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阀论文-胡星湦,徐晓宁

恒温阀论文-胡星湦,徐晓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恒温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恒温阀,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数学模型,动态仿真

恒温阀论文文献综述

胡星湦,徐晓宁[1](2016)在《恒温阀作用下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室温动态变化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恒温阀作用于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时室内温度的动态响应,从恒温阀的室温控制原理出发,对房间、辐射地板、外围护结构的动态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动态传热的数学模型。依据数学模型搭建了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室温动态控制的Simulink仿真模型,并对不同工况和不同室温设定模式下的室内温度和流量变化规律进行动态仿真,得到了不同模式下室内温度的变化曲线。(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6年12期)

王云鹏,姚德霖[2](2013)在《散热器恒温阀对暖气系统水流量分配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散热器恒温阀对暖气系统水流量分配的调节作用,详细介绍了恒温阀的工作原理,以及后期调试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温控阀或手动调节阀,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充分、合理使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3年27期)

马斌杰[3](2013)在《定子冷却水叁通恒温阀后温度高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定子冷却水叁通恒温阀后温度高的分析和处理,提出此类故障的处理方法,以帮助各电厂做好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3年04期)

陈利[4](2011)在《选对恒温阀,采暖舒适更节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做采暖,现在大多数商家都会推荐燃气锅炉的水地暖,在北方已经很成熟的散热器系统却很少被提及。采暖菜鸟小张通过可靠的恒温阀玩转散热器,才知道原来散热器的效果也很好。(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修情报》期刊2011年12期)

徐宝萍,郝玲,付林,狄洪发[5](2010)在《散热器恒温阀控制有效性的模拟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实际建筑及安装恒温阀的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热力水力综合仿真模型,进行了多工况模拟,分析了恒温阀对不同原因(流量分配不均、散热器面积过大和供水温度过高)引起的过热现象的改善程度,进而探讨了适合新型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方式。主要结论为:当恒温阀设置档位为2~3时,恒温阀改善过热的有效性与过热原因及过热程度有关;对流量偏大引起的过热损失的控制有效性小于0.6,对供水温度偏高及散热器面积偏大引起的过热损失的控制有效性约为0.8;过热损失越大,应用恒温阀后的节能潜力越大,但仍有约20%~40%的过热损失需要从改善不合理的运行调节和设计角度去解决。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水泵定压差变频运行、并以系统流量变化为反馈量分日调节供水温度的策略,从而适应系统负荷变化,并可将系统流量控制在较合理范围内。(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彭佐烨[6](2009)在《自力式恒温阀内部零件对控温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力式恒温阀(简称恒温阀,国际上称为Thermostatic Mixing Valve),是一种控制流体温度的新型阀门。简单介绍了自力式恒温阀的构造和原理,并通过介绍恒温阀内部各零件的结构,借助美国标准ASSE 1070的变压实验,分析其对自力式恒温阀控温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期刊2009年10期)

彭佐烨[7](2009)在《散热器恒温阀内部结构对C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简称温控阀、恒温阀等,国际上称为Thermostatic Radiator Valve)安装在每台散热器的进水管上,用户可根据对室温高低的要求,调节并设定室温。滞后值——"C"值为恒温控制性能的主要性能参数。通过简单介绍散热器恒温阀的构造、原理和内部结构,并结合欧洲标准EN215,分析了其内部结构对C值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期刊2009年08期)

蔡朝刚,于天津[8](2009)在《太阳能热水器用恒温阀的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热水器已逐渐进入广大家庭,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冷热水难调,或者因水压变化造成水温忽冷忽热的问题,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恒温阀通过采用特定的感温元件,可实现对冷热水的控制。轻工行业标准对(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09年01期)

罗礼森[9](2008)在《自力式恒温阀控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力式恒温阀(简称恒温阀,国际上称为Thermostatic valve),是一种控制流体温度的新型阀门。它依靠感温传感器内感温介质随温度变化所产生的膨胀力来驱动阀门的启闭或开度,从而调节进入阀门的冷、热流体流量,控制出口混合流体的温度。其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温度控制精度较高、无需电力或压缩空气等额外动力、自动化程度高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采暖、热水供应等各种热交换设备的温度自动控制场合。同时,针对恒温阀的研究是节能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推导恒温阀瞬时控温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借助于由传感器、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和组态工控软件组成的综合实验台,进行了恒温阀基本控温特性实验,恒温阀关键组件参数对出口水温的影响实验,以及恒温阀关键组件参数对出口水温影响的显着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出口水温的变化幅度在±2℃之间,恒温阀静态特性的线性度较好,静态偏差小。2)复位弹簧的预紧力对出口水温有一定影响,因此预紧力不宜过大或过小,应结合蜡质感温元件的温度控制范围来选取;更大的蜡质感温元件膨胀系数,有利于恒温阀精确控制出口水温;随着调节筒最大开度值的增加,恒温阀更容易受到冷、热水入口压力的影响,不利于恒温阀对出口水温的控制,因而在满足阀门流量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减小调节筒的最大开度值。3)恒温阀关键组件参数对出口水温影响的显着性实验则实验了恒温阀关键组件参数的优选原则,以得出最小出口水温偏差的恒温阀组件参数组合。(2)借助于FLUENT软件,建立了恒温阀混合舱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入口压力下恒温阀内部流场的静压分布、温度分布以及速度矢量分布的变化趋势,以探究冷、热水入口压力对流场的影响。分析了调节筒最大开度值对流场的影响规律,为优化恒温阀的结构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冷水压力的变化时流场的影响更加显着,因此在恒温阀结构设计时因重点考虑使冷水得通道流动阻力降低;调节筒最大开度值不宜过大,应在满足流通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其值。依据这一原则,本文提出的恒温阀的调节筒最大开度值应为0.65mm。(3)在不考虑液动力的前提下,建立由调节筒、蜡质感温元件和复位弹簧组成的阶震荡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时、频域分析,得出了改善恒温阀流量调节部件动态特性指标的原则是:1)通过改变恒温阀流量调节部件质量来优化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案比通过改变恒温阀复位弹簧刚度使系统达到最佳阻尼比的方案更有效;2)减轻流量调节部件的质量可以明显改善流量调节部件动态特性,因此可以探索采用新型材料得以实现;3)改变复位弹簧刚度只能部分优化系统动态特性指标,由于弹簧刚度与蜡质感温元件存在配合关系,因此改变复位弹簧刚度时应综合考虑。(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08-05-01)

罗礼森,王成勇,袁慧[10](2008)在《一种新型的叁通恒温阀》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蜡式热动力元件的恒温阀是一种集测量、执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高效高科技产品。该文阐述了这种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简要分析了其主要性能参数,探讨了它在注塑机液压驱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08年03期)

恒温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散热器恒温阀对暖气系统水流量分配的调节作用,详细介绍了恒温阀的工作原理,以及后期调试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温控阀或手动调节阀,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充分、合理使用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恒温阀论文参考文献

[1].胡星湦,徐晓宁.恒温阀作用下的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室温动态变化仿真[J].节能.2016

[2].王云鹏,姚德霖.散热器恒温阀对暖气系统水流量分配的调节作用[J].山西建筑.2013

[3].马斌杰.定子冷却水叁通恒温阀后温度高处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

[4].陈利.选对恒温阀,采暖舒适更节能[J].建材与装修情报.2011

[5].徐宝萍,郝玲,付林,狄洪发.散热器恒温阀控制有效性的模拟分析研究[J].建筑科学.2010

[6].彭佐烨.自力式恒温阀内部零件对控温特性的影响[J].广东科技.2009

[7].彭佐烨.散热器恒温阀内部结构对C值的影响[J].广东科技.2009

[8].蔡朝刚,于天津.太阳能热水器用恒温阀的开发利用[J].太阳能.2009

[9].罗礼森.自力式恒温阀控温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

[10].罗礼森,王成勇,袁慧.一种新型的叁通恒温阀[J].液压与气动.2008

标签:;  ;  ;  ;  

恒温阀论文-胡星湦,徐晓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