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监测论文-冯蕾,张楷翊,郜婧婧,戴至修

路面监测论文-冯蕾,张楷翊,郜婧婧,戴至修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面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星遥感陆表温度,公路路面温度,订正模型,订正效果

路面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冯蕾,张楷翊,郜婧婧,戴至修[1](2019)在《气象卫星遥感陆表温度产品在公路路面温度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FY-2G和Himawari-8卫星反演陆表温度产品,以天津境内津蓟高速和山西境内京昆高速有交通站观测的路段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卫星反演陆表温度产品在公路路面温度监测中的适用性及应用方法研究。卫星遥感陆表温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公路路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和逐日变化趋势,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卫星陆表温度的订正模型,并对实时卫星陆表温度产品进行滚动订正,大大降低了卫星反演陆表温度与实际路面温度之间的偏差。夏季时段平均绝对偏差由订正前的6.98℃降低至2.57℃,冬季时段由订正前的3.84℃降低至1.62℃。该方法在2017年5月18日京津冀周边地区一次高温过程路面温度的监测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20期)

丁振杰,娄宝娟,蒋云昕,朱家成[2](2019)在《浅埋暗挖岩石隧道下穿公路引起的路面沉降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出现了大量下穿高速公路的待建隧道,对隧道施工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沉降进行分析与控制是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关键。对宁海县乌岩山隧道施工引起的甬台温高速公路沉降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路面沉降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监测断面中,4个断面在30 d左右沉降收敛完成,另外两个分别为15 d和42 d;各个测点最终的累计沉降量为4. 6 mm~8. 1 mm,小于一般的控制基准30 mm,故认为该隧道施工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沉降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与实际行车体验反映一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7期)

徐芳[3](2019)在《主动式红外路面结冰监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候严峻寒冷的条件下路面极易出现由水蒸气冷凝致冰或雨雪致冰的现象,结了冰的马路表面十分湿滑,车辆轮胎与路面摩擦变小,极容易发生侧滑,同时驾驶司机刹车的制动时间会变长,造成交通事故的概率会在冰雪天气明显升高。所以,针对路面结冰情况的实时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时地对路面情况进行判断,同时针对出现的预警情况做出快速的响应和应急方案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美国、瑞典等一些国外的学者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成果并研发出了相应的测量设备,有些已经投入到使用当中。国内由于对结冰检测的研究起步较晚,当前大部分研究还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所以,研发一套能够对路面状况实时监测的系统至关重要。本课题设计的研究系统以近红外激光器为基础,应用光强法,采用非接触式测量的方式通过选取合适的角度和距离使用对应的光电探测器对待测路面的反射信号进行测量和处理,包括放大、滤波等,然后应用数据采集卡将数据采集到上位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计算,根据测量值的不同来判断路面所处状态,从而实现对路面结冰情况的精确监测。系统的上位机控制程序通过LabVIEW2013开发平台在嵌入式工控主板PC104上实现,能够实现对测量系统开关和工作方式的控制并且将测量结果显示出来。本课题系统的设计包含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其中硬件系统中又包含光学系统搭建、信号处理电路设计、A/D转换及信号采集叁个模块。硬件设备调试联通后与软件设计联合调试并进行实验,实验证明本课题系统符合设计的预期,能够对路面情况进行判断并进行区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嘉晨[4](2019)在《基于多技术的路面积水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出现,夏季降雨频率增多,降雨量增大,且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滞后,使得城市内涝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由于城市内车辆数目的增加,因道路积水而导致的车辆涉水熄火以及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屡屡发生。传统的预警方法是在路边安装数据采集设备,采用LED显示屏就地显示预警信息、以GSM短消息的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人员等。这种方法首先需要建成大量的路边设备,其次是预警的实时性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技术的路面积水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积水预警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并构建了在真实环境下基于ZigBee的车与车、车与路边单元、路边单元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并进行了连接测试和通信测试,实现了路面积水即时预警系统的通信部分。(2)利用OMNeT++仿真平台搭建了基于ZigBee通信的物联网仿真场景,模拟了完整的路面积水即时预警过程。(3)利用指数平滑预测法处理路边接收单元采集的积水数据,在提高预测精度的基础上完成对监测路段积水量的预测。(4)以Android作为前端,PC机作为后台服务器,建立路面积水综合预警系统。同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的交互式路面积水预警系统并且为提高预警覆盖范围,提出用户上报的交互机制。通过本文对路面积水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实现了预测预警并提高了预警准确性,最后系统通过了功能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靠性,表明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5-29)

金涛,郭鸿韬,刘浩宇,杨朔[5](2019)在《基于嵌入式平台的路面信息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交通路面监测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该监测系统基于嵌入式平台NVIDIA TX2,搭建卷积神经网络yolo V3,能对道路上的信息进行快速的检测与反馈,可以第一时间将路面情况反馈给行后台。基于嵌入式平台的交通路面监测系统具有功耗低、易于携带、具有很好的拓展性和兼容性等特点,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进行使用,同时运用神经网络,可以在环境恶劣条件下做到对目标检测物的快速识别,识别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0帧。(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马宪永[6](2019)在《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理论求解与监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路面在重复的交通荷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作用下,其服役水平逐渐下降。由于路面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黑箱”,工程中常用的后评估手段,如宏观表面调查、外部无损检测技术等,无法获得路面内部实际受力状态,无法实时准确的评价路面使用状况。借鉴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和应用,通过分析埋设在服役道路内部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路面结构健康监测,为路面性能评估提供了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交通荷载的随机特性,造成路面内部力学响应复杂随机,是典型的非确定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展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理论求解与监测方法研究,构建沥青路面健康监测系统理论和方法框架,包括:开发可内嵌于监测系统且便于实时计算的沥青路面力学模型;提出随机荷载输入感知与力学响应输出处理方法;研究融合监测信息与力学模型的沥青路面模量反算与性能评估方法。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推导任意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多层体系解析解。借助Galilean和Fourier变换方法,基于直角坐标系下拉梅方程,推导简单形状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根据弹性-黏弹性对应原理,推导简单形状移动荷载作用下黏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基于迭加原理,从而表达任意复杂形状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黏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此外,提出两种解析解数值计算方法,即可以计算单点任意时刻力学响应的Gauss积分法和可以同时计算某一深度平面力学响应分布的IFFT法;通过对比有限元法,结果表明解析解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故适用于后续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行为分析和沥青路面健康监测研究。其次,研究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行为。在黏弹性多层体系解析解表达式中,引入随机荷载变量(接地压力、移动速度、横向偏移、沥青层温度),构建非确定性力学模型,并提出响应面方法来计算随机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内部力学响应和使用性能的概率分布;以黏弹性叁层体系为算例,对比Monte-Carlo模拟,验证响应面方法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响应面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此外,通过公路和机场多种轮组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概率分布计算,分析随机荷载变量的统计参数及概率分布形式、多种轮组荷载比例、轮组形式尺寸对力学响应和使用性能概率分布的影响。由此,开发了可内嵌于监测系统且便于实时计算的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模型。再次,提出沥青路面随机荷载输入感知与力学响应输出处理方法。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粒料堆积不均匀特性,通过随机骨料堆积的四点弯曲梁有限元模型(夹杂不同尺寸、封装材料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元件)模拟分析,探讨传感元件与沥青混合料的协同变形特性,从而优化传感器的材料尺寸;以重庆江北机场联络道无线监测和北京首都机场联络道有线监测为例,优化可识别随机荷载输入信息的传感器布设方案,探讨横向偏移判定传感器的合理布设间距,提出荷载移动速度感知方法;应用移动平均滤波、小波压缩和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分别实现监测数据的过滤提取、监测数据的压缩和力学响应关键信息的提取;此外,结合监测数据和理论解析解,从时频域角度,证明速度而非频率,是关联沥青面层黏弹性模量的有效参数。而后,研究融合监测信息与力学模型的沥青路面模量反算方法。推导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双层体系力学响应与模量之间的理论关系,并构建双层体系模量反算流程,提出基于沥青路面内部应力应变监测信息的模量反算方法,并通过北京首都机场联络道监测数据,反算并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以弹性双层体系力学响应与模量之间的理论关系为框架,初步提出弹性多层体系解耦反算流程,将反算方法推广至多层体系;推导移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多层体系力学响应与模量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初步构建多层体系耦合反算流程;相比落锤式弯沉仪反算方法,此方法绝对收敛,且施加荷载为真实交通荷载,可对路面模量进行实时评估,而不影响交通。最后,研究基于监测信息的沥青路面力学模型更新及性能评估方法。融合模量反算结果和随机荷载输入信息,并构造Kalman滤波器,实现路面模量参数识别及衰减程度评价,以实时更新力学模型;融合沥青路面更新的力学模型和随机荷载输入信息,重构全场力学响应随机分布,提出沥青路面确定性疲劳和车辙累积损伤量实时计算方法;针对荷载随机特性和模量衰减因素,提出不确定性短期使用性能预测策略和预测流程,并给出算例;此外,综合全部研究内容,初步提出沥青路面健康监测系统理论和方法框架。此研究属于结构健康监测在道路工程领域的拓展应用,促进道路工程的多学科交叉发展。研究中涉及的力学响应理论求解和监测方法,对沥青路面力学行为研究和使用性能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叶周景[7](2018)在《基于路面振动物联网监测的车路综合信息获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监测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路面动力响应,获取交通信息与道路服役状态信息,有助于实现科学的交通管控与道路养护。但在实际的路面动力响应监测中由于现有监测系统的高能耗、高成本以及监测数据受多因素的非线性影响,导致其难以广泛部署应用。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利用新兴的物联网技术,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和实地测试,开展了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振动监测及应用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研发了一种可用于路面振动监测的道路加速度感知节点。通过元器件选型、集成电路设计、数据采集与串口通信设计、封装设计,完成道路加速度感知节点的研发。该节点是一个集成度高的智能感知单元,不仅具备传感功能,还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通过静态标定实验、性能对比测试与室内防水抗压实验,验证了该节点的分辨率、防水性与抗压性适用于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振动监测。将该节点布设于路边,采集叁种不同类型车辆荷载激励下的路面振动信号,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可准确计算出交通流、车速与轴距。最后,统计分析了车速、车重、荷载作用位置对路面振动幅值与结果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振动数据驱动的综合交通信息监测方法。通过在实际道路中部署路面振动监测系统,包括加速度感知节点、网关与电脑端的数据采集界面,获取了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振动原始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平滑处理与特征提取,实现了车速、轴距、行驶方向、荷载作用位置和交通量的监测。与真实值进行对比,验证了反算车速与轴距的准确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车型分类,实测结果表明,嵌入式监测系统难以区分1类、2类和3类车型中的部分车辆,但嵌入式监测系统可有效识别其他类型车辆。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找出同类车辆样本数据中的异常点,实现异常车重预警,这有助于提高对超重车辆的检查效率。模拟了随机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路面动力响应并分析多工况下的路面振动信号特征。通过建立二自由度车辆模型,确定由于路面平整度引起的随机动载,分析了车重、车速以及路面平整度对车辆动载的影响。通过二次开发的DLOAD程序模拟荷载的时间随机性和空间分布性,将移动的随机非均布荷载施加于叁维道路有限元模型中,以获得路面应力应变与振动的响应信号。模拟结果表明忽略车辆荷载的随机性与空间分布特性将低估车辆荷载对路面的损伤作用。不同的动载、面层材料以及结构完整性均会产生具有不同特征的振动信号。振动幅值、时域信号波形、频率分布和振动能量可以作为道路服役状态的潜在评估指标。搭建了由自供电的前端设备与常规能源供电的后端平台构成的路面振动物联网监测原型系统。前端设备包括感知节点与网关,后端平台包括远程服务器和浏览器。远程服务器与网关通过4G进行通信,网关与感知节点采用低功耗通信协议LoRaWan进行通信。网关与节点的Lora通信测试表明其通信半径至少可达500m。单从能耗角度考虑,采用Lora点对点通信时,可在半径为105m范围内布设一个网关以均衡整体网络能耗。此外,阐述了系统重传机制、时间同步机制、“休眠-唤醒”机制并完成了后端监测平台的原型设计。监测平台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进行开发,包括数据层、逻辑层、表现层与客户层。本研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路面振动监测技术,为车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振动监测在智能交通管控与科学道路养护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未来“智慧公路”将部署许多感知节点,构成大范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道路、交通、环境等监测信息,从而实现智能交通管控、科学养护决策、险情预警预报等功能。(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12-26)

张荣,唐建亚,顾春旺,彭泽宇[8](2018)在《沥青路面施工期机械设备能耗监测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是公路全寿命周期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运输行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与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理念与施工过程中设备能耗与排放水平的监测管理相融合。本文依托镇丹绿色公路建设项目,基于绿色公路路面施工期能耗管理现状分析,开展施工能耗监测技术研究,提出相应的能耗排放监测技术体系与总体方案。同时,开发公路施工期能耗监测软件平台,为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的能耗监测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最后研究建立高速公路施工设备能效评价体系,提出相应能效提升策略。(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8年06期)

汤筠筠,李长城,廖文洲,张表志[9](2018)在《基于移动监测的冬季路面温度数据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移动式交通气象环境监测系统对固定式交通气象监测站所在路段进行路面温度数据采集,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数据时空修正处理方法,绘制相对路面温度分布图,掌握路段中不同位置与监测站点的相对路面温度差异,推算得到监测站点以外同一时刻其他位置的路面温度,实现高速公路全路段路面温度的实时监测.提出适用于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数据采集、融合处理、描述展现的流程和方法,允许误差在±1℃范围内,准确率达到92.31%.可为监测高速公路长距离路段的路面温度、辨识路面低温或易于结冰区域以及提升冬季结冰风险路段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养护决策和应急服务水平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王晓燕,冯伟,胡昌夏,王晓冬,乔岳[10](2018)在《长安街路面尘土残存量监测与尘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长安街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即道路路面尘土残存量的监测结果,长安街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处于北京市最优水平,年均值均低于10 g/m~2;根据数据统计分析长安街路面尘土残存量2015-2017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年均值分别为9.1、8.2、6.8 g/m~2;对监测采样取得的长安街路面尘土开展了尘土的微观特性分析和尘土的粒径特性研究。(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路面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出现了大量下穿高速公路的待建隧道,对隧道施工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沉降进行分析与控制是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关键。对宁海县乌岩山隧道施工引起的甬台温高速公路沉降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路面沉降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监测断面中,4个断面在30 d左右沉降收敛完成,另外两个分别为15 d和42 d;各个测点最终的累计沉降量为4. 6 mm~8. 1 mm,小于一般的控制基准30 mm,故认为该隧道施工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沉降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与实际行车体验反映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面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冯蕾,张楷翊,郜婧婧,戴至修.气象卫星遥感陆表温度产品在公路路面温度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导报.2019

[2].丁振杰,娄宝娟,蒋云昕,朱家成.浅埋暗挖岩石隧道下穿公路引起的路面沉降监测分析[J].山西建筑.2019

[3].徐芳.主动式红外路面结冰监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刘嘉晨.基于多技术的路面积水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大学.2019

[5].金涛,郭鸿韬,刘浩宇,杨朔.基于嵌入式平台的路面信息监测系统[J].数字通信世界.2019

[6].马宪永.随机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理论求解与监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7].叶周景.基于路面振动物联网监测的车路综合信息获取技术[D].北京科技大学.2018

[8].张荣,唐建亚,顾春旺,彭泽宇.沥青路面施工期机械设备能耗监测与评价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8

[9].汤筠筠,李长城,廖文洲,张表志.基于移动监测的冬季路面温度数据处理[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王晓燕,冯伟,胡昌夏,王晓冬,乔岳.长安街路面尘土残存量监测与尘土特性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8

标签:;  ;  ;  ;  

路面监测论文-冯蕾,张楷翊,郜婧婧,戴至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