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吸附论文-张理元,由耀辉,刘义武,阮尚全

沉淀吸附论文-张理元,由耀辉,刘义武,阮尚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淀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钛锂离子筛,沉淀胶溶法,吸附性能

沉淀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张理元,由耀辉,刘义武,阮尚全[1](2019)在《无机沉淀胶溶法制备钛锂离子筛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硫酸钛、乙酸锂为主要原料,采用无机沉淀胶溶法制备了偏钛酸型钛锂离子筛。采用BET、XRD、XPS和ICP-OES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晶相组成、化学元素组成、溶液中Li~+及Ti~(4+)的浓度进行测试,并研究了其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后,产物的介孔结构数量增加,孔容明显增大,比表面积也有效增大;与Langmuir吸附模型相比,吸附剂的吸附方式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说明吸附剂对Li~+的吸附并非单层吸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方式为化学吸附。(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24期)

张铭,吴一超,高春辉,黄巧云,蔡鹏[2](2019)在《水铁矿吸附和共沉淀诱导细菌胞外聚合物的选择性固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胞外聚合物(EPS)是土壤细菌在其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高度水合的聚合物,是微生物生命的基础,为化学反应发生、营养物质摄取和抗环境压力(如污染物、盐度和干旱)提供理想的环境。EPS本身作为一类微生物衍生的有机质,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其是土壤中稳定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哪些EPS组分可以通过吸附或共沉淀形式在铁矿物表面发生选择性保留。[方法]基于固液相元素分析、复合体结构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分析(2D-COS)等技术,本研究从多层面探讨水铁矿结合方式(吸附和共沉淀)对EPS的选择性固持。[结果] EPS加入不改变水铁矿作为复合体主要矿物相,但显着增加了复合体粒径。初始C/Fe摩尔比>1时,复合体产生明显分馏差异,共沉淀能固定更多EPS-C,吸附则会相对富集EPS-N,共沉淀更近乎完全固持EPS-PAXPS结果表明,吸附复合物表面优先富集蛋白质组分,而共沉淀物表面更易累积多糖组分。NEXAFS结果表明,含羧基组分在吸附过程中选择性结合,脂肪类和多糖组分却在共沉淀过程中相对保留。以浓度作为外部扰动条件,2D-FTIR-COS揭示了EPS在吸附过程中官能团结合顺序为酰胺IIC-N→酰胺IC=O→多糖C-O-C,而在共沉淀过程中则相反。[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了水铁矿结合方式对EPS组分选择性固持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阐明细菌胞外聚合物在土壤稳定有机质中的贡献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鲍俊信[3](2019)在《净水厂沉淀池污泥中PFCs分布及吸附/解吸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长江南京段某净水厂平流式沉淀池过程水、排泥水和不同分段污泥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两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浓度分布,研究了沉淀池污泥对低浓度PFCs(200 ng·L~(-1))的吸附/解吸规律。结果表明:沉淀池排泥水和过程水中PFOA和PFO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8.35~63.38和56.26~71.62ng·L~(-1),中段污泥中PFOA和PFOS的干重浓度分别为1.03和1.54ng·g~(-1)·dw(干重),均高于前段和中段污泥。PFOA和PFOS在污泥中的吸附和解吸分别在24和36 h能达到平衡,两种PFCs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解吸滞后现象,PFOA在污泥中基本为可逆吸附,约30%的PFOS不可逆吸附于污泥中。PFOA的吸附容量低于PFOS,PFOA的解吸率高于PFOS。(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黄志鹏,宋立新,沈妍铮,李媛媛,施枫椿[4](2019)在《沉淀聚合法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沉淀聚合法,以拟除虫菊酯的结构类似物二苯醚-联苯共晶作为替代模板,优化得到最佳的拟除虫菊酯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条件:模板分子(二苯醚-联苯共晶)、功能单体(4-乙烯吡啶)、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6∶20,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1%。将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进行表征,并对吸附性能进行测试,其对60μg·mL~(-1)的二苯醚-联苯共晶的最大吸附量为6 041μg·g~(-1),且在7 h后达到吸附平衡。通过选择性实验得到印迹聚合物对毒死蜱、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吸附量分别为259、316、311、271、305、298μg·g~(-1),而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则为169、188、181、183、151、142μg·g~(-1),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能明显高于非印迹聚合物。(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路艳,边宇博,汪兆金[5](2018)在《吸附沉淀法处理含铀废水试验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保监管要求的逐步提高,原有的树脂吸附-石灰沉淀法满足不了新的排放要求,现对"717"树脂吸附-钙盐沉淀法进行改进性试验研究及生产应用。结果表明:叁台"717"树脂吸附塔串联可将含铀废水铀含量由100 mg/L降至50μg/L以下,吸附效率可达99.9%以上;控制反应时间为30分钟、氢氧化钙投加量为30 kg/m3、氯化钙加入量为5 kg/m3时,氢氧化钙—氯化钙沉淀法能将废水中氟离子浓度由700 mg/L降至10 mg/L以下;通过生产应用试验,采用氢氧化钙—氯化钙沉淀法处理吸附尾水,具有较好的沉淀效果,排放废水中的铀、氟浓度均能满足排放要求及标准。(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向朝虎[6](2018)在《高效吸附絮凝反应沉淀工艺在脱硫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国内电厂普遍采用"叁联箱化学沉淀"脱硫废水治理技术,在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表现的不尽人意,提出高效吸附絮凝技术处理脱硫废水,达到现在环保排放要求。(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7期)

侯云峰,刘辉利,郑荷花,王俊[7](2018)在《碳酸镁与镉离子的吸附和沉淀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酸镁为吸附剂,在镉离子初始浓度为0~6 mmol/L,初始pH值为4和7的条件下,研究了碳酸镁与镉离子的吸附与沉淀作用。结果表明,由于碳酸镁的溶解及与体系中氢离子的中和,碳酸镁—镉体系的最终pH值为10.4左右;体系的平衡pH值随着镉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体系中镉的平衡浓度随着初始镉离子浓度的增加缓慢上升;碳酸镁对镉的吸附等温线为折线型,不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符合伪二阶吸附动力学模型。结合碳酸镁吸附镉前后固相表征的结果,说明碳酸镁与镉离子的作用机制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加,从离子交换发展为离子交换和表面配位反应并存,最后表现为表面沉淀。(本文来源于《工业安全与环保》期刊2018年04期)

薛超群,郭敏,刘磊,刘梁[8](2018)在《共沉淀-泡塑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察尔汗盐湖卤水中的痕量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向卤水样品中加入NaOH产生Mg(OH)_2,共沉淀使金与大量盐类分离,HCl溶解沉淀,泡塑吸附,解脱,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卤水样品中的痕量金,确定了NaOH最佳加入量和pH值,优化了吸附解脱条件,方法回收率为96%~104%,方法检出限可达到0.013μm·L~(-1),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是测定卤水中痕量金的可行性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8年01期)

仲艳,王建燕,陈静,张高生[9](2018)在《制备方法对铁钛复合氧化物磷吸附性能的影响:共沉淀法与机械物理混合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制备方法对金属复合氧化物表面性质与吸附性能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共沉淀法与机械物理混合法制备了铁钛复合氧化物CFe-Ti与MFe-Ti.采用SEM、BET、XRD与FTIR等表征技术,研究了两种铁钛复合氧化物CFe-Ti与MFe-Ti的形貌结构、比表面积、表面羟基浓度等表面特性;通过批式吸附实验,考察了其磷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纯的氧化物Fe OOH及TiO_2相比,共沉淀法制备的CFe-Ti纳米颗粒更疏松,孔结构更发达,表面羟基浓度更高,CFe-Ti的最大磷吸附容量达40.6mg·g~(-1),高于纯Fe OOH(27.2 mg·g~(-1))与TiO_2(16.7 mg·g~(-1)),分别为其1.5倍和2.4倍,展示了显着的协同效应.而MFe-Ti的形貌结构和表面性质与Fe OOH及TiO_2相比变化不大,其磷最大吸附容量为22.7 mg·g~(-1),不仅明显低于CFe-Ti,且低于纯Fe OOH,表明未产生协同效应.研究也表明,磷在CFe-Ti与MFe-Ti表面的吸附性质未发生变化,均通过形成内层表面络合物而发生了化学吸附.因此,金属复合氧化物的表面性质和吸附性能与其制备方法密切相关,与机械物理混合法相比,共沉淀法是一种更为简单经济制备高效能铁钛复合氧化物磷吸附剂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王小明,胡勇峰,唐亚东,冯雄汉,朱孟强[10](2017)在《磷酸根和植酸在水铁矿表面的吸附与沉淀》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物表面磷素的吸附控制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进而影响磷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但P的吸附形态和机制还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差分配对分布函数分析、P和FeK边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定性和定量测定了pH 3–8不同P浓度条件下水铁矿表面磷酸根和植酸的表面形态。随着P吸附量的增加,磷酸根和植酸在水铁矿表面的吸附机制均由双齿双核表面配位向未知的叁元配位和向表面沉淀过渡,表面沉淀相为无定形磷酸铁和无定形植酸铁。在相同P吸附量条件下,磷酸根比植酸更容易形成表面沉淀。磷酸根与植酸均可促进水铁矿的溶解,且植酸的促进效应更显着。两种体系溶液中可溶性Fe~Ⅲ浓度均很低,因为大多数释放的Fe~(3+)与表面吸附的磷酸根或植酸形成表面沉淀。此外,无定形磷酸铁和无定形植酸铁表现出相似的PO_4局域配位环境。P在铁氧化物表面P吸附形态和机制及配体诱导溶解行为的揭示可为深入理解土壤和水环境中P的归属、水体中吸附剂除P提供更深入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7-08-18)

沉淀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胞外聚合物(EPS)是土壤细菌在其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高度水合的聚合物,是微生物生命的基础,为化学反应发生、营养物质摄取和抗环境压力(如污染物、盐度和干旱)提供理想的环境。EPS本身作为一类微生物衍生的有机质,越来越多研究指出其是土壤中稳定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哪些EPS组分可以通过吸附或共沉淀形式在铁矿物表面发生选择性保留。[方法]基于固液相元素分析、复合体结构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分析(2D-COS)等技术,本研究从多层面探讨水铁矿结合方式(吸附和共沉淀)对EPS的选择性固持。[结果] EPS加入不改变水铁矿作为复合体主要矿物相,但显着增加了复合体粒径。初始C/Fe摩尔比>1时,复合体产生明显分馏差异,共沉淀能固定更多EPS-C,吸附则会相对富集EPS-N,共沉淀更近乎完全固持EPS-PAXPS结果表明,吸附复合物表面优先富集蛋白质组分,而共沉淀物表面更易累积多糖组分。NEXAFS结果表明,含羧基组分在吸附过程中选择性结合,脂肪类和多糖组分却在共沉淀过程中相对保留。以浓度作为外部扰动条件,2D-FTIR-COS揭示了EPS在吸附过程中官能团结合顺序为酰胺IIC-N→酰胺IC=O→多糖C-O-C,而在共沉淀过程中则相反。[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了水铁矿结合方式对EPS组分选择性固持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阐明细菌胞外聚合物在土壤稳定有机质中的贡献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淀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理元,由耀辉,刘义武,阮尚全.无机沉淀胶溶法制备钛锂离子筛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9

[2].张铭,吴一超,高春辉,黄巧云,蔡鹏.水铁矿吸附和共沉淀诱导细菌胞外聚合物的选择性固持[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3].鲍俊信.净水厂沉淀池污泥中PFCs分布及吸附/解吸规律研究[J].当代化工.2019

[4].黄志鹏,宋立新,沈妍铮,李媛媛,施枫椿.沉淀聚合法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9

[5].路艳,边宇博,汪兆金.吸附沉淀法处理含铀废水试验研究与应用[J].核科学与工程.2018

[6].向朝虎.高效吸附絮凝反应沉淀工艺在脱硫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

[7].侯云峰,刘辉利,郑荷花,王俊.碳酸镁与镉离子的吸附和沉淀作用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

[8].薛超群,郭敏,刘磊,刘梁.共沉淀-泡塑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察尔汗盐湖卤水中的痕量金[J].化学工程师.2018

[9].仲艳,王建燕,陈静,张高生.制备方法对铁钛复合氧化物磷吸附性能的影响:共沉淀法与机械物理混合法[J].环境科学.2018

[10].王小明,胡勇峰,唐亚东,冯雄汉,朱孟强.磷酸根和植酸在水铁矿表面的吸附与沉淀[C].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2017

标签:;  ;  ;  ;  

沉淀吸附论文-张理元,由耀辉,刘义武,阮尚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