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知识创造论文-王涛,陈金亮,沈孟如

组织知识创造论文-王涛,陈金亮,沈孟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知识创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识获取,知识创造,跨界团队,组织边界

组织知识创造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陈金亮,沈孟如[1](2019)在《外部知识获取与内部知识创造的融合——组织交互嵌入情境下的跨界团队》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部知识获取和内部知识创造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知识活动方式,在为企业带来新组织知识的同时,也会让企业陷入两难境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两种活动对有限资源的竞争而导致的冲突。针对此问题,以往研究更多强调的是通过均衡的方式加以协调。但是现实中,企业很难精准地把握两者间的资源配置,不能有效利用两种活动来服务企业创新。跨界团队是企业在与外部相关组织合作的过程中,跨越组织边界并嵌入合作方的内部价值链,与其进行有效融合来完成价值共创的特殊业务单元。通过运用跨界团队可以设置"缓冲地带"和实现"取长补短"以融合两种知识活动,从而降低组织创新活动的风险和成本。作为组织知识活动的新载体和执行单元,跨界团队存在于组织交互嵌入的情境中,通过建立迭加的整体性联结来形成独特的运作机制,使得合作双方实现多维度的衔接与融合,从而增强组织间知识交互活动的质量。(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邓瑞星[2](2018)在《客户参与创新、组织特性与知识创造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推动全社会知识迭代和倍增发展,知识创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客户在参与创新过程中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提供者和技术研发的参与者。组织作为客户与企业连接的桥梁,组织特性对客户参与创新、知识创造也起到了相关的作用。本文基于前人对客户参与创新、组织特性与知识创造的研究。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确定本研究的框架,提出概念模型,并建立了叁条影响路径,客户参与创新对知识创造的影响路径,组织特性对知识创造的影响路径,组织特性对客户参与创新的影响路径,对叁条影响路径提出了假设,并构建了调查量表。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以此来获得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0.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最后通过AMOS24.0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客户参与创新对知识创造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组织特性对知识创造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组织特性对客户参与创新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启示,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客户的作用,为员工与客户沟通提供平台,积极的营造有利于员工和客户沟通的文化氛围,并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8-05-01)

程军,芮夕捷[3](2018)在《基于组织知识创造的企业知识型档案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组织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研究企业知识型档案的立档标准和构成体系,以便更好地记录商业环境变化致使企业越来越多地从事知识创造活动的历史,也有利于利用知识型档案进行知识创造。研究揭示了企业内知识创造合理的立档标准为组织知识创造事件,其标志是企业作业系统中的技术问题和相关的创新,管理系统中的治理问题或非程序决策问题和相关的创新;企业知识型档案系统的构成包括企业内创新事件中的共感知识及其创造过程,形式知识及其创造过程,系统知识及其创造过程,操作知识及其创造过程。(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郑承志[4](2016)在《组织知识创造的表达现象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表达现象学对知识表达进行深入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管理变革、生产技术革新以及产品研发进行详细探析,结果表明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工具设备运用以及言语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来,但所有这些表达都不是完整的表达,而企业中的组织知识创造是一个知识表达贯穿其全程的知识共同化、融合化、可操作化和内化4阶段螺旋重复过程。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表达方式以利于知识共享与传播,其次要对技能、惯例、风格等传统上认为难以言明的知识定期整理挖掘以利于其传承与革新,第叁要按照知识创造4阶段螺旋重复规律设计各种创新流程以提高创新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黄良章[5](2016)在《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里,知识与技术的变化、更新以及获取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知识资源的整合能力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正在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源自于创新,而技术创新又是创新过程的原动力,是整个过程的开端。企业其他一切形式的创新的最后总目的都是为了与技术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为之服务。所以,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企业通过组织学习以及知识创造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其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整理归纳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以及技术创新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个人的观点出发,表述了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以及技术创新的内涵,构建了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以及技术创新的关系理论模型,并对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以知识创造为中介变量研究组织学习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以探求知识创造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共获得177份有效问卷,通过对有效问卷的数据整理,使用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信效度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得到相关的研究结论,达到了相关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最后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组织学习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对其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其中,学习承诺与动力是在组织学习中影响技术创新过程最大的因素。其次,组织学习能够直接影响知识创造,并对其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其中,学习承诺与动力是组织学习中影响知识创造过程最大的因素。再次,知识创造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对其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其中,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整合能力是知识创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最后,组织学习通过知识创造的部分中介作用能更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新春,戚桂杰,梁乙凯,谢京辞[6](2016)在《开放式创新社区组织知识创造能力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互联网思维推动企业开放式创新与Web技术应用的深度融合。作为新兴的开放式创新应用模式,开放式创新社区(OIC)成为企业界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如何利用OIC提升中国本土化组织知识创造能力在OIC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方法 /过程]在组织知识创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基于SECI的OIC知识创造能力模型。以海尔为例,分析海尔"众创意"对组织知识创造能力提升的四个过程。[结果 /结论]发现企业能够通过OIC及时捕捉创意、需求与反馈,同时提升感知获取能力;在对创意的探寻、整合、消化运用的过程中提升知识的探寻能力、适应能力与吸收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提出OIC与知识创造能力融合提升模型。(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芮夕捷,程波[7](2016)在《组织知识创造中默会知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知识创造研究强调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转变的核心环节,然而这一环节的前提是默会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以柏拉图的学习即回忆说为切入点,认为默会知识有分析性和综合性两种,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将蕴涵于相关显式知识之中而又不为意识所意识到的知识发掘出来,而综合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本质上是认知主体在其显式知识结构中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推演规则,并据此推演出相应的默会知识。组织知识创造所涉及到的默会知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能转变为显式知识。(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吴翠花,张永云,张雁敏[8](2015)在《组织控制、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组织控制变量,对企业发展不同时期情境下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的主效应及组织控制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对来自9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初创期和成长期中知识创造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契约控制在其中发挥着显着的调节效应,成长期中信任控制的正向调节效应明显,初创期中信任控制的正向调节效应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5年12期)

李柏洲,赵健宇,郭韬,苏屹[9](2015)在《知识创造行为与组织惯例的演化博弈及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演化博弈模型为主要理论工具,在对知识创造行为与组织惯例关系予以描述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创造行为与组织惯例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不同条件下知识创造行为与组织惯例分别达到演化稳定均衡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创造行为与组织惯例的匹配属于动态、重复博弈过程,参与博弈的预期收益、激励成本、转换成本直接决定演化稳定策略且影响个体对知识创造行为与组织惯例的选择,知识创造行为则倾向以承袭为主的保守策略。演化博弈方法的引入为知识创造行为和组织惯例的研究开辟了全新视角,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5年03期)

刘思亚[10](2014)在《组织变革感知、心理契约违背与知识创造绩效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心理契约与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探讨组织变革感知、心理契约违背与员工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员工的组织变革感知对心理契约违背具有正向效应,而对知识创造绩效具有负向作用,心理契约违背既是中介变量同时也对知识创造绩效具有消极影响;在员工感知组织干预措施中,除组织沟通感知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外,员工参与感知与员工培训感知皆对它们具有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4年09期)

组织知识创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技术推动全社会知识迭代和倍增发展,知识创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客户在参与创新过程中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提供者和技术研发的参与者。组织作为客户与企业连接的桥梁,组织特性对客户参与创新、知识创造也起到了相关的作用。本文基于前人对客户参与创新、组织特性与知识创造的研究。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确定本研究的框架,提出概念模型,并建立了叁条影响路径,客户参与创新对知识创造的影响路径,组织特性对知识创造的影响路径,组织特性对客户参与创新的影响路径,对叁条影响路径提出了假设,并构建了调查量表。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以此来获得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0.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最后通过AMOS24.0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客户参与创新对知识创造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组织特性对知识创造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组织特性对客户参与创新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启示,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客户的作用,为员工与客户沟通提供平台,积极的营造有利于员工和客户沟通的文化氛围,并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知识创造论文参考文献

[1].王涛,陈金亮,沈孟如.外部知识获取与内部知识创造的融合——组织交互嵌入情境下的跨界团队[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2].邓瑞星.客户参与创新、组织特性与知识创造的关系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

[3].程军,芮夕捷.基于组织知识创造的企业知识型档案系统研究[J].兰台世界.2018

[4].郑承志.组织知识创造的表达现象学探析[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

[5].黄良章.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6

[6].王新春,戚桂杰,梁乙凯,谢京辞.开放式创新社区组织知识创造能力提升研究[J].情报杂志.2016

[7].芮夕捷,程波.组织知识创造中默会知识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吴翠花,张永云,张雁敏.组织控制、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

[9].李柏洲,赵健宇,郭韬,苏屹.知识创造行为与组织惯例的演化博弈及其仿真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5

[10].刘思亚.组织变革感知、心理契约违背与知识创造绩效的关系[J].中国科技论坛.2014

标签:;  ;  ;  ;  

组织知识创造论文-王涛,陈金亮,沈孟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