市叙事性意象为总体框架,通过修补恢复叙事性意象景观网络、挖掘再现多样性城市故事与文化路径以及优化空间可达性及其公共活动容纳程度等策略,来促进广州城市文脉传承、城市文化记忆的流传以及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8)

尚梦珣[4](2018)在《孟郊诗歌的特征性意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孟郊诗歌中的意象繁复多样,不仅有很多常见的意象,如日月风云、花鸟鱼虫,还有很多在他人诗集中相对来说较少出现的诗歌意象,如眼泪、头发、肝肠、白骨等,孟郊诗歌中的多数意象不论是常见的还是较不常见的,具有在特定语境下传达诗人负面情绪的特征,比较典型的有天文类意象中的日、月、风;植物类意象中的花、草;动物意象中牲畜类的马,禽类的鸟、鹤;人体的泪、发、肠、骨等。按这些意象表达的诗歌情感看,诗人主要抒发了对家国安危的深切忧虑、对逝者的哀痛、对残酷现实和仕途失意的愤懑不满、与友人分别的离愁、对羁旅之苦的慨叹、对贫困生活的无奈、以及内心情感的孤独等七种主要的负面情感,每类意象所在诗歌侧重表现的情感各有不同。在天文类意象中,含有日意象的诗句主要表达了四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是思念已故友人时内心的哀痛,二是与好友离别时的惆怅,叁是对藩镇作乱下家国安危的深切忧虑,四是对现实生活的愤懑,其中用来表达羁旅之苦的日意象最多,共涉及12首诗。月意象的诗句中主要表达六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对现实的愤懑与不满,二是对已故友人和早夭幼子的思念与哀痛,叁是与亲人、朋友离别时的愁思,四是对贫苦生活的哀叹,五是独自一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六是屡次落第的痛苦与失落。其中,宣泄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之情的月意象最多,共涉及7首诗。风意象主要表达了六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抒发与友人离别时的忧愁,二是对离世亲友的哀恸,叁是抒发对仕途失意的惆怅,四是抒发对贫寒生活的愁苦,五是抒发对藩镇作乱的批判和揭露,六是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其中抒发离别之愁的风意象最多,共涉及11首诗。在植物类意象中,花意象所在诗句主要表现出叁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离别之愁,二是抒发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叁是抒发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哀怨。其中,在诗人自伤人生遭际时运用的花意象最多,涉及19首诗。草意象的诗句中主要表达了叁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对艰难人生的愁思,二是对亡友的沉痛哀思,叁是与友人分别的离愁,其中,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愁思时运用的草意象最多,涉及16首诗。在动物意象中,牲畜类的马意象所在诗句主要表现出两种负面情绪,一是表达了诗人独身在外的行旅之苦,主要包括饥饿、疲惫、寒冷、疾病等的侵袭,二是与友人离别的忧愁,其中,诗人抒发行旅之苦的马意象最多,涉及6首诗。禽类的鸟意象在诗句中主要表达了四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对世俗浇薄、自己仕途失意的愤慨,二是对藩镇作乱的批判,叁是对羁旅生活的哀叹,四是抒发与友人间的离别之愁,其中,抒发对世俗的愤慨和离愁之情的鸟意象最多,共涉及6首诗。禽类的鹤意象在诗句中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借鹤比喻自己内心的孤独,二是抒发对应举失败的愤慨。其中,诗人以鹤自喻抒发内心孤独情感时运用的鹤意象最多,涉及5首诗。在人体意象中,泪意象所在诗句主要表达了四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抒发了与亲友分别时的离愁,二是对已故亲友的哀恸之情,叁是对羁旅之苦的哀叹,四是对失意人生的幽怨。其中,诗人在抒发对失意人生的感慨时用到的泪意象最多,涉及16首诗。发意象的诗句中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抒发了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焦虑,二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其中,诗人在抒发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焦虑时运用了较多的发意象,涉及11首诗。肠意象的诗句中主要表达了四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抒发了羁旅之苦,二是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叁是与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四是对已故友人的沉痛思念。其中,在抒发羁旅之苦和与友人分别的离愁时运用的肠意象最多,涉及8首诗。骨意象的诗句中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负面情绪,一是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生活的哀叹,二是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及友人的深切哀悼,共涉及10首诗。(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赵卫东[5](2018)在《明代中后期艳情小说“性”意象模式之生成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后期,相继出现了一批文言和白话艳情小说。受纵欲主义思潮和市场文化的影响,这类小说的叙事从形象塑造、情节叙述到语言修辞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在"性"意象模式的膜拜与建构上:作品人物沦为"性"的符号和欲望消费的客体,意象本身从审美形象滑向观念意象;文本修辞中的换喻功能增强,欲望溢出理性的规范;与此同时,文本格调旨趣日益低下,呈现出"俗""艳"倾向。本文以审美表现理性和文化功能主义为支点,揭橥这种意象模式的内在生成机制与文化趣味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文化格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胡磊[6](2017)在《现代性意象中的灵思妙想——游子衿及其诗歌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游子衿是诗人游文君的笔名,甫一看到这名字,自然想起唐代诗人孟郊那首着名的儿诗,同时又联想起《诗经·郑风》中那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青衿指代秀才,感觉这又是一个当代诗人中喜好卖弄古典的个案。可一旦我读了他的一些诗歌,我收起了我的不屑与鄙夷,其诗歌中可圈可点之处不少。(本文来源于《作品》期刊2017年07期)

高健[7](2017)在《物像的隐喻——爱德华多·纳兰霍绘画中的诗性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华多·纳兰霍(Eduardo Naranjo,1944-)是当代西班牙艺术家中最富盛名的画家,富有诗性的想象和恰如其分的对梦幻的忧虑,用内心的潜意识的思维表达出对时空和生命的感受,同时学习了历史上超现实主义的积极因素,其无论从油画还是素描作品上都给人一种严谨细腻和朦胧淡雅的美感,画面上物体的隐喻,仿佛是真实内心的影像,纳兰霍通过具象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抽象的情感。(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3期)

庞冉[8](2016)在《比喻性意象探微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苏教版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以现代诗歌为主,出现了比较多的意象。艾青在《诗论》中说:"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余光中《论意象》一文也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意象(imagery)是构成诗的艺术之基本条件之一。我们似乎很难想象一首没有意象的诗,正如我们很难想象一首没有节奏的诗。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理解诗歌的关键,即在于对意象的把握。(本文来源于《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期刊2016年06期)

王文渊,谷玮洁[9](2016)在《《锦瑟》中互文性意象的俄译对比——以阿赫玛托娃和马特维耶夫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丰富的互文性意象,在翻译中,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翻译和阅读障碍。本文通过分析《锦瑟》一诗中所蕴含的互文性意象,对阿赫玛托娃与马特维耶夫的两个俄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尝试通过互文性视角探讨此类意象的翻译方法。(本文来源于《译苑新谭》期刊2016年00期)

盖瑞·唐尼,张志会[10](2015)在《非线性STS,工程研究和工程形塑的主导性意象——对盖瑞·唐尼教授的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盖瑞·唐尼(Gary Downeyis)教授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的现任主席(4S;任期至2015),也是STS和工程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本次访谈中,唐尼教授描述了他是如何领导4S学会唤起人们对超越"知识的创造、扩散与利用"这一线性模型之外的STS研究的。他曾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后作为文化人类学家从事核能和核废料处理研究。他描述了他如何发展他的"批判性参与"的概念和实践。自1960年代以来,美国工程师就形塑了工程是解决问题的这一主导性意象,唐尼对工程形塑(包括工程教育和培训)的批判性参与就始于对这一主导性意象的批判性分析。他质疑,为何在STS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崛起过程中,工程除了作为技术的同义词或对新型技术的异质建构这一隐喻外,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见的?这种不可见性又是如何呈现的?他在教学中面临着以下至关重要的困难,即要把那些在工程形塑中被工程是解决问题这一主导意象所遮蔽的对象呈现为有形,并提出另一种作为协作性"问题定义和解决"(PDS)的替代性工程意象。现在他正在通过推动PDS意象和相关实践在工程形塑与工作的本地化领域内扩展,从而将STS知识和专长的"旅行"理论化。唐尼也解释了他如何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将"工程研究"建成为一个融合传统和非线性研究的跨学科领域,其关键步骤包括开创"工程研究国际网络"(INES),组织INES论坛,和成功将《工程研究:工程研究的国际网络杂志》(英文)杂志打造成一份SCI索引期刊。(本文来源于《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描述性意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讨论洛夫近晚期的作品,以转喻的接续性作为论述的焦点。洛夫作品中,一方面,意象的诞生似乎有雅克慎选择轴与接续轴的影子,但另一方面,诗性的浓郁却超乎这种理论术语的界域。与众多诗人不同的是,洛夫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些理论,但却与这些理论似有似无地呼应,因此也完全摆脱了这些理论可能产生的框架。洛夫如此的诗作因此既有现当代精神,又能让意象悠游自在且富于生命感。本文将讨论他意象中,时间接续的诗性,空间接续的诗性,逻辑接续的诗性,对比接续的诗性,接续与选择互动时的诗性,接续与选择的融合。本文的结论是:洛夫近晚期作品中,接续性意象浓郁的诗性,在于诗作中自然、动人、深邃的生命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描述性意象论文参考文献

[1].黄宇维.文化视域中荒诞文学之内涵:超越性意象的文化构建[J].北方文学.2019

[2].简政珍.洛夫接续性意象的诗性呈现[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8

[3].吴凯晴.广州历史城区叙事性意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4].尚梦珣.孟郊诗歌的特征性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5].赵卫东.明代中后期艳情小说“性”意象模式之生成机制探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8

[6].胡磊.现代性意象中的灵思妙想——游子衿及其诗歌印象[J].作品.2017

[7].高健.物像的隐喻——爱德华多·纳兰霍绘画中的诗性意象[J].艺术品鉴.2017

[8].庞冉.比喻性意象探微举隅[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

[9].王文渊,谷玮洁.《锦瑟》中互文性意象的俄译对比——以阿赫玛托娃和马特维耶夫译本为例[J].译苑新谭.2016

[10].盖瑞·唐尼,张志会.非线性STS,工程研究和工程形塑的主导性意象——对盖瑞·唐尼教授的访谈[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5

标签:;  ;  ;  ;  

描述性意象论文-黄宇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