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血管通畅性论文-高峰,王文君,高洋,石磊,庄熙晶

桥血管通畅性论文-高峰,王文君,高洋,石磊,庄熙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桥血管通畅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阿司匹林,冠状血管造影术,冠心病

桥血管通畅性论文文献综述

高峰,王文君,高洋,石磊,庄熙晶[1](2019)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影响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1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0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拟接受择期CABG患者76例,排除7例,共计纳入69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37例,B组(替格瑞洛+阿司匹林)32例。随访期间患者失访4例,A组3例,B组1例,共计65例患者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A组34例,B组31例。评估2组桥血管通畅性,并随访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65例CT血管成像复查患者中,共计桥血管173根(胸廓内动脉63根,大隐静脉110根),其中A组92根(胸廓内动脉33根,大隐静脉59根),B组81根(胸廓内动脉30根,大隐静脉51根)。A组与B组桥血管通畅率及胸廓内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vs 91.4%;93.9%vs 93.3%,P>0.05);A组大隐静脉通畅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6%vs 90.2%,P<0.05)。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桥血管狭窄风险(OR=0.319,95%CI:0.107~0.951,P=0.040)。2组术后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主要出血事件和小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ABG患者术后1年,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较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能更好的降低静脉桥血管狭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郑海娇[2](2019)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完成手术后按照常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通心络胶囊,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左室射血分数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术后1年2组患者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α颗粒膜蛋白(CD62p)、血浆内皮素-1 (ET-1)均降低,一氧化氮(NO)均增高(P<0.05)。在术后1年的组间比较中,CD62p、ET-1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NO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桥血管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年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可以改善心功能,保持桥血管通畅,安全性良好。(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11期)

王德广,周玉杰,刘妍,赵奇,马越[3](2019)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年对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成功完成CABG,且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57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用药分为替格瑞洛组(283例)与氯吡格雷组(293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1年后桥血管通畅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共完成随访264例,氯吡格雷组共完成随访269例。共计1 652支桥血管被评估,其中氯吡格雷组834支,替格瑞洛组818支。替格瑞洛组1年后桥血管通畅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88. 5%(724/818)比85. 5%(713/8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68)。术后1年,2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71)。替格瑞洛组非CABG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19. 3%(51/264)比11. 5%(3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3)。结论对于CABG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在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对于患者远期预后及出血事件评估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高洋,王文君,高峰,石磊,庄熙晶[4](2019)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1年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我科行CABG手术的67例患者(男52例、女15例)纳入此研究,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B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其中A组34例(男28例、女6例),B组33例(男24例、女9例)。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桥血管通畅性。并随访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共4例患者失访,2例患者死亡。共计61例患者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其中A组31例,B组30例。共计桥血管156支(胸廓内动脉桥59支,大隐静脉桥97支),其中A组79支(胸廓内动脉桥31支,大隐静脉桥48支),B组77支(胸廓内动脉桥28支,大隐静脉桥49支)。总桥血管通畅率及动脉桥血管通畅率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79(82.3%)vs. 71/77(92.2%);30/31(96.8%) vs. 27/28(96.4%),P>0.05],而在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方面,A组通畅率显着低于B组[35/48 (72.9%) vs. 44/49(89.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桥血管狭窄风险[OR=0.282,95%CI(0.093,0.862),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ABG术后1年内,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相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更好地降低静脉桥血管狭窄的风险,并未显着增加出血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丁力,张岩[5](2018)在《不接触技术提高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桥血管的通畅率问题是阻碍CABG成功的主要障碍。除了作为CABG金标准的左乳内动脉有着超过90%的10年远期通畅率之外,最常使用的大隐静脉桥的10年通畅率仅为50%~([1,2])。大隐静脉在移植早期、中期、远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可导致其再狭窄。在静脉桥血管移植早期再狭窄主要是因为手术中对静脉的损伤、与靶血管口径的不匹配、以及大隐静脉本身的质量差等因素导致;在移植中期桥血管再狭窄与高脂蛋白水(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解鑫隆,徐朝军,项宇,倪广生[6](2018)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术后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服用与通心络胶囊相同规格等量的安慰剂胶囊,治疗周期均为12个月。记录2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2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于术后1周、1个月、12个月复查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或冠脉造影了解桥血管通畅情况,统计2组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12个月LVEF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即刻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内皮素-1(ET-1)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均明显低于术后即刻(P均<0.05),术后12个月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P均<0.05);2组术后即刻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均明显高于术后即刻(P均<0.05),术后12个月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P均<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和术后12个月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12个月左乳内动脉通畅率及术后1周、1个月大隐静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术后12个月大隐静脉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改善心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25期)

何松坚,翁建新,刘强,谭宁,李华龙[7](2018)在《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PCI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中期预后及血管通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从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入选冠心病患者106例,作为冠状动脉杂交术组(HCR组),前降支病变行微创小切口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处理,其余冠状动脉分支病变于术后7天行单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理;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匹配临床基线特征,入选106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作为PCI组,冠状动脉病变单纯行PCI处理。术后1、3、6、9、12月及2年各进行一次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次要终点事件。使用SYNTAX评分、Euro SCORE评估术后2年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及风险程度;评估2年靶血管通畅率;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及靶血管通畅生存时间;术后2年评估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脏超声参数、B型脑利钠肽、6 min步行距离。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3年,平均18.2±8.3个月。HCR组和PCI组MACCE发生率分别为9.5%和25.9%(P=0.035);HCR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4.8%比11.5%,P=0.038),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主要出血事件、死亡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HCR组全因死亡率为0.9%,PCI组全因死亡率为4.8%(P=0.104);HCR组2年生存率为99.1%,PCI组为95.2%(P=0.532)。HCR组急性心衰、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PCI组(P=0.048和P=0.011);术后2年HCR组MACCE的发生率低于PCI组(P=0.003);2年随访结束,两组总造影复查率为90.1%;HCR组术后2年随访中期靶血管通畅率为94.6%,高于PCI组的84.5%(P=0.037)。术后2年HCR组靶血管通畅率高于PCI组(P=0.042),HCR组SYNTAX评分低于PCI组(12.2±3.1比19.6±4.8,P<0.001),HCR组Euro SCORE低于PCI组(2.2±1.1比2.7±1.3,P=0.031),HCR组LVEF高于PCI组(63.3%±9.4%比60.1%±8.5%,P=0.029),HCR组LVEDD、LVESD均低于PCI组(P=0.043和P=0.037),HCR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PCI组(496±57 m比413±68 m,P=0.042)。结论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PCI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2年中期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靶血管通畅率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仲肇基,郑哲,王小启,高歌,李林林[8](2018)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桥血管通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应用BIMA行CABG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2±7.2)岁。分析患者术中即刻桥血管流量、手术效果,并通过出院前及术后3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右乳内动脉(RIMA)桥及左乳内动脉(LIMA)桥通畅率为97.8%,静脉桥通畅率为95.4%(P<0.05)。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总体通畅率为99.5%,其中R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99.4%,L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100%。结论 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早期效果及桥血管通畅率良好。LIMA-前降支及RIMA-前降支搭桥均有较高的近期通畅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高文卿,李彤,胡晓旻,吴鹏,稂与恒[9](2018)在《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为临床桥血管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冠状动脉移植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大隐静脉(SVG)、左乳内动脉(LIMA)及桡动脉(RA)作为桥血管的整体使用情况及通畅情况,比较3种桥血管的近期(<5年)、中期(5~10年)及远期(>10年)通畅情况,并对RA闭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桥血管使用总支数为85支,仅有1例用的右乳内动脉(RIMA),其他为SVG、LIMA、RA,使用支数分别为48、23、13支,4种桥血管整体通畅率为45.88%(39/85),SVG、LIMA、RA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25%(12/48)、73.91%(17/23)、69.23(9/13)。所有桥血管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的通畅率呈降低趋势,其中LIMA、RA及SVG近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IMA和SVG中期通畅率高于RA,而RA的远期通畅率高于LIMA及SVG,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例RA通畅病例靶血管吻合口近段有严重狭窄(>90%)或闭塞,远端血流通畅。结论桡动脉整体使用率仍偏低,整体通畅率优于大隐静脉,可作为第二优选桥血管。桡动脉应用前需做好病人选择及桡动脉评估,靶血管吻合口近端狭窄程度显着影响桡动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8年07期)

李涛,杨立,张卫国,罗春才,黄自立[10](2018)在《64层多排C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中期随访:影响桥血管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使用64层多排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内乳动脉桥(LIMA)和大隐静脉桥(SVG)血管的通畅性,并探讨影响冠脉旁路移植术后中期桥血管通畅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及并术后采用64层多排螺旋CT(MDCT)随访的病例。根据CT表现将桥血管的通畅状态分为通畅及不通畅两大类。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并比较通畅组和不通畅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桥血管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341个患者中有330支LIMA桥血管(326支吻合到前降支LAD,4支吻合到右冠状动脉RCA)和564支SVG桥血管(100支吻合到对角支D,220支吻合到钝缘支OM,238支吻合到右冠脉血流灌注区)。吻合到OM和右冠脉血流灌注区的SVG桥血管的通畅率明显高于吻合到D的通畅率(χ2=15.471,P=0.004)。吻合口近端靶血管狭窄程度小于90%是LIMA桥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15,95%CI=0.01-0.14,P=0.000),而高脂血症(OR=1.52,95%CI=1.0-2.5,P=0.048)、糖尿病(OR=1.28,95%CI=0.90-2.26,P=0.045)及出现胸痛或呼吸困难等冠心病症状(OR=1.81,95%CI=1.33-4.15,P=0.003)是SVG桥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吻合口近端前降支的狭窄率小于90%时,LIMA桥血管中期闭塞的危险性升高。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及典型的冠心病的症状是SVG桥血管中期闭塞的危险因素。吻合口远端靶血管的选择也是影响SVG术后通畅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期刊2018年02期)

桥血管通畅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完成手术后按照常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通心络胶囊,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左室射血分数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术后1年2组患者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α颗粒膜蛋白(CD62p)、血浆内皮素-1 (ET-1)均降低,一氧化氮(NO)均增高(P<0.05)。在术后1年的组间比较中,CD62p、ET-1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NO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桥血管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年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可以改善心功能,保持桥血管通畅,安全性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桥血管通畅性论文参考文献

[1].高峰,王文君,高洋,石磊,庄熙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2].郑海娇.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影响[J].新中医.2019

[3].王德广,周玉杰,刘妍,赵奇,马越.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2019

[4].高洋,王文君,高峰,石磊,庄熙晶.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

[5].丁力,张岩.不接触技术提高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

[6].解鑫隆,徐朝军,项宇,倪广生.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7].何松坚,翁建新,刘强,谭宁,李华龙.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PCI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中期预后及血管通畅性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

[8].仲肇基,郑哲,王小启,高歌,李林林.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桥血管通畅性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

[9].高文卿,李彤,胡晓旻,吴鹏,稂与恒.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观察[J].天津医药.2018

[10].李涛,杨立,张卫国,罗春才,黄自立.64层多排C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中期随访:影响桥血管通畅性的危险因素研究(英文)[J].ChineseMedicalSciencesJournal.2018

标签:;  ;  ;  ;  ;  

桥血管通畅性论文-高峰,王文君,高洋,石磊,庄熙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