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推力固定支架论文-董淑棉

大推力固定支架论文-董淑棉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推力固定支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力管道,检查室,隧道口,大推力

大推力固定支架论文文献综述

董淑棉[1](2013)在《热力管道大推力固定支架力学作用机制及设计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理论计算(利用摩阻力)和基于工程实践的优化后理论(利用被动土压力和摩阻力共同作用)计算进行对比的方法,得出了简单配重不是解决明挖大推力检查室内固定支架抗滑移最合理、经济的办法,可充分利用周边土体的被动土压力。通过采取简化的结构受力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原位试验数据分析,并结合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实例,得出了在一定范围内暗挖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承担大推力作用,受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防水隔离层影响不大的结论,通过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隧道口设置大推力固定支架是安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期刊2013年01期)

程亚平[2](2010)在《热力盾构隧道大推力固定支架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热力盾构隧道固定支架的设计特点,将固定支架、环梁和管片这一整体受力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各个部分的计算结果和相互影响关系,探寻固定支架的受力性能和合理性设计。选用常用的盾构管片计算模型:修正惯用法和多铰圆环法作为分析方法,选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作为计算软件。首先,在静力状态下,用两种模型对环梁和固定支架施加前和施加后的体系分别进行计算,提取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两种计算模型的差异;然后对两种模型施加温度场,再次进行计算,提取计算结果,并与各自模型的静力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比较都是从管片、环梁和支架叁个方面进行。通过分析对比,总结固定支架的变形、受力特点和分布,以及固定支架与环梁和管片的相互影响;据此对固定支架和环梁的设计给出建议,并针对有待分析的相关问题提出展望,希望对热力盾构隧道固定支架后续的研究或设计提供一点参考。(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0-06-01)

肖玮[3](2010)在《热力浅埋暗挖隧道大推力固定支架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及原位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由于地面空间宝贵,暗挖热力隧道已经应用并发展了十几年。在其他城市,也由于热力外线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明挖开槽的施工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因而其也将继续在其他城市的热力管网修建中发挥一定作用。然目前并没有完善的设计规范、足够的工程实例以及专家认可的经验数据可供参考。管道推力对于隧道结构的影响,和在此影响下结构如何设计和施工,这个问题还有待研究。针对暗挖热力隧道中固定支架同结构的相互作用和管道推力对固定支架、隧道结构、和周围土层的影响等问题,本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依托车公庄西延线热力管线工程,运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固定支架和隧道结构,结合工程监测所得数据,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验证了在管道推力作用下,现有的固定支架结构设计安全可靠;2.通过各截面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以及监测结果分析,得出管道推力对于围岩的变形和应力影响较小;3.提取结构应力计算结果,将不同截面对比分析,可知管道推力对于隧道结构的影响在固定支架处最大,沿着背离固定支架的隧道方向影响越来越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0-06-01)

肖明[4](2009)在《大推力固定支架置于中层板上对多层热力检查室结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力管线工程中,热力管道产生的大推力荷载是在热力检查室及隧道设计中尤其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热力检查室相对于其它地下结构所不同的地方。固定支架在混凝土二衬浇筑之后,与各板和墙体形成了良好的结构受力体系,以提高管道所传递的大推力荷载。但是长期以来热力检查室的设计都没有形成系统合理的规范可以遵循,仍然是依照地铁设计规范进行,所以其科学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和研究。本文针对热力检查室墙体结构受力的特性,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现场监测和后期有限元模型计算。采用Midas/Civil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建模计算,在结构计算的加载过程中,不仅单纯考虑了大推力荷载对墙体的影响,也考虑了大推力所带来的温度荷载对其的影响。通过对现场和后期的数值模拟所得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一些在今后的热力检查室设计中可以参考的依据和规律。相信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必然对热力隧道检查室的设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6-10)

陈新栋[5](2009)在《热力暗挖隧道内大推力固定支架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力管线工程中,固定支架是保证管线安全运行的重要结构物。固定支架起着限制管道热胀位移、保护弯头及其叁通管件安全的作用。本文对大推力固定支架的作用机理和隧道结构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在固定支架的设计中,传统的计算方法将固定支架两端简化为简支约束,且大推力由一根立柱承担的情形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往往偏大。本文对固定支架的原位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提供的固定支架截面形状和推力值进行了建模计算,并对比了叁种方法的结果。(2)通过建模计算了固定支架的位移和变形,并与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3)总结了隧道结构原位测试的数据,分析了隧道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对大推力在隧道纵向的传递机理做了研究。(4)在传统的抗滑移设计中,将隧道结构上部及两侧围岩均作为松弛土体,显然,对于浅埋暗挖的热力隧道是不恰当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热力隧道的施工过程和大推力下围岩和衬砌之间的滑移。结果证明大推力对隧道拐角结构的影响是较微的。(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6-01)

大推力固定支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热力盾构隧道固定支架的设计特点,将固定支架、环梁和管片这一整体受力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各个部分的计算结果和相互影响关系,探寻固定支架的受力性能和合理性设计。选用常用的盾构管片计算模型:修正惯用法和多铰圆环法作为分析方法,选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作为计算软件。首先,在静力状态下,用两种模型对环梁和固定支架施加前和施加后的体系分别进行计算,提取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两种计算模型的差异;然后对两种模型施加温度场,再次进行计算,提取计算结果,并与各自模型的静力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比较都是从管片、环梁和支架叁个方面进行。通过分析对比,总结固定支架的变形、受力特点和分布,以及固定支架与环梁和管片的相互影响;据此对固定支架和环梁的设计给出建议,并针对有待分析的相关问题提出展望,希望对热力盾构隧道固定支架后续的研究或设计提供一点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推力固定支架论文参考文献

[1].董淑棉.热力管道大推力固定支架力学作用机制及设计计算方法[J].隧道建设.2013

[2].程亚平.热力盾构隧道大推力固定支架力学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

[3].肖玮.热力浅埋暗挖隧道大推力固定支架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及原位监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0

[4].肖明.大推力固定支架置于中层板上对多层热力检查室结构影响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5].陈新栋.热力暗挖隧道内大推力固定支架作用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标签:;  ;  ;  ;  

大推力固定支架论文-董淑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