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罗宏灿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罗宏灿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176例头位难产产妇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采用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对比两组分娩结局和围产儿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4.77%。剖宫产率为14.77%,与常规组的43.18%、35.2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略低于常规组,但两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中14例胎儿窘迫,9例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结局不良率为26.14%(23/88),观察组中5例胎儿窘迫,3例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结局不良率为9.10%,两组围产儿结局不良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实施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围产儿结局,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头位难产;助产护理;徒手旋转

胎头位置异常往往会引起头位难产,随着当今医疗水平快速提升,产妇对于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头位难产依然是产科临床上常见的一个问题,对持续性枕后位以及枕横位的正确防治是改善头位难产问题的关键[1]。本研究主要析评估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76例头位难产产妇,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胎儿无宫内窘迫表现,胎心无异常;②产妇盆骨评分不低于10分,无骨盆畸形或者狭窄问题;③胎儿处于枕后位或枕横位,无颅骨重叠变形。排除标准:①心功能异常;②胎膜破裂;③合并妊娠综合征患者。本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5.4岁;孕周38~42周,平均39.4周;其中96例为枕后位,80例为枕横位。按照床位单双号将其均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88例。两组年龄、孕周、胎儿位置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自然分娩,不开展任何特殊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徒手旋转助产护理,产前指导产妇排空膀胱,若存在排尿困难问题可给予导尿护理,并按照常规产程消毒外阴,进行产道检查,评估宫颈扩张情况,观察有无水肿,并检测骨盆内径,探明胎儿位置。宫缩间歇期助产士右手快速探入阴道内部,拇指与四指分开,固定胎头,宫缩状态下缓慢旋转胎儿头部,沿着最小径线旋转胎头至枕前位,右枕后和左枕后分别沿着顺时针、逆时针旋转45~90°,正枕后位者旋转度数为135°。完成胎头转位操作后不要第一时间退出右手,等待两次宫缩并将胎头固定至枕前位,引导产妇正确用力以加强宫缩,即屏住呼吸并缓慢向下部用力,加快胎头下降[2]。第三次宫缩后注意观察胎头衔接,如果有胎头下降感觉,且周围未见脐带脱落、状况良好者,助产士可退出右手。20min后常规消毒,确认胎儿位置,倘若位置仍有异常则应再次开展徒手旋转助产。操作期间保持与产妇的语言交流,抚慰其焦虑紧张情绪,通过各种方法分散产妇注意力,缓解产时疼痛[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分娩结局和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围产儿不良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通过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检验分别为t、x2,P<0.05时提示样本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分娩结局对比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4.77%。剖宫产率为14.77%,与常规组的43.18%、35.2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率略低于常规组,但两组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分娩结局对比(n,%)

注:两组数据对比aP<0.05

2.2并发症

常规组中14例胎儿窘迫,9例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结局不良率为26.14%(23/88),观察组中5例胎儿窘迫,3例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结局不良率为9.10%,两组围产儿结局不良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胎头位置异常往往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约有85%的头位难产产妇是由于胎头位置异常引起[4]。头位难产通常受骨盆狭窄、宫缩乏力和胎头俯屈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胎头盆底受压时间越长,则胎儿缺氧几率越高,甚至会导致宫内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等不良问题。胎头下降受阻也会不同程度导致产程进展缓慢、阻滞,部分产妇需要中转手术行剖宫产。由此一来,产后感染、母婴损伤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随之提升。临床应对头位难产产妇予以充分重视,密切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应对胎头异常,通过合理有效的助产干预来改善分娩结局。徒手旋转胎头是改善胎头位置异常的一种有效助产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控制性,但操作过程中要精确掌握旋转时间,控制力度,同时还应为产妇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情绪抚慰,缓解产时疼痛,提高产妇配合度,确保胎儿顺利娩出。从本次研究数据分析来看,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4.77%。剖宫产率为14.77%,与常规组的43.18%、35.2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5例胎儿窘迫,3例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结局不良率为9.10%,两组围产儿结局不良率有显著差异(P<0.05),充分说明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技术用于头位难产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实施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围产儿结局,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尤爱军.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1):1318-1321.

[2]廖玲,廖东林,李慧龄等.骨盆摇摆配合气囊仿生助产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345-2349.

[3]成金焕,郭晓燕.产时体位护理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联合应用对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23-3224.

[4]吴俊平.低位及出口难产应用穴位针灸辅助党参等中药治疗与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饮食保健,2015,2(15):157-158.

标签:;  ;  ;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罗宏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