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指数论文-薛庆锋,徐九文,王金艳

收获指数论文-薛庆锋,徐九文,王金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收获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栽培,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技术措施

收获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薛庆锋,徐九文,王金艳[1](2019)在《豫北水稻提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多年水稻栽培实践,现提出一系列提高其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技术措施,基本内容包括:适时晚播,适当早栽,本田提早追肥,据本田苗情及时排水落干,落实好施穗肥、喷施赤霉素等延缓衰老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农村.农业.农民(B版)》期刊2019年10期)

喻时周,秦信蓉,向阳,杜才富,程尚明[2](2019)在《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收获指数及其品质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高产油菜新品系,比较分析了14份稳定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之间的差异,同时考察不同材料千粒重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4份材料单株经济产量在23.68~79.60 g之间,平均单株经济产量为52.94 g;单株生物产量在104.96~318.16 g之间,平均生物产量为209.69 g;收获指数在0.22~0.29之间,平均收获系数为0.25;在考察的14份材料中,试验共筛选出3份甘蓝型杂交油菜骨干恢复系YD 57 R、YD 18 RC和显R 2。(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8期)

靳舒荣,王艳玫,常悦,王月华,李加纳[3](2019)在《不同收获指数甘蓝型油菜β-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源"器官中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的效率是提高油菜收获指数的关键环节,而"源"器官中淀粉酶活性影响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输强度。β-淀粉酶(β-amylase, BAM)及其基因家族成员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选择高产高收获指数型、高产低收获指数型、低产低收获指数型3类油菜品种,在终花期后5、10、15、20、25d分别取茎杆、叶片、角果皮与种子,分析β-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β-淀粉酶活性在所检测"源"器官中酶活性总体随发育时期增加。高收获指数型油菜叶片、角果皮中的β-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低收获指数型油菜。β-淀粉酶基因家族中,BAM1、BAM4与BAM5在油菜茎、叶及角果皮中的表达量总体随发育时期增加。花后25d时,BAM1与BAM3在高收获指数油菜叶片、角果皮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低收获指数油菜。BAM4与BAM5在高收获指数油菜角果皮中的表达量分别于花后15d与20d开始显着高于低收获指数油菜。综合分析认为,BAM1和BAM3可能通过促进叶片与角果皮淀粉分解而加强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输强度; BAM4与BAM5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角果皮淀粉分解而调控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输。BAM4与BAM5也可能参与了油菜种子中淀粉的调控。(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帼,徐新刚,杜晓初,杨贵军,赵晓庆[4](2019)在《基于PLS和组合预测方法的冬小麦收获指数高光谱估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遥感反演测量收获指数(HI),可节省时间和人力,但需要提高精度。通过权重最优组合算法改善收获指数估算精度,为基于多时相多光谱信息的HI遥感估算提供新方法参考。【方法】利用测定的冬小麦多个关键生育期的冠层光谱数据,对筛选的44种常用植被指数与实测收获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挑选出每个育期中5种最优的典型植被指数;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的方法建模,分别得到基于单个生育期光谱信息的HI遥感估测模型;借鉴组合预测原理,应用组合预测方法对全部单生育期的各HI光谱模型赋予最优权重,最终构建基于多生育期数据的HI光谱组合预测模型。【结果】(1)利用PLS后,单一生育期的建模结果较单一植被指数有所改进,但仍有待提高;(2)应用组合预测原理的HI组合预测模型,显着改善了HI的估测精度,R2达到0.55,较单生育期的建模预测,提升了13%。【结论】基于多生育期信息的组合预测方法,对各单一生育期HI预测模型赋予最优权重进行优化组合,实质间接利用了各生育期对作物HI形成的贡献,显着提高冬小麦收获指数的估测精度,是一种新颖的作物HI遥感估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杨荣仲,周会,雷敬超,段维兴,唐仕云[5](2019)在《不同甘蔗品种收获指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甘蔗收获指数遗传与性状相关特点,为甘蔗机械化品种选育、亲本选配、杂交后代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选用国内外20个甘蔗品种连续2年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测试甘蔗收获指数与相关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和线性混合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甘蔗品种的收获指数为58%~77%,平均为68.5%;不同甘蔗品种的收获指数差异较大且受到试验年度、品种与年份互作和干旱胁迫与年份互作的显着影响,而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其影响极小。ROC22是参试品种中收获指数最高的品种且极显着高于其他品种;ROC10是收获指数最低的品种且极显着低于其他品种。甘蔗收获指数属广义遗传力较高的性状,与枯叶数、株高、蔗茎产量和总叶数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叶梢重、绿叶比、绿叶数和有效茎数存在极显着负相关。因此,选配机械化品种杂交组合时,宜用收获指数高的亲本进行杂交,并注重利用甘蔗叶梢重、蔗茎产量、株高、绿叶比和枯叶数等性状对杂交后代的甘蔗收获指数进行间接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9年01期)

李加纳,卢坤,荐红举,梁颖,陆军花[6](2018)在《油菜收获指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收获指数较低的作物,但材料间差异显着。研究发现,油菜有充足的"源"和"库",受限因子在"流",因此,阐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的遗传机理,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对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南大学近年在油菜收获指数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包括油菜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的遗传关系、不同环境下高收获指数材料的株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转录组特征、候选基因定位筛选、油菜中蔗糖转运蛋白SUC和SWEET的研究等,可作为开展油菜高收获指数研究的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符明联,原小燕,张云云,赵凯琴,田正书[7](2018)在《云南花生收获指数与主要性状的相关与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云南花生资源应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云南68份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经田间种植获得相关农艺性状,应用DPS7.05软件进行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云南花生品种及高世代材料总分枝数和结果枝数偏多,单株产量较高,但出仁率偏低,属小粒花生类型,平均荚果收获指数0.31,籽仁收获指数0.18;其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与单株荚果数、荚果产量、百果重和结果枝数密切相关,籽仁收获指数还与籽仁产量、出仁率、百仁重密切相关;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参试68份花生品种和高世代材料分为5大类群。第1类群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和单株荚果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较高;第2类群单株结果数较多,生物产量、荚果产量、籽仁产量较高,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高,荚果和籽仁收获指数高。【结论】云南花生通过适当控制单株生长、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花生各经济性状指标,进而获得较高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有助于提高花生的收获指数。在育种策略上可以采用云南花生品种间杂交,也可通过云南花生与北方大花生种质材料杂交,实现优良性状的聚合。(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李加纳,卢坤,荐红举,梁颖,陆军花[8](2018)在《油菜收获指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收获指数较低的作物,但材料间差异显着。研究发现,油菜有充足的"源"和"库",受限因子在"流"。阐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的遗传机理,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和方法。本文简述了国内外作物收获指数研究概况,较详细地介绍了西南大学近年在油菜收获指数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包括油菜收获指数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不同环境下高收获指数材料的株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转录组特征、候选基因定位筛选、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的研究等,可作为开展油菜高收获指数研究的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耿玉璐,方玉洁,王幼平[9](2018)在《甘蓝型油菜-白芥渐渗系高收获指数材料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油菜籽减产、我国食用油供应严重不足的现实背景下,提高油菜产量、优化油菜产业发展,对解决我国食用油供给不足的问题以及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光合"源"、"流"和"库"之间的平衡对提高作物产量至关重要,这种平衡可以利用收获指数(HI)作为标准来评估。与其他作物相比,油菜的生物产量很高,但收获指数显着偏低(普遍为0.25,其他作物大约在0.40加.50),提高油菜收获指数是实现其高产的有效途径。远缘杂交在早期世代会发生大量的染色体部分同源重组、染色体重排,导致后代出现很多新的变异与表型,拓宽物种的遗传背景。本实验通过体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了白芥与甘蓝型油菜扬油6号(Y6)的属间杂种,再将杂种与Y6连续回交得到稳定遗传的后代株系。对这些后代株系进行性状考察,结果发现:经过两年的田间观察和农艺性状考察,发现材料w1、W42的收获指数(分别为0.298和0.284)显着高于对照材料扬油6号的收获指数(0.250);这两个材料的一次分枝、一次有效结角、主轴角果密度等显着高于对照材料;与Y6(6.48em±0.1425 cm)相比,W42的角果长度显着增加(10.44 cm±0.0378 cm),同时W42千粒重(5.57±0.0061 g)比Y6(4.27±0.0165 g)也有显着增加)。本研究说明远缘杂交可以为提高油菜产量提供一个有效解决方案,对油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8)

李加纳,卢坤,荐红举,梁颖,陆军花[10](2018)在《油菜高收获指数的遗传改良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油菜是收获指数较低的作物,研究发现,油菜有充足的"源"和"库",受限因子在"流",因此,阐明油菜高收获指数形成的遗传机理,可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和方法;【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使用520份和636份自交系组成的2个自然群体、196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重测序、基因芯片数据以及多年多点性状观测值对油菜收获指数相关性状开展了GWAS和QTL定位研究,同时利用多个极端表现型材料的激素动态变化、转录组分析、miRNA测序和DNA甲基化水平分析,对高收获指数形成机理开展了研究;【结果与分析】①油菜收获指数相关性状在育种材料间差异显着,在重庆移栽条件下,高产株型应该是:株型较高、一次分枝起点不太低,一次有效分枝数较多,分枝角度适中,结角层厚;高收获指数油菜具有:花期和青角期叶片蔗糖含量高,角果皮蔗糖含量较低;角果柄韧皮部相对面积高,叶片光合作用相关酶活性较高,淀粉酶活性较低,但角果皮淀粉酶活性较高;重庆油菜茎秆中淀粉积累滞后,分解转运不及时可能是收获指数不高的生理原因;②在各性状最佳模型下,GWAS分析共检测到294个与各目标性状显着关联的标记位点,对表型的贡献率为3.47%~11.01%,其中有79个标记在同一环境不同性状间同时关联,30个与油菜收获指数显着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在2个环境下检测到与收获指数相关的QTL 8个,贡献率5.89-11.53%;③上述结果结合转录组测序,鉴定出33个差异表达候选基因位于与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紧密关联的SNP置信区间内,qRT-PCR验证发现部分基因在高产高收获指数材料的主花序种子、侧枝种子和主花序蕾中相对表达量较高,这些基因在拟南芥中被证明与光合、花序和角果发育有关;④对油菜中蔗糖转运蛋白SUC、SWEET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油菜收获指数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在维持油菜较高的生物产量基础上,聚合光合产物转运分配的关键基因,可望实现产量的进一步突破。(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收获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选育高产油菜新品系,比较分析了14份稳定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之间的差异,同时考察不同材料千粒重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4份材料单株经济产量在23.68~79.60 g之间,平均单株经济产量为52.94 g;单株生物产量在104.96~318.16 g之间,平均生物产量为209.69 g;收获指数在0.22~0.29之间,平均收获系数为0.25;在考察的14份材料中,试验共筛选出3份甘蓝型杂交油菜骨干恢复系YD 57 R、YD 18 RC和显R 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获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薛庆锋,徐九文,王金艳.豫北水稻提高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技术措施[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

[2].喻时周,秦信蓉,向阳,杜才富,程尚明.不同甘蓝型油菜恢复系收获指数及其品质差异分析[J].种子.2019

[3].靳舒荣,王艳玫,常悦,王月华,李加纳.不同收获指数甘蓝型油菜β-淀粉酶活性及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分析[J].作物学报.2019

[4].陈帼,徐新刚,杜晓初,杨贵军,赵晓庆.基于PLS和组合预测方法的冬小麦收获指数高光谱估测[J].中国农业信息.2019

[5].杨荣仲,周会,雷敬超,段维兴,唐仕云.不同甘蔗品种收获指数研究[J].中国糖料.2019

[6].李加纳,卢坤,荐红举,梁颖,陆军花.油菜收获指数研究进展[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7].符明联,原小燕,张云云,赵凯琴,田正书.云南花生收获指数与主要性状的相关与聚类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8

[8].李加纳,卢坤,荐红举,梁颖,陆军花.油菜收获指数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

[9].耿玉璐,方玉洁,王幼平.甘蓝型油菜-白芥渐渗系高收获指数材料的筛选与鉴定[C].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2018

[10].李加纳,卢坤,荐红举,梁颖,陆军花.油菜高收获指数的遗传改良策略[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标签:;  ;  ;  ;  

收获指数论文-薛庆锋,徐九文,王金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