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128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金哲龙

珲春市医院吉林省133300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方法:分析在我单位2008—2011年3月就诊的128例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别检查观察组128例患者以及对照组7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相同情况下,对比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高密度蛋白胆固醇的百分比。结果:观察组中有128例男性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增高有33例占48%;例女性糖尿病患者中的血脂增高有14例,占17%。对照组中仅只有4例。结论:胰岛素紊乱是使得患者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临床的时候要注意血脂的监测,预防糖尿病的产生,延缓发病时间。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检测分析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子、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以及病毒、神经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综合了糖、蛋白质、脂肪、水以及电解质等多种物质的代谢。这在老年人中是比较常见的。通过大量实验以及临床研究得出,脂肪代谢不正常是和糖尿病息息相关的。为了深层次的表明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关系,研究出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本文章回顾了我单位在2008—2011年3月就诊的128例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别检查观察组128例患者以及对照组7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相同情况下,对比空腹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高密度蛋白胆固醇的百分比。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选定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6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性有44例,女性26例,年龄在32到75之间;1型糖尿病患者共7例,男性有5例,女性2例;2型糖尿病63,男性占36女性有27例,病龄达到半年以上。对照组有65例:随机抽取来___________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男性38名,女性27例,年龄在31到65岁之间。这两组的基本资料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1]

1.2标本采集

在采取两组标本的前一天的时候要通知停止使用含有各种会影响血液成分的药物,禁止食用蛋白质,要低糖低脂,早晨抽血的时候要空腹,采集血清后及时的进行离心分离。

1.3实验方法

测定血糖:使用已糖激酶法,试剂是上海某家公司生产。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测定,均为酶试剂法,试剂同上。以上仪器均采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二、结果

(1)这两组的患者在人数、年龄以及性别等相关指标上面相差不大,两组患者均有可性。

(2)两组在空腹时的血糖(FB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HDL—C)的检测结果如下。[2]观察组44例男性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增高者32例,占47.1%;26例女性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增高者有11例,占16%。对照组中4例血脂增高,占6.2%。

三、讨论

糖尿病会引起广泛的微血管病变,这是一种常见的并且多发病,常常会伴有多种并发症。常见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低密度和高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降低这些特点便是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这些异常都会动脉硬化以及冠心病的发生。因为缺乏胰岛素,所以使得机体内的脂代谢的脂蛋白酯酶和肝酯酶的活性大大降低。这也直接的导致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凝血症这一系列的病的相继产生。根据大量实验研究,机体内的高血糖以及高游离脂肪酸的共同刺激下,使得自由基的大量产生,从而使得氧化应激的启动。氧化应激的靶细胞会传递激素使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受损甚至使得糖尿病血管发生硬化。[3]

根据上述可知。氧化应激不单单是参加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同时也构成糖尿病晚期的并发症发病机制。本文章表明,70例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检查中侦探有43例(其中男性有32例,女性11例),占的百分比64%,但是对照组只有4例,观察组的高血糖血脂高于对照组。70例糖尿病患者中7例是1型糖尿病,31例是2型糖尿病。通过数据显示糖尿病的发病时间多是45岁以后,随着年纪的增加,机体内各项生理功能也逐渐下降,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有相关报道曾经指出: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是有一定的相关依据的。据试验得出,动脉硬化以及冠心病的产生的最大因素是血脂异常引起的。冠心病的发病是和血浆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含量是紧密相连的,长时间的血脂异常是会使得HCD事件发生的频率升高。所以在进行血糖调整的时候也要对血脂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同等的患病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到3倍。糖尿病血脂的异常会使得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所以这个病例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要想通过控制血糖本身结构来控制糖尿病,这在具体实践中是不可能的,只可以通过减少脂蛋白来加以控制。所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讲,要加强有氧运动,从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4]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血脂的监测,及时有效的使用药物使得血脂降低。加大力度的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使得血脂浓度降低、延迟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___________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2]叶任高,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3]陈东红;4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血糖和血脂肌酐和尿酸的变化特点[J];吉林医学;2010年第18期

[4]杜月娟;中老年人群血脂和血糖水平及其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12期

标签:;  ;  ;  

128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