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回忆论文-李轩,刘思耘

序列回忆论文-李轩,刘思耘

导读:本文包含了序列回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即时序列回忆,语音相似性,视觉相似性

序列回忆论文文献综述

李轩,刘思耘[1](2012)在《汉语短时序列回忆中的语音相似性和视觉相似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音相似性效应和视觉相似性效应是短时序列回忆中的两个典型性效应,但前人很少探讨这两种效应的交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汉语字形和语音的属性,观察汉字短时序列回忆中语音相似性效应、视觉相似性效应及两者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当回忆项目在语音或视觉上单纯相似或不相似时,视觉相似性效应及其与语音相似性的交互作用与混合词表条件下所发现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这个研究结果为丰富和补充相关理论模型提供了进一步实证依据。(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钟毅平,张磊,叶义进[2](2010)在《即时序列回忆中汉字的字频、形似和音同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母语为汉语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实验一采取2(字频:高频和低频)*2(读音:音同和音异)*2(字形:形似和形异)叁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二在发音抑制条件下,采用2(读音:音同和音异)*2(字形:形似和形异)二因素被试内设计,探讨汉字即时系列回忆及其字频、形似和音同效应。实验一发现,字频的高低、字音和字形的相似性对即时回忆成绩有显着影响,但叁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在发音抑制条件下(实验二),汉字系列回忆中字形相似性有显着的主效应,而语音相似性的主效应不显着,音形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说明在汉字即时序列回忆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独立的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杨书冰[3](2009)在《汉语不相关言语中超音段信息对序列回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相关言语效应是在序列记忆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现象。国外心理学界对相关言语效应的研究已有叁十多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并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且多种理论各持不同观点,在界内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另一方面,国外所做的研究大多以英语为研究对象,缺乏来自其它语系的实证证据,而且国内关于不相关言语效应的研究也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在本研究中,包括叁个实验。在实验一中,操作了声调因素来观察被试在数字序列记忆任务中的不相关言语效应。结果表明,汉语中的声调能产生不相关言语效应。变化声调对记忆的编码阶段和复述阶段都造成了影响,但是单一声调只对记忆的复述阶段造成了影响。在实验二中,操作了情绪韵律。结果表明,汉语中的情绪韵律能够产生不相关言语效应,不相关言语中的变化情绪对记忆项目的编码和复述均造成了干扰,但是不相关言语中的单一情绪只对记忆项目的编码造成了干扰。在实验叁中,被试进行两种词语序列回忆任务:具体词和抽象词,不相关言语同实验一中相同。结果表明,在编码难度较低的具体词回忆任务中,没有观察到不相关言语效应;在编码难度较高的抽象词回忆任务中,观察到了不相关言语效应。鉴于两种任务复述的难度同等,因此可以推断出这种差异是来自不相关言语对记忆的编码阶段造成的干扰,从而证实了本研究关于不相关言语会对编码阶段产生干扰的假设。从总体上讲,本研究的部分结果同改变状态假说一致,但尚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在认知载荷、认知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情绪韵律对认知资源的吸引力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程灶火,王力,李欢欢,郑虹[4](2003)在《图、词回忆中的序列位置效应及其年龄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图、词回忆中的首因和近因效应及其年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多维记忆评估量表中的汉词回忆和图画回忆分测验对 947人的连续年龄组的大样本进行测试 ,分析不同通道首因和近因效应的差异和年龄变化规律。结果 :受试在汉词和图画自由回忆中 ,均呈现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 ;受试的首因和近因效应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当发展到高峰后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各年龄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 ;首因和近因效应随年龄增长是不平行的 ,首因效应随年龄的增长变化较大 ,而近因效应的变化则相对较为平缓 ;两种不同呈现途径的比较发现 ,图画回忆的首因和近因效应均高于汉词回忆。结论 :视觉和听觉呈现途径均呈现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发展变化规律与记忆的发展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首因效应受年龄的影响较大 ,在有意义的图画回忆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均高于汉词回忆。(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03年08期)

李玉鉴,郭爱克[5](1994)在《符号序列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记忆、表达和回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讨符号序列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记忆、表达和回忆的机理。通过利用符号的音频表示、环境反馈网络、符号动力系统和激发序列等理论概念建造具体模型,着重分析了简单动力系统中的激发序列在神经网络系统中的记忆、表达和回忆的过程。本文有助于促进我们去研究层次结构更为复杂的符号序列在神经网络系统中的统一表达形式,也有助于我们去探讨人类记忆的本质。(本文来源于《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期刊1994年03期)

序列回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母语为汉语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实验一采取2(字频:高频和低频)*2(读音:音同和音异)*2(字形:形似和形异)叁因素混合设计,实验二在发音抑制条件下,采用2(读音:音同和音异)*2(字形:形似和形异)二因素被试内设计,探讨汉字即时系列回忆及其字频、形似和音同效应。实验一发现,字频的高低、字音和字形的相似性对即时回忆成绩有显着影响,但叁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在发音抑制条件下(实验二),汉字系列回忆中字形相似性有显着的主效应,而语音相似性的主效应不显着,音形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说明在汉字即时序列回忆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独立的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序列回忆论文参考文献

[1].李轩,刘思耘.汉语短时序列回忆中的语音相似性和视觉相似性效应[J].心理学报.2012

[2].钟毅平,张磊,叶义进.即时序列回忆中汉字的字频、形似和音同效应[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

[3].杨书冰.汉语不相关言语中超音段信息对序列回忆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9

[4].程灶火,王力,李欢欢,郑虹.图、词回忆中的序列位置效应及其年龄变化规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5].李玉鉴,郭爱克.符号序列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记忆、表达和回忆[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4

标签:;  ;  ;  

序列回忆论文-李轩,刘思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