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论文-李志伟

华盛顿邮报论文-李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盛顿邮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富汗战争,《华盛顿邮报》,阿富汗人,美军,联邦机构,小布什,塔利班,奥巴,内部文件,越南战争

华盛顿邮报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伟[1](2019)在《美国政府隐瞒阿富汗战争实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阅读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独家爆料称,美国政府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长期误导公众,隐瞒战争实情,通过篡改数据等方式描绘出远比现实“更美好”的前景。报道援引一位负责进行采访的联邦机构负责人的话说,这些文件表明“美国人民一直以来都被欺骗”。《(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12-13)

李占芳,彭梦莹[2](2019)在《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形象的刻画——以《华盛顿邮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Fairclough的叁维框架,从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叁个层面,对美国《华盛顿邮报》在3月21日发表的一篇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进行了语言学特征的描述、互文性特征的阐释、以及社会文化视角的原因分析。本文发现《华盛顿邮报》在对"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形象进行刻画时并非客观公正,而是在报道中刻意丑化甚至抹黑中国形象,积极维护美国的正义形象甚至将美国塑造成一个受害者形象。美媒对"中美贸易战"的报道受到当前国际权力关系和国内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员亚玲[3](2019)在《政治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以中国日报及华盛顿邮报两篇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美主流媒体《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上两篇关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关于华为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以费尔克劳夫的话语叁维分析模式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指导,从批评性语篇分析(CDA)的角度来解读。透过看似中立、客观的报道,揭示这些新闻报道中所隐含的思想指向,旨在为读者在以批评性思维阅读中外政治语篇的过程中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冯卓文,于一应[4](2019)在《论中西方媒体灾难性报道视觉呈现的不同——以《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索马里旱灾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别选取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类报刊《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3月发生的索马里旱灾为例,从报道主题、位置、框架、色彩、死亡可视化等方面,探讨新闻价值观对索马里旱灾报道中视觉呈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15期)

张冰,李卓燃[5](2019)在《中西方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和名词化的相关性分析——以BBC、华盛顿邮报和中国日报报道朝韩领导人会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BC,华盛顿邮报和中国日报报道2018年4月朝韩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为例,从及物性和名词化两个角度分析中西方新闻语篇的不同之处,发现及物性与名词化在新闻语篇中具有相关性,并探讨中西方新闻语篇在报道角度等方面的不同。(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1期)

毛薇[6](2019)在《美国网络舆情中美贸易关系的话语认知和建构——以《华盛顿邮报》进博会报道的网络评论文本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网络新闻跟帖评论者的情感态度,揭示其对话语事件的立场,进而挖掘背后隐藏的社会权力和意识形态。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背景下,揭示美国民众对中美贸易关系的认知、态度和立场。[方法/过程]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通过对《华盛顿邮报》进博会报道的跟帖评论进行内容统计和文本分析,从评论类型、评论长度、主题分布叁个宏观角度探讨评论的情感倾向和态度,从话语策略的微观角度研究美国大众对中美贸易关系的话语认知和话语建构。[结果/结论]总结美国民众对中美贸易关系建构的认知形象,不同声音背后反映出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本文来源于《情报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洋[7](2019)在《神话叙事、协商解读与新闻权威的多元建构——基于电影《华盛顿邮报》(The Post)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电影《华盛顿邮报》对于五角大楼文件案的改编,发现电影通过对历史素材的选择性呈现和重新发明,建构了独立新闻业勇敢监督政府权力、捍卫言论自由和公共利益的神话叙事,将政府权力塑造为对立的他者,同时造成了新闻权威在行业内部的再分配。本文通过对中国的豆瓣和美国的IMDB上的影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观众对电影的解读会受到社会语境和个人倾向的影响,中国观众比美国观众更认同电影建构的新闻业神话,更容易被电影呈现的新闻理念所打动,并以电影为参照批判本国新闻业的表现。电影的神话叙事、观众的协商解读与新闻共同体之间展开互动,共同建构新闻业在公共领域的文化权威。(本文来源于《新闻》期刊2019年07期)

游佳颖,刘嘉莹[8](2019)在《浅析影片《华盛顿邮报》的叙事策略及时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着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华盛顿邮报》堪称是传记类影片中的经典作品,此片采用节制内敛的叙事策略,以第叁人视角客观节制地组织影片的叙述结构,在用镜头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宏观历史的发展与微观个人的情感结合,还通过人物及细节的精心设置使影片更耐人寻味,赋予此片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7期)

孙智观[9](2019)在《新闻翻译中转述话语的批评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批评性话语分析适用于从宏观社会背景和微观文本层面对话语进行详细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话语分析工具。本研究试图探索如何将这一分析工具应用于新闻转述话语翻译的研究,以剖析文本产生与翻译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与转述话语的研究范畴中,转述动词又是能直接表明转述者观点和态度的一个重要概念,所以本文将着重研究新闻文本中的转述动词,从而探究新闻文本背后隐藏的真实含义。具体而言,本文借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结合文本分析、数据收集、分类研究以及对比分析等一系列方法剖析了《华盛顿邮报》在南海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的转述话语背后所隐含的政治地位与权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并进而揭示了这些报道中原文与其中文译文中转述话语的选择动因。通过对相关南海新闻中转述话语的批评性研究发现,美国媒体常利用转述话语,尤其是积极转述动词的意义潜势来维护本国利益及其话语权,而采用消极转述动词来诋毁他国形象、损害他国利益,从而达到推崇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目的。通过对不经批评性话语分析而得出的新闻译本和经过批评性话语分析而得出的新闻译本的对比分析后发现,《华盛顿邮报》有关南海新闻报道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揭露了美国意图影响并控制南海区域局势的真实意图。通过研究分析,本文有如下叁点结论:(1)转述话语,尤其是转述动词,是表达新闻政治含义的重要手段。批评性话语分析有助于新闻译者了解新闻语篇中宏观社会语境的影响,揭示翻译中语言形式和意义变化背后的原因,从而加深人们对新闻及其翻译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新闻报道及其转述话语的批评性分析,也可以揭露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从而帮助译者正确理解和翻译新闻。(2)在研究了有关南海问题的相关报道后,可以看出《华盛顿邮报》倾向于使用消极转述动词或负面性偏高的报道动词来报道中国政府的有关言论。然而,当报道美国政府的相关讲话时,该报纸更喜欢使用积极转述动词或消极程度较低的消极转述动词来报道。这导致了外国读者对中国政府的误解,同时也为美国政府带来了更多的支持者。因此,报道语篇和转述动词在新闻中褒贬不一,关键在于其使用者的意图,这是新闻译者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3)变异是新闻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翻译策略,它为新闻和报道语篇的翻译提供了新的途径。新闻译者在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后,可以借助诸如增译、减译与整合等具体的变译手段,调整原新闻语篇的结构,或增加一些词语来解释原新闻的内容,或者删除不必要的信息,或整合原文来使翻译后的英语新闻更符合中国语言、中国文化和中国政治的特点,更容易让人阅读与接受。总之,译者只有具备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能力,并灵活运用有关翻译策略与技巧才能更准确地将国际政治新闻编译成中文。(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白小玉[10](2019)在《(2018-2019年)《华盛顿邮报》人工智能新汉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不断增强,也对译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实践报告选取2018-2019年《华盛顿日报》中创新领域的人工智能类科技新闻文本,通过对选取的新闻翻译并分析,笔者对人工智能类科技新闻翻译获得了新的思考与认识。本实践报告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部分:(1)翻译任务介绍(2)翻译过程描述(3)翻译案例分析(4)翻译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中第叁部分案例分析为实践报告的重点内容。主要运用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翻译理论,从科技新闻标题、词汇、句法叁个方面分析英语科技新闻翻译难点,如新词不断涌现,专业术语丰富,众多被动句、插入语,长难句等。其次运用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包括直接查找法、词类转换法、语态转换法、增译法、分译法等。最后总结全文要点,简述翻译体会,笔者在此次翻译实践中获得很多提升,积累了丰富经验,希望对今后科技论文的译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华盛顿邮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Fairclough的叁维框架,从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叁个层面,对美国《华盛顿邮报》在3月21日发表的一篇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进行了语言学特征的描述、互文性特征的阐释、以及社会文化视角的原因分析。本文发现《华盛顿邮报》在对"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形象进行刻画时并非客观公正,而是在报道中刻意丑化甚至抹黑中国形象,积极维护美国的正义形象甚至将美国塑造成一个受害者形象。美媒对"中美贸易战"的报道受到当前国际权力关系和国内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盛顿邮报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伟.美国政府隐瞒阿富汗战争实情[N].人民日报.2019

[2].李占芳,彭梦莹.美国主流新闻媒体对“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形象的刻画——以《华盛顿邮报》为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员亚玲.政治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以中国日报及华盛顿邮报两篇报道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

[4].冯卓文,于一应.论中西方媒体灾难性报道视觉呈现的不同——以《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索马里旱灾报道为例[J].科技传播.2019

[5].张冰,李卓燃.中西方新闻语篇的及物性和名词化的相关性分析——以BBC、华盛顿邮报和中国日报报道朝韩领导人会晤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9

[6].毛薇.美国网络舆情中美贸易关系的话语认知和建构——以《华盛顿邮报》进博会报道的网络评论文本分析为例[J].情报杂志.2019

[7].张洋.神话叙事、协商解读与新闻权威的多元建构——基于电影《华盛顿邮报》(ThePost)的分析[J].新闻.2019

[8].游佳颖,刘嘉莹.浅析影片《华盛顿邮报》的叙事策略及时代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9

[9].孙智观.新闻翻译中转述话语的批评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9

[10].白小玉.(2018-2019年)《华盛顿邮报》人工智能新汉译实践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  ;  ;  ;  ;  ;  

华盛顿邮报论文-李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