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67~2005年居民收入分配情况初步分析及启示

美国1967~2005年居民收入分配情况初步分析及启示

牛冬德(河南省林州市开元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河南林州45655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确保我国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必要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居民分配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调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对美国1967~2005年居民收入分配情况的初步分析为理解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收入差距

1967~2005年美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化情况可以概括为.: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并且近年来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但是,一方面,由于美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快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由于种族、性别、地区等因素而导致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因此,美国居民对较高收入差距的社会承受力显著提高。

11967~2005年美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化情况

1967~2005年,反映美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收入不良指数三项主要指标逐年上升,且近15年来呈现加速上升趋势,数据表明,美国居民个人之间、收入群体之间(尤其是最富裕群体与贫困人口群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且近年来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

1.11967~2005年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05年,美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69,比1967年的0.397扩大了18.1个百分点。从1967~2005年的39年中,除1967~1971、1974~1976这8年基尼系数略低于0.40外,其余31年基尼系数均高于0.40,整体而言,美国基尼系数自1967~2005年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图1表明,1967~2005年的39年中,美国的基尼系数增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67~1990年,这24年间,基尼系数从0.397增加到0.428,扩大了7.8个百分点;1991~2005年的15年间,基尼系数从0.428增加到0.469,扩大了9.6个百分点;这表明美国居民基尼系数自20世纪最后十年以来呈现加速上升趋势。

1.21967~2005年泰尔指数变化情况

2005年,美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泰尔指数为0.411,比1967年的0.287扩大了43.2个百分点。1967~2005年的39年中,与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相似,美国的泰尔指数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图1表明,与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相似,1967~2005年的39年中,美国的泰尔指数增长大体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67~1990年,这24年间,泰尔指数从0.287增加到0.317,扩大了10.5个百分点;1991~2005年的15年间,泰尔指数从0.313增加到0.411,扩大了31.3个百分点;泰尔指数自20世纪最后十年以来加速扩大的趋势更为明显。

由于泰尔指数对上层收入水平的变化很明显,因此1967~2005年美国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表明近40年来美国最富裕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要快于收入中、下层群体。

1.31967~2005年收入不良指数[1]变化情况

2005年,从美国居民收入的五等分分组看,最低、中等偏低、中等、中等偏高、最高五等分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分别为3.4%、8.6%、14.6%、23.0%、50.4%,收入不良指数为14.8(即收入最高组所占份额是最低组的14.8倍),最高组的收入水平是最低组的14.9倍。1967年,美国居民收入的五等分分组中,最低、中等偏低、中等、中等偏高、最高五等分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分别为4.0%、10.8%、17.3%、24.2%、43.6%,最高组所占份额是最低组的10.9倍,最高组的收入水平是最低组的11.1倍。

可以看出,与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美国的收入不良指数自1991年以来也呈现加速扩大趋势(图1),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收入不良指数三项指标变动趋势的一致性,表明近40年来美国居民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趋于扩大,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均衡性更为显著。

21967~2005年美国居民收入水平变化情况

1967~2005年,美国居民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均快于人均GDP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由于种族、性别、地区等因素导致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2.11967~2005年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均快于人均GDP增长。

2005年,美国居民人均收入(percapitapersonalincome)为34471美元,与1967年的3254美元相比,39年中增长了9.6倍,年均递增6.4%;2005年,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ercapitadisposablepersonalincome)为30418美元,与1967年的2885美元相比,39年中增长了9.5倍,年均递增6.4%。2005年,美国人均GDP为42008美元,与1967年的4218美元相比,39年中增长了8.9倍,年均递增6.2%。2005年,美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9485美元,与1967年的2573美元相比,39年中增长了10.5倍,年均递增6.6%(图2)。可以看出,近40年来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宏观经济增长,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和较快增长,支持了美国的消费增长,而消费增长又进一步带动了美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因此,美国居民人均收入的稳定、持续、较快增长,为扩大消费,实现收入分享、增强居民收入差距的社会承受力奠定了较好基础。

2.21967~2005年美国居民户均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收入相比,1967~2005年,美国居民家庭户均收入却呈现缓慢增长态势,39年中,居民户均收入平均数年均递增1.2%、户均收入中位数年均递增0.7%(图3)。但是,应当看到,美国居民家庭户均收入缓慢增长是建立在一个相对较高收入平台上的增长,这种增长也有力支持了居民家庭消费的增长。39年中,居民户均收入的平均数、中位数在2000年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4767美元、47599美元,但是之后连续四年收入下降,直到2005年,美国居民户均收入的平均数、中位数才发生逆转,居民户均收入平均数、中位数分别达到63344美元、46326美元[2],分别比2004年增加了1.4%、1.1%。

初步分析,美国居民户均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居民家庭(Household)数量相比居民个人数量增长更快:首先,目前美国居民家庭(Household)的统计口径[3]与通常意义上的家庭(family)定义相比比较宽泛,按照美国人口调查局的统计定义,Household既包括存在婚姻血缘关系的家庭(family),也包括那些没有血缘关系而只是一起生活的居民;其次,近年来美国居民家庭的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单亲家庭越来越多。

2.31967~2005年美国居民中种族、性别、地区等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步减弱。

作为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种族、性别、地区因素等都不同程度扩大了美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就种族因素而言,迄今为止,美国白人(尤其是非西班牙裔白人)居民的平均收入要高于黑人、印第安人、西班牙裔美国人等(图4),但是,种族因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步减弱,以美国白人、黑人为例,1967年~2005年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家庭户均收入差距呈现逐步减弱态势。

从图5也可以看出,1967~2005年,美国男性、女性全职职工的实际收入差距有所缩小,1967年,女性全职职工的实际收入为男性的60%左右(57.8%),而2005年,女性全职职工的实际收入为男性的80%左右(77.0%),由于性别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变小。

另外,美国地区之间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近年来呈现逐步缩小趋势,2005年,居民家庭户均收入中位数最高的东北地区(50882美元)仅是最低地区(美国南部,42138美元)的1.2倍;而且,美国50个州中2003~2005年居民家庭三年移动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最高值(新泽西州,59989美元)是最低值(西弗吉尼亚州,35234美元)的1.7倍。

31967~2005年美国居民收入分配变动情况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政策制定的若干启示

按照国际社会的标准,基尼系数超过0.4就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较大。在1967~2005年的39年中有31年美国的基尼系数高于0.4,而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尼系数还呈现加速扩大趋势,美国居民个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不均衡性进一步明显。但是,过去39年中,美国宏观经济总体保持稳定、较快、持续增长,同时社会也相对稳定,美国经济呈现“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差距拉大”的运行特征。

美国经济“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差距拉大”的形成有诸多原因,主要包括:

首先,20世纪70年来以来,美国利用其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力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其次,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鼓励消费政策,长期以来,从美国宏观分配的内部结构看,美国居民收入增长要高于经济增长,较高的居民收入分享比例提高了居民的收入预期,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消费增长,消费增长又进一步带动了宏观经济增长。

第三,一方面,尽管长期以来美国居民收入差距保持较高水平并且逐步扩大,但是,这种收入差距扩大激励了相关经济主体,有效提高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通过再分配政策来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所带来的居民个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例如,美国各级政府通过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援助,近40年来逐步降低美国贫困人口比例(2005年美国贫困率为12.6%,1967年美国贫困率为14.2%),同时,美国联邦政府加大对美国南部等相对不发达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因此,近年来,尽管美国一方面存在着较高的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但是同时其种族之间、性别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又趋于逐渐缩小,而后者提高了居民对收入差距的社会承受力。

根据以上对1967~2005年美国居民收入分配变化情况的简要分析,尽管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当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有所不同,但是,两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市场机制是相似的,因此,美国近40年居民收入分配的情况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制定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启示:

第一,要逐步扩大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收入增速等于甚至在一定时期内适度快于经济增长。今后一段时期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应适度向城乡居民个人倾斜,在制定国民经济规划和宏观政策中,应根据GDP增长的预期,合理确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保持居民收入的稳步快速增长,应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政策取向。

第二,收入分配政策要着眼于提高居民收入预期,鼓励居民消费,有效拉动内需,通过有效拉动内需来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今后应着力通过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等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确保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收入分配政策要着眼于逐步理顺分配关系,既要坚持初次分配的效率导向,又要通过加大再分配力度逐步实现“提低”、“扩中”、“调高”的调控目标,充分发挥中、低收入群体对拉动内需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国人口调查局(UnitedStatesCensusBureau).Income,Poverty,andHealthInsuranceCoverageintheUnitedStates:2005,2006.

[2]白重恩,刘俏,陆洲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2):81-91.

[3]杜胜利,翟艳铃.总经理年度报酬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J].管理世界,2005(8):114-120.

[4]李涛.国有股权、经营风险、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J].经济研究,2005(7):77-89.

[5]林浚清,黄祖辉,孙永祥.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J].经济研究,2003(4):31-40.

[6]刘凤委,孙铮,李增泉.政府干预、行业竞争与薪酬契约——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9):76-84,128.

[7]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4):51-62.

[8]宋德舜.国有控股、最高决策者激励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4(3):91-97.

[9]田利辉.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U型曲线和政府股东两手论[J].经济研究,2005(10):48-58.

[10]王小鲁,樊刚.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24-36.

[11]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3):32-39,64.

[12]辛清泉,林斌,杨德明.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率[J].经济学(季刊),2007,6(4):1143-1164.

[13]徐晓东,陈小悦.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3(2):64-74.

[14]曾庆生,陈信元.国家控股、超额雇员与劳动力成本[J].经济研究,2006(5):74-86.

标签:;  ;  ;  

美国1967~2005年居民收入分配情况初步分析及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