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产业结构与化工专业适应性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化工产业结构与化工专业适应性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河北国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700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主要是取决于产业融合,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新要求。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化工产业结构和化工专业概况进行分析,阐述职业教育需要适应当前化工产业的结构,建立健全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完善其化工专业培养的计划,缩短各省市的化工人才差距。

关键词:化工产业;人才培养;专业性

前言:

依据国家提出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明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工作是推动经济建设,提升就业率的主要方法,以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存在。在全球节能减排理念的不断深入下,化工产业作为当代经济支柱型产业,正在以持续提升信息化的水平,实现了低能耗和低排放量、技术密集型的方向所转变,企业对现代化的操作节能要求也是更高。在现阶段,对于化工操作人员的培养在层次、质量方面,都不能充分适应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怎样才能形成新地培养策略,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的方法,已成为当前化工行业急需研究的焦点。下面就对其进行简要的参数。

1研究的现状分析

在近些年来,我国就化工产业研究也在积极进行,并且取得一定成果,研究成果在于下面几点:第一,研究化工产业的区域发展;第二,区域化工产业人才的研究;第三,青海市化工产业的人才研究;第四,化工专业知识研究分析。

1.1化工产业的区域发展研究分析

在天津市的职业学院陈保荣,分析了滨海新区高科技的人才需求内涵,提出其技术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共进方法。而武汉理工大学刘绘本对湖北省三大产业的人才分布实施分析,找出其人才队伍问题,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措施。武汉理工大学伍静对我国化工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加强改进化工产业的发展措施,对化工行业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的建议。

1.2区域化工的人才研究分析

苏州大学徐继贵讨论了苏州大学如何适应化学人才需求,建立新的地方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模式的经验;

按照国家青海能源化工的发展政策、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对青海省的柴达木职业学院的马占梅就提出培育、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而分层递进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模式,能够分析区域化工制造业的人才资源、职业教育分析,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维林就提出职业教育核心是培养高技能的人才。除此之外,按照企业所需为企业培养出一般技术的人才。

1.3青海化工的产业人才研究分析

我国的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九江化工厂组织部卢文浩就对公司三大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其问题提出实际解决措施。而青海的柴达木职业院校参数海西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合理和综合地教学方法,尽可能的适应其目标。

1.4化工专业的相关研究

1.4.1应用化工专业

提出了“基础广泛,技术过硬,质量强,专业化小专业化”应用化学技术新课程体系。对应用化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科学分析,分析讨论了工程与化学工程特性相结合的应用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服务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为目标,实施“1.5+1.5”化工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企业研究,化学职业工作组职位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应用基于该课程以职业课程能力培养为核心,应用化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4.2工业分析及检验

针对行业分析师的市场需求,提出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本文提出了一个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专业分析和检查专业人员构建了一个工作导向的过程和一个专业的培训系统。本文探讨了基于微观课程的翻版课堂模式在高职分析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介绍了产业分析课程标准制定的基础和原则,重点介绍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关键点。

1.4.3工业仪表自动化

在综合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提出了专业教育课程。“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改革新理念。建议在工业仪器自动化教学中,大规模实验应主要基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

1.4.4化工装备技术

从化学设备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分析入手,建立健全学生实践操作的教学体系。张国勇按照了职业行动领域,实施了专业教学的设计,进而对化工装备的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从意义和实践进行入手,对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的化工装备技术人才培养进行应用。

2加快化工行业发展的重点

2.1加大技术的创新,提升其产业的素质

在新型产业结构不断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化工产业发展的第一点是加大技术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素质的关键,以促进企业技术的发展。企业经过内部培养新的产业品牌、下属企业,实现对其科研成果的创新和改造,进而帮助企业的发展。

2.2突出抓好优势培育,促进产业的升级

按照支柱型产业高端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工作思路,围绕着化工又会是产业实施发展,进而加大骨干建设和重点企业的引进,充分扩大产业的优势。进一步的完善相关科研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的合作,提升自主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2.3突出节能降耗,提升发展的效益

严格控制其化工企业生态的标准关口,经过应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积极调整要素资源,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降耗技术的研发,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促使化工生产的发展。

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的化工产业人才资源队伍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零散的问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对于设置化工产业人才的培养,通常都是集中在高校的课程方面,就产业自身实施人才培训研究还是较少。在化工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等成熟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较为成熟,对工业仪表自动化的研究十分缺少。除此之外,集中在内地、沿海城市,而西北省份尤其是青海地区的研究比较少,所以,加强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其化工专业培训的计划,缩小了各个省份和市州的化工人才差距,进而适应当前化工产业结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保荣.基于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和对策研究[Z].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

[2]刘卉.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3]伍静.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4]王墨林.面向21世纪精细化工的发展战略对策[J].化学工程,1997(4):93-95.

[5]徐基贵.面向就业市场构建新建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113-114.

[6]马占梅.“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青海省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改革成效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9.

[7]徐维琳.江苏化工制造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对策[J].高职教育研究,2007,1(4):1.

[8]陆文豪.关于企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石油化工,2004(4):156-157.

[9]孙秀华.《无机物工艺》中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93-94.

[10]吴雨龙.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05-106.

[11]卢鑫.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0-151.

[12]吕海金.适应蓝色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J].价值工程,2013(5):191-192.

[13]吴卫.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1):173-174.

[14]杨龙.对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0(11):185-186.

[15]丁敬敏.基于职教特征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75-176.

[16]郑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J]._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177-178.

标签:;  ;  ;  

化工产业结构与化工专业适应性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