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论文-吕辰菲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论文-吕辰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IRAK-M,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促炎因子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论文文献综述

吕辰菲[1](2019)在《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M基因敲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涉及多种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证据表明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并且可能为中风治疗提供靶点。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负调节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通过对固有免疫反应的信号重编程负反馈抑制炎症反应。它在多种感染与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至关重要,但IRAK-M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术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诱导C57BL/6小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并使用激光多普勒检测小鼠术中和术后的脑血流变化。1)qPCR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分别1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测脑梗区IRAK-M的mRNA的表达;2)检测抑制HIF-1α的表达后IRAK-M的表达情况;3)分别在野生型(WT)、敲除(KO)小鼠上制备MCAO模型,再灌注24小时后比较两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体积的影响。4)干湿重法评估IRAK-M基因敲除后对小鼠术后脑水肿的影响;5)伊文氏蓝(Evans Blue)和免疫组化标记IgG检测两组小鼠术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损伤;6)利用定量PCR、蛋白印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两组小鼠之间基质金属酶和炎症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IRAK-M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升高:(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RAK-M表达上调qPCR结果显示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小时IRAK-M的mRNA表达量升高并且达到最高峰,并且在之后的24小时内逐渐降低;(2)脑缺血再灌后1小时注HIF-1α的表达上调与IRAK-M的表达升高相关在MCAO造模之前腹腔注射HIF-1α的抑制剂2ME2后使用qPCR检测IRAK-M的表达下调;2.IRAK-M基因敲除加重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的脑血管组织是损伤的程度:(1)IRAK-M基因敲除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评分。与WT小鼠相比,IRAK-M KO小鼠的Bederson评分升高,grip test的评分降低,表现为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2)与WT小鼠相比,IRAK-M KO鼠和缺血性脑卒中体积和脑水肿体积增加。IRAK-M KO小鼠的缺血性脑卒中体积和水肿百分比较WT小鼠明显增加;(3)IRAK-M KO鼠较WT小鼠相比有更高的含水量和更高的出血转化发生率。IRAK-MKO鼠在肉眼和数据上均表现较高的脑水肿。IRAK-MKO的出血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与WT小鼠相比IRAK-MKO鼠有更严重的血脑屏障的破坏。IRAK-MKO鼠脑组织中有更多的伊文斯蓝的渗出。冰冻切片IgG染色发现KO小鼠脑组织中IgG的染色深度和体积也明显增加。3.IRAK-M基因敲除小鼠缺血性脑卒中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炎症因子表达升高:(1)血脑屏障破坏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在IRAK-MKO鼠表达升高。IRAK-M基因敲除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4小时和24小时有不同程度的MMP-2和MMP-9的表达上调,可能与血脑屏障破坏加重有关。(2)IRAK-M基因敲除导致小鼠脑梗死侧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上调。IRAK-MKO小鼠梗死侧IL-6、TNF-α、IL-1β、IL-10、iNOS、COX-2 以及NLRP3等炎症因子表达较WT小鼠明显升高。(3)IRAK-M基因敲除增强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IRAK-M KO鼠梗死侧的细胞核内的P65的蛋白量检测发现其表达量明显高WT鼠梗死侧。结论1.IRAK-M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表达增高,并且IRAK-M的表达增高可以被HIF-1抑制剂2ME2抑制。2.IRAK-M基因敲除通过加重炎症而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体积、加重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的破坏。(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6)

陈博,万敬员[2](2019)在《从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反馈平衡调节与清热解毒中药抗脓毒症相关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免疫TLR信号是机体防御病原体第一道防线,但过度活化失控导致脓毒症,因此,寻找其平衡的分子靶标和有效药物就显得尤其重要。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s)是TLR信号关键分子,它连接受体和下游转录因子,决定天然免疫的信号流向,影响其结局。研究发现,这些信号激酶可发生多态性表达,产生正性和负性的分子异构体,平衡机体防御和炎症。无疑,调控正负IRAK激酶平衡将成为防控脓毒症的新靶标。清热解毒中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活性,现代医学用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的方法,从调控IRAK激酶信号中确证平衡天然免疫的内源性机制,阐明了清热解毒中药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谭启源[3](2014)在《白介素受体-1相关激酶-M(IRAK-M)在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1型糖尿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逐渐慢性破坏的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糖调节失控。在这一过程中,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起主要作用,然而固有免疫系统TLRs信号在致病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IRAK-M)可以有效下调Toll样受体(TLRs)经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下游的信号,降低炎症反应。IRAK-M分子的缺失不仅已被报道和败血症、哮喘、肺炎等疾病的发生有关,且和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型肠炎等的发生紧密相关。不同的TLRs对于1型糖尿病的影响已有很多报道,然而其下游IRAK-M分子对于1型糖尿病的影响未知。我们通过建立工RAK-M基因敲除NOD小鼠并观察其与野生型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病程,发现工RAK-M敲除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明显增快,起病明显提前,糖耐量显着降低并伴随有胰岛炎的增加和抗胰岛素自身免疫抗体的增加。通过机制方面研究,我们发现IRAK-M缺陷小鼠的抗原提呈细胞较野生型小鼠相比具有更为活化的免疫表型,其中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MHCII类分子以及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均增高,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也增多,我们推测这很可能是IRAK-M缺陷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增快的重要原因。通过研究树突状细胞这一最具有代表性抗原提呈细胞,我们发现IRAK-M缺陷的NOD树突状细胞较野生型NOD树突状细胞相比,经TLRs刺激后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上调,内毒素耐受机制受损,并且经LPS刺激后NF-κB、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明显上调,并且可以更强地在体外和体内诱导致糖尿病性T细胞活化,协助致糖尿病性T细胞诱导免疫缺陷鼠自发1型糖尿病。这一项研究充分证明IRAK-M作为Toll样受体下游经MyD88信号通路的负性调节因子,在1型糖尿病的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疾病的保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5-01)

高登文,钱龙,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4](2012)在《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IRAK1)rs3027898和rs1059703多态性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易感性及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RA患者123例和体检的2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检测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基因多态性,收集并计算RA患者临床参数:发病年龄、性别、RF抗体、抗CCP抗体、RA疾病活动(DAS28≥3.2)、骨破坏和用药情况。结果 RA组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基因型与发病年龄、性别、RF抗体和抗CCP抗体阳性率、骨破坏阳性率均无相关性(P>0.05)。RA患者IRAK1 rs3027898基因型与RA疾病活动无相关性(P>0.05),RA患者IRAK1 rs1059703基因型与RA疾病活动存在相关性(P<0.05),携带CT+TT基因型RA患者疾病活动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RA患者4.243倍(P=0.023,OR=4.243,95%CI为1.223~14.715)。结论我国汉族人群中,IRAK1 rs3027898和rs1059703多态性与RA的易感性无关,但IRAK1 rs1059703多态性可能是RA患者疾病活动的一个遗传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然免疫TLR信号是机体防御病原体第一道防线,但过度活化失控导致脓毒症,因此,寻找其平衡的分子靶标和有效药物就显得尤其重要。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s)是TLR信号关键分子,它连接受体和下游转录因子,决定天然免疫的信号流向,影响其结局。研究发现,这些信号激酶可发生多态性表达,产生正性和负性的分子异构体,平衡机体防御和炎症。无疑,调控正负IRAK激酶平衡将成为防控脓毒症的新靶标。清热解毒中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活性,现代医学用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的方法,从调控IRAK激酶信号中确证平衡天然免疫的内源性机制,阐明了清热解毒中药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论文参考文献

[1].吕辰菲.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M基因敲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2].陈博,万敬员.从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反馈平衡调节与清热解毒中药抗脓毒症相关作用机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3].谭启源.白介素受体-1相关激酶-M(IRAK-M)在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4

[4].高登文,钱龙,李向培,厉小梅,汪国生.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J].免疫学杂志.2012

标签:;  ;  ;  ;  

白介素受体相关激酶论文-吕辰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