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层隧道大变形整治技术的应用分析

软弱地层隧道大变形整治技术的应用分析

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海淀100083;2.国家铁路集团武广高铁公司湖北武汉430212;3.中铁咨询公司北京丰台100061;4.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涿州071000;5.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塘沽300450

摘要:本文从实际工况入手,研究围岩变形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归纳围岩变形特征,探讨软弱地层隧道大变形整治技术,从施工工艺及施工控制方面出发,本文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关键词:软弱围岩;地层隧道;大变形;整治技术

随着中国基础建设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国内公路、铁路、地下工程迅猛发展,使得很多隧道工程开始建设。当隧道穿过高应力区或遇到软弱围岩体,会导致岩体出现变形,或出现相关地质灾害。就实际情况而言,对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的合理预防及控制十分重要,也是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1工程概括

以某隧道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隧道里程为DZK222+201—DZK231+190,隧道全长为8990m。本隧道工程选择仰拱曲墙衬砌、喷锚支护,进出口设置39m的碎石道床,其余区域铺设弹性整体道床。

隧道地层以石英云母片岩夹质片为主,薄层状夹中厚层、节理间隙发育、片理面光滑,岩石质地较软,层间结合较差,极易脱落。该隧道围岩变形破坏集中在炭质片地段,隧道最大埋深为1050m,宽度为6.38m,隧道高度为8.89m。

2围岩变形特征及原因

本文经过为期3年的施工跟踪观测,获得台阶水平收敛量测结果,如下图1所示。发现该变形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围岩变形量大,本工程在Ⅳ级炭质片施工阶段,30d内收敛水平为300mm-400mm,拱顶下沉总值为150mm-200mm;②变形快且变形速率较大,在隧道工程开挖后,围岩正常水平收敛为30mm-50mm,随着隧道工程的掘进,变形也增加。局部在10d后,水平收敛为920mm。20d后变形量超过1560mm,累计变形为2251mm;③变形分布不均匀或不对称;④变形时间持续长,围岩变形时间的不断增长,开挖后,将会形成临空面,变形时间在数月以上,个别地段施工二次衬砌之后,依旧存在变形;⑤蠕变加突变,造成初期支护失稳,极易发生坍塌;⑥重复性,每次拆换后,变形会逐步增加;⑦围岩遇水软化,会增加变形。

图1224+780中台阶水平收敛量测结果

3软弱地层隧道大变形整治技术的应用

3.1控制措施

依照本文上述对围岩变形特征及原因的分析在,笔者提出以下几点防控措施:①就隧道大变形阶段,严格遵循施工原则;②按照围岩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施工技术及施工方式;③Ⅲ级、Ⅳ级围岩质片,选择超短三台阶施工法,掌子面控制在35m范围内;④深入贯彻快速封闭成环、衬砌紧跟的思路;⑤Ⅴ级围岩大变形控制,选择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3.2整治技术

3.2.1增加变形量、水平收敛变形量。一般软弱地层隧道预留变形量设置为30cm,参照该炭质片岩隧道变形特性,发现在二次衬砌时已经出现严重的侵限现象,地质均匀段左右两边预留变形50cm,拱顶参照实际情况,预留30cm-50cm,就隧道线路左右的不均匀段,一边预留70cm,一边预留30cm。

3.2.2提升钢拱架强度,严格控制开挖进尺。为实现变形量的有效控制,在支护钢拱架设计初期,应当将原本的I20型钢更换成I22型钢、或更换为I25型钢,不断提升拱架的强度,以此缩小变形量。Ⅴ级围岩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爆破大眼深度、爆破装药量,将打眼深度控制在1.20m,装药量控制在0.25kg,选择松动爆破技术,以此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循环开挖进尺控制在1.0m以内,及时配设掌子面。

3.2.3排水技术。隧道洞内上台阶,选择初期支护背后埋设钢管的方式,进行引排、壁厚注浆。或设置小型的集水坑,拱脚选择喷射砼回弹料抹。由于岩体的抗剪强度较低,多为粉末状,隧道内的杂质岩石较多,遇水之后自身的自持力会减弱,初期支护需要承受更大的围岩压力。

3.2.4拱脚处理技术。原拱部设计,为采取任何锁脚措施,变更之后选择锁脚小导管。由于炭质片成孔极易坍塌,小导管难以满足预期设计长度。将本工程的24小导管改为25小导管,循环施作时从原本基础上减少20min。隧道拱脚炭质片的强度较低,自身稳定性较差,部分坍塌时常出现,若选择直接清理虚渣,将会导致二次失稳出现。因此,需要及时使用砂袋,稳住拱脚,进行挂网喷锚、支护注浆、避免围岩松动圈扩大。线路右侧变形较大,连续出设置左侧间隔为3.0m。

3.2.5临时仰拱技术。临时仰拱选择125型钢砼,间距控制在50cm,将其与初期支护型钢连接。在型钢下设置8钢筋网,间隔控制在20cm产后20cm×20cm,与型钢的点焊连接,纵向为2螺丝钢连接,间距控制在50cm内。为缩短循环时间,需要在临时仰拱桥下设置垫实,灌注之后,在上层铺设20cm-30cm的栈桥,严禁重车碾压,以免破坏栈桥结构。

3.2.6测量监控技术。一般待围岩初期支护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该区域隧道炭质片岩变形与一般的围岩变形不同,数值测量阶段发现趋于直线,日变形量在11mm-24mm,部分围岩在一定时间收敛后,会进行二次变形。就隧道硬岩,初期支护发生变形后,将会出现塌方。炭质片初期支护变形或扭曲,一般选择注浆加固,虽说无法将变形完全抑制,但只要围岩不在扰动,可避免塌方的出现。由此可见,常规数据不可作为该隧道施工指导,需要注重数据的监控及测量,就干扰、爆破施工,需要加强测量,避免出现突发塌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彻底减少围岩变形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分析其变形特征及变形原因。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强化软弱地层隧道大变形整治技术的应用,以此实现对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的合理预防及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宗长,唐宏路,张志奇等.龙潭隧道高地应力炭质页岩大变形整治施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7,27(2):60-62.

[2]王树英,阳军生,李习平等.高地应力凝灰岩地层铁路隧道支护结构大变形的原因及其整治[J].中国铁道科学,2017,35(5):47-54.

[3]肜建波.穿煤层隧道大变形机理分析与整治措施[J].土工基础,2016,26(2):10-12.

[4]黄明波.色尔古电站引水隧洞大变形监控量测与信息化施工[J].西部探矿工程,2018,20(7):165-169.

标签:;  ;  ;  

软弱地层隧道大变形整治技术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