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化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化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化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中心科学,已由传统科学渗透到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航天科学等前沿科学当中。化学教学既包括直观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科学之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能力,还可融合人文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喷泉即源于化学的“喷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在烧杯中装易溶于水(1体积水溶17体积以上)的气体,先用滴管挤入少部分水使大量气体溶解后压强急剧减少,形成烧杯内外气压差,外界大气压将溶液压入烧瓶所致,因此,只要有气压差即能产生喷泉,通过联系分析,学生既对“喷泉实验”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创新应用。

二、挖掘实验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乃至整个科学领域的热爱,对于过程复杂,有一定难度甚至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对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都给予有益的触动和影响,并有利于形成对学生发展极为有益的心理特征,如坚强的自信心,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

1.发挥实验的验证作用,培养创新意识。实验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建立化学概念,正确理解化学理论,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及务实作风。

2.尝试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根据确定的选题,由学生将有关的化学知识进行优化重组,确定合理的方案,运用一定的实验技能去解决问题。3.挖掘实验潜能,发展创新能力。化学实验的功能主要是运用实验成果,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和缩短认知过程。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如同绘画中的临摹,虽有利于实验操作和技能的提高,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索性实验则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

三、融合人文教育.进行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教学过程可巧用化学史实、化学成就,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运用化学成就,培养爱国热情。英国学者坦普尔在他的著作《中国___一发现和发明的国家》中认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与化学相关的有四大发明中的造纸、火药、南北朝陶弘景发现的焰色反应,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司母戊鼎,近代的侯德榜制碱法,世界上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核糖核酸等,通过介绍上述成就,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热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回顾化学史实,培养创新人格。美国化学家西博格教授发现九种超铀元素,并提出镧系元素概念与电子结构,不仅使近代元素周期律趋于完整。而且为后来逐一合成人工超铀元素指明方向,因此获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

3.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在元素周期律中得以充分体现,随原子序数递增,核外电子排布显周期性变化,使元素由金属向非金属,固态向气态,还原性向氧化性创新出现实质性突变,还有同由碳原子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因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使两者物理性质截然不同。总之,大量的化学性质,实验事实都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若能注意类比、联想、拓展,必能培养学生深化对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高综合素质创造重要条件。

四、倡导绿色化学工程。关注可持续发展

1.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化学及化工技术迅猛发展既为人类创造巨大物质财富,也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制冷剂氟利昂的使用引起“臭氧层空洞”,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排放造成“酸雨”,机动车尾气有可能造成“光化学烟雾”,凡此种种,皆为与化学有关的环境问题。

2.绿色化学工程的研究。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日趋严重,绿色化学工程更彰显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接触法制硫酸,合成氨工业,联合制碱等工艺流程都对原料循环再生利用,并注意尾气回收以防止或减少污染,即体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化学原则

标签:;  ;  ;  

充分发挥化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