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曲梁论文-蒋长江,梁俊松

空间曲梁论文-蒋长江,梁俊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曲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步行桥,人致振动,舒适性评估,减振设计

空间曲梁论文文献综述

蒋长江,梁俊松[1](2019)在《空间曲梁景观步行桥人致振动分析及减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空间曲梁景观步行桥为例,介绍人行桥人致激励振动分析方法及减振设计方案。首先阐述了人行荷载产生的机理和简化力学模型,给出了人行桥振动舒适性评价指标;其次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该景观步行桥在不同人行荷载工况下的人致振动响应,并根据舒适性评价指标进行人行桥舒适性评估;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并考虑到实际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及该桥的重要性,对该桥进行基于调频质量阻尼器(TMD)的减振预案设计。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减振设计之后,该桥主梁的加速度峰值大幅下降,将不会出现超过人行舒适性的人致振动。(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8期)

李鑫奎,况中华,伍小平,苏昱晟,夏巨伟[2](2019)在《曲梁单边空间悬索人行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曲梁单边空间悬索人行桥施工控制的控制策略、参数影响性分析、结构体系转换、施工过程监测、索力调控等关键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创新性的落架卸载体系转换方案.确定了以索力控制为主、以桥面标高及横坡控制为辅的施工控制策略.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对比分析,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反馈控制.结果表明,制定的控制策略合理可行,卸载过程平稳可靠.根据监测反馈结果,对索力偏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不满足安全系数的吊索进行了索力调整,最终使人行桥的状态满足了规范要求,达到了设计预期.(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9年01期)

沈志勇,况中华[3](2018)在《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抬升方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探索施工过程中主桥抬升方式对吊索安装的影响,并利用牵引索对抬升方案进行优化,确保吊索安装有一定的冗余量,减少安装过程中吊索受力,以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8年12期)

熊文康[4](2017)在《空间曲梁柔顺机构综合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柔顺机构具有结构紧凑,精度高、易于小型化等优点,在智能结构、航空航天及仿生机器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直线接触点处的应力集中,严重影响机构的使用寿命。曲梁柔顺单元因能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现象,而被引入到柔顺机构的构型设计中,成为了机构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空间曲梁柔顺机构的构型综合方法,完成了空间叁自由度和六自由度的曲梁柔顺机构的构型设计与分析。基于能量变分原理,完成了圆弧曲梁柔顺单元的静力学研究。对圆弧曲梁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推导了圆弧曲梁柔顺单元刚度矩阵的显式解析解。利用“以直代曲”的经典梁理论,完成了曲梁单元刚度矩阵数值计算程序的设计。基于曲梁单元实例模型,通过解析解与数值解的计算对比,分析了材料的属性对曲梁柔顺单元柔度的影响,并验证了圆弧曲梁柔顺单元刚度矩阵解析解的正确性,为圆弧曲梁柔顺机构构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等几何分析理论,完成了曲梁柔顺单元模型的构建与静力学分析。利用等几何造型算法构建出了曲梁柔顺单元的精确模型。基于网格细化方法,对曲梁柔顺单元进行网格细化,结合力学方程完成了平面任意曲梁柔顺单元刚度矩阵的求解,并通过数值实例验证了柔顺曲梁单元理论求解的正确性,为任意曲梁柔顺机构构型设计提供了依据。结合能量变分原理、等几何分析理论与约束设计法,设计了空间叁自由度和六自由度曲梁柔顺机构。基于旋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机构自由度判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判定了设计的柔顺单元与柔顺机构自由度的正确性。完成了曲梁柔顺机构静力学与模态分析,确定了机构的各种性能指标。并通过对整体机构的样机进行了设计与仿真,验证了设计思路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8)

张建书,芮筱亭,陈刚利[5](2016)在《计及应力刚化效应的空间大运动曲梁动力学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连续介质力学非线性位移-应变关系出发,导出计入应力刚化效应的空间柔性梁变形能表达式。利用浮动框架有限元方法和哈密顿变分原理推导了满足小变形假设的空间曲梁的一般运动动力学方程,并利用模态缩减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维数降阶。所推导的动力学方程可用于高速旋转一般运动空间柔性曲梁动力学问题的求解。通过数值仿真讨论了应力刚化效应对大范围运动小变形空间柔性曲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与ADAMS软件和ABAQUS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指出了ADAMS软件在高速旋转柔性多体系统数值计算方面的一些缺陷。所提出的计及应力刚化效应的空间曲梁动力学建模方法为高速旋转一般运动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和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14期)

于超[6](2016)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景观人行桥》一文中研究指出1、工程概况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湖泊边缘景观项目——景观人行桥工程位于核心区湖泊公园内,其中两座桥为单边悬挂悬索桥。东桥总长120米,结构形式为单边悬挂空间悬索弯桥,主体结构分为主桥、副桥、钢索塔几个部分,外侧主桥桥面宽6米,桥面中心线位于(本文来源于《建筑时报》期刊2016-06-16)

庞学雷[7](2015)在《飘逸在水面上的彩虹——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的设计与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内首次采用的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的结构体系与设计要点,同时阐述了成桥体系转换中索缆与钢结构体系的施工控制、低基频条件下人致振动的处理、"Z"形封闭裸索索夹抗滑移与空间转角定位,以及副桥"Y"形臂与环索结合点在成桥过程中的定位等技术问题。通过应用BIM技术解决了叁维空间设计与分析难题,其首创设计与施工展现了国内对此种桥型的集成建设能力。(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5年12期)

罗东伟[8](2015)在《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设计中的行人舒适性分析及改进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东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人行桥人致激励振动理论,分析了人行桥的动力特性,并依据《德国人行桥设计指南》EN03中的标准和条件评价了人行桥的行人舒适性,最后建议通过增加结构自重的方法改善人行桥的行人舒适性。其成果可为同类桥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5年12期)

孙利民,杨伟,于军峰,于超[9](2015)在《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的振动舒适性评估及减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西桥为例,介绍了人行桥人致激励振动分析的一般过程。阐述了人致激励的原理以及人行荷载的简化数学模型,并且给出了人行桥舒适性评价指标。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人群在随机步行状态下对人行桥的人致激励作用,最后根据人行桥舒适性评估结果,提出安装调频质量阻尼器对该桥进行振动控制。计算结果表明,该人行桥经过减振设计之后将不会出现超过人行舒适性的人致振动。(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5年12期)

陈路伟[10](2015)在《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施工方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为国内首例集半圆曲面索网结构与弯桥结构于一体的单边悬索桥,无施工先例可循。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将曲面索网曲线桥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构在结构自重、桥面恒载以及施工荷载作用下,各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及变形变化情况,并计算复杂索网结构的索力,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施工方案,为今后此类型桥梁施工提供了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5年12期)

空间曲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曲梁单边空间悬索人行桥施工控制的控制策略、参数影响性分析、结构体系转换、施工过程监测、索力调控等关键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创新性的落架卸载体系转换方案.确定了以索力控制为主、以桥面标高及横坡控制为辅的施工控制策略.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对比分析,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反馈控制.结果表明,制定的控制策略合理可行,卸载过程平稳可靠.根据监测反馈结果,对索力偏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不满足安全系数的吊索进行了索力调整,最终使人行桥的状态满足了规范要求,达到了设计预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曲梁论文参考文献

[1].蒋长江,梁俊松.空间曲梁景观步行桥人致振动分析及减振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2].李鑫奎,况中华,伍小平,苏昱晟,夏巨伟.曲梁单边空间悬索人行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空间结构.2019

[3].沈志勇,况中华.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抬升方案分析[J].建筑施工.2018

[4].熊文康.空间曲梁柔顺机构综合方法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7

[5].张建书,芮筱亭,陈刚利.计及应力刚化效应的空间大运动曲梁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6

[6].于超.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景观人行桥[N].建筑时报.2016

[7].庞学雷.飘逸在水面上的彩虹——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施工.2015

[8].罗东伟.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设计中的行人舒适性分析及改进建议[J].建筑施工.2015

[9].孙利民,杨伟,于军峰,于超.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的振动舒适性评估及减振设计[J].建筑施工.2015

[10].陈路伟.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施工方案的研究[J].建筑施工.2015

标签:;  ;  ;  ;  

空间曲梁论文-蒋长江,梁俊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