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创造性论文-王爱萍

审美创造性论文-王爱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创造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学生,审美性,创造性

审美创造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爱萍[1](2019)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性和创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师生交流,教师讲课,示范,学生作业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兴趣很浓,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和展示美术应有的东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自然就受制约,而多媒体技术以它全新的视觉、听觉、综合立体的感觉,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多彩而有趣的画面,随着优(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9年18期)

陈惠玉[2](2019)在《审美体验,移情创造——浅谈水粉画教学中的审美创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粉画作为幼儿美术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除了具有色泽鲜明、覆盖力强、表现力强,注重用线条与色彩表现情感等特点外,更易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移情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察对象从而物人合(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美术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胡燕琴,郭海英[3](2018)在《文学翻译教学中创造性叛逆的审美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的艺术活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将创造性叛逆和翻译美学结合起来,这不失为翻译界的一大突破,不仅能够更好更深层次地忠实于原文,而且能充分再现原文美的风格、面貌和意蕴,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原作的内涵。(本文来源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马可可[4](2018)在《从创造性误读看审美忠实——以《我是猫》叁个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的叁个中译本,对译者在翻译时出现的创造性误读现象的审美性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这种创造性误读是否应该值得提倡。(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5期)

惠凡[5](2016)在《论音乐欣赏的审美性与创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生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获取美的体验过程。本文从审美体验功能效应和创造性叁方面阐述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以及对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方法的几点建议,旨在树立欣赏者正确的音乐欣赏观、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6年03期)

李新宇[6](2015)在《电影色彩造型语言的艺术创造性与审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视听语言重要的组成元素,色彩自电影诞生以来就具有在银幕上塑造现实生活场景的符号化属性。通过其艺术化的表达与处理,电影色彩同时被赋予展现剧情背景、营造影片格调氛围、揭示主题、展现人物主观精神世界等多种功能性属性。(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5年16期)

程华[7](2014)在《对传统审美形式的创造性化用——贾平凹小说艺术技巧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贾平凹具有自觉的艺术意识,除了在艺术审美观念上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外,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具有为实现此种审美认知所使用的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贾平凹小说的艺术技巧观集中体现在他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创造性化用中。贾平凹对传统文学理论中虚与实的理解,小说与说话关系的理解,以及从民间和古语中寻找好的语言等进行创造性改造和发展,就是从文学表现的技巧上对中国传统审美元素的创新和突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思想和情绪。(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8期)

杨昆明[8](2014)在《课堂教学审美的基础是创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俗话说,施教之法,贵在创造。以审美为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创造性是其活的灵魂,教学审美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于教师自由灵活地进行创造。因此,课堂教学审美的基础是创造性。首先,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对于美与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关系的认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本文来源于《四川教育》期刊2014年Z2期)

赵馥敏[9](2014)在《审美价值取向对音乐表演创造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音乐演绎的创造性体现在演奏的音响中,呈现出节奏、速度、力度、乐句划分等音乐元素的区别。笔者认为具体音响的创造性生成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在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解读中生成。理解,作为人类存在的方式,则受到主体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笔者以《圣-桑斯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33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现象学研究法从现象出发进行本课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审美价值取向的形成是由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造成。审美价值取向受到审美意识的左右包含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观念、以及作为审美批评的尺度等几个方面。不同主体包含差异的审美价值取向影响着演奏者(理解者)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认识和分析,在其符合作品本质属性的解读中,造成音响的创造性发挥。本文假设生成创造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主体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作为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主体的差异性研究,如生活环境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表演实践,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其演奏音响的呈现。并且这些因素与创造性生成的具体产生的程度有何关联。(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4-05-01)

王娇然,刘明[10](2014)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审美创造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的核心则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性。音乐课程相比其他学科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更大的创造空间,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极强的审美创造能力。其中,创造潜能的开发是基于对审美力的培养而达到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培养其创造力,激发创造性和创造精神。(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4年04期)

审美创造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粉画作为幼儿美术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除了具有色泽鲜明、覆盖力强、表现力强,注重用线条与色彩表现情感等特点外,更易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移情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察对象从而物人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创造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爱萍.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性和创造性[J].甘肃教育.2019

[2].陈惠玉.审美体验,移情创造——浅谈水粉画教学中的审美创造性[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19

[3].胡燕琴,郭海英.文学翻译教学中创造性叛逆的审美再现[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4].马可可.从创造性误读看审美忠实——以《我是猫》叁个译本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

[5].惠凡.论音乐欣赏的审美性与创造性[J].当代音乐.2016

[6].李新宇.电影色彩造型语言的艺术创造性与审美表达[J].戏剧之家.2015

[7].程华.对传统审美形式的创造性化用——贾平凹小说艺术技巧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

[8].杨昆明.课堂教学审美的基础是创造性[J].四川教育.2014

[9].赵馥敏.审美价值取向对音乐表演创造性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14

[10].王娇然,刘明.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审美创造性价值[J].艺术教育.2014

标签:;  ;  ;  ;  

审美创造性论文-王爱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