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女性论文-娄欣星

江南女性论文-娄欣星

导读:本文包含了江南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代,家族女性,空间书写,审美价值

江南女性论文文献综述

娄欣星[1](2019)在《论清代江南家族女性的空间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时空环境可以孕育不同的人格特质和地域特性,家族女性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是江南特定的文化景观。特别是到了清代,江南家族女性依赖其独特的从宦、谋生以及结社经历,创造了多样的空间书写类型,进而形成了个性化的空间书写特征,表现出审美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审美感受的丰富性。"空间形态"已逐渐成为家族女性的一种"生存形态",在空间互动中表达女性复杂的生命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不同空间以及不同空间内自我身份的认知,充分展现个体的思想认识和生命价值。同时,江南家族女性的空间书写也进一步深化了女性文学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女性文学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证明。(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倩倩[2](2019)在《良贱与“家”——《众香词》与明清江南士人的女性品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才女的品级划分标准出现了松动。在明清江南士人的眼中,江南才女的品级同"家"的关联程度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众香词》是明清最重要的女性词选之一,文章试图通过对此书的分析一探明清江南士人视角下江南才女的品级与"家"的关系,先是对《众香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论述了"家"在女性品级的划定中起到的作用,并以《众香词》的分类为例,分析男性视角下女性品级与"家"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李冬蕾,梁惠娥[3](2019)在《明代江南地区女性头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意义]明代江南地区女性头饰造型精美,题材丰富,不仅是明代物质文化的载体,也是当时政治、经济、社会风气等诸多因素融合而成的产物,并与明代传统服装之间存在积极互动。[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查等方法,对明代江南地区女性头饰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提出明代女性头饰的地域研究以及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关系有待深入,为明代女性头饰和传统服饰品文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启示。(本文来源于《服饰导刊》期刊2019年04期)

吴若冰[4](2019)在《女性视角下明清江南宅园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复杂而广泛的意义,性别因素作为园林空间背后的文化投影,对园林空间的生产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古往今来,园林空间往往是社会关系的外化,空间的性别属性同样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关系,强烈地体现在物质空间的每个层面。然而长期以来园林空间被描述和设定为中性的、无性别差异的存在,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同时,学者在有关园林空间的研究中不断追寻着空间的意义,而探索园林空间与社会、历史和人类之间联系则是解读空间意义的核心。女性与园林空间之间联系的形成,不仅由于女性生理和心理等自然属性影响了宅园空间的营造,更重要的是女性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通过宅园空间进行表征。宅园空间作为物质和社会关系表征的基础,从而具有更为深刻的空间内涵。因此以“女性视角”审视园林空间的深层意义,可以弥补传统园林史研究中的缺漏,补充其构成,从而描绘一个更为全面的场景。本文基于女性视角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宅园空间与女性的互动。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社会关系层面考察性别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探析性别伦理在园林空间中的表征方式,从社会性别秩序在宅园空间中的表征、社会身份对女性活动空间的界定和社会审美对女性空间特质的影响叁个方面阐释明清江南宅园空间的社会性别含义;其次从社会生活层面分析女性生活、女性身体及女性气质与园林空间的互动关系,探析女性在造园、理园、游园、赏园等空间实践中的智慧及其对宅园空间生成的影响;进而基于社会——空间的辩证关系,总结女性与宅园空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女性视角探索宅园的空间秩序。最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及田野调查法,基于女性视角以苏州耦园为例进行案例研究。探索古代女性与宅园空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从复杂的空间内涵中抽丝剥茧,发掘女性对宅园空间营造的影响。而整合这些碎片化的相互关系的真正意图在于强调“差异”,因为这些差异都是真实存在的,都是传统园林空间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解决当代女性空间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卓娅[5](2019)在《丹青中的女性艺术——以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女性画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中国美术史,女性画家群体似乎一直被忽略,这状态直到明清才有了改观,其中明清两代是古代女性绘画空前发展的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记录女性画家的着述。本文主要论述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女性画家以及探讨这一时期女性绘画得到发展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0期)

陈蕊,蔡胜[6](2019)在《民国时期淮北乡村的女性放足——兼与江南地区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放足作为近代中国女性身体解放的重要步骤,被赋予时代之进步意义。但在民国时期的淮北,大多数乡村女性的放足行为是出于应对社会现实的需要,是迫于形势的"让步",仅是表面而并非实质上的"解放"。而江南乡村女性的应对性放足却"同途殊归"。她们在通过进入工厂或积极劳动获得一定经济基础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传统的性别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掌握了一定的身体支配权与话语权,具有较鲜明的进步意义,然而这种进步并非等同于女性解放。两地女性源于同途的应对性放足却面对着不同的前景,这主要取决于农家经济形式的不同。(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仲秋云[7](2018)在《论格非《春尽江南》中的女性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格非小说《春尽江南》描写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曾经高唱"理想主义"的一群人在面临时代变革时的不同选择和人生走向。本文以小说女主人公庞家玉(李秀蓉)为中心,从女性"无我"与"物化"两个方面入手,揭示了女性自身的弱点与男性主导下的社会观念对女性的围困。(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30期)

洪培偲[8](2018)在《爱情与孤岛——从“江南叁部曲”女性形象解读格非的女性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叁部曲"中,格非一方面呈现中国百年乌托邦历程下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塑造了一系列极具生命力的女性形象,本文以作品中女性身份的变迁为切入点,直指当下女性生存状态,并探究孤岛主题中隐藏的格非的女性观。一、"江南叁部曲"概述20世纪90年代,经过早期先锋的探索,格非的作品开始回归传统,关注人物自身的细节,女性形象也一点一点从平面走向立体,新世纪的"江南叁部曲"中,(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18期)

金丹[9](2018)在《格非“江南叁部曲”中的女性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格非携带《人面桃花》高调宣布回归传统小说叙事,在接下来的七年里,格非相继出版了《山河入梦》以及《春尽江南》,合称为“江南叁部曲”。格非作为学院派的先锋作家,从21世纪的写作中自觉地反思文学的创作,从《欲望的旗帜》开始,格非开始摸索向传统叙事的创新性回归,相较于之前的先锋小说作品,他的小说开始更多的关注故事细节以及完整性,并明显的体现出对《红楼梦》叙事手法的借鉴,更为突出的是他一改之前对女性人物欲望化、符号化的书写,将女性人物置于小说主体地位,塑造了在不同时代中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描画出一种典雅、凄美的女性气质。通过深入解读“江南叁部曲”文本中女性人物形象,结合时代背景、文本意象以及精神分析等,进一步探究格非女性书写的创作理念,以及“乌托邦”理想与女性书写之间的内在关联,挖掘出格非“江南叁部曲”在当代女性书写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历史价值。“江南叁部曲”中出现的女性人物形象复杂多样,其中包括承载作家精神内涵的叁位主要女性人物,以及环绕在她们周围,对其命运变化起着推波助澜作用的其他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解析,试图从精神分析角度探索在“乌托邦”梦想影响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心路变迁历程,以及她们与格非,与“乌托邦”理想之间的关联。格非“江南叁部曲”的书写从出版日期上看时长8年,格非对于普济“乌托邦”的书写也从辛亥革命一直跨越到当下有百年之久,格非在“叁部曲”中塑造了叁个不同时代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从气质到精神内核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她们的变化不仅仅体现了作家的创作思路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也体现了“乌托邦”理想随着时代变迁的历程,从而更加深刻的展现了知识分子当下的处境,因此对“叁部曲”女性书写内容嬗变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江南叁部曲”中自然意象世界十分独特,“花”表示了女性人物形象的特质,“梦”表现了叁代女性人物之间的关联,“岛”表现了女性人物与“乌托邦”之间的关联,“雨”象征着女性人物命运的转折。通过小说中意象世界的创作,格非试图展现“乌托邦”革命家族女性的精神嬗变和悲剧命运,据此关怀“乌托邦意识”的深层次内涵,追忆逝去的革命信仰。格非此前在女性书写方面的尝试不多,而“叁部曲”则十分成功的塑造了一批鲜明动人的女性形象,格非通过“女性书写”表达“乌托邦”主题,这是格非追求诗性写作的体现,同时也是因为女性人物与“乌托邦”存在更加契合的特质。从男性作家“凝视”理论与“女性书写”的关联之中探究格非“女性书写”创作极大的转变,以此来探究“江南叁部曲”女性书写的文本内涵。(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10)

黄嫦首[10](2018)在《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心态与诗歌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性在历史中是处于被代言的地位,是处于集体失语的状态。明代以前女性作家数量屈指可数,在史册中留名的更是寥寥无几。中国女性文人至明代始则如同井喷式地出现,而尤其以江南一带为胜。学界对于明清时期的江南女性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生活的研究颇多,而缺乏对于其内心世界的探究。《江南女性别集》是一部收录了明清时期江南一带闺阁女性的诗词创作集。本文以《江南女性别集》为考察中心,来研究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心态与诗歌创作。首先是对《江南女性别集》中女性创作内容进行分析,以探究文字背后的江南闺阁女性的空寂文化心态。其次,笔者试着对《江南女性别集》中的诗歌创作进行普遍性分析与特殊性分析。同时基于江南闺阁女性婉约含蓄的特质,分析她们诗歌所具有的温柔在诵,最附深衷的艺术特色。同时选取四位人生际遇各不相同的女性进行个案举隅。文章共分为叁章。第一章:园林之内的江南女性。本章首先对于江南闺阁女性生长于园林之中被遮蔽保护的状态进行描述,借文字才能够观望园林之外的世界。同时,女性也借文字表达其内心的所思所想。第二章:江南女性的空寂文化心态。由于江南闺阁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婉约含蓄的特质,通过对于江南女性的闲适之作,思亲之作、孤寂之作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探究其江共有的空寂文化心态。第叁章:江南女性的诗歌创作研究。首先对分别从语言、典故的使用以及意象的选择来分析其诗歌创作温柔敦厚的风格特色,并选取四位女性的创作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8-03-26)

江南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清之际,江南才女的品级划分标准出现了松动。在明清江南士人的眼中,江南才女的品级同"家"的关联程度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众香词》是明清最重要的女性词选之一,文章试图通过对此书的分析一探明清江南士人视角下江南才女的品级与"家"的关系,先是对《众香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单回顾,然后论述了"家"在女性品级的划定中起到的作用,并以《众香词》的分类为例,分析男性视角下女性品级与"家"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江南女性论文参考文献

[1].娄欣星.论清代江南家族女性的空间书写[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王倩倩.良贱与“家”——《众香词》与明清江南士人的女性品级观[J].大观(论坛).2019

[3].李冬蕾,梁惠娥.明代江南地区女性头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服饰导刊.2019

[4].吴若冰.女性视角下明清江南宅园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5].徐卓娅.丹青中的女性艺术——以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女性画家为例[J].西部皮革.2019

[6].陈蕊,蔡胜.民国时期淮北乡村的女性放足——兼与江南地区的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仲秋云.论格非《春尽江南》中的女性困境[J].名作欣赏.2018

[8].洪培偲.爱情与孤岛——从“江南叁部曲”女性形象解读格非的女性观[J].牡丹.2018

[9].金丹.格非“江南叁部曲”中的女性书写[D].延边大学.2018

[10].黄嫦首.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心态与诗歌创作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江南女性论文-娄欣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