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溃理论论文-莫志敏,黄伟,郭秋红,全威,姜鑫

压溃理论论文-莫志敏,黄伟,郭秋红,全威,姜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压溃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驾驶室,被动安全性,薄壁梁,吸能器

压溃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莫志敏,黄伟,郭秋红,全威,姜鑫[1](2019)在《基于薄壁梁压溃理论的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某企业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升到欧盟ECE R29-03标准,进行基于薄壁梁压溃理论的碰撞性能仿真及优化研究。首先,建立正面摆锤碰撞驾驶室虚拟试验模型,并以国内《商用车驾驶室乘员保护》标准对驾驶室进行正面摆锤撞击仿真试验,对比实车试验以验证驾驶室虚拟试验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基于矩形截面薄壁梁纵向压溃理论,推导多直角截面薄壁梁纵向压溃吸能理论表达式。然后,依据碰撞中驾驶室地板纵梁压溃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提出一种基于多直角薄壁梁纵向压溃理论的双帽型结构吸能器,进而进行吸能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最后,在欧盟ECE R29-03标准的试验工况下进行正面摆锤撞击仿真验证新型吸能器结构的有效性,提升了商用车被动安全性,为改进平头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顾纪超,樊涛,段利斌,李奇奇,许东阳[2](2016)在《异材异厚帽型梁结构轴向压溃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车身耐撞性设计中,前纵梁等吸能部件广泛采用异材、异厚的帽型梁结构,而传统理论方法很难对其轴向压溃力进行准确预测。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以超折迭单元(Superfolding Element,SE)理论为基础,提出通用帽型梁结构轴向压溃理论,可准确预测异材、异厚单帽及双帽薄壁梁结构的平均压溃力,并通过试验及仿真手段验证了该理论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樊涛[3](2016)在《帽型薄壁梁结构轴向压溃理论研究与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前纵梁等薄壁吸能结构的耐撞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身正面碰撞的被动安全性能。由于实际工程中帽型梁结构的复杂性,组成帽型梁的各部件间的材料、壁厚、周长通常并不相同,且为了满足安全、刚度、强度等方面性能需求,结构中会存在多个帽型结构的组合,而传统的帽型梁平均碰撞力的理论公式无法对这类结构进行预测。针对传统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超折迭单元理论,提出了通用的帽型梁结构轴向压溃理论,可准确预测异材、异厚通用帽型薄壁梁结构的平均压溃力。薄壁梁结构的变形模式直接决定了其吸能效果的优劣,通常将变形模式划分为轴向压溃和弯曲变形两种。为得到更高的吸能效率,要尽可能确保结构发生稳定的轴向压溃变形。本文选取结构最不对称的单帽薄壁梁结构,针对结构和焊点两方面因素共计四个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截面形式下结构的变形特点,研究不同变形产生的机理,并总结出结构发生稳定轴向压溃变形时各参数的合理设计范围。在轴向压溃预测理论中,梁结构的截面周长被作为一个整体变量进行研究。但对试验及仿真结果研究发现,相同周长不同截面的梁结构,其变形形式及吸能特性并不相同。针对该问题,为了得到同截面周长下最优的截面形式,采用代理模型及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对截面几何参数进行优化。本文选取某车型的前纵梁结构进行研究,以截面的宽度高度比值、翻边长度两个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前纵梁的最大平均碰撞力和最小截面峰值力为响应,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方法得到试验设计方案,根据有限元结果并采用响应面方法构造代理模型。在代理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宽高比及翻边长度两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截面设计形式。将最优设计结果应用到该车型中,将正面碰撞仿真结果与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其前纵梁变形特性、前隔板侵入量、车身加速度等关键性能指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表明文中所采用的优化方法在前纵梁截面的正面碰撞设计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5-16)

李伟民[4](2015)在《海洋非粘结柔性管压溃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粘结柔性管是海洋油气勘探开采中的重要装备,是由金属材料层和聚合物材料层以不粘结的形式组合形成,允许管道层与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相对于其它形式的海洋管道,柔性管有更优的结构力学性能,更加适用于深海的油气开发。当今,海洋石油开发逐渐走向深海,海洋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使得位于管道结构最内部的骨架层可能承受过大的静水外压,造成管体破裂,产生压溃失效。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制造缺陷、张紧器作用等影响,管道的骨架层不可避免地存在初始椭圆度,难以达到完美圆状态,而骨架层主要由钢材制成,其材料的非线性可能对其抗压溃能力产生影响,同时骨架层相邻表面之间的相对滑动也会对柔性管结构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现有的理论研究方法中通常假定骨架层相邻表面间没有相对滑动,并且忽略了初始椭圆度和材料非线性对压溃失效特性的影响,使得研究结果应用到实际工程时有一定的偏差。针对上述缺陷,本文首先介绍骨架层结构形式和特点,并对压溃失效机理、行业设计规范中关于压溃设计的要求以及非粘结柔性管压溃的理论计算模型进行了详细总结。在此基础上,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叁种接触方式对8寸内直径骨架层进行建模,对模型在完美圆状态、存在初始椭圆度几何缺陷状态和考虑材料弹塑性状态叁种情况下的径向位移值和临界压溃值进行计算,并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和讨论,研究非粘结柔性管的压溃行为,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对非粘结柔性管道压溃分析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6)

张正国[5](1992)在《用压溃理论分析方钢管砼偏压构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方钢管砼轴压短柱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参照焊接方钢管的实测残余应力分布规律,讨论了压溃理论在方钢管砼偏压构件中的应用问题,并具体用压溃理论对偏压短柱、偏压中长柱进行了大量计算,利用计算结果统计整理出了偏压短柱的强度计算公式和偏压中长柱的稳定计算公式,可用于实际工程设计.(本文来源于《郑州工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王省离[6](1984)在《压溃理论在钢闸门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偏心受压和压(拉)弯构件在钢闸门中应用较多,闸门的主梁为桁架式。在等高连接时的上弦杆、平门关闭时的边梁(有水柱作用)、弧门主框架的支臂等均按压弯构件设计。当桁架的下弦节间有荷载作用及平门在开启过程中的边梁等均按拉弯构件设计。水(本文来源于《江西水利科技》期刊1984年03期)

王辅,吴惠弼[7](1984)在《压溃理论的物理模型及其在柱破坏机理研究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Von 提出用考虑柱的初始缺陷的压溃理论作为计算柱的承载力的理论依据以来,特别是近四十年来对残余应力的研究,使柱的理论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然而这些仅仅限于柱极限荷载寻求方法的探讨。本文研究了弯曲失稳破坏柱的工作,用内抗力曲面、外力曲面这两个新概念,提出了四维压溃理论的物理模型及其简化的叁维形式,对柱在加载时的工作性态作了形象的说明。同时运用这一物理模型,提出了用等轴力法、等侧移法和等弯矩法求解柱的极限荷载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1984年04期)

钱冬生[8](1974)在《钢压杆的验算是怎样用压溃理论代替压屈理论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从实际出发工程实践中的压杆均有缺陷。例如,在杆的中段有或多或少的初弯曲,在杆的截面上有残余应力。大型压杆试验和理论推算已反复证明了下述现象的规律性:这些杆件从开始受轴向压力起就弯曲,产生横向挠度。其初,横向挠度的增长与外力成正比;待到外力渐近于其最大值(称(本文来源于《桥梁建设》期刊1974年03期)

压溃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车身耐撞性设计中,前纵梁等吸能部件广泛采用异材、异厚的帽型梁结构,而传统理论方法很难对其轴向压溃力进行准确预测。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以超折迭单元(Superfolding Element,SE)理论为基础,提出通用帽型梁结构轴向压溃理论,可准确预测异材、异厚单帽及双帽薄壁梁结构的平均压溃力,并通过试验及仿真手段验证了该理论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溃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莫志敏,黄伟,郭秋红,全威,姜鑫.基于薄壁梁压溃理论的商用车被动安全性提升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9

[2].顾纪超,樊涛,段利斌,李奇奇,许东阳.异材异厚帽型梁结构轴向压溃理论研究[J].汽车工程学报.2016

[3].樊涛.帽型薄壁梁结构轴向压溃理论研究与结构优化[D].湖南大学.2016

[4].李伟民.海洋非粘结柔性管压溃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5].张正国.用压溃理论分析方钢管砼偏压构件[J].郑州工学院学报.1992

[6].王省离.压溃理论在钢闸门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1984

[7].王辅,吴惠弼.压溃理论的物理模型及其在柱破坏机理研究中的运用[J].工业建筑.1984

[8].钱冬生.钢压杆的验算是怎样用压溃理论代替压屈理论的[J].桥梁建设.1974

标签:;  ;  ;  ;  

压溃理论论文-莫志敏,黄伟,郭秋红,全威,姜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