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实在论论文-刘杰,赵丹

结构实在论论文-刘杰,赵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实在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理学结构,数学结构,经典力学,范畴论

结构实在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杰,赵丹[1](2019)在《物理学的结构与结构实在论辩护——以经典力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经典力学中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结构分析为例,文章通过二者数学上同构的建立,揭示数学结构是物理学结构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运用范畴结构主义的本体论特征,尝试突破结构实在论的困境,为结构实在论做出辩护。(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刘子义[2](2019)在《结构实在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实在论认为世界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其存在方式、结构和性质不依赖于主观状态,对象客体的存在及其如何起作用与该对象的认识无关。对于对象客体,无论在认识论还是本体论的意义上,反实在论者都拒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科学理论的真理性。科学实在论的最主要论证是非奇迹论证,指科学理论的成功不是依靠奇迹,而是因为科学理论具备真理性,实在论是唯一不使科学成功成为奇迹的哲学。悲观归纳作为反实在论反驳科学实在论的最有力的论证策略,论证基础在于科学变革中的本体论不连续性,旧理论关于不可观察实体及其内在性质的描述被新理论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新的本体论承诺。认识结构实在论认为贯穿于科学变革中的数学结构不仅反映了世界的结构,标示着不可观察实体的结构形式,而且也是关于世界的真知识,它们涵摄着物理实体之间的真正关系,揭示了不可观察世界之间的真实关系。本体结构实在论认为如果只有世界的二阶形式关系能被获知,那么还不如说客观存在的只有这些结构关系。结构关系下面没有实体,没有承载者,单独的个体并不存在,它们只是一种实用工具,方便我们建构世界的近似表征,更好理解世界的表象。用数学结构重新规制对象客体,数学结构就是本体世界,本体世界也就是数学结构。认识论结构实在论主张通过建构本体与结构的知识,累积我们获知的物理实体的属性与关系,任何层面上的实在知识都可以被研究。结构实在论有效处理了科学理论变革与本体内容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科学理论本体论承诺的连续性。为我们理解科学理论的变化、科学理论何以具有真理性以及如何进步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辩护理路,弥合了科学革命带来的断裂,有力辩护了科学实在论,推进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结构实在论是否真的回答了悲观归纳论,它真的解决问题了吗?比较分析结构实在论的各个版本,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结构与本体的难以区分;“非结构”的实在性包括“结构内容”的实在性、“理论假设”的实在性、“个体客体”的实在性、“其他组分”的实在性。悲观归纳仅仅表明,理论组分作为整体的组合是错误的,并不能证伪理论某些区域的真知识。科学理论由多种部分构成,理论原理、辅助假设、背景知识等。不应把科学看作是一个在逻辑关系上前后一致的理论体系,科学是在实践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科学理论的真理性问题,必须诉诸于科学实践。科学实践使科学理论越来越逼近本体实在,世界的本来面相会越来越清晰。(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6)

张运,李宏芳[3](2019)在《理论的成功能否推出理论的真理性?——对结构实在论的一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奇迹论证作为科学实在论的主要论证包含了一个潜在的推理:如果一个理论做出了成功的预测,那么这足以说明该理论的真理性。然而,历史上无数的例子表明,基于理论的预测成功而被当作真理性的东西,在后来证明是错误的。为了应对这一历史性的挑战,实在论者对这一推理形式进行了诸多修改。目前有可能的辩护形式包括结构实在论的观点和强调证实的理论。但是结构实在论在一些关键的概念上还存在争议,同时由于是一种很强的选择性实在论立场而让许多实在论者难以接受。证实的方法虽然能够解决历史的反例带来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非历史的难题。(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9年06期)

李安然[4](2019)在《结构实在论及其模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我们当下最佳的科学理论是否是实在的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讨论最持久,争论最激烈的核心问题之一。科学实在论者与反实在论者在科学理论术语指称的实在性及理论发展的连续性等方面持有相反的立场并僵持不下。结构实在论者提出用数学结构来处理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旨在避开悲观元归纳的情况下为科学实在论进行辩护,试图回答科学理论的连续性问题,并发展成一种试图用结构解释一切的形而上学。结构实在论从叁十年前被沃勒尔提出并引入科学哲学以来,发展出不同的进路与观点,但也遇到了作为一种关系的结构在因果上是否是惰性的、纯结构如何形成个体性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引起了当前科学哲学研究者的兴趣。通过聚焦结构如何具有模态性以及模态性如何解决纯结构缺乏因果力及无法形成个体性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从科学理论的发展及语义学角度树梳理了历史上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主要争论,对科学实论对科学发展的连续性给予的论证及其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分析;(2)论述并比较了结构实在论的4种不同进路;(3)针对纯结构不具有因果性,因而不能进入物理世界,只有必然性而不具有模态性的批评,分析了已有的解决方案,并尝试根据结构共相概念对结构何以具有因果性进行辩护。通过以上研究工作,本文尝试性得出以下观点:(1)结构实在论的提出,针对的是科学理论的术语指称是否为真以及科学发展的连续性问题;(2)温和的结构实在论与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是对极端的本体的结构实在论的一种修正,纯结构缺乏因果力及无法形成个体性,难以介入物理世界,是结构实在论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3)结构共相为结构具有模态性,进而解决结构的因果性与实在提供了可能,排列共相与通过分有原初共相而得到的殊相化的共相形成的一种新的结构共相,可以解决结构共相何以与殊相同构的问题,结构共相与因果结构主义相结合,可以为结构何以具有因果性提供可能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张运[5](2018)在《弗伦奇的本体结构实在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核心课题。为了应对反实在论的挑战,尤其是为了解决库恩的科学史上看不到本体论的连续性的诘难,实在论接受了结构实在论的辩护策略。本文对结构实在论的叁个版本各自如何应对库恩的诘难进行了阐述,特别探讨了弗伦奇的本体结构实在论。本体结构实在论重视现代物理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影响,基于量子粒子个体性的论证,认为世界上没有坚硬的个体性的客体,只有恒常性关系。物理定律和原理概括这些恒常性关系,位于本体论的中心。在这样一个物理属性依赖于规律和对称性的结构世界中,包括有多层次的关系网。本体结构实在论在解决科学实在论面临的难题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也强调结构的物理性质不等同于数学结构。但是,这些优势的获得是以放弃在科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本体-实体为代价。弗伦奇的本体结构实在论消解了实体的客观存在,完全代之以结构,遭到了其他实在论者的质疑和批判。批判的要点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本体结构实在论的论证不足;没有关系项的关系无法让人理解;没有关系项也导致无法解释因果性;结构实在论导致物理结构和数学结构难以区分。从本体结构实在论的主要论证及其理论所具有的解释力来看,本体结构实在论的立场似乎并不足以让人信服,并且制造了更多问题和麻烦。(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4-01)

曹天予,张志林[6](2018)在《后库恩时代的科学实在论——超越结构主义和历史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理论物理学发展及其相关解释和编史工作的激励下,我们提出了一种结构主义的且具有历史构成性和建构性的科学实在论研究进路(SHASR),以回应托马斯·库恩对科学实在论的挑战,并消除结构主义者在对付这些挑战时所提出的盛行一时却难令人满意的反应。SHASR充分发挥了库恩的历史主义及其批评者结构主义的洞见,同时又避免了落入这两种传统的陷阱。比较SHASR与迈克尔·弗里德曼等人提倡、捍卫并日益流行的新康德主义式后库恩科学哲学,可以展现一幅关于科学—世界关系的宏观图景,这幅图景源自SHASR框架内被概念化的涌现观念,它所牵涉的关乎现象—本体关系的康德式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8年01期)

贾向桐[7](2018)在《论当代动态先验论与结构主义实在论的融合及其实践论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然主义的"平等主义"观念,动态先验论主张把科学理论"等级化",进而将科学理论转变的合理性归结为构成性先验原则的连续性,这是先验论回归科学哲学范式的基本进路。新先验论在揭示自然主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先验原则转变的合理性问题。为此,人们试图将结构主义实在论与动态先验论相结合,从结构主义路径实现新先验论的复兴。这两条研究范式的结合意义重大,但这仍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库恩以来的相对主义难题,其原因在于结构主义与新先验论还缺少一个共同的坚实基础。我们认为,只有把二者置于科学实践的平台上,将新先验论、结构主义以及实践论叁个维度融于一体,才是当代科学哲学实现新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冀朋[8](2017)在《合成生物学“建物致知”的新进路及其哲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1世纪学科综合与技术整合的成果,合成生物学开启了“人造生命”的新纪元。在能源、医疗、材料、食品等社会领域,合成生物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生命科学、自然哲学等基础领域,合成生物学的研究意义更加重大。本文认为合成生物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不再仅仅是系统生物技术的叁大基础方法之一,合成生物学“建物致知”的新进路也不同于系统生物学“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传统进路。合成生物学具备独有的学科特征,新进路也提供了不同的哲学价值。新进路为本体论提供的价值是,为理解生命体提供了一种创造性的途径,对实现人类关于生命本质规律的了解和自身的解放具有积极意义;为认识论提供的价值是,实现了科学对自然和生命的“解释的转向”——从“被动的描述性的分析”转向“主动的建构性的综合”,为理解生命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见解;为方法论提供的价值是,引入了“主动”、“综合”、“建构”、“创造”、“实践”等先进理念,为实现生命科学探究生命真相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知识与技术基础。然而,新进路也引发了相关的哲学问题。在本体论上,“人造生命”及其他干预自然进化的行为使人类如何定义生命体,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认识论上,新进路是否符合“本体论综合”的观点;在方法论上,新进路面临的技术风险、生物安全如何控制,知识与技术难题如何解决?对此,本文引入建构的结构实在论的视角,从而为新进路引发的哲学问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和辩护路径;新进路则印证了建构的结构实在论的基本观点,为后者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例证以及方法论的新角度和认识论的新发现。在本体论的问题上,“建物致知”的新进路与建构的结构实在论一样,对实体持开放的、历史的、理性的、综合的、客观的看法,生命体的定义不是预设的或一成不变的,而是“本体论综合”的结果。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生命的过程中,就已经建构和重构了人类与自然及人造生命的关系。在认识论的问题上,新进路在对生命体结构功能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理性设计、合成与控制,是在认识论上确立了结构知识的优先性,新进路为生命体及生命概念提供了一种合理、进步、综合的路径,符合“本体论综合”与“经验约束”的观点。在方法论的问题上,新进路融合了“学科综合”、“技术综合”和“知识综合”的优势,其面临的知识与技术难题,可以由各学科领域的专家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解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魏洪钟[9](2015)在《结构实在论中的实体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回应悲观归纳论,科学实在论者提出了结构实在论,但是他们在如何对待构成结构的实体,特别是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认识论的结构实在论承认构成结构的实体的存在,但认为它们是不可认识的。本体论的结构实在论认为,存在的只是结构,根本不存在构成结构的实体。综合的结构实在论则认为,没有实体就没有结构,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去认识实体。所以,实体不但是存在的而且是可以认识的。(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5年05期)

马修·诺顿,牟锦萍[10](2015)在《“党派实在论”的结构诠释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政治宣传,意识形态以及党派性等概念真的从这些概念本身的内涵来界定自身,那么,在追逐某个政治议程时,这些概念由于存在明显的偏见,从而会导致自相驳斥的结果。因此,毫不奇怪,这些沟通类型的显明特征之一就是宣称它们在精准和公平地再现实在,并且否认存在政治偏见的丑恶内涵。笔者称这种类型为"党派实在论",即被政治驱动的媒体演出,它们象征性地把自己呈现为是在实在论类型下运作的。本文的问题是,党派性媒体报导是如何在追逐自身的政治议程的同时创造出一种中立且无偏见的实在论表象的。为此,本文借用文化社会学的结构诠释学方法,以"奥莱利实情"这档非常流行的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作为党派实在论的分析案例。本文认为,"奥莱利实情"是通过如下几个范畴来生产一种用以诠释新闻的"党派实在论"框架的:主持人形象建构、围绕二元对立符码形成复杂的潜在意义结构,以及一套精致奥妙的修辞技巧。虽然这档节目自诩是一扇投射现实的简单窗户,但事实上,它启用一套精妙的党派文化系统来确证观众通过这扇明显中立的窗户所看到的东西能够支持节目制作人的政治利益。为了让新闻呈现在一定程度上暗合各种党派结论但又看起来依然是实在论,而非充斥着偏见,节目的每个情节和片段都依据一个意义结构来搭建问题。这个意义结构虽然具有强烈的党派结论导向性,但又能给人一种对各方观点都进行过理性思考的外表。本文认为,这种针对意义结构的深度分析对于理解作为政治沟通类型的"党派实在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15年04期)

结构实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学实在论认为世界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其存在方式、结构和性质不依赖于主观状态,对象客体的存在及其如何起作用与该对象的认识无关。对于对象客体,无论在认识论还是本体论的意义上,反实在论者都拒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科学理论的真理性。科学实在论的最主要论证是非奇迹论证,指科学理论的成功不是依靠奇迹,而是因为科学理论具备真理性,实在论是唯一不使科学成功成为奇迹的哲学。悲观归纳作为反实在论反驳科学实在论的最有力的论证策略,论证基础在于科学变革中的本体论不连续性,旧理论关于不可观察实体及其内在性质的描述被新理论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新的本体论承诺。认识结构实在论认为贯穿于科学变革中的数学结构不仅反映了世界的结构,标示着不可观察实体的结构形式,而且也是关于世界的真知识,它们涵摄着物理实体之间的真正关系,揭示了不可观察世界之间的真实关系。本体结构实在论认为如果只有世界的二阶形式关系能被获知,那么还不如说客观存在的只有这些结构关系。结构关系下面没有实体,没有承载者,单独的个体并不存在,它们只是一种实用工具,方便我们建构世界的近似表征,更好理解世界的表象。用数学结构重新规制对象客体,数学结构就是本体世界,本体世界也就是数学结构。认识论结构实在论主张通过建构本体与结构的知识,累积我们获知的物理实体的属性与关系,任何层面上的实在知识都可以被研究。结构实在论有效处理了科学理论变革与本体内容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科学理论本体论承诺的连续性。为我们理解科学理论的变化、科学理论何以具有真理性以及如何进步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辩护理路,弥合了科学革命带来的断裂,有力辩护了科学实在论,推进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结构实在论是否真的回答了悲观归纳论,它真的解决问题了吗?比较分析结构实在论的各个版本,我们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结构与本体的难以区分;“非结构”的实在性包括“结构内容”的实在性、“理论假设”的实在性、“个体客体”的实在性、“其他组分”的实在性。悲观归纳仅仅表明,理论组分作为整体的组合是错误的,并不能证伪理论某些区域的真知识。科学理论由多种部分构成,理论原理、辅助假设、背景知识等。不应把科学看作是一个在逻辑关系上前后一致的理论体系,科学是在实践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科学理论的真理性问题,必须诉诸于科学实践。科学实践使科学理论越来越逼近本体实在,世界的本来面相会越来越清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实在论论文参考文献

[1].刘杰,赵丹.物理学的结构与结构实在论辩护——以经典力学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2].刘子义.结构实在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张运,李宏芳.理论的成功能否推出理论的真理性?——对结构实在论的一种考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

[4].李安然.结构实在论及其模态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5].张运.弗伦奇的本体结构实在论研究[D].武汉大学.2018

[6].曹天予,张志林.后库恩时代的科学实在论——超越结构主义和历史主义[J].哲学分析.2018

[7].贾向桐.论当代动态先验论与结构主义实在论的融合及其实践论超越[J].哲学研究.2018

[8].冀朋.合成生物学“建物致知”的新进路及其哲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7

[9].魏洪钟.结构实在论中的实体之争[J].哲学分析.2015

[10].马修·诺顿,牟锦萍.“党派实在论”的结构诠释学[J].社会.2015

标签:;  ;  ;  ;  

结构实在论论文-刘杰,赵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