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数据论文-黄庆国,徐虎,马卫国,汪斌,曹剑

生理数据论文-黄庆国,徐虎,马卫国,汪斌,曹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理数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昆明犬,自由状态,生理参数,行为

生理数据论文文献综述

黄庆国,徐虎,马卫国,汪斌,曹剑[1](2019)在《昆明犬自由状态下的生理参量数据模块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工作犬行为与生理的交互作用,探究工作犬在自由状态下的生理参数和昼夜节律性,实验采用了无线遥测生理系统对昆明犬的生理参量进行全面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安静自由状态下,昆明犬在10~12月龄、13~15月龄、16~18月龄时,昆明犬平均心率随着月龄的增长,心率指标有所降低,公犬的心率均比母犬较高,而呼吸的平均持续时间和平均潮气量随着月龄增加而增加;平均血压在13~15月龄的平均血压均高于另外两个月龄阶段;其体温(腋下体温)在36.4℃~36.6℃之间。(本文来源于《第19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陈永浩[2](2019)在《云计算下运动员生理信号数据智能采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运动员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续航时间短、上机位存储容量受限等问题,设计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型运动员生理信号数据智能采集系统。通过数据模拟采集电路,为生理信号控制器、智能采集单片机分配合理的电平条件,实现新型采集系统的硬件运行环境搭建,解决系统续航时间不持久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云计算区块链采集架构的方式,识别处于对点位置的运动员生理信号,并达成数据智能协议栈间的射频连接,实现新型采集系统的软件运行环境搭建,解决上机位存储容量较低的问题。结合系统的软、硬件运行条件,完成云计算环境下的运动员生理信号数据智能采集系统设计。通过两组对比实验证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新型采集系统确实比传统系统具备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3期)

杨海茹,刘清堂,吴林静,邓伟,周姝言[3](2019)在《大数据时代生理信息分析的教育应用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生理信号技术的发展,探索人体生理信息与教学过程间的关联关系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文章阐述了生理信号及其特征;分析了心率检测、眼动追踪、皮肤电反应、脑电信息处理等生理信息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案例和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文章提出了教育生理信息分析的大数据特性、便携性、融合性、群体性及趋向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赵丽丽[4](2019)在《HJD-SPF鸭生理生化以及解剖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采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HJD-SPF鸭生理生化以及解剖学背景数据,观察年龄、性别因素对HJD-SPF鸭所测数据的影响,本文采用常规的血液生理生化检测及解剖学实验方法,分别对HJD-SPF鸭五个周龄的生理指标(18项)、血液生化指标(21项)和解剖数据(26项)进行测定,同时应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同性别组间方差分析、同周龄同一数据进行雌雄t检验,结果显示:1.在生理指标中:同一周龄不同性别的体温(T)、呼吸频率(R)、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嗜酸性粒细胞(EO)、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心率(HR)、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中性粒细胞(NE)、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收缩压(SBP)、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舒张压(DBP)在一个或多个周龄雌、雄之间差异显着(P<0.05)或差异极显着(P<0.01),而淋巴细胞(LY)、嗜碱性粒细胞(BA)、单核细胞(MO)各周龄组雌、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2.在生化指标中: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酰转移酶(GGT)、尿酸(UA)、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蛋白(TP)、尿素氮(BUN)、球蛋白(GLO)、肌酐(CRE)、葡萄糖(GLU)、甘油叁酯(TG)、胆固醇(TCH)、钾(K~+)、钙(Ca~(2+))在各周龄组雌、雄相比差异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而碱性磷酸酶(ALP)和钠(Na~+)性别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3.在解剖数据中:同一周龄不同性别的体重、脑系数、心脏系数、肝系数、脾系数、左肺系数、右肺系数、法氏囊系数、左肾系数、右肾系数、左肾上腺系数、右肾上腺系数、体长、胫长、骨盆宽、胸深、胸宽、龙骨长、十二指肠、空回肠、左盲肠、右盲肠在不同周龄雌、雄之间差异显着(P<0.05)或差异极显着(P<0.01),而只有直肠在性别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4.在同一数据相同性别组间分析中,除雌性的嗜碱性粒细胞、体温和雄性的淋巴细胞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之外,其余数据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说明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采集的绝大多数数据都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涛[5](2019)在《中华山蓼对Cu~(2+)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转录组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筛选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或者富集能力的植物类群对于矿区的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蓼科山蓼属植物中华山蓼常见于铜锌矿区,被认为是铜矿的指示植物,表明该物种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重金属的胁迫。此外,中华山蓼具有较强的克隆生长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因此该物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通过根的克隆生长迅速占领生境,是一种较好的可用于生态恢复的植物。然而,中华山蓼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仍然不清楚,是通过富集重金属离子还是通过耐受重金属胁迫适应铜锌矿区的环境需要进一步阐明。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0、50、150、300、500mg/L)的Cu~(2+)并结合不同处理时间,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采自矿区(东川)和非矿区(丽江)的中华山蓼(Oxyria sinensis)对重金属Cu胁迫的生理响应;并对代表性处理的中华山蓼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以检测参与重金属胁迫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结果如下:(1)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着高于根,处理一个月后植株的过氧化物酶(POD)含量显着高于处理两个月后的植株,根和茎的过氧化物酶(POD)含量显着高于叶,茎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显着低于根和叶,但过氧化氢酶(CAT)在不同性别、处理时间、材料来源地、Cu~(2+)含量和植株部位处理条件下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根和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叶,但丙二醛(MDA)含量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此外,处理一个月后植株的游离脯氨酸、叶绿素、Cu~(2+)含量均显着高于处理两个月后的植株,而来自东川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显着高于来自丽江的植株,经过Cu~(2+)胁迫的植株体内的Cu~(2+)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3)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3.55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6.76Gb,转录本数据170952个,总长度248903417nt,平均长度1455.984nt,N50为2026nt,最终得到的基因60095个,总长度66843173nt,平均长度1112.291nt,N50为1755nt。将所有Unigene通过Blast软件与各个数据库(COG、GO、KEGG、KOG、Swiss-port、eggNOG和Nr)逐一进行比对,有38860个Unigene在上述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其中COG、GO、KEGG、KOG、Pfam、Swiss-port、eggNOG和Nr数据库中获得注释的Unigene数量分别为:11413(29.3%)、20394(52.5%)、14677(37.8%)、24225(62.3%)、23626(60.8%)、36764(94.6%)、34306(88.3%)。(4)与采自丽江但在室内种植一段时间的对照植株相比,处理一个月(150mg/L的Cu~(2+)浓度)后的植株中检测到361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174个基因表达量上调,436个基因表达量下调,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在核糖体、氧化磷酸化、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和RNA转运途径中富集;而处理(150mg/L)两个月后的植株中检测到217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84个基因表达量上调,894个基因表达量下调,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角质、生物碱和蜡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和植物激素单一信号转导途径中富集。与采自丽江的新鲜对照植株相比,处理一个月后(150mg/L的Cu~(2+)浓度)的植株中检测到397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442个基因表达量上调,530个基因表达量下调,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核糖体和氧化磷酸化途径中;而处理(150mg/L)两个月后的植株中共检测到282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44个基因表达量上调,1079个基因表达量下调,注释结果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α-亚麻酸代谢、苯丙醇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和光合作用途径中。(5)进一步分析发现,与Cu~(2+)转运和应对Cu~(2+)胁迫相关重要基因中,氧化酶基因表达下调,金属硫蛋白基因、铁锌调控蛋白ZIP和ATP结合盒式蛋白ABC家族的基因表达上调,小分子热激蛋白也参与了中华山蓼响应重金属Cu胁迫的调控过程,但不同基因的表达量没有统一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的结果发现,在Cu~(2+)处理后中华山蓼植株均未表现出明显受伤害的症状,说明该物种对Cu~(2+)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且来自东川矿区的植株耐受能力强于来自丽江非矿区的植株,其中抗氧化系统中的SOD和POD在耐受Cu~(2+)胁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表明生长在矿区的中华山蓼已经存在特殊的基因型以适应矿区的土壤环境。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中华山蓼应对短期Cu~(2+)胁迫的抗逆性可能与核糖体和氧化磷酸化途径这两个通路有关;而中华山蓼应对较长时间Cu~(2+)胁迫的抗逆性可能与苯丙醇生物合成和α-亚麻酸代谢途径这两个通路有关。抗氧化系统基因,类黄酮生物合成、脂肪酸伸长、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等基因表达量上调,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华山蓼对重金属Cu具有较好的抗逆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翟家兴[6](2019)在《基于多模态生理数据的汽车造型美学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汽车设计正面临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转折点,在汽车造型的设计阶段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通过评审高效并且准确地找到消费者的需求点,就能够降低实体模型的制作成本和研发的时间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取得市场主动权。目前来讲设计方案评审通常以专家打分或领导个人决策等缺乏客观性的传统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反映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一种通用的评价方法,使汽车造型在各个设计环节上都能给造型设计师更具有客观性、量化性、有参考价值的评价结果,进而解决设计师和消费者主观性理解产生的认知偏差问题。本次研究以汽车外饰造型为切入点,制定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理数据的汽车造型美学评价方法,实施了可行的评价实验,通过联合眼动和脑电分析,提高结论的准确性。对由汽车造型引起人的生理变化进行特征提取,最终建立一种可供汽车设计部门参考的评审方案,提供客观性的评审意见,在汽车造型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能发挥出定性定量的指导性作用。通过量化评价方法改进汽车造型设计,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使设计师可以根据量化结果改进设计。同时企业也可以进行对标车型之间的横向对比,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实施精准营销,发掘用户群体或用户个人的兴趣点,针对性的设计汽车造型,拓展私人定制性设计的汽车销售新市场。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模态生理数据的汽车造型美学评价方法中的涉及到的用户体验评价方法、生理数据分析、汽车造型美学评价等理论。为本次汽车造型评价实验设计、实验设备应用和结论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之后讲解了具体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以及原始多模态生理数据的预处理过程。包括眼动数据的迭加、热点图及轨迹图的输出、AOI兴趣区的划分和眼动生理指标的计算,脑电数据的去干扰处理以及频域拆分处理,之后才能结合眼动数据进行多模态生理数据分析。在最后以多模态生理数据为依据,对汽车造型进行整体和局部细节的分析,研究汽车造型的哪些部分最能吸引用户注意,哪些汽车造型包含的哪些设计元素受到用户的喜爱,帮助造型设计师改进设计方案,提高用户的审美体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彭栩生,王亚东[7](2019)在《疾病本体数据在人体生理位置上的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疾病本体是人类疾病的标准化本体,为了更加清晰地表示疾病本体并加快其检索速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将疾病本体数据映射到人体生理位置上的可视化方案。首先通过人工校对,将疾病本体数据与人体的系统或者器官对应,之后,从原始的SVG出发,通过对其分割之后再合并获得需要展示的人体系统或者器官的图片,并通过算法获取图片中内容的边缘路径,从而响应点击事件。结果表面,该可视化方案可以清楚且快速地对疾病本体进行检索。(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韩颖,董玉琦,毕景刚[8](2018)在《学习分析中情绪的生理数据表征——皮肤电反应的应用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真实情境中学习者情绪状态的测量与分析是学习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生理数据具有客观性、实时性、精确性等特点,是情绪研究中重要的测量方法。文章对生理数据的表征——皮肤电反应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介绍了皮肤电反应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情况,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基于生理数据的情绪研究为学习分析提供了学习者生理层面与心理层面的数据,呈现了更加全面、立体、精确的学习者信息,有利于为学习者提供更具适应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李晨光[9](2018)在《生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和日常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对于传统医疗护理的水平和技术也要求的越来越高,健康生活成为了现在的主流。一些突发疾病的预防、慢性病的治疗和术后恢复成为了人们保证自身健康的重中之重。现实中多数情况是医院住房拥挤,病房价格昂贵,对于慢性病人及老年病人来说,经常性住院治疗都需要耗费时间排队,住院治疗费用难以承担,对于术后恢复人群需要定期采取相关生理数据来判断身体恢复状况,因此,研究开发一款人体生理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系统非常有意义。血压、血氧、心电、体温等生理参数是人体至关重要的生命特征,通过对这些生理参数的监测和分析有助于某些慢性病的预防和术后身体状况恢复。该系统打破传统的住院观察治疗等方式,将无线网络技术与传统的医疗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及时、方便、准确的疾病预防和诊断。论文通过调研生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的背景和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依照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采用目前主流的框架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实用的生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该系统开发使用Java语言,设计采用MVC模式,前端基于BootStrap框架,后台基于SSM框架,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论文完整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开发和实现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1)按照软件工程瀑布模型,设计开发了生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系统运用MVC架构实现了多模块的功能集成,具体包括生理数据管理模块、预约医生模块、修改个人信息模块、服务对象模块等六个子模块。(2)使用Echarts可视化图表控件,生动、直观的将生理数据进行可视化。使用Bitwise技术实现权限验证,将系统中所有的非静态资源分配权限码,用二进制数表示。当用户发送命令请求的时候,需要先验证是否拥有该url的访问权限,系统再对其做出相应的响应。(3)使用K最近邻分类算法(KNN)对传感器获取的生理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5)

张乐凯[10](2018)在《基于生理信号数据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情感计算、智能识别技术、无线网络、微型传感器和生理信号记录设备的发展,基于人体生理信号的产品或系统设计已经从传统的科学研究走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生理信号传感器已经可以内置于衣服、帽子、鞋子、手套、床、游戏手柄等终端中进行长时间的用户情感感知和反馈。如MIT媒体实验室的情感计算小组有很多商业应用案例,如情感教学、情感饰物、情感玩具、情感眼镜、情感地毯、情感CD、情感鼠标等。基于生理信号的产品或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用户的精神状态(如压力等),从而给予合理的建议或反馈;在线学习中,可以监测学生的情感状态,老师可以调节课程的难易或趣味性;或者可以在机场或海关监测可疑对象的情感状态,进而避免恐怖袭击等。可以预见,基于生理信号的智能化产品设计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外,人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情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对于产品情感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产品的基本功能和易用性方面的需求。近年来,由于生理信号直接受人类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控制,基本不受用户的主观影响,可以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情感状态,甚至推测出连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隐性需求,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采用生理信号测量的方式来收集用户与产品交互过程中的情感反应来改进用户体验。基于生理信号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评估的核心问题在于寻找用户的情感与生理信号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式,即如何从原始生理信号中获取情感相关的特征集,并基于这些特征进行数据挖掘,建立相应的生理心理模型,从而用于产品设计或用户体验评估。本文基于中国工程院知识服务中心创新设计知识服务系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303137,61402141)的工作,以发现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特征及其组合,并建立情感计算模型为研究目的,应用于产品设计及用户体验评估中。本文在总结最新的心理学、神经科学、情感计算、设计学、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以下内容:(1)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有关生理信号情感识别的理论方法和设计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归纳了产品设计及评价理论模型、与情感相关的生理信号特点、情感诱发方式、特征提取方式和常用的模式识别的方法,为后续采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对情感进行识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通过对比分析现有产品设计和评价的理论,引入情感计算的方法,提出了基于生理信号的产品设计及用户体验评估模型,为今后基于生理信号的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和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框架。(3)从基于生理信号的产品或系统设计方面,我们以个性化音乐推荐为场景,建立了相对完善、客观的音乐情感数据库,并采集了皮电、脉搏、呼吸、皮温、瞳孔直径等生理信号,然后通过特征提取、选择和降维技术获得了生理信号特征集,并进行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模式识别,提出了基于NuSVR算法的音乐情感认知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个性化音乐情感推荐系统中。为基于生理信号的产品或系统设计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案例参考。(4)从基于生理信号的产品或系统设计方面,我们以远程MOOC学习为场景,用音乐情感片段作为情感刺激,对被试的瞳孔反应信息分别使用多层感知器(Multilayer perceptron)、Kstar和SVM等算法进行建模,并作了对比分析。提出了 SVM算法的情感认知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开发了一款可以提升MOOCs学习效率的应用,这款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学习者的瞳孔直径,并将此特征转换为情感状态反馈给MOOC的老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状态作出课程的调整或提醒学生,从而改善了网上交流不便的障碍。为基于生理信号的产品或系统设计的研究人员提供了案例参考。(5)从基于生理信号的用户体验方面,我们根据用户对两款茶产品的5个交互阶段,应用主观测量方法和客观测量方法分析了用户对两款茶产品的感官和情感体验,表明产品的体验包括感官和情感是动态变化的。另外,生理信号如皮电可以作为用户情感体验的客观评价指标。该研究不仅从理论上理解产品体验中感官和情感的反馈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使用生理信号测量用户体验也很有参考价值。本文提出的基于生理数据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评估模型既可以让设计师通过分析生理信号的特征等方法来开发基于生理信号的智能产品或系统,又可以让用户体验师对现有的产品或系统进行基于生理信号的用户体验测量。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智能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领域的理论完善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由于创意与设计领域普遍存在情感因素,因此,本项研究对于服装设计、音乐编曲、动漫设计、展示设计、游戏设计、舞蹈编排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20)

生理数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传统运动员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续航时间短、上机位存储容量受限等问题,设计云计算环境下的新型运动员生理信号数据智能采集系统。通过数据模拟采集电路,为生理信号控制器、智能采集单片机分配合理的电平条件,实现新型采集系统的硬件运行环境搭建,解决系统续航时间不持久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云计算区块链采集架构的方式,识别处于对点位置的运动员生理信号,并达成数据智能协议栈间的射频连接,实现新型采集系统的软件运行环境搭建,解决上机位存储容量较低的问题。结合系统的软、硬件运行条件,完成云计算环境下的运动员生理信号数据智能采集系统设计。通过两组对比实验证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新型采集系统确实比传统系统具备更高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理数据论文参考文献

[1].黄庆国,徐虎,马卫国,汪斌,曹剑.昆明犬自由状态下的生理参量数据模块的建立[C].第19次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陈永浩.云计算下运动员生理信号数据智能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9

[3].杨海茹,刘清堂,吴林静,邓伟,周姝言.大数据时代生理信息分析的教育应用及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19

[4].赵丽丽.HJD-SPF鸭生理生化以及解剖数据的采集与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5].李涛.中华山蓼对Cu~(2+)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转录组数据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9

[6].翟家兴.基于多模态生理数据的汽车造型美学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彭栩生,王亚东.疾病本体数据在人体生理位置上的可视化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

[8].韩颖,董玉琦,毕景刚.学习分析中情绪的生理数据表征——皮肤电反应的应用前瞻[J].现代教育技术.2018

[9].李晨光.生理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8

[10].张乐凯.基于生理信号数据的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8

标签:;  ;  ;  ;  

生理数据论文-黄庆国,徐虎,马卫国,汪斌,曹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