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整合

浅谈劳动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整合

(浙江省瑞安市飞云周苌小学,325207)

摘要: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提供给孩子们可参与场所、可体验之地、可交流之机。近几年来,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劳动基地为基点,有效整合,开辟农作物种植区,开辟花卉栽培区,开辟果树栽培区,利用劳动基地资源,生成实践主题,开展活动研究,展示成果活动等,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空间,使劳动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得到整合,形成最佳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基地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具体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建与劳动基地建设,把实践课与对小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养成教育整合起来,体会农民的艰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此学校立足于劳动基地,整合资源,积极挖掘劳动基地和教师资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劳动基地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最有代表性、最强烈地反映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综合、大众化的理念。其中劳动实践是重要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建设和劳动基地建设对于学校实施、深化素质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有效落实新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实践能力的获得不同于学科传授,主要靠经验的累积而成。因此,利用劳动基地,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二)更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中的创造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劳动者、思考者、探索者,使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把学习和劳动结合起来,在劳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劳动,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这种创造性劳动训练中,收获智慧,发展智力。

(三)充分利用劳动基地资源

以学校的“劳动基地”为依托,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以班级为实践活动的核心,在老师及校外辅导员的引领下,开展扎实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养成从小事做起,仔细观察植物、观察生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以劳动、体验、感悟、实践为课题主线,搭建学生劳动实践的平台,了解一些常见蔬菜、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初步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

二、劳动基地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依托农村特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要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尽量突出学校的优势,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成功率。

(二)主体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展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满足资质不一的学生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把课程与学生身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

(三)开发性原则。学校的教育资源不是现成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教师、学生去挖掘、开发,并在参与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创新。

(四)创造性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潜力,让教师、学生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性。

三、劳动基地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为了保证学生主题探索有内容,有载体,有特色,有效果,必须开发“劳动基地”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考虑到了劳动基地资源创设的丰富性要求,我们把“红领巾劳动实践实验室、红领巾蔬菜园、红领巾柿子园、红领巾桃李园、红领巾百果园”作为活动阵地,设置了农作物种植区、花卉栽培区、果树栽种区三类实践区域。

(一)开辟农作物种植区

“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是《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课程目标之一。为了给学生亲近自然、探究自然提供广阔舞台,学校开辟了红领巾蔬菜园。这块实践区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行主题式探究活动,了解农作物生长的一般规律,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二)开辟花卉栽培区

花卉栽培区设在红领巾劳动实践实验室里。花卉栽培区常见花卉有矮牵牛、含羞草、彩叶草、一串红、孔雀草等。这些花卉大多是学生在红领巾劳动实践实验室里用种子培植出来的。红领巾劳动实践实验室,从劳动技术方式(如花卉的水培和利用无土栽培技术育种)、劳动设备(如自动浇水系统)等方面加以改进,增加了劳动基地的科技含金量。部分班级和老师利用了无土栽培中比较具有观赏性的水培技术培养观赏植物。这样,学生始终对红领巾劳动实践实验室满腔热情,还不忘写下观察日记。

(三)开辟果树栽培区

果树栽培区有红领巾柿子园、红领巾桃李园、红领巾百果园组成,里面有桃树、李树、梨树、橘子树、柿子树、枣树等多种树种,树种是学校从附近的温萧花圃中引进的。通过《我给校园植物做名片》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对这些果树有了大概的了解。在实践中,孩子们的天性得到释放,交往能力得到加强,涌现了一批“小小园艺师”,给校园的果树挂上了名片,那一张张植物名片不正是学生能力的展现吗?

四、劳动基地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利用

劳动基地丰富多彩的活动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情境性”资源,指导教师围绕活动主题,灵活地利用劳动基地开展主题探索活动,使学生在这个开放的生态领地,发展实践能力。

(一)整合劳动基地资源,生成实践主题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在劳动基地“情境”里,开放的空间催生着各种问题的诞生,例如“这是什么蔬菜?”、“这种蔬菜有什么特点?”、“这是什么花?”等。学生反映,这么多的植物,要是有它们自己的“名片”就好了,只要一看名片,就知道植物的品种和特点,于是就生成了《我给校园植物做名片》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通过实地参观学校,联系学校附近的温萧花圃,请园艺师傅介绍,上网查找资料、观察、采访调查、制作校园植物名片、给校园植物名片挂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近校园植物,学到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二)整合劳动基地资源,开展活动研究

有空地的学校建个规模不等的学生劳动基地自是不难,难就难在教师课程意识的真正觉醒、基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依托基地资源开展实践研究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基地的综合育人效应的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实践性都决定着不能把学生规限在教室里,而是需要把活动延伸到农田里、沟渠边和大棚内,另外,活动时间可以在课堂40分钟内,也可以在大课间、晨会课、午间和放学时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2]张华安桂清等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3]张华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标签:;  ;  ;  

浅谈劳动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整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