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特区论文-赵楠

大遗址保护特区论文-赵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遗址保护特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遗址,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与发展,产业布局

大遗址保护特区论文文献综述

赵楠[1](2018)在《大遗址保护区域产业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遗址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痕迹,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也是我国文明传承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各地大遗址区域逐渐进入了城市建设范围或发展辐射范围。大遗址区域发展如何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如何在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和前提下,利用遗址区域发展滞后的可规划性优势,充分利用大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承载优势,变不利为有利,对大遗址区域进行合理规划,科学研究产业布局,使区域内外统筹发展,实现大遗址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大遗址区域最需要破解的难题。西安汉长安城大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址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在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选择以西安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区域为例,以新公共管理、城市有机更新、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等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参考当前国内和省内大遗址区域发展的现状,根据调研数据和工作认识分析了汉长安城大遗址区域产业布局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原因从重要性认识、政府行政支持、规划地位、专业人才和经济发展和遗址保护的矛盾等五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从产业布局原则到相应的机构、法律、政策、人才、资金、规划、引导和科学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布局的对策和优化建议,希望能对大遗址区域产业布局乃至发展方向能有所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30)

裴梦斐[2](2017)在《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体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长安城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同时也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汉长安城遗址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的统一王朝的都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大遗址保护特区,也是我国对大遗址保护的有益尝试。本文主要是对汉长安城特区的管理体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将汉长安城特区的现状分为S (汉长安城特区自身的价值)、W (汉长安城特区管理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O(汉长安城特区拥有的机遇)和T(汉长安城特区面对的威胁和挑战),通过对特区现状的研究分析,找出特区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了战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对特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并对特区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设计和完善。特区的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着管理权限小、人员少、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以及管理运行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特区的发展。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特区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存在问题,本文通过运用管理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对特区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进行优化,设计出新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为特区未来的管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5-01)

田桂行,吴桐,史洁[3](2016)在《汉长安城特区:奏响大遗址保护发展新乐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安的西北角,沉睡着曾承载大汉辉煌的汉长安城遗址。如今,汉长安城宏大的建筑群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但是,作为那个朝代的精神气质,“汉”的文化遗存却保持着长久的影响。今天,我们书写的文字叫“汉字”,我们使用的语言叫“汉语”,我们的民族叫“汉民族”……$(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6-04-01)

裴磊,黄建涛[4](2015)在《13亿元授信资金力挺未央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裴磊 通讯员 黄建涛)昨日,未央区政府和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汉长安城特区)管委会联合召开由18家金融机构和21家企业代表参加的政银企座谈会。会议现场3家金融机构分别与未央区、汉长安城特区签订合作协议,为未央区和汉长安城特区发展提供1(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5-05-08)

肖雪[5](2015)在《大遗址保护特区的破冰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上的历史遗存、地下的瓦当文物,还有积淀的千年文化底蕴,汉长安城遗址无疑对中华文明意义非凡。但这里毕竟不是“世外桃源”,数万市民居住在遗址区内,要吃要喝、用水用电、盖房耕种,这些几乎无一不与土地紧密相关。问题与矛盾,也随之而来——是保护遗址还是重视民生?(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5-01-28)

肖雪[6](2014)在《是遗址保护之特也是民生发展之特》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上的历史遗存、地下的瓦当文物,还有积淀千年的文化底蕴,汉长安城遗址无疑对中华文明意义非凡,但这里毕竟不是“世外桃源”,数万市民居住在遗址区内,要吃要喝、用水用电、盖房耕种,这些几乎无一不与土地紧密相关。 问题与矛盾也随之而来——是保护遗址还是(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4-07-22)

张璐[7](2014)在《城中村改造中的青年城市融入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9个村面临征地拆迁,村民得到补偿款和安置房,将由“农民”转为“市民”。本研究关注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拆迁后20—35岁青年对于城市融入的适应问题,并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叁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期缓解进而消除遗址拆迁区青年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政府做好青年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遗址区青年刚刚步入城市生活,经济融入和社会融入已经让他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焦虑,在心理融入上必然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通过在城市的长时间生活和与城市人群的交往,改变以往某些“农村”与“城市”的敌对意识,减少偏见,逐渐形成对城市新的正确的认识,重新认识“城里人”,适应城市生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此类青年还是立足于血缘、地缘为核心的熟人社会,即使是在过渡安置阶段,村民一般扎堆租房,这也是出于自身保护和便利考虑。经过一年多以来的拆迁和过渡,城改青年接触和接收到大量的城市信息,对于其内心是一种冲击,然而,对其真正融入城市是必不可少的过渡。从遗址区拆迁开始,青年开始接触各种城市规划和城改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开始渐渐进入他们的生活并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渡期租住在城市,邻里关系发生变化,熟识的邻居被陌生人所替代,邻里关系变得表面化,很少有走动和来往,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大不如前。开放、多元的生活体系张开臂膀迎接遗址区青年的到来,但大的臂膀并不只有温暖,还需要漫长的适应期。作为个体,尤其是青年,承载希望与重担,应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接受改变,调整心理状态,迎接全新生活。社会转型必然使矛盾聚集,问题暴露,社会也必将经历剧痛而重生。此外,根据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即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推进拆迁改造,以空间融合预防青年群体隔离,以充分就业满足青年精神需求,以培训提升青年群体自身素质,以共青团活动凝聚更多遗址区青年。(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文艳[8](2013)在《西安特区模式圆梦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亮点聚焦 五月初夏,芳草未歇。走进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域,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文物保护各项施工现场,过去压在遗址本体上的所有建筑物都被拆除,文物基址得到复原展示,各项绿化工作都在有序推进,栽植的树木在微风中摇曳多姿,尽展风采,绿意浓浓,构成了(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3-06-08)

郭青,蔡思雨[9](2013)在《国家文物局与省政府共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郭青 实习生 蔡思雨)4月2日上午,国家文物局、省政府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第二次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省长娄勤俭,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副省长白阿莹出席会议并讲话。西安市市长董军(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3-04-03)

文艳[10](2012)在《先期启动项目昨向社会推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文艳)“保护大遗址,共建新特区”。11月1日上午,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先期启动项目推介活动在未央区举行。此项活动被认为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建设迈出的实质性第一步。副市长段先念、黄海清出席推介会。   规划 遗址保护和展示汉文化(本文来源于《西安日报》期刊2012-11-02)

大遗址保护特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长安城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同时也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汉长安城遗址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的统一王朝的都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大遗址保护特区,也是我国对大遗址保护的有益尝试。本文主要是对汉长安城特区的管理体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将汉长安城特区的现状分为S (汉长安城特区自身的价值)、W (汉长安城特区管理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O(汉长安城特区拥有的机遇)和T(汉长安城特区面对的威胁和挑战),通过对特区现状的研究分析,找出特区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了战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对特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并对特区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设计和完善。特区的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着管理权限小、人员少、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以及管理运行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特区的发展。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特区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存在问题,本文通过运用管理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对特区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进行优化,设计出新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为特区未来的管理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遗址保护特区论文参考文献

[1].赵楠.大遗址保护区域产业布局研究[D].西北大学.2018

[2].裴梦斐.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体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7

[3].田桂行,吴桐,史洁.汉长安城特区:奏响大遗址保护发展新乐章[N].西安日报.2016

[4].裴磊,黄建涛.13亿元授信资金力挺未央发展[N].西安日报.2015

[5].肖雪.大遗址保护特区的破冰之路[N].西安日报.2015

[6].肖雪.是遗址保护之特也是民生发展之特[N].西安日报.2014

[7].张璐.城中村改造中的青年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4

[8].文艳.西安特区模式圆梦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N].西安日报.2013

[9].郭青,蔡思雨.国家文物局与省政府共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N].陕西日报.2013

[10].文艳.先期启动项目昨向社会推介[N].西安日报.2012

标签:;  ;  ;  ;  

大遗址保护特区论文-赵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