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论文-冷寒冰

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论文-冷寒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CR微流体芯片,流量传感器,一体化温度控制,PDMS

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冷寒冰[1](2018)在《新型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基因片段的体外扩增技术,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叁个过程组成,传统的PCR扩增模式通过25~35个温度区间的反复循环,使DNA分子量呈指数方式增长,根据PCR仪器性能的不同,一个完整的扩增过程需要120~200min不等。近几年随着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与微电子机械技术(MEMS)的共同发展,为PCR微流体芯片技术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最终使之成为一种涉及流体力学、分析化学、生物分子学、微电子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与传统的PCR技术相比,大大减少扩增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昂贵试剂的消耗量。本课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连续流式PCR微流体芯片。首先,为了能够在扩增过程中实时监测反应体系的流速,并及时对流速做出矫正,因此在流路中设计了一个基于恒加热功率的微流量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玻璃基底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作为加热电阻,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通道材料,借助数字光刻投影技术进行加工制作,可以实现10-120μL/min范围内的较精确测量。其次,以ITO导电玻璃为加热电阻,设计了自加热、自测量的一体化温度控制单元。该单元利用PWM波脉宽时间长度分时对ITO进行加热和对其自身阻值进行测量;温度控制单元研制前期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ID控制器建立ITO加热电阻的温阻线性关系,然后在PWM波的测量周期通过恒流源检测ITO加热电阻的阻值,通过前期获得的温阻线性关系反推出加热电阻的温度值;通过单片机程序控制,调整PWM波脉冲宽度实现ITO导电玻璃温度的精确控制。该温度控制系统整体尺寸为:长5cm、宽5cm、高0.2cm,温度误差为±1℃。然后,本文对PCR芯片的流路结构进行了设计,借助本实验室自制的数字光刻投影系统(DLPS)利用PDMS材料实现了宽200μm,深80μm,全长2.28m的蛇形流路加工;利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实现了芯片与ITO电极层的不可逆封装,整体芯片外形长4cm、宽3cm、厚0.3cm。;最后,对PCR芯片、加热电极、冷却装置集成封装后开展了扩增效果的测试实验。其中,针对流路中的气泡和通道壁的吸附问题,本文分别开展了不同浓度条件下丙叁醇对气泡抑制作用的对比实验,以及不同浓度条件下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对通道壁内表面吸附抑制作用的对比实验;本PCR微流体芯片对两种DNA片段成功开展了扩增,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8-03-25)

冯晓,李海芳,林雪霞,易伶潞,林金明[2](2016)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芯片电泳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超过一百种HPV亚型被检测出来。根据HPV感染和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可以将HPV分为高危型、可能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检测方法包括目标放大技术和信号放大技术1,常用的方法有细胞学检查、斑点印迹法、荧光原位杂交法、Southem杂交法和杂交捕获法等,目前有两种国际化的商业化的检测方法,一种是由德国Qiagen公司生产的杂交捕获II代(HC2)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已经被美国FDA认证,作为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4-26)

龙秀荣,兰建云,耿建祥,阚延静,范雪梅[3](2015)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芯片分型法行HPV分型检测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荧光定量法)与基因芯片分型法(简称基因芯片法)在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中的灵敏度,分析两者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111例行液基细胞学诊断、135例行组织学诊断,采用荧光定量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所有受试者15种高危HPV基因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荧光定量法检测HPV的灵敏度为55.28%,基因芯片法灵敏度为55.6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κ=0.745);HPV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上升。结论荧光定量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HPV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检测灵敏度都较高,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与HPV感染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23期)

雷和平,麦丽萍,杨慧,钟诗龙,杨敏[4](2014)在《聚合酶链反应芯片筛选5-氟尿嘧啶对乳鼠心肌细胞心脏毒性差异表达基因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芯片技术观察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对乳鼠心肌细胞心脏毒性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5-FU刺激组。提取并纯化细胞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提取物浓度、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及完整性。选择包含84个已知心脏毒性相关基因的PCR芯片,采用比较阈值(ΔΔCt)法分析两组基因的表达差异。以表达差异(即上调或下调)大于2倍的基因为有意义的差异基因。结果共有48条基因出现差异表达,其中5条基因表达上调,43条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利用PCR芯片技术筛选相关基因,为深入阐明5-FU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李潇,曲焱焱,张丕乔,张津,张丽华[5](2011)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渤海地区鱼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渤海湾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9种海鱼(小黄鱼、花鲈、蓝点马鲛、鲐、钝吻黄盖鲽、棘头梅童鱼、许氏平鲉、高眼鲽和长蛇鲻)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鱼种鉴定。首先提取其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对其细胞色素b的特定片段(464bp)进行扩增,然后选择DdeⅠ、HaeⅢ和Nla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并利用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得到酶切产物的特异图谱和确切的片段大小,从而有效区分了9种海鱼。研究结果表明,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在鱼种鉴定上具有精确、鉴别和快速叁大优势,可为鱼类食品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1年07期)

陈双雅,张津,陈伟玲,徐敦明,周昱[6](2011)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品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成功鉴定了台湾海峡常见的8种石斑鱼品种和5种鲷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1年07期)

姚李英,贾红阳,陈涛,左铁钏[7](2008)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微流控生物芯片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通道内具有一定流速的DNA反应混和物能否达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指定的温度PCR微流控芯片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应用有限体元法(FEV)数值模拟该芯片上3个恒温区的直型、弯型、逶迤型叁类微通道内,微流体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结果表明:对于宽100μm深50μm的微通道,速度在0.002 m/s~0.02 m/s范围内,180°的弯道以及温度场、温度梯度的存在对其速度场分布无影响,微流体仍呈现为层流;微流体大约经过60μm的距离,其温度场达到稳态,其速度场充分发展为层流;采用宽4 mm深2 mm的空气隔热槽能起到隔热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8年09期)

李凌青[8](2008)在《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系统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集成化的PCR生物芯片充分利用芯片热容量小、比表面积大、节省珍贵样品的优点使得该项技术应用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可靠。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首先针对PCR反应所需的温度均衡性,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优化加热电极形状及微腔反应室的高度。采用基于微加工技术的研究方法,在0.2mm厚的玻璃基片集成Pt加热电极及温度传感器,针对高分子聚合物聚碳酸酯(PC)热模压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制作出芯片微反应室的腔体。其次对于Pt传感器温度电阻公式进行分析测得所制作的Pt传感器的电阻温度系数。之后对传感器微信号的获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了以精准恒流源LM336-2.5、AD620以及OP07为基础的高精度放大电路。最后采用以FPGA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包括AMP、AD、PID、PWM和LCD等模块,用ISE软件完成编译下载实现系统功能。该系统有利于PCR系统的升级并能有效集成到微全分析系统中。基于玻璃基片和聚碳酸酯实现的PCR芯片集成了DNA反应室、Pt加热电极及温度传感器等功能组件。微腔反应室容积约为5微升。通过简化芯片的微结构、微加工工艺和微加工设备,制作出较低成本PCR芯片。同时对芯片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以FPGA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章春笋,邢达,李彧媛[9](2008)在《激光技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评述了激光技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微流控芯片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激光技术在PCR微流控芯片微加工、微流体物理参数测量、温度循环控制以及芯片上在线产物检测(包括荧光实时定量/终点和毛细管电泳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激光技术在未来基于PCR的微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中的新应用。(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8年02期)

章春笋,徐进良[10](2006)在《连续流动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微装置中脱氧核糖核酸样品的驱动控制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国内外连续流动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微装置中脱氧核糖核酸样品的驱动控制技术进展,主要包括恒流泵(注射泵驱动和蠕动泵驱动)、旋转泵驱动、磁流体动力驱动以及自然对流驱动等。并对这几种驱动方式的优缺点作简要的讨论(引用文献43篇)。(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06年12期)

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超过一百种HPV亚型被检测出来。根据HPV感染和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可以将HPV分为高危型、可能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检测方法包括目标放大技术和信号放大技术1,常用的方法有细胞学检查、斑点印迹法、荧光原位杂交法、Southem杂交法和杂交捕获法等,目前有两种国际化的商业化的检测方法,一种是由德国Qiagen公司生产的杂交捕获II代(HC2)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已经被美国FDA认证,作为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冷寒冰.新型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

[2].冯晓,李海芳,林雪霞,易伶潞,林金明.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芯片电泳检测[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2016

[3].龙秀荣,兰建云,耿建祥,阚延静,范雪梅.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芯片分型法行HPV分型检测的比较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4].雷和平,麦丽萍,杨慧,钟诗龙,杨敏.聚合酶链反应芯片筛选5-氟尿嘧啶对乳鼠心肌细胞心脏毒性差异表达基因的作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

[5].李潇,曲焱焱,张丕乔,张津,张丽华.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渤海地区鱼种鉴定[J].色谱.2011

[6].陈双雅,张津,陈伟玲,徐敦明,周昱.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品种鉴定[J].色谱.2011

[7].姚李英,贾红阳,陈涛,左铁钏.聚合酶链式反应微流控生物芯片的数值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

[8].李凌青.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系统的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9].章春笋,邢达,李彧媛.激光技术在聚合酶链式反应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8

[10].章春笋,徐进良.连续流动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微装置中脱氧核糖核酸样品的驱动控制技术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6

标签:;  ;  ;  ;  

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论文-冷寒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