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复合污染论文-钱钱,杨兴,郭明,秦鹏,徐颂

土壤复合污染论文-钱钱,杨兴,郭明,秦鹏,徐颂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复合污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学,生物质炭,吸附机理,重金属-PAEs

土壤复合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钱钱,杨兴,郭明,秦鹏,徐颂[1](2019)在《生物质炭对土壤吸附Zn~(2+)-DEP复合污染溶液中Zn~(2+)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施用生物质炭后土壤对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PAEs)复合污染物的吸附效果,选取猪炭和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炭,采用批量吸附试验,并初步探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猪炭(PB)和法国梧桐炭(POB)均可促进土壤对重金属-PAEs复合污染溶液中锌离子(Zn~(2+))的吸附,且随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更加明显,其中相较不加生物质炭的处理,施加质量分数为2%PB可使饱和吸附量提高31.61%,是施加质量分数为2%POB的5.90倍。动力学吸附行为可采用准二级动力模型较好描述,主要吸附过程包括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热力学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并以氢键作用力为主。此外,DEP为典型的PAEs,其添加可促进土壤对溶液中Zn~(2+)的吸附。图5表3参39(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晓声,毛喜英,熊伟,张剑锋[2](2019)在《石煤提钒矿区钒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石煤提钒矿区存在的钒镉复合污染土壤,研究了常见修复材料硫酸亚铁与氧化钙对钒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同时利用BCR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稳定化前后土壤中钒、镉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化钙对土壤中的镉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硫酸亚铁对钒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当氧化钙∶硫酸亚铁=2∶1,对钒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最好。其中,钒、镉的稳定化效率分别为99.36%、94.12%。同时,经稳定剂处理后土壤中钒的酸可提取态占比由12.15%下降至1.17%,可还原态钒占比由35.33%上升至45.70%;土壤中镉的酸可提取态占比由8.22%降低至3.04%,可还原态与残渣态镉占比由14.25%、72.64%分别上升至17.38%、75.28%。(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5期)

章梅,张谷春,黄欣怡,周来,朱雪强[3](2019)在《电动力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关键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动力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核心机理和关键问题分析,介绍了现有实验模型的特点,详细分析了电动力修复复合污染土壤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pH、修复液种类、污染物类型与形态、修复运行时间、电极材料等,提出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电动力修复复合污染土壤实施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5期)

张煜行,谯华,何明靖,魏世强,张杨明稼[4](2019)在《镉及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因化肥和农用薄膜塑料等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我国农田土壤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复合污染,其中镉及邻苯二甲酸酯就是一种典型代表。基于修复原理在概述单独镉污染土壤、单独邻苯二甲酸酯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镉及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生物修复技术方法及各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镉及邻苯二甲酸酯采用联合修复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冯丹妮,杨虎德,马彦,焦位雄,姜万礼[5](2019)在《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从传统的单一重金属元素污染转变为重金属的复合污染。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以及植物生理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其生态效应,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见解。(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杨宁宁,梁青芳,高煜,耿雅妮[6](2019)在《重金属和酞酸酯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重金属与酞酸酯复合污染对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利用土壤酶活性评价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可行性提供科学支撑,以土壤环境中的2类典型污染物:重金属(Cd、Zn、Pb)和酞酸酯(DMP、DnBP、DEHP)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试验设计,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观察6种不同性质的无机与有机污染(Cd、Pb、Zn、DEHP、DMP、DnBP)复合污染。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DnBP×DMP>Pb×DMP>DMP×Zn>DnBP>Zn;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Cd>Pb>DMP×Zn>DnBP×Pb>DMP>Zn。复合投加2类污染物能使土壤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重金属和酞酸酯复合污染与污染物的浓度密切相关,但脲酶活性较过氧化氢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继东,胡佳晨,王欢,余湛,郑阳[7](2019)在《某电镀厂旧址铜、镍、六价铬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某电镀厂旧址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还原/固化+异位还原/稳定化修复工程。通过前期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确定场地污染现状、修复目标及修复工程量。通过修复技术比选,确定适合本项目的修复技术路线。通过小试试验确定适宜的修复药剂(还原剂、固化剂和稳定化剂)及药剂添加范围。通过现场中试试验,确定各种药剂的最佳投加比。修复施工完成后,由第叁方检测机构对修复工程进行采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估修复质量。本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能够为其他类似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30)

周玉璇,龙涛,祝欣,王磊,孔令雅[8](2019)在《重金属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的分布特征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中污染物通常以复合污染的形式存在,各种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修复的难度,仅针对单一污染物进行治理通常难以达到土壤修复的要求。该文对重金属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分布特征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几种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淋洗法、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电动法)的作用机理及适用条件,并对该类型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魏帅,Wolde,Tefera,Beri,王润泽,林之,谢若瀚[9](2019)在《镉铜复合污染土壤中南方红豆杉的重金属提取效果及根际细菌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对南方红豆杉价值的影响,以高经济价值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为研究材料,在田间Cd/Cu复合污染土壤上开展大田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和ICP-MS分析技术,研究了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南方红豆杉根际细菌群落特征和特异细菌群落结构,测定了南方红豆杉各部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的种植显着降低了根际土壤的细菌α-多样性,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南方红豆杉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明显不同,南方红豆杉根际Alphaproteobacteria纲(Sphingobium、Kaistobacter)、Betaproteobacteria纲(Oxalobacteraceae、Comamonadaceae)、Gammaproteobacteria纲(Acinetobacter)和Bacteroidetes门(Sphingobacteriaceae)尤为丰富。PICRUSt分析表明南方红豆杉根际中有着丰度更高的与转运蛋白、氨基酸代谢、磷酸盐代谢相关的预测功能基因。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南方红豆杉根际土壤的Cd、Cu含量分别显着降低18.8%和55.1%;且南方红豆杉高价值部位重金属Cd和Cu含量偏低,分别是根部的24.8%和30.7%。研究表明,南方红豆杉根际形成了特异细菌群落结构,其对于根际土壤重金属Cd、Cu有良好的萃取效果。(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韩廿,黄益宗,魏祥东,铁柏清,张盛楠[10](2019)在《螯合剂对油葵修复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油葵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提取效率,研究了不同螯合剂(NTA、EGTA、EDDS和EDTA)对油葵修复Cd、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不同螯合剂对油葵根、茎、叶、花盘和籽粒生物量影响不大。不同螯合剂对油葵各器官Cd、As含量和积累量影响不一样。与CK处理相比,施用NTA、EGTA、EDDS、EDTA导致油葵花盘Cd含量分别提高30.2%、55.1%、41.9%和43.3%,根系As含量分别提高23.6%、18.1%、15.6%和15.4%,但是对籽粒和茎中Cd含量影响不显着。施用NTA、EGTA、EDDS和EDTA处理使油葵植株总Cd积累量分别比CK处理提高32.8%、45.3%、40.5%和41.6%,而对油葵As积累量没有显着影响。4种螯合剂对油葵各器官Cd、As富集系数有不同影响,而对Cd、As转运系数影响不显着。施用EDTA处理使根际土壤Cd含量比CK处理降低25.0%,施用NTA和EDTA处理使根际土壤As含量分别降低18.1%和14.3%。4种螯合剂均可以提高油葵对Cd、A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土壤复合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石煤提钒矿区存在的钒镉复合污染土壤,研究了常见修复材料硫酸亚铁与氧化钙对钒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同时利用BCR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稳定化前后土壤中钒、镉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化钙对土壤中的镉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硫酸亚铁对钒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当氧化钙∶硫酸亚铁=2∶1,对钒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最好。其中,钒、镉的稳定化效率分别为99.36%、94.12%。同时,经稳定剂处理后土壤中钒的酸可提取态占比由12.15%下降至1.17%,可还原态钒占比由35.33%上升至45.70%;土壤中镉的酸可提取态占比由8.22%降低至3.04%,可还原态与残渣态镉占比由14.25%、72.64%分别上升至17.38%、75.2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复合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1].钱钱,杨兴,郭明,秦鹏,徐颂.生物质炭对土壤吸附Zn~(2+)-DEP复合污染溶液中Zn~(2+)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

[2].赵晓声,毛喜英,熊伟,张剑锋.石煤提钒矿区钒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试验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19

[3].章梅,张谷春,黄欣怡,周来,朱雪强.电动力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关键因素研究进展[J].能源环境保护.2019

[4].张煜行,谯华,何明靖,魏世强,张杨明稼.镉及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当代化工.2019

[5].冯丹妮,杨虎德,马彦,焦位雄,姜万礼.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J].甘肃农业科技.2019

[6].杨宁宁,梁青芳,高煜,耿雅妮.重金属和酞酸酯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9

[7].刘继东,胡佳晨,王欢,余湛,郑阳.某电镀厂旧址铜、镍、六价铬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例[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9

[8].周玉璇,龙涛,祝欣,王磊,孔令雅.重金属与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的分布特征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9].魏帅,Wolde,Tefera,Beri,王润泽,林之,谢若瀚.镉铜复合污染土壤中南方红豆杉的重金属提取效果及根际细菌群落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10].韩廿,黄益宗,魏祥东,铁柏清,张盛楠.螯合剂对油葵修复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标签:;  ;  ;  ;  

土壤复合污染论文-钱钱,杨兴,郭明,秦鹏,徐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